?

戰后日本德育的啟示

2009-05-07 05:48孫入學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孫入學 徐 峰

戰后日本的重新崛起,教育在其中起著不可抹殺的作用,而德育又越來越成為日本教育的重中之重。日本的德育在戰后走過一些彎路,但總體上說是向前發展、逐步完善的。下面,筆者就對戰后日本德育的各個方面進行淺顯的分析,希望對我國的德育建設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一、 戰后日本德育的改革

1.第一次德育改革是開設社會科代替戰前的修身科,推出以教育民主化為目標的新中小學教學大綱。2.第二次德育改革是增開特設道德教育時間即道德課,形成了以道德時間為核心的道德教育體制。3.第三次德育改革是確立了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斷增加德育的有關預算。4.第四次德育改革是強調個性培養和德育方法的改革。

二、 戰后日本德育的特點

1.日本的德育思想來源廣泛以東方儒家思想為基礎,攙雜了大量西方思想,經過歷史變遷,革除了其中消極、保守的內容。2.日本除學校教育系統外,社會教育系統也很完善。德育課根據《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所規定的精神來保障實施;文部省還通過修訂《學習指導綱要》對德育進行指導,制訂《日本學校評估基準表》,對學校德育狀況進行評估。3.日本德育的實施方式十分完備,通過課內的德育時間和課外的道德實踐、生活指導、特別活動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4.文部省統一編制學校各階段德育目標,并確定德育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編寫。

三、 戰后日本德育存在的問題

1.道德教育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建設的步伐。2.道德教育出現失敗,“教育荒廢”現象嚴重。首先,社會偏重學歷潮和應試教育阻礙了學生身心發展,學生經常為發泄不滿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其次,過度考試競爭使學校沒成為緩解學生各種壓力的場所,有時反而強化學生的壓力;最后,由于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給學生以自由的思潮影響,富裕起來的日本家庭忽視了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從而加速了教育荒廢。3.政府在德育上的國家干預性,嚴重影響了地方教委和學校的積極性,妨礙了有創造性和自主性的人才培養,不利于實現德育規定的目標及進行與地方實際結合的道德教育。4.道德教育的內容尚有不妥之處,需要修改。例如篡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日本德育還存在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潮。

四、 戰后日本德育對我國的啟示

1.德育發展觀。(1)在對待中國傳統道德思想上,要拋棄保守和消極的一面,吸取有利于現代社會進步的一面,如正直、誠信等美德。(2)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情下,德育總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先導作用,所以要注意保持經濟發展和德育發展同步,兩者不可偏廢。(3)德育是長期工程,要常抓不懈,徹底拋棄“德育無用論”。(4)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使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并注意與地方的德育實際相結合。(5)緊跟世界德育潮流,不斷更新德育內容,學習新德育理念。如增設生態倫理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將人權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等內容充實到當代德育中。

2.德育途徑。(1)重視德育說教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即注重道德實踐,增加學生社會實踐,增加學生道德體驗,提高學生道德判斷能力。(2)采取多種德育施教形式,學習日本學校的“特別活動”,利用課外活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的道德教育。(3)重視師資培訓,端正教師對德育的教學態度,讓教師在講授德育內容的同時還身體力行起到榜樣示范作用。(4)運用好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道德教育,通過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但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等傳媒。(5)以課程設置改革為學校德育改革的切入點,國家加強對德育課程控制和對教材編寫的審評,學校要設置隱性德育課程,在講授各學科時將德育內容滲透進去。(6)結合我國傳統思想文化基礎,與時具進,反映新變化,建立富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道德教育體系。

我們要根據我國道德教育的現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失時機地進行德育改革,以提高全體國民的道德素質,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才,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本刊略)

責任編輯:白文軍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跟蹤導練(五)(2)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