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造假行為的心理透視

2009-05-14 03:29
管理與財富 2009年4期
關鍵詞:經營者會計人員會計信息

黃 河

【摘要】:會計遣假行為是現實經濟生活中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癥,中外會計造假的現象十分嚴重。以當今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為例,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相繼攀發了“安然”、“施樂”、“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財務丑聞,以致美國股市遭到重創。本文試圖對會計造假行為進行心理上的分析,并針對這些心理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減少造假行為,保證經濟秩序的穩定。

【關鍵詞】:會計造假行為心理

一對會計造假行為主體的界定

(一)會計造假的含義

會計造假可分為會計信息的有意造假和會計信息的無意失實。本文主要涉及會計信息的有意造假,它是指會計活動中當事人,事前經過安排,故意以欺詐、舞弊等手段,偽造、變造虛假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歪曲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以此達到特定利益的集團或個人的不正當違法犯罪行為。

(二)會計造假主體的界定

會計造假主體應包括炮制假賬和相關違法亂紀活動的主謀、共謀和執行者。按照在造假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同,會計造假主體包括動議者、決策者、操作者和協同者。

造假的動議者是指為會計造假出謀劃策的人。通常是單位財會部門的負責人,在造假過程中往往扮演替導演的角色。

造假的決策者是指有權決定會計造假實施的各級領導人。決策者既可以是領導者個人,也可以是領導層集體,是會計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實施者是指擁有職務便利、能夠接觸會計憑證、帳薄、報表等資料,親自實施和完成會計造假的人員。它不僅包括有關會計人員、出納人員,而且還包括相關的采購人員、銷售人員、保管人員和統計人員。

造假的協同者是指從某些方面策應、配合造假的人員。既包括在造假之初為之提供方便者,如某些財會人員為造假積極出謀劃策,提供信息及技術方法和手段,與領導共同設計防范檢查的對策和措施;也包括在造很事實發生后為其掩飾,布防,通風報信和提供偽證等人員。

值得說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體的人員構成不盡相同,相關人員在造假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資和所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

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對虛假會計信息的出籠和傳播有著較為復雜的心態

心態一:假業績會引出“金鳳凰”。事實上,會計造假就像“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這就使企業陷入了“服喜得喜,報憂得憂”的怪圈。因為不少經營者有著“依靠虛假數字出政績,追求數字真實丟官位”的教訓。在經營業績實行“一票否決權”的情況下,有人就因造假造出了“致績”而使得企業“突飛猛進”,個人不斷“進步”,這就使人產生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的活思想。

心態二:想揭“瘡疤”又怕疼。會計造假已是眾人皆知的一個社會“瘡疤”,為啥沒人愿揭,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從眾心理、法不責眾”。不少經營者反映,剛開始造假玩虛時,還有些擔心,只是打打。擦邊球”,怕脫離實際,但后來發現周圍許多企業都在造假,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大家都假就好辦了,板子又不會打在一個人屁股上。

其二,“水漲船頭高,后任不認前帳”。一些企業管理者抱怨說:前任已經把數字浮夸上去了,現在想實事求是都不可能。

其三,“大家都包裝,老實就吃虧”。經營者們最普遍的心態是擔心報真實信息吃虧?!矫?,考核企業的主要依據是看“帳面數字”,而不是看你是否說真話,另—方面,數字若真實了,稅收就要增加,企業盈利受影響。

心態三;“高指標”誘出假數字。前些年在企業和主管部門還沒有完壘脫鉤的情況下,一些廠長經理于經營業績的考核壓力年年把銷售、利潤當做最緊要的“任務”來抓,實行以“高指標”?!盀跫喢薄钡目己宿k法,在這種壓力下,經營者不粉飾報表、不編造假數字就難過考核關。在企業內部實行以盈虧數字論功行賞的辦法。于是便有了“造假數字”這一“良方”。

三作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直接編撰者,會計人員對此苦不堪言

心態一:“準則”蛻變。會計曾經被賦予為國家和企業站崗放哨的經濟衛士,常以“鐵算盤”、精打細算為衡量標準。如今,在經營者看來“準則”徹底改變了,社會上一些地方和部門會計的行業標準,不再只看如實記帳算帳了,多看你會不會靈活做帳,實際上就是看你能不能造假、誘資、偷稅了。

心態二:法不責眾。隨著社會上虛假現象的泛濫,會計借息造假也逐步形成了一根“造假系列”鏈條。不論上市公司或者一般單位,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行為。會計人既是虛假信息的始作傭者,又是虛假信息的受創傷者,一些會計人員說,我們逸行現在普遍形象很差,其實會計要按真實情況來記帳,從技術上說不是很難的問題,但實際要做到很不容易。甚至政府監管部門到企業檢查也常常在酒足飯飽之后“一切好商量”。另外,查假打假力度不足,這在社會上起了一定的反面作用。大家都做假帳,見多不怪,法難責眾,其造假行為就心安理得。如果多數企業都在無所顧忌地作假,那肯定與我們的管理機制有關系。這—點值得我們去思考。

心態三:“飯碗”為重。盡管所有的虛假會計數字都出自會計人員之手,但絕大多數會計人員都談“假”色變。一位會計人員直言不諱:學校學了幾年會計,工作后還在“繼續教育”,誰不想做一名出色盼會計,但。飯碗”掌握在領導手里,讓你造假,你敢拒絕嗎?你不會作假誰還要你做會計?對此,所有受訪會計人都有同感。不少會計人員就是因為對造假心有余悸而與領導“離心離德”最終被“炒魷魚”。因而多數會計人只好為保住自己的飯碗而采取讓步行為,有的甚至主動為造假出謀劃策。

三防范對策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明確和規范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甚至各崗位的職責和行為,對提高管理效率、保護資金的安壘和完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業各種經濟問題都會在會計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體現,所以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范會計造假,預防假帳發生。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貫穿于企業治理結構的始終。

(二)完善外部會計監督機制

外部監督包括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中介監督等,然而這些監督的效果卻不盡人意。為防止會計造假行為,應特別加強外部監督機制,遏止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一是運用《會計法》、《公司法》等法律規范,增強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觀念,對會計造假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建立起有效的會計違法行為追究懲罰機制,使違法者真正承擔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二是財政、稅務、審計等執法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會計造假;同時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加強內部審計監督,杜絕會計造假。執法部門采取聯合辦公,各部門密切配合,互相牽制,可避免執法部門與企業通謀作假,并克服因執不當給企業造成損失。三是強化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約束機制,提高社會監督水平。必須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公信力,建立健全行業監管體系,積極推進司法介入,讓對社會公眾和市場經濟造成重大危害的造假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充分發揮產權明晰在規范會計管理活動中的作用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重要條件。允許和鼓勵會計主體根據會計交易費用的高低,自由地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及資源配置的功能,為企業內部約束、激勵機制的建立創造基本條件,這一切又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由于企業內部存在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理順各方的關系,可以避免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

猜你喜歡
經營者會計人員會計信息
新時期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財政部:嚴重失信會計人員將被列入“黑名單”
音樂版權費誰說了算
會計人員信用檔案建設醞釀啟動
我國將建立會計人員誠信檔案
會計信息市場的構建研究
試論如何增強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經營者集中申報若干問題探析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
計算營業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