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擇?,F象看教育公平

2009-05-21 01:56鄒文姣王精友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基本思路

鄒文姣 王精友

【摘要】(1)引發擇?,F象的原因。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引發擇?,F象的客觀原因。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是引發擇?,F象的主觀原因。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等級化評估是引發擇?,F象的制度原因。(2)擇?,F象給基礎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教育公平。容易滋生教育腐敗。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3)消解擇?,F象,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思路。樹立公平的價值導向,為基礎教育公平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扶弱濟貧為原則,合理分配有限教育資源。實施基礎教育標準化工程,促進基礎學校均衡發展。

【關鍵詞】引發原因;不良影響;基本思路

From the Phenomenon of School Choice Educational Equity

Zou WenjiaoWang Jingyou

【Abstract】 (1) School Choice triggered phenomeno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the objective reasons lead to the phenomenon of School Choice. People's pursuit of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at cause the phenomenon of subjective reasons for School Choice. Education authority level of school-based assessment system cited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public school choice. (2) School Choice phenomena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asic education. Serious impact on education equity. Education are likely to breed corruption.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3) digestion selecting school, promoting education, the basic idea of fairness. To establish a fair value-oriented, based on equity in education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To the weak and poor as a principle,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project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sic schools.

【Key words】 Lead causes; Adverse effects; Basic ideas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人力資源建設的起點,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A教育公平是保證公民起點和機會公平的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中小學出現的擇?,F象卻愈演愈烈,并形成一股“擇校熱”,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筆者嘗試剖析擇?,F象的深層原因,探討其不良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1.引發擇?,F象的原因

1.1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引發擇?,F象的客觀原因;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大突出問題,這種不平衡性在總體上呈現出東部發達西部后,城市發達鄉村落后、大城市發達小城市落后的態勢,就是同一城市、同一鄉村的不同城區也呈現出差距。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影響了各地區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能力,進而導致了資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學校之間,在辦學硬件、辦學軟件、辦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盡管“十五”以來,在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小學、中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基礎教育均衡建設取得新進展。各地正推行的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各地中小學教育發展和資源配置仍然存在著教育資源不足與浪費并存、教育資源配置呈現不均衡的問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異仍然。這是引發“擇校熱”的客觀原因。

1.2 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是引發擇?,F象的主觀原因;所謂擇校就是指家長在其子女接受基礎教育階段,違背教育行政部門作出的入學規定,擅自選擇學校就讀的一種行為。之所以要“擇?!?家長惟一的理由是讓孩子上好的學校,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把為子女“擇?!笨醋魇亲约簯M的責任。中國人向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當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面有了較大水平提高以后,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渴望就愈加強烈。這樣一來,師資力量雄厚、升學率名列前茅的名校無疑就成為家長們的首選。于是,家長與學?!皟蓭樵浮钡膿裥栴}就出現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愿意出錢來“優質”的教育為了盈利,“重點?!崩硭斎淮罅渴杖 皳裥YM”。特別是高收入人群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更是推動了義務階段“擇校熱”居高不下,更是加劇了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1.3 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等級化評估引發擇?,F象的制度原因

如果說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導致的資源分布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話,那么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重點學?!爸贫人鶎е碌膶W校差距則是一種人為制造。上至國家級下至鄉一級”重點學?!钡膭澐趾驮u估標準,各類示范學校、實驗學校等等的設置,其實是在用傾斜的方式排行少數名牌學校??梢哉f,是“重點學?!敝七M一步加劇了學校間的等級分化,使得“重點?!痹睫k越強,“普通?!痹睫k越弱。優越的辦學條件、優質的師資資源、優秀的生涯,導致“重點?!狈抢硇缘丶眲∨蛎?。與之相配套的“擇校收費制度”則把錢權交易合法化、制度化、成為是人類歷史上非常惡劣的或者前所未有的一個壞制度。

2.擇?,F象給基礎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

2.1 嚴重影響教育公平;“有教無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理念,而義務教育階段的均衡也是由憲法規定的、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平等權利。然而,擇校打破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規則,使升學制度由原來的“分高者上”成為變數很大的“綜合考量”,其中包括分數,也包括家庭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對于富裕的家庭來說,交上高昂的擇校費,意味著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而對于貧困家庭來說,則面臨著借債上學。這種情況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原則。

2.2 容易滋生教育腐敗;作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教育是一項社會福利事業,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不能以贏利為目的。然而,“擇校費”卻讓一些重點學校賺個盆滿缽滿。由“擇校費”引發的教育腐敗,已引起社會的公憤,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發展的“頑癥”,同進帶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社會和諧。

2.3 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擇校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擇校從愿望到行為的落實,事實上是家長之間的經濟實力、社會關系、政治權力、社會地位等到之間的較量。有權有錢擇校成功者的父母,被認為是有本事有能耐的;少錢無權不能擇校者的父母,則被看作是沒本事的。助長了中小學生之間的一種攀比心理。其次,一些“弱勢”家庭,一旦傾全家之間力加入擇校行列,會給此類家庭的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更有甚者,會在“因為我是差生而讓父母多花錢”的心理壓力下,走上“死了能讓父母省上十萬”極端。再次“擇校生”與“擇校費”緊密相連,讓其從小就浸淫在圍繞擇校而產生的教育腐敗之中,會給孩子們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

3.消解擇?,F象,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思路

3.1樹立公平的價值導向,為基本教育公平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在促進公平教育上負有關鍵責任。政府是提供基礎教育這個公共產品、實現教育公平的“第一責任人”?;A教育中義務教育是公共產品,高中教育是半公共產,義務教育應該完全由政府提供,高中教育大半由政府提供。政府應樹立新的價值導向,重視公平的價值,把公平作為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并且將公平的價值導向滲透到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各個環節,這是政府最大限度實現社會公正的有效途徑。

3.2 以扶弱濟貧為原則,合理分配有限教育資源;建立合理公平的教育資源配置制度,在教育經費投入、師資配備、教學設施等方面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和弱勢群體傾斜。具體可采取以下做法:①完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制度,保障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刹捎勉y行直接走賬的方式,避免教育經費的流失。②實施校長和教師輪換交流制度,。保證區域內師資力量和管理隊伍的均衡化;③加大薄弱學校建設和改革的力度。如在人中較集中的地方組織兼顧集中辦學,走寄宿制學校發展的道路。這樣有利于薄弱學校的資源整合,集中本區域的優勢,逐漸化劣勢為優勢。

3.3 實施基礎教育標準化工程,促進基礎學校均衡發展;重點學校制度和應試教育模式,造成學校之間的巨大差距,是完全違背義務教育的宗旨和教育公平價值的,也是當前推行免試就近升入小學、初中政策等的實際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實施以下措施:①制定中小學標準化的指標體系。對達到標準的學校不再追加辦學經費,不附帶辦學優惠政策;對不達標的薄弱學校分期分批給予“標準化”的投入和政策傾斜,保證每一所學校擁有大體均衡的物質條件和師資聯隊伍。②建立學校標準化主體制度,逐步淡化和取消基礎教育學校的分類等級標準,不再搞重點與非重點學校之分。在評優、晉升等方面給予原薄弱學校30%以上的名額,保證教師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如,我們柳州市2009年評選“優秀教育”、“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等榮譽中,市教育局規定廣大農村教師占35%的名額不能變。③堅決取消公辦中小學校托管班和各種特色班教育。這些名目表面上是為家長著想,其真實意圖是為多收費,多創收。

收稿日期:2009-10-30

猜你喜歡
基本思路
利用“基本思路”解一道中考幾何壓軸題
運用導數法證明不等式恒成立的基本思路
內外結合:藝術史教學的基本思路——以王羲之的書法成就為例
論孫子文化普及教育的基本思路與有效途徑
加強和改進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以文證史:文學史教學的基本思路
促進東部地區率先轉型發展的基本思路
《管子》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思路
高校管理權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