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2009-05-22 03:38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2期
關鍵詞:課前預習老師課堂

甄 勇

在新課標下我們教育者應有新的教學教育觀念,將素質教育放在首位,擺脫升學的指揮棒,讓學生真正的全面發展。只有在思想上想通了,我們再來談如何學好歷史,才有其意義。學習歷史但不等于死記硬背,要更好地學習歷史,還是要方法。在多年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三步教學方法。

一、首先是啟發與預習

啟發即對新課的教學目的、重難點提出明確的要求,將正確的思路指給學生,以便他們能有的放矢去預習。

所謂預習實際上也就是課前的一種自學過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課前有無預習對本節課的成功與否有著相當大的意義,這是由于小學的基礎知識比較淺顯,容易掌握,只要課堂注意聽講還是應付得了的。到了中學以后,老師的授課方式和教材的知識結構較以往有了質的飛躍。假如課前不作預習,僅靠課堂聽講,勢必難以當堂完成學習任務。于是許多老師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要點,只好加班加點,進行補缺補漏。雖然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去了,但課余時間亦被各科瓜分殆盡,這與當前開展的素質教育相違背。針對這一現象,我想:與其讓學生留著一大串問題走出教室,還不如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就刻意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經過預習,他們對老師今天將要講述的新課內容已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同時也帶著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來到課堂。如在上《戰國七雄》一課時,由于準備充分,一上課就有學生舉手問道:“為什么上節課對春秋五霸介紹詳盡,而這篇課文只重點介紹秦國而不全面講解其他六國呢?”對于初一學生來說,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問題,說明學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預習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課前預習的方法必須是在老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完成的。學生的學習具有盲目性,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指導,就會產生兩種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預習而無重點,頭緒雜亂,二是走向極端,自以為已無師自通,忽略聽課。所以教師要在學生預習之前進行必要的啟發,以明確預習的目的性。因此,預習和啟發為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

布置課后預習時,要求學生用鉛筆在書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問題的序號化,理清知識的條理性,而且,在預習后,要求學生將課后習題完成,我在教授新課中將書本上的習題完成,這樣既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其次是提問與思考授課中,我創造機會多設計問題由學生作答,使他們時時參與課堂活動,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多把機會讓給那些靦腆或成績較差的同學,對其作答要及時予以肯定,一方面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還可鍛煉其語感。無論是書本上的思考題或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要留有一定時間思考,讓學生輪流回答或進行討論,后由教師歸納總結。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對學生的思維結果盡量肯定,一方面無須要求他們遵循一成不變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中心意思明確即可。如果只靠死記硬背卻不愿花時間來吃透問題,那只能停留在認識的表面上。所以我們應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在課堂教改實踐中,對學生的踴躍回答,我就經常加以贊賞、鼓勵。另一方面,對學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給予肯定。我們老說學生只會死讀書或讀死書,這跟我們平常對答案的唯一性是有莫大的關系,因此我對學生對問題的看法是十分贊賞的,如我們對秦始皇進行評價時,學生提出了功過對半、功大于過或過大于功等看法,我都進行肯定并啟發,希望學生能保留自己的看法,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再論證。當學生的思維結果經常被肯定后,學習歷史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同時課堂的口頭交流也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事實證明,只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會使我們的課堂常常出現熱烈、活潑的場面,也會使我們的教學目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最后是講授與鞏固在重視學生因素的同時,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師的因素。不管怎樣,教師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分析問題仍然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怎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講述仍然貫穿全過程。如果把學生比喻成針,那么教師就是線,脫離了線,針還是織不出美妙的圖案。

我們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課堂中我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行思考。學生腦海里能形成這么多“為什么”,本身就說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而解答這些問題的任務則落到教師的頭上,實際上升華為能力的培養了。因此,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時,我們不能回避教師的主導作用。再者,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唯物史學觀來分析歷史問題。如書上并沒有關于如何評價秦始皇的問題,但學習了《秦統一六國》和《秦末農民戰爭與楚漢之爭》兩課后,教師不妨設計這樣的問題:對秦始皇究竟應該予以肯定還是否定?然后引導學生用唯物辯證法進行分析,以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

鞏固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道程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回憶新課的主要內容、學習目的等,這是“承上”;教師很自然地啟發下一課的學習要點,布置下一輪預習任務,即“啟下”。鞏固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對知識的積累,課堂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積累,既可鞏固已學的知識還可以產生很多知識的輪廓,如果在學習中遇上了,相信學生一定有興趣再深入的了解,這對他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當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遇上了一些偷懶的不和作的分子,但畢竟是少數,這套學習方法,對于許多學生來講,還是十分的有效。這就使學生學起來的時候變得容易些,這對于歷史學科的教學應該是有幫助的。

猜你喜歡
課前預習老師課堂
歡樂的課堂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應用策略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用好導學案將課前預習進行到底
課前預習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探討
寫字大課堂
做好課前預習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