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影響的思考

2009-05-25 03:32周尚萬
改革與戰略 2009年4期
關鍵詞:改革開放影響

楊 敏 周尚萬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影響在逐步從經濟領域蔓延到政治領域和社會思想領域。這一方面促進了我國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對社會主義價值觀、世界現和共產主義的信仰危機。因此,我們應對西方經濟思想有正確的認識,既要看到它是資產階級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是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服務的階級本質,同時也應看到它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經驗總結,反映了市場經濟運行的一些一般規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借鑒意義。但是,我國不能照搬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更不能以西方經濟思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西方經濟思想;改革開放;影響

[中圖分類號]F12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36X(2009)04-0175-04

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影響,是目前經濟理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因為這個問題既涉及如何對待西方經濟思想,又涉及到怎樣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理論。在此,所指的西方經濟思想主要是指西方資本主義主流經濟學思想,從亞當,斯密開始,中經大衛,李嘉圖、西斯蒙第、穆勒、薩伊等,形成了古典經濟學體系。進入20世紀以后,西方資本主義主流經濟學又歷經了“張伯倫革命”、“凱恩斯革命”和“預期革命”等,形成了以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為基本理論框架的新古典經濟學體系。進入21世紀,世界在關注中國,中國制造已遍布全球。經過30年來的經濟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正在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在此過程中,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影響是很大的,筆者主要研究其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理論研究的影響、對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和對人們思想的影響。

一、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理論研究的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是在理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摸索前進的。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對這種情形的形象概括。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經濟理論界一直是在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框架下探討改革的起點與方式的。改革開放之初,由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使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但由于我國缺乏改革理論和改革經驗,于是“使中國將眼光投向國外,不過在當時的形勢下,盡管改革的大門已開,但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異使中國不可能立即借鑒西方在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經驗,于是東歐的改革理論便成了當時唯一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碑敃r,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了波蘭的布魯斯教授、捷克斯洛伐克主管經濟改革的副總理奧塔·錫克和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的來華訪問并講學,這給中國經濟理論界帶來了一次全面的觀念沖擊,“其中最大的沖擊來自于他們帶來的‘SYSTEM(系統)這個概念。在此之前,中國無論是決策層還是理論界都沒有一個整體的改革觀念,總是把權力放了又收,收了又放,不斷在政策調整上反反復復,改革也無法取得突破。而東歐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經濟體制是一個系統。經濟改革不是個別政策上的改變,而是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轉換。原來的經濟系統即集中計劃經濟不能正常運轉。要保證有效運轉就要設計另外一個經濟系統來代替。因此,經濟改革并不能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經濟改革是一種系統的躍遷,系統的躍遷需要有綜合的考慮,新的系統需要有邏輯的一貫性。此外,他們還告訴中國同行,社會主義經濟存在著不同的體制模式,體制改革實際上是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換。他們還提出了‘有調節的市場機制的計劃經濟模式。這些觀念對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初的經濟理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國經濟理論界認識到:同樣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會有不同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規定性是穩定的,但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則是不斷變化和不斷發展的,以便使社會經濟利益的矛盾不斷得到正確的解決,并適應技術經濟的發展。同時,改革經濟體制,實際上就是轉換模式,因此,必須注意各種結構和功能的系統性和一致性。這就是經濟體制改革必須有總體設計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改變某種結構和某種功能,而其他結構和功能沒有相應的配套設計,在經濟的運行上就會出現邏輯的矛盾和障礙?!薄虼?,我國經濟理論界在吸收東歐改革經濟學家經濟體制改革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開始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改革理論。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西方主流經濟思想開始對我國產生影響,這個過程總的來說經歷了一個從計劃經濟到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

從1979年到1980年的前半期為第一階段。1978年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人們的思想解放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經濟理論研究也趨于活躍。在這個時期,經濟學界先后開展了有關價值規律、按勞分配、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以及計劃與市場關系的大討論,澄清了一些被顛倒的理論是非,出現了改革國家所有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理論主張。但在當時,“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觀點還占統治地位,經濟理論的整體突破還沒有完成。

從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紀90年代初為第二階段。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肯定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這就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最大禁區。在這個階段,理論界的爭鳴與交鋒異常激烈,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進展都要沖破重重阻力,并有反復。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理論。這一時期,經濟理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八個方面:(1)對經濟理論的“蘇聯范式”開始了反思和批判;(2)對商品經濟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機制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3)價格改革特別是生產資料雙軌制的提出和實施,成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焦點,標志著價格改革思路的轉變;(4)在所有制上突破了社會主義只能是單一的公有制的傳統觀念并提出了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5)引入西方經濟理論中的產權理論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來搞活企業、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宏觀經濟管理體制;(6)在收入分配上,開始注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逐漸克服平均主義,提出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7)提出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8)深入討論了改革過程中出現股份制、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產權改革和市場經濟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觀點。

從1992年開始,我國經濟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2年年初的鄧小平“南方談話”,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破了長期以來把計劃經濟當成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把市場經

濟當成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指出了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使我國經濟理論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一時期,我國出現了引進、翻譯、學習西方經濟理論的高潮,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尋租理論、制度變遷理論等先后被一些學者介紹進來,并在高校普遍開設西方經濟學,這促進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開放經濟理論的研究與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1)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圍繞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和管理體制進行研究,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化改造、完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不斷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微觀基礎的現代企業制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并且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兩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2)在分配制度方面: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將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將效率與公平、公正結合起來的收入分配辦法;初步形成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3)在市場體系方面:不斷培育和發展現代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真正起基礎性作用,逐步形成了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產權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4)在政府職能方面: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初步建立起了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可調控的市場經濟。(5)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方面:正在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公共福利制度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等。(6)在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追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7)隨著經濟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相繼展開對過剩經濟、通貨緊縮、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的研究。這一切,都標志著中國經濟學界在借鑒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開始從中國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來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象及其運動規律。

二、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經濟政策的影響

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經濟政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理論的討論。特別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向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建議以及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體現出來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以劉國光等人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在吸收東歐改革經濟學家經濟體制改革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應采取‘漸進式加,小配套的改革戰略。實行企業改革和價格改革兩條改革主線‘雙向協同。他們主張在經濟改革過程中要注意體制模式轉換與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的,雙向協同,他們認為,既要考慮一種模式向另一種模式的轉換,又要考慮保持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連續性和不同體制模式之間的繼承性,強調改革只能逐步進行,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雙重體制有其必然性。劉國光等人的改革主張與政策建議。因其穩健務實的風格,加上他們在學術界的地位,對學術界和決策層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許多改革主張與政策建議同中央的經濟政策相契合,有的直接就轉化為中央經濟改革的決策?!钡搅?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入,以及人們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以“吳敬璉教授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的關于中國經濟‘整體協調改革,論的一整套方案設計經過繼續研究和修改后,逐漸獲得了決策者的認可,并對黨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重要決策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以厲以寧教授為代表的對國有企業實現股份制的現代公司制改革思想逐漸受到決策層的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西方經濟思想在經濟政策制定中的影響在加強。這對于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減少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干預,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有助于加快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大大促進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以及國內經濟運行的機制、金融、財政、稅收、企業經營管理、政府職能等都從根本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系列新的宏觀調控體系在逐漸形成,國內市場結構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同時,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向深度發展,公共政策的不完善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不重視環境與人的持續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和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加上一些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造成很多社會矛盾不斷暴露,帶來了許多社會負面影響等。這些對我國經濟政策的調整都有很大的影響。

三、西方經濟思想對人們思想意識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以及我國國際交往的頻繁和深入,人們的行為習慣、心態、思維方式等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會發生重大變化。一是競爭意識在不斷加強。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基本手段?,F在競爭幾乎會遍布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人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不斷地完善自我。二是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要求我國的經濟體制運行規則等要符合國際慣例和國際通行準則,要求人們必須樹立較強的法制觀念,使經濟生活符合法律的規范。這推動了我國法制經濟的發展,也使人們的法制意識在不斷提高。三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勢日益嚴峻。西方經濟思想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西方經濟思想正從意識形態領域走向政治層面并影響整個社會層面,而且越來越隱蔽化,越來越具有欺騙性。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正朝西方思想家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背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產生動搖,出現新的信仰危機。這是我們當前必須嚴肅認真對待的問題。

四、正確對待西方經濟思想,不斷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一)正確認識西方經濟思想的性質

大家知道,一切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利益。西方經濟思想無論哪一個流派,它都有一個對誰有利或者為誰謀利的問題。從重商主義學派到當代西方各種經濟流派,其經濟思想的性質無疑是代表西方資產階級利益的,

重商主義經濟思想和學說的主要特點是圍繞如何發財致富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注重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積極主張國家對經濟活動進行保護和干預。重商主義學派的觀點“顯然對商業資本家、國王和政府官員有利,特別對那些最強大的、地位穩固的及擁有最優惠的壟斷

地位與特權的人有利”‘。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實踐為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古典學派所建立起來的微觀經濟學,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單個物品和服務的投入、產出、供求和價格變化,其核心思想主要是論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為資本主義制度特別是資產階級服務。斯密主張國家不要干預經濟,讓市場自由調節。古典學派的這種思想顯然有利于投資者和商人等,因為他們不希望政府的干預。邊際學派希望通過促進對市場體系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和增進經濟自由的更好理解來推進社會的利益。邊際主義者他們“抵制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召喚”,他們“捍衛市場配置和分配,反對政府干預,譴責社會主義,并且尋求阻止勞動者工會主義”,他們“把失業歸因于人為的高工資或者工資不具有向下調整的彈性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從而對雇主有利”;凱恩斯學派及其創立的宏觀經濟學,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情況。以及政府如何運用經濟政策來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盡管這對消除資本主義經濟的大起大落有一定的作用,但就其代表的利益來說,無疑是代表西方資產階級利益的,是為少數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經濟理論。正如凱恩斯所說:“在階級斗爭中會發現,我是站在有教養的資產階級一邊的?!毙伦杂芍髁x學派主張經濟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全球一體化。他們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自由放任的政策,他們認為公有制的產權不清晰、缺乏效率。極力主張將公有制以股份形式民有化,并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社會主義必然導致集權主義,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正如弗里德曼所強調的那樣:人們的政治自由必須由經濟自由加以保證。很顯然,新自由主義思想是對資產階級有利。從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的過程,我們不難看出:西方經濟學家企圖“在意識形態上,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從而加強對資本主義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古典學派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所指出:“每人都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要比其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大?!彼姑苤蟮奈鞣浇洕鷮W家紛紛致力于這一論證工作。這個論證過程就是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過程,就象新古典綜合派的薩繆爾森在其著名的教科書《經濟學》第16版中寫道的那樣:“西方經濟學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理解亞當,斯密的論點的確切含義——在這種制度(指資本主義——引者)中整個社會經濟是有效的?!敝钡浇裉?,這項工作仍然在進行中。因此,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以便加強對資本主義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是西方經濟學家企圖為西方社會解決的意識形態問題。這是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必須清楚認識的問題,我們絕不能以西方經濟思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

(二)借鑒西方經濟思想中反映市場經濟運行客觀規律的理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上層建筑的西方經濟思想,它在宣傳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優越性的同時,總結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其經驗提升為理論,以便為改善其經濟的運行,甚至在必要時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議。從西方經濟思想產生發展的過程來看,經濟理論經常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而環境的變化會使人們注意到一些新產生的問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歷史環境不同。經濟學家所關注的問題有所不同,但各個時期的經濟學家們提出的問題的實質和特定時代經濟理論的內容是受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決定的,是為解決他所在的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所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而產生的。正如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所說:“思想從本質上都是保守的。它們不會屈服于其他思想的攻擊,卻會屈從于它們難以應付的環境的巨大沖擊,”也就是說,“只有當新的事件使舊的理論明顯不適用時,新的觀點才能取代被廣泛接受的經濟理論?!边@證明理論的創新發展必須源于實踐,并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這從西方主流經濟思想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這一點。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是以個量分析為主,根據對單個消費者、廠商和生產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到資本主義市場可以自行調節生產中的各種矛盾,從而實現經濟的平衡發展,并據此主張實行自由放任、國家不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20世紀的30年代爆發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派陷入困境,凱恩斯主義得以產生。凱恩斯則偏重總量變量,得到資本主義市場不能自動協調社會各因素以解決失業問題,于是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生活的政策。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出現了失業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這又使凱恩斯斯主義陷入困境,于是在總結前述經濟理論的基礎上,產生了新自由主義思潮。當今美國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使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陷入困境,人們紛紛反思過去的經濟理論。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經濟學家們通過總結各個時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并把其經驗提升為理論,特別是他們對各個時期經濟理論遺留問題進行關注,回答和解決了少部分問題,并使之得到傳播,避免重犯過去的錯誤。特別是西方經濟學在研究經濟增長與發展,分析通貨膨脹與緊縮,研究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與作用,研究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的途徑與方法,研究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相結合的原理,研究政府宏觀調節的內容與方法等,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一些基本規律。這對于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我們可以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數百年來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以及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些客觀經濟法則的東西和分析方法,結合中國國情,洋為中用,避免我國的經濟建設多走彎路。

(三)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出發,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呼喚經濟學理論的進一步創新。第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因為,我們要進一步創新的經濟學理論,必須是對實踐有指導作用、能夠引領實踐健康發展的理論,而這樣的理論只能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并在實踐中受到檢驗和發展。西方經濟思想是西方經濟學家們關于西方經濟發展的經驗和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是重要的,它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創新經濟學理論提供基礎和借鑒,但卻代替不了理論的進一步創新。理論的進一步創新只能源于實踐并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反復證明,偉大的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而科學理論的產生和進一步創新又依賴于實踐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新只能從中國的實踐出發,結合中國的國情去創新才有生命力。第二,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包括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優秀成果。因為我們要發展的經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完善的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這也是中國的實際。如果不從中國的這樣的實際出發,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不可能探索到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有用的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實現經濟學理論的創新。當然。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不排斥要認真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西方經濟理論中的科學成分,但顯然學習不是照搬,借鑒不是以后者代替前者。

[責任編輯:唐玉萍]

猜你喜歡
改革開放影響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韓國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