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2009-06-20 03:11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滲透語文教學德育

鄭 國

【內容提要】: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在語文教學之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教育,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鍛煉習慣教育,是語文學科教學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 滲透

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發揮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語文學科教學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那么怎樣才能寓德育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呢?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拙見。

1.寓愛國主義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

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具有為國爭光的志向。愛國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決不是唯一的一種形式。它包括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對祖國尊嚴的維護、對祖國山水的熱愛等。古人云:“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愛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云》、《豐碑》、《再見了,親人》……學習這些課文時,教師應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他們的愛國情感。

此外,教材中還描寫了不少歷史人物中的愛國志士,他們身上凝聚著的深厚的愛國之情、至死不渝的報國之志。這些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如不計個人恩怨,一心維護國家利益的藺相如;臨死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陸游;為中國人爭氣、為祖國爭光的詹天佑這些人物身上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不朽的。學習這些課文時,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教師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高尚情操,從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描寫祖國山水,名勝古籍的文章,他們優美動人的語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興國安邦的《林?!愤@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其愛國激情。教學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創設情境撥動學生心弦,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育向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經過日積月累。而愛國主義教育又不是短期的事情,也必須要長期堅持。語文課上的滲透就更是如此了。

2.寓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習慣于語文教學之中

在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鍛煉習慣教育。如在教學語言交際和實踐活動課中教育學生學會珍惜健康,珍愛生命,加強體育鍛煉;在教學《匆匆》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明白時間會流逝,要學會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好科學的作息時間。還有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習慣;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學會遵循探究規律;培養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乃至在動手實驗中要求有規范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以保證安全的行為習慣。

3.寓環保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環境日趨惡劣,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的關注,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顯得尤為必要。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契機,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這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有關環保題材的課文:有贊美自然人文景觀的,如《小池塘》、《這兒真好》、《夕陽真美》、《月亮灣》、《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和煦的陽光,清澈的溪水,寧靜美麗的山村,漫山遍野的綠樹,秀麗的山峰,芬芳的花草,作者筆下的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觀成了我們進行環境教育的好題材,不僅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是讓學生產生了護美的欲望。也有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類與自然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與它們建立了一種相互協調,和諧相處的關系。如《放小鳥》、《美麗的丹頂鶴》、《鳥島》、《臺灣的蝴蝶谷》等等,這些課文通過滲透環境教育,提高學生對自然的正確認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覺保護環境意識。

因此,教師在挖掘教材時一旦發現教材內容中蘊藏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有針對性地確定環境教育目標,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先多一份環保之心,把它融進教學目標中,目標明確就能使教師自始至終給學生以滿堂的期待,上課時教師要選擇最佳切入口,對學生進行環保滲透,抓住教材中環保教育的點點滴滴,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總之,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我們善于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適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自然而然地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有意、有機、有情、有序”順乎自然地進行德育滲透,恰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終會見到“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

猜你喜歡
滲透語文教學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