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癥譜系障礙學生漢語簡單句理解的實驗研究

2009-06-30 01:01李偉亞方俊明
中國特殊教育 2009年5期
關鍵詞:詞義自閉癥語義

李偉亞 方俊明

摘要:本實驗采用混合設計的方法,以聽覺輸入刺激中的詞序和詞義為自變量,動作反應類型和反應時為因變量,對12名自閉癥譜系障礙學生和以性別和生理年齡匹配的弱智學生進行了關于詞序和詞義在漢語簡單句理解中的作用及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實驗結果顯示:(1)自閉癥學生漢語簡單句理解中,詞序和詞義都產生顯著作用,且兩者存在交互作用;(2)自閉癥學生和弱智學生完成本實驗任務的反應類型和反應時均無顯著差異;(3)部分自閉癥學生在實驗反應中表現出明顯的固著性行為特征。

關鍵詞:自閉癥譜系障礙漢語簡單句詞序詞義

分類號:B845

1引言

句子的理解包括字詞識別、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等多水平的加工過程。在喬姆斯基轉換生成句法理論的影響下,心理學關于句子理解的早期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句法分析中轉換的作用,提出了復雜性派生理論(Miller,Mckeam&Slobin,1962)。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因認識到復雜性派生理論不足以解釋各種實驗的結果,研究的重點又轉向了語義分析和句法分析的關系并形成了自主模塊模型和相互作用模型兩種不同理論。。自主模塊模型(the Auton,omous Modular Model)認為句子理解中句法和語義按順序次第發生,強調句法或語義模塊加工過程的相對獨立性。相互作用模型(the Interactive Model)則認為不同加工過程或子系統(如句法和語義)是相互作用的,所有子系統都在不斷地吸收其他子系統提供的信息,并且不斷地向其他系統提供信息。

然而,大多數關于句法和語義分析的研究都是以英語等印歐語為研究材料進行的,直到上世紀80年代,繆小春等(1982,1984)才開始以漢語句子為材料,探討以漢語為母語的正常兒童和成人的句子理解模型。研究發現,以漢語為母語的被試在選擇施事時,主要依據名詞的語義特征,即是否有生命。進一步的研究則發現詞序也起作用,不過其作用要小于詞義。后來,陳煥之等(1995)、江新等(1999)的研究也認為,漢語句子理解以自主模塊方式進行,但句法(詞序)對句子理解有顯著的影響。但也有研究結果(彭聃齡等,1993;陳永明等,1994,1995;崔耀等1998)支持句子理解句法和語義相互作用的觀點。

自閉癥譜系障礙(ASD)是以人際交往、情感交流損傷為本質特征的一組神經性譜系發展障礙。該譜系障礙中各亞類型間及亞類型內部個體間在社會性、語言、交流及其他各能力上均存在極為顯著的個體差異。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以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為對象的句子理解過程和能力的研究都是極為有限的。Tager-Flusberg(1981)通過操控句子的語態和語義偏向、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水平,考察自閉癥兒童語言理解的能力。Tager-Flusberg的研究發現,平均口語年齡為4歲9個月的自閉癥兒童與3到4歲的正常發展兒童相比,在理解被動語態方面表現出普遍的困難,對可能性水平或語義偏向的細微等級很不敏感,在運用語言的語義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在隨后深入的研究中,Tager-Flusberg(1996)修改了她先前的觀點,提出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理解障礙(包括句子理解)也不是單純地表現為運用語義信息能力的薄弱,而是社會和交際情境中語用能力的障礙。

Mika Naito和Kikuo Nagayama通過語義能力測試,比較了日本自閉癥兒童、弱智及正常發展兒童主動句和被動句的理解以及對錯誤信念的理解能力。研究結果顯示,雖然與5歲的弱智兒童和正常發展兒童相比,自閉癥兒童的信念理解存在缺陷,但在句子理解方面他們與4歲的正常發展兒童類似,對句子語義傾向的可能性水平非常敏感,他們的句子理解與信念理解沒有相關。因此,他們認為有一定口語能力的自閉癥兒童能夠運用語義常識理解句子,與正常發展的孩子沒有本質的區別。

本實驗借鑒國內適用于年幼兒童句子理解的研究方法,通過對照組比較,來探討影響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句子理解的因素和特征:(1)他們在理解漢語簡單句時,依據的是詞序還是詞義,或是兼而有之;(2)自閉癥兒童與對照組兒童在理解漢語簡單句時所采用的策略是否相同。

2研究過程

2.1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2(組別)×3(詞序)×3(詞義)的混合實驗設計。以聽覺輸入刺激中的詞序和詞義為自變量,兒童按照指令做出的實物玩耍反應類型和反應時為因變量。實驗任務是給被試聽覺呈現不同詞序和詞義的句子并同時提供兩個相關的玩具,要求被試根據聽到的句子用玩具做出相應的動作。刺激由電腦和音響呈現,反應時由電腦自動記錄,并對實驗過程進行錄像。

2.2被試

12名(男孩10名,女孩2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來自上海的四所輔讀學校和四所一般中學,平均生理年齡為10歲8個月,年齡范圍為6歲6個月~14歲4個月;用Reven測得的智商均值為87,智商范圍為60~120。12名弱智對照組學生(無其他的障礙如腦癱等)的性別和生理年齡與自閉癥組學生一一匹配。生理年齡匹配原則為兩組被試的生理年齡差異小于等于6個月。這12名弱智學生來自上海的兩所輔讀學校,平均生理年齡為10歲9個月,年齡范圍為6歲2個月~14歲2個月;用Reven測得的智商均值為65,智商范圍為50~82。由于年齡超過12周歲的被試無法使用PPVT的測試,因此本實驗沒有被試的PPVT成績,僅要求被試能夠聽懂主試要求并根據指令用玩具做出相應的反應。

2.3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是兒童所熟悉的六個雙音節的名詞(三個是有生命物體的名稱如洋娃娃、小狗、兔子;三個是無生命物體名稱如皮球、椅子、飯碗)和三個單音節的動詞(為及物動詞如推、拍和抱)組成簡單的句子。

按名詞-動詞-名詞(NVN),動詞-名詞-名詞(VNN)和名詞-名詞-動詞(NNV)等不同的詞序組成三類句子。從名詞語義內含的生命性將兩個名詞組合為三類:兩個名詞都表示有生命的物體(AA);其中第一個名詞表示有生命物體,第二個名詞表示無生命物體(AI);第一個名詞表示無生命物體,第二個名詞表示有生命物體(IA)。排列組合成AVA、AVI、IVA、VAA、VAI、VIA、AAV、AIV、IAV九種不同類型的簡單句。每種類型句子6句,共54句,實驗中旬子按拉丁方次序呈現,由普通話等級水平達到二級甲等的人閱讀,通過電腦錄成wav格式的音頻文件,語速和平時講話的速度相似,音調平穩,詞與詞之間間隔時間相同,簡單句中的六個名詞都準備相應的玩具。

2.4實驗方法

采用一對一實驗的方式。主試先給被試呈現六個玩具,告之玩具的名稱和句子中用到的三個動詞,使被試熟悉這些玩具和詞。在給被試聽每一個句子之前,把句中提到的兩個玩具放在被試面前。

指導語是:“現在給你聽一些簡單的句子,每聽完一句以后,請你用這些玩具把句子的意思表示出來”。通過幾次練習,確認被試已熟悉測試情境并理解實驗的要求后開始正式實驗。

實驗按專門制作的電腦程序進行,并用攝像機對被試反應進行全程錄像。正式實驗開始后,根據電腦屏幕上的指示按鈕,點擊播放后,與電腦相連的喇叭里播放錄有實驗用句的音頻文件,要求被試用所給的兩個玩具將音頻文件中旬子的意思表示出來。

2.5實驗數據收集

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接受簡單句的語言刺激并理解后做出的玩耍動作的反應類型和做出反應所需的反應時。有兩種主要的反應類型:(1)以句中出現的第一個名詞為施事;(2)以句中出現的第二個名詞為施事。如對于“洋娃娃推小狗”,若被試拿洋娃娃去推小狗,則判定其反應類型為(1),若被試拿小狗去推洋娃娃,則判定為(2)。

本實驗在分析時所用的最終反應時(RT)的計算公式:RT=RT1-RT2-RT3(以秒為單位)

其中,RT1是指從音頻文件開始播放到點擊“結束”按鈕的這段時間;RT2是指每個音頻句子所需要的播放時間;RT3是指被試在進行與任務無關的動作的時間。由于被試對象的特殊性,在實驗過程中電腦記錄的時間包含了被試中途脫離任務所占的時間,因此由主試和一名不知道本實驗目的的研究生根據錄像對每名被試的測試情況進行分析并計算出脫離任務時間(兩者評分的相關為0.86),并將評分的平均值作為與任務無關的時間(RL)。

3結果與分析

用SPSS11.5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1反應類型的數據與分析

首先,以9種詞序和詞義組合類型中判定第一個名詞為施事的百分比值作為表示本實驗自閉癥組和弱智組被試的反應類型的數據,進行2(組別)×3(詞序)×3(詞義)重復測量的多元方差分析。

3.1.1組間差異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兩組將不同詞序和詞義組合中的句子的第一個名詞判定為施事的百分比均數不存在顯著差異(MDASD-MR=-4.630,P=0.139)。

如圖1所示,自閉癥組和弱智組被試對于不同詞序和詞義組合的漢語簡單句的反應類型的總體趨勢大致相同,詞序和詞義在兩組被試漢語簡單句理解中產生了大致一樣的作用。

3.1.2自閉癥組被試反應類型的分析

表1列出了自閉癥組被試對9種不同類型句子以第一名詞為施事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重復測量的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自閉癥組被試理解漢語簡單句的過程中:(1)詞序的主效應達到顯著水平(F(2,22)=24.787,P=0.000)。雖然非標準結構的句子NNV中第一個名詞理解為施事的比率高于VNN(MD=1.861),但兩者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P=0.618)。(2)詞義的主效應也達到顯著水平(F(2,22)=259.924,P=0.000)。其中,自閉癥組被試將AI中第一個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顯著高于將IA中第一個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MD=92.556,P=0.000);自閉癥被試將AA中第一個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顯著低于AI(MD=-35.167,P=0.000),而將AA第二個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也顯著低于IA中將第二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MD=-57.306,P=0.000)。(3)詞序和詞義的交互作用也達到顯著水平(F(4,44)=9.399,P=0.000)。

具體而言,在標準的漢語NVN結構句子的理解中,被試將位于主語位置的名詞(無論是否有生命)反應為施事的比率均高于VNN和NNV結構的句子。當兩個名詞均為有生命的名詞時,被試將第一個名詞(位于主語位置的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顯著高于VAA和AAV結構的句子。這些結果都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被試將有生命的名詞反應為施事的比率顯著高于無生命的名詞,被試對于三種結構的句子,絕大多數的反應是有生命的名詞為施事,無生命的名詞為受事,體現了詞義對句子理解的顯著影響。

3.2反應時的數據與分析

首先,對兩組被試根據音頻輸入做出反應的反應時進行2(組別)×3(詞序)×3(詞義)重復測量的多元方差分析。

3.2.1組間差異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兩組被試對各類句子的反應時也不存在顯著差異(MDASD-MR=0.428,P=0.854)。圖2直觀地顯示了兩組被試對不同組合類型的句子所需反應時間的變化趨勢。兩組被試對句子各種組合的平均反應時大體呈現一致的變化趨勢。

3.2.2自閉癥組被試反應時的分析

表2列出了自閉癥組對詞序×詞義不同組合句子的反應時的描述性分析結果。

多元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1)詞序的主效應不顯著(F(2,22)=1.725,P=0.201)。盡管詞序VNN的句子所需的反應時最長,NVN次之,NNV最短,但三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2)詞義的主效應達到顯著水平(F(2,22)=9.536,P=0.001)。句子中兩個名詞是否義指有生命的物體對被試的反應時有顯著影響;(3)詞序和詞義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4,44)=2.037,P=0.106)。

從詞義的角度,自閉癥組被試對AA的句子被試所需的反應時最長。這說明對兩個名詞都是意指有生命物體名詞的句子,不管其詞序如何,自閉癥被試都需要更多的時間考慮哪一個名詞是施事,哪一個名詞是受事。此外,AI的三種句子結構AVI、VAI、AIV所需的反應時的點分布更分散,說明AI語義水平上不同詞序的句子所需的反應時間的差異更大。而IA語義水平上不同詞序的句子所需反應時的差異相對集中,差異較小。

4討論

本研究旨在考察詞序和詞義在漢語為母語的自閉癥被試理解漢語簡單句時的作用,探討他們在理解漢語簡單句中可能采用的策略。從實驗的結果中發現,有些與實驗設想相符,有些則超出預想之外,這里僅就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討論:

(1)研究結果顯示,漢語為母語的自閉癥兒童在理解簡單的漢語句子時,既根據詞序,又根據詞義,且這兩個因素之間存在交互作用,相比而言,詞義的作用更為明顯。無論句子的詞序結構如何(不管是否是標準的還是非標準的漢語簡單句),無論這個有生命的名詞是句中出現的第一個名詞還是第二個名詞,自閉癥學生都傾向于將義指生命物體的名詞反應為施事。但是,當句中兩個名詞均為義指有生命物體的名詞時,句子的詞序(結構)就會在句子理解中產生顯著作用。這些都提示我們,自閉癥學生,尤其是中高功能自閉癥學生在漢語句子理解的信息加工途徑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運用語義策略,即事件的可能性策略和語法策略來理解句子。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閉癥學生理解漢語簡單句的模型似乎更傾向于自主模塊模型,即首先根據語義(即是否為有生命)確定動作的施事和受事,

然后也根據主-謂-賓結構的語法分析來進一步確定句子中詞匯之間所表征的內在關系。這一結果不僅與國內以各年齡階段的兒童和成人為對象所做的相同研究的結果相符,也與國外以英語和日語自閉癥兒童為對象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具有語言理解基本能力的自閉癥兒童能夠理解簡單的語義并運用語義常識和語法結構來理解句子。

(2)實驗發現,自閉癥組和與其生理年齡匹配的弱智組被試在漢語簡單句理解中的反應類型和反應時兩個因變量上的表現基本一致,均無顯著差異。說明這兩組被試盡管自身的障礙性質不同,但是在理解簡單的漢語句子時所遇到的困難和受到的影響是基本一致的。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無論是誰,在句子理解中都會受到詞序和詞義的影響,都存在類似的復雜的交互作用,這可能是人類語言的本質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語義理解、思維和動作之間內在關系的穩定性。

(3)兩組被試在本實驗中所需絕對反應時遠遠超過以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自閉癥譜系障礙學生和弱智學生,都可能會由于過度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影響他們對句子理解和動作思維的水平。

(4)前人的同類研究中,被試對NVN的平均反應時最少,VNN次之,NNV所需的反應時最長,而本研究的結果是自閉癥被試對VNN的反應時間最長,對NNV和NVN的反應時間相差不大。盡管組內的詞序效應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這種差異排序似乎不符合主-謂-賓句子被試理解最快的預想,也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結果。對此我們的推測是:NNV和NVN的句子,句子音頻文件最早出現的是名詞,雖然在實驗前我們曾反復強調:聽完句子后用玩具做出相應動作,但由于特殊兒童的合作程度有限,還是有可能在句子剛開始聽到名詞之后便開始接觸玩具了。

(5)從本實驗過程可以看到,個別自閉癥兒童有明顯的固著行為。一名被試在每次拿到飯碗以后立即做喝水的動作,且嘴里說著“喝藥”、“吃飯”等。這一行為從實驗開始到結束一直出現,要在主試不斷提醒任務的情況下,才能用玩具完成與句子相關的動作。另一名被試在實驗過程中,一拿到兔子和小狗,立刻開始做兩玩具相互打架的動作,主試勸阻也無濟于事。這些特殊情況只有在自閉癥被試身上才能看到,弱智被試完全沒有類似的行為,從而再次確認了固著性的反復行為是自閉癥兒童的典型特征和產生廣泛影響的發展障礙。

5結論

(1)自閉癥學生在理解漢語簡單句時,詞序和詞義都有顯著作用且兩者間存在復雜的交互作用。但相比而言,詞義的作用更為顯著,當詞義類型一致時,則依賴句法做出判斷。

(2)自閉癥和根據生理年齡一一匹配的弱智學生在漢語簡單句理解方面無論是反應類型還是反應時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3)自閉癥學生在漢語簡單句的理解過程中會表現出固著行為這類自閉癥兒童的基本特征。

(責任編校焦青)

猜你喜歡
詞義自閉癥語義
韓國語“容入-離析”關系表達及認知語義解釋
關愛自閉癥群體應從消除誤解開始
關愛自閉癥群體要從消除誤解開始
西行學院成語班
根據認知語義學淺談英語單詞記憶法
被忽略的1000萬自閉人士
大少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