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創建之初的工作和生活

2009-07-29 07:11耿連華
縱橫 2009年7期
關鍵詞:司令員中隊儀器

耿連華

隨著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飛船的順利升空及安全返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也叫東風航天城)讓世人家喻戶曉。但是,很少有人能知道在這荒無人跡的巴丹吉林大沙漠里會有一支高科技人才,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著。

20世紀50年代末,為了打破西方大國的核威脅和核訛詐,共和國的領袖們作出了發展我國國防尖端科技和航天事業的英明決策。

195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身為志愿軍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的孫繼先接到志愿軍司令員楊勇將軍的電話,要他馬上回國接受新任務。此后,以孫繼先司令員、粟在山政委、李富澤副司令員為首的二十兵團會同特種工程兵七一六九部隊陳士榘司令員組成的一支部隊于1958年10月奉命來到了中國西部,要在河西走廊這片最高溫度為42.8℃、最低溫度為-34℃的戈壁灘上建設一座高科技的綜合靶場。在這里,廣大官兵沒有住房,就搭帳篷,挖地窩子;沒有飲水,就喝咸水,吃的是隨風飄來一層黃沙的二米飯和無法合牙的干饃饃,硬是在兩年零六個月的時間里干完了外國專家估計要用1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后來在一次基地工程全部完工的慶功交接大會上,陳士榘司令員對大家說:“同志們!要好好地干!千萬不要辜負了黨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國家為建設這個基地,單就埋設地下電纜一項,就用了312萬公里的各種不同型號的純銅電纜;水泥的用量,相等于1958、1959、1960三年國家生產總量的85%。不干了,拍拍心口,問一問自己,既然來到了這里,能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嗎?好好地干吧!黨和人民既然把你們安排在這里了,就不要辜負了黨和人民的重托。要為祖國爭光,為人民爭氣?!?/p>

20世紀50年代末我走出校門后,穿上軍裝就踏進了這個人群中來,我們那時的口號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為尖端事業奮斗終生。

經過一年多的專業技術培訓及保密教育,我正式踏進了這塊神奇的荒漠戈壁。

一位工程兵連長告訴我:他是在蘭新鐵路與基地鐵路接軌處一步一步地邊修鐵路、邊向前走過來的。那時大風三天刮一次,一次刮三天,其中有好多鐵路是當時他們白天鋪好鐵軌,一場大風過后,鐵路就會被埋得無影無蹤。這樣就必須抽調大部分兵力,一邊治理風沙,一邊修鐵路。

條件異常艱苦。這里所有的營房和設施的用材全部都是駱駝和人工肩扛、人背到工區的,這主要是因為有很多工區連汽車都無法進出。

在建房砌磚時,一到晚上快要下班時,最后的三層磚必須使用大灰號或者快干水泥,否則一旦夜里遇到大風,上面的磚就會被大風刮掉。為此,每天下午下班前必須等到最后砌的磚全干了,檢查是否粘牢,才能下班。

當時我們住的全部是帳篷和地窩子,一遇上大風,帳篷就會被刮走。為防止帳篷被刮走,帳篷橛子都是用1.5米長的六棱銅制成的,就這樣還必須在帳篷上再左右、上下加固一番,否則,干了一天活的同志們就別想睡個安穩覺。

由于施工點多線長,機械化程度低,全靠人背、肩扛。為此,我們每人每年冬天都發兩套棉衣,就這樣也沒有一個人能穿到換夏裝的,有不少同志的皮肉被磨爛或被凍爛。

荒漠戈壁運輸困難,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生活也相當困難,國家雖然給每個人的糧食是50斤,然而每天吃不到任何新鮮蔬菜,而且只有少量的干菜和罐頭,當時還遇到國家經濟困難,每人每月還要支援災區10斤糧食,為此,許多同志患有夜盲癥和其他由于營養不良而導致的各種疾病,一些同志常暈倒在工作崗位上。

由于工程緊,任務重,加班加點是常事,同時也還因新兵多,技術人員少,工程質量又要求嚴,室內的墻全部是戰士們用手抓水泥抹灰,這樣就有不少同志手被凍爛或被水泥腐蝕,甚至還有不少的戰士因治療不及時,造成了手指殘廢,盡管如此,還是沒有一個叫苦的。

尤其是在十九號工區的建設中,所有的材料都是從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運來的,每噸水要花千元以上,以致就連刷牙、洗臉用過的水都要反復利用。

半個月之后,我們一從工程兵手中接過房門鑰匙,就緊張而有序地投入到儀器安裝的工作中。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在-34℃的天氣里,第一步就是用繩子拴住腰,吊在8米高的樓墻外,打洞固定儀器上的接地線和電纜線。這時又沒有專用工具,只有一根長30公分、粗約2公分的鋼筋,我們把它在水泥地面上磨尖,用錘子在磚縫中一下一下地砸。衣服穿厚了,使不上勁,穿一套棉衣,干不了半小時,手、腳就凍得麻木。盡管我們每隔40分鐘換一次班,但是三天下來,三個人的手、腳、耳都全部被凍壞了。

皮肉雖然受了一些苦,但是,我們這臺儀器上的接地線和電纜在近8米多高的垂直誤差幾乎為零,受到了喬平部長、高震亞副部長和蘇聯專家杜??品?、古巴聊維奇的一致好評。

為了給國家減輕負擔和支援災區人民,基地首長號召我們全體指戰員,一切要自力更生,無論是儀器設備的安裝,還是日常生活方面,都要節儉一點一滴。

剛進場區時整個中隊的每個點上都沒有伙房,我們只能用磚塊在露天地里支起鍋來做飯,因為戈壁風大鍋小,每做一次飯總要幾個小時,為此,早飯就成了午飯,午飯吃到晚上。

進入設備安裝后,再這樣下去就不行了:一是時間緊,二是蘇聯專家和首長們要來工作。這樣,我們必須在晚上自己動手撿來碎磚塊、碎石塊給自己先建一個能擋風的地方,再去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砍一些紅柳枝條搭在上面暫時做伙房。

在這里長年只有我們三個人,每天除了緊張的工作外,還要輪流做飯、打柴、種菜。

在儀器的安裝中,由于氣溫低,儀器的基座都必須用防凍和快干水泥,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這種水泥,一些年輕的蘇聯專家就給莫斯科發電報,要求用專機從蘇聯運。

為了幾袋水泥要派專機?這也太浪費了吧?基地首長要大家想辦法。事后,一分隊長劉純良建議:在水泥里加上—定數量的鹽。我們用的鹽是當地所產,沒有經過加工,含堿量高,為此,有的同志建議在和好的水泥中再加些醋,等基座抹好后,再在四周加上柴火,慢慢烘干,經實地檢驗,頭天抹好的基座,用慢火烘烤一個晚上,第二天經檢測完全合格。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遇到了自然災害,為此,基地首長號召我們每個干部戰士每月節約10斤糧食支援災區,再加上沒有什么副食品補充,不少同志因營養不良患上了疾病??吹竭@種情況,站長馬水泉同志(大校軍銜)就親自帶領我們去弱水河邊春天挖蒲公英、秋天打沙棗來彌補口糧的不足;劉憲民副中隊長(中校軍銜)帶領我們在訓練和執行任務的空閑中去原始森林里開荒種地,當年我們中隊不但有青菜吃,小麥、土豆也有好收成;中隊里還用收獲的土豆和沙棗養了幾頭豬。從此,我們的生活有了大的改變。

喬平部長、高震亞副部長在整個設備安裝過程中幾乎是每天和我們吃住在一塊?;厥组L孫繼先司令員、粟在山政委也常和我們一起干活,并在現場辦公。孫繼先司令員平易近人,經常給我們講萬里長征的故事和17勇士搶渡大渡河的往事,用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光榮傳統來鼓勵、教育我們。

張愛萍副總參謀長在視察基地時,還為戰士們譜寫了一首歌,其歌詞大意是:沙棗樹粗又壯,解放軍的戰士愛邊疆,憑著那勞動的萬能手,沙漠戈壁蓋樓房,敲醒那萬年山,打開地下萬寶藏,連綿黃金麥如海,哈密瓜兒甜又香……這首歌多年來一直鼓舞著基地所有同志們。

基地文工團的同志們還經常為我們進行慰問演出。記得每次看演出時,大家就會笑得流下眼淚:因為每次來演出的人員最少也有十多個,而我們看演出的卻只有三人,而且演出中,我們還必須有兩個人去為演員做飯,剩下一個人看。演員們說:在文工團工作了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給一個人演出。

我們中隊是基地最分散的中隊,每個駐地只有三個人,多則不超過六七人,當時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每個星期中隊給每個駐地送一次生活用品,放一場電影,還有一周的報紙、雜志、書信等,為此,每天除了緊張的軍訓(儀器操作程序的訓練),就是打柴、做飯、種菜,所以,當時的任何一份報紙、雜志每個人都能一字不丟的背下來。

蘇聯專家撤走后,留下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沒有解決,這時基地首長號召我們并且也親自帶領我們組織以科學家王大珩為首的技術骨干,群策群力,突擊攻關。尤其是王大珩院長不辭辛勞,每天天不亮就從幾百公里以外的司令部帶上中午飯,爬上大卡車跑遍所有有光學儀器設備的小站點。就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打破了被蘇聯專家認為“離開了我們,這些測控儀器就等于一堆廢鐵”的謬論,為執行以后的火箭、衛星、飛船測試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技術上的難題攻破了,然而如何簡化蘇聯的這套復雜的操作程序,成了我們全體指戰員的當務之急。

據蘇聯專家杜??品蚝凸虐土木S奇講:他18歲入伍從事火箭、衛星測控技術,到來中國的二十基地已經58歲了,在他們國家的發射場一直用的就是這套操作程序。

為此,基地首長說:“我們不能走蘇聯的路,必須自我創新,把它們的六小時操作程序,改為四小時或更短一些?!?/p>

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和多動腦子,找出不合理的或者是重復的動作、口令,一點一點地改,在較短的時間內刻苦、反復地練。

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冬天,很多戰士的手、腳、臉、耳被凍爛,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的,抹上些凍瘡膏繼續干,我們的口號是:寧掉十斤肉,也要圓滿完成101的跟蹤測試任務!

經過奮戰,我們最終使整個程序由原來的6小時變為4小時,并順利通過了與指揮系統的合練,這在整個操作程序上不但為國家節省了財力,同時也為以后執行101、102、103以及所有火箭發射節省了時間。

接受了執行101任務的命令后,全中隊上下一片歡騰,訓練的情緒空前高漲,整個中隊里,就連平時走路的時候,都是人人一溜小跑,連飯都是三頓并作兩頓吃。儀器擦了又擦、線路測了又測、零件看了又看,唯恐到時再出現意想不到的毛病。

當0號下達了“10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時,我們每個參戰人員的心都快要跳到了喉嚨口上來了,甚至有個別戰士在扳動每個開關時,手都在發抖。然而,當聽到0號下達“一分鐘準備”、“開拍”的口令時,所有參戰人員都十分沉著。1960年9月10日7時42分,隨著0號一聲“發射”的口令,火箭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托著幾十噸重的火箭冉冉升空。在電話里隨時都能聽到緊張而有序的“各號跟蹤良好,目標飛行正?!钡目诹盥?。幾分鐘后,全中隊的所有參戰人員和測控儀器順利完成了這次任務,此時,每個人的心才算踏實了。

1960年11月5日9時1分38秒,我們中隊又順利完成了東風一號的測控任務,它的全射程為550公里507米。

1964年6月,我們中隊又順利地完成了東風二號的跟蹤測試任務。它的全射程為1800公里。

我們中隊在這個極其分散且又非常單調的環境中工作的時候,其實最費心的還是中隊里的干部。

尤其是我們的第一任站長(中隊長)馬水泉,他在調任我們站(中隊)前曾是周總理辦公室邊防通信組組長,曾親自隨同周總理去過中印邊界和中緬邊界第一線處理邊界事宜。自從調來我們中隊(站)以后,他不分白天黑夜,總是認真同全中隊一起學習專業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全中隊的幾種測控儀器上幾百萬個零部件的功能記得清清楚楚。記得在執行某次任務時,當0號下達了十分鐘準備的口令后,指揮臺上卻突然發現二分隊儀器上的兩個信號不正常,當馬水泉知道這個情況后,果斷地用電話通知二分隊長將某某電子管立即換掉,當時這只電子管不論從價格上,還是從技術含量上都非常昂貴:我國還不能生產,國外對我們禁止出售。按既定原則,在一般情況下要動這只電子管,必須提前征得孫繼先司令員的同意,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馬水泉果斷地行使了這個特殊的權利,并同時征得孫繼先司令員的同意。事后一切信號恢復正常,一切發射程序順利進行。

還有一次,當0號下達了30分鐘準備的口令后,基地氣象部門卻突然告知:祁連山方向天氣突變,大片烏云向基地方向快速移動并伴有雷雨天氣,這將嚴重影響火箭的測控!然而,此時火箭內的各種燃料已加注完畢,如果按時發射了,因雷電雨天氣就無法得到火箭的飛行數據,那么這個價值上百億元的火箭,就算白白浪費了;如果不發射,這枚火箭到時候就會原地爆炸,這樣的后果更不堪設想。在指揮所的孫繼先司令員對我們中隊長說:“馬水泉同志,現在就看你的了,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沒有?”中隊長聽到司令員的這句話,真是渾身急出了冷汗,但他很快讓自己鎮定下來,迅速要通了氣象站值班員的電話,問清云速及其相關參數后,轉身請示孫繼先司令員要求下達提前10分鐘發射的命令。孫司令員緊急同發射中隊取得聯系,經快速協調后,果斷地下達了提前發射的指令。至此,我們中隊又一次圓滿地完成了火箭的測控任務。事后在基地禮堂里召開的慶功會上,孫繼先司令員說:“我們基地的校級軍官同志們!你們都應該向馬水泉同志學習,他真是一個又紅又專的好干部?!?/p>

三年后,我們的這位首長調到了北京軍事科學院工作,臨走時,我們全中隊的同志們都掉下了戀戀不舍的淚水。

目前基地的所有指戰員同志們仍然以當初創業者的精神鼓舞著自己,用更嚴謹的、更科學的態度為祖國航天事業創造出14個第一的好成績,為祖國的國防更強大而貢獻著自己的一生心血。

責任編輯:賈曉明

猜你喜歡
司令員中隊儀器
我為中隊代言
淺論執法中隊如何在洪災中發揮能效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紀實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紀實
事出有因
發明
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 五(5)中隊
不可忽視的化學儀器的創新使用
中隊贊歌
傳奇上將楊成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