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教育方法創新研究

2009-08-11 09:01王炳晨張墨涵
當代教育之窗 2009年5期
關鍵詞:創新研究

王炳晨 張墨涵

【摘要】《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本文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創新,這將對引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1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236-3619(2009)05-15-011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大幅度改革的背景下設立的新課程,新的課程標準昭示著新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創新和突破。所以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要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1]。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理念先行,與新課程同行,并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深刻地思考,對高?!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創新。

1.教學內容創新是教學水平提高的內在推動力

1.2將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

傳統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貫穿當代大學生人文修養塑造的始終。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博大精深,在傳統文化中包涵的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的精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也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的良好媒介。 [2]提倡言行一致,恪守誠信??隙ㄈ说膬r值,注重人格的尊嚴,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當今社會,個人價值、意愿、利益得到了尊重和認可,為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同時也可能導致個人欲求的無限膨脹。許多大學生對歷史缺乏了解,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反思,進而形成了反叛心理、或者盲目崇尚外來文化。傳統文化的缺失使現代人很容易接受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在現實中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大學生內心的迷茫和空虛,需要傳統的文化精髓去填充。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華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有機結合,將對構建當代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幫助大學生建立起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提倡的健康的倫理道德觀,通過各種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用傳統文化的精華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3]。

1.2將職業道德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該職業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的總和。[4] 大學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訓練基地,大學生將面臨著由學生向職業工作者的轉變。所以應當將職業道德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使大學生自覺認識到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使他們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確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和擇業取向;表現在將來的從業行為上,通過教育使他們熱愛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履行職業義務,有較強的敬業和奉獻精神。成功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可以為大學生以后從事本職工作打下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為他們從業后具備良好職業道德修養提供理論、知識、情感前提。

2.教育方法創新是教學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徑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在不同的思想觀念的比較中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又是認識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幫助他們在錯綜復雜的現實和各種風浪考驗面前,認清方向,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促進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為將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要強調針對性,要對解決大學生成長道路上遇的理論問題、實際問題有幫助。如果教師講課都是照本宣科,不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就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針對我們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采取以下方法。

2.1積極拓展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

在課堂講授中應當采用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增大課堂容量,實現各種教學形式的優勢互補。對于需要重要理論知識的內容,采用板書教學形式,給學生打下較深的烙印,使學生處于較嚴密的邏輯思維狀態。做到課堂上能清楚、簡潔、準確地交代基本概念的同時深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及其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當中還要結合實際探索多種教學形式的運用,除了正面講授之外,課堂討論、學生自學、社會實踐、參觀訪問、專題調查都應該成為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把電化教育和課程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的課堂教育條件的限制,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將會十分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

2.2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

教師應當了解學生關心什么、有哪些實際問題、思想上解不開的扣兒在什么地方,要強調針對性,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善于把歷史和現實的距離拉近,善于把理論和實踐的距離拉近,并把它們很好地結合統一起來。時代在變化,政治課不能總是‘板著面孔。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教師進行總結,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對于不準確的表述,教師要耐心的講解糾正,澄清各種模糊觀點。特別注意的是討論不能就題論題,要將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帶普遍性的問題一起糾正;注意將討論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分析和判斷問題能力的培養上。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增強知識的趣味性

2.3改進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考核和評價。

進行知識和能力的考核是學校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可以使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的經驗,改進教學的方法,也可以使學生發現自己在掌握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情況。因此,在課程考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單純考概念、考論題、考學生死記硬背的做法,逐步采用多樣化的考試試題和考試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改變死記硬背的舊學習方式。應當提出提倡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在考試中著重考核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思考社會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和成績的評定,應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評定考核,必須加大學生平時學習成績的比率,多采用課堂討論、調查報告、小論文、演講辯論、社會實踐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對學科教學積極參與,并把參與的情況作為評價的基本內容,一并記入學生的總評成績。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教育方法創新過程中還應當加大學科建設力度,為教育教學提供強大平臺。堅持學術性與意識形態性相統一、科學性與政治性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既要研究課程相關的科學體系、理論范疇、思想觀點、創新思維等;又要適應當代社會形勢的變化、特別是要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實踐,創造當代新穎的學術概念、學術語言,創新課程的學術觀點、學術方法。學術積淀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只有搞好學科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程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科研,必須將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不重視科研就搞不好教學。在教學實踐當中我們認識到自覺的理論創新精神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尤為重要,沒有理論創新和創造性地理解與解讀新課程的內容,就無法逃脫照本宣科的教條化命運,也就無法吸引人、說服人。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

[2]王麗.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5).

[3]薛繼紅.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2).

本文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

猜你喜歡
創新研究
生產性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研究
基于新形勢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創新研究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