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閱讀教學中興趣的培養

2009-08-25 09:37張南國
中國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關鍵詞:月光曲司馬光調動

張南國

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方式,提出深刻的問題來組織自己的教學活動,以揭示問題中存在的具體矛盾來誘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閱讀引趣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老師應深入鉆研教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作品的優美語言,讀出文章的節奏美、音樂美,讀得流暢,感情自然,使學生在對文章的欣賞陶醉中領悟其中的妙處。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描寫,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根據文章的內容,朗讀的基調應該是低沉而富有啟發性的。低沉是為了烘托悲慘的氣氛,帶啟發性是為了引起學生思考造成小女孩悲慘命運的社會原因。當老師用低沉、緩慢的語調向大家展現小女孩形象的時候,學生定會在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對小女孩的無限同情、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無比憎恨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定然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設疑激趣

老師要精心備課,研究教材內容,吃透作者成文的意圖和思路,從而安排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教完《司馬光》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練習:“司馬光救出小朋友后,大人們紛紛趕來了,他們會跟司馬光說什么?你能想象出多少種說法?”此題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發展思維。

三、再現情境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思維讓學生進入情境,這是激發興趣的的又一種重要做法。再現情境的方法也很多,可用語言描述情境,可用實物展示情境,也可用多種方法交織起來使用。如:教《月光曲》,就可以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方法。教師可先出示一幅貝多芬彈月光曲的彩圖,同時播放《月光曲》音樂。教師再用富有感情的語調來朗讀課文,就容易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繪的特定的情境之中。

四、以情運情

老師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豐富聯想,并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老師要感染學生,首先要自己進入角色,根據作品提供的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聯想,真正把作者寄予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實感情,這樣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如:教學《再見了,親人》這篇抒情散文,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體驗志愿軍戰士告別朝鮮人民時依依惜別的深情,這就需要調動情感的手段進行啟發,字字句句扣擊學生的心弦,一步步把學生引向情感的深處,進入“依依惜別”的境界。

五、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就是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這是激發興趣的又一做法。多向思維,可以調動大腦積極思考,而解決問題的迫切性必然會使學生思路開闊。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如:教《跳水》時可提問學生:“假如不跳水,還有什么辦法拯救孩子?”教《買火柴的小女孩》時可問:“假如小女孩生長在今天,她又會怎樣?”這樣用質疑的方法指導練習,就可以大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就意味著興趣的擴展,因此多向思維的訓練也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月光曲司馬光調動
淺談調動學生數學學習動力
“讀”好《月光曲》,教出語文味
《月光曲》中情與景
月光曲
數獨駕到
響鼓
永不說假話
司馬光說謊受責
司馬光“警枕”夜讀
《月光曲》中的景物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