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學地理課中的案例教學

2009-08-25 09:37屈艷萍
中國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關鍵詞:黃河案例教學

屈艷萍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強度不斷加劇,環境日趨惡化,已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敲響了警鐘,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碍h境保護,教育為本?!币虼?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環境知識的滲透,加強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逐漸形成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的風氣。如何才能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怎樣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地理教師應擔負起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重任。

我認為案例研究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提供的案例素材進行組織教學,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教學案例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增加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教師和學生以案例為媒介,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對案例所含地理原理進行提升。

例如:在學習“森林資源破壞”這一生態環境問題時,讓學生用課余時間查找“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區”的相關資料,了解并概括了“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區”的基本概況和現狀、產生的原因及問題。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那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每年吞噬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大量的氧氣,被譽為“地球之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然而,人們從16世紀起開發森林,由于大規模的開發導致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森林面積銳減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森林的過度采伐會引發氣候惡化,暴雨洪災增多,使土地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加劇,使巴西東北部地區變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貧窮的地方;還會引發較大的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沖毀村舍、農田,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更有甚者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那里每天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100年后,至少會有50-80萬種動植物滅絕,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假設自己是這里的行政長官,將會采取怎樣的防治措施:加大行政力度,大力宣傳、落實森林法,提高人口素質,增強環保意識等等。

利用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共同圍繞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案例教學是引用特定案例學習某種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是把原理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相互支持。

例如:學習“水土流失”這一環境問題時,通過對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進行分析,讓學生自主概括出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流入下游華北平原地區,由于河道變寬、流速變緩,大量泥沙淤積使河床升高,人們為了防止黃河泛濫,于是筑堤束水,河床不斷抬高,河堤也相應加高,致使河床和兩岸堤壩高出地面數米。黃河為會么會攜帶大量泥沙呢?學生查找資料發現,黃河流經“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地區,在歷史上是一片“草豐林茂、沃野千里的綠洲”,但由于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常年的開墾,毀草棄牧、毀林種糧,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態失調??偨Y出:由于人為原因,黃土高原植被遭受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泥沙在下游淤積形成地上河,引發了黃河多次改道、洪水泛濫、威脅到黃河兩岸居民的災害。學生討論并概括出解決措施:治理黃河的關鍵在于治沙,治沙的根本在于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因此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黃之本。

三、案例研究法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案例教學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例如:近幾年海南大力發展漿紙林的種植,這對我們家鄉規劃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何影響?布置學生查找有關漿紙林的資料,并利用已學知識結合生物課程理論進行討論分析,分成兩個小組展開辯論,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第一組認為:大力種植漿紙林,這“地下抽水機”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儲量減少;外來物種同土生物種競爭棲息地,導致土生物種死亡、滅絕,使生物多樣性減少;大力發展造紙這一嚴重污染的工業,會污染水源、土壤,破壞生態平衡,污染生態環境,使經濟發展受阻甚至衰退,海南這一“旅游生態省”稱號將名存實亡。第二組認為:海南的氣候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氣溫高,可滿足漿紙林的生長,大力種植漿紙林加大了森林覆蓋率,既保持水土,又調節氣候,這種速生林產量高、收益快,可加速海南經濟的騰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何樂而不為?

通過案例的分析討論,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參與精神,鼓勵學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學習,并進行總結或提煉要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通過個體獨立或群體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這樣經過反復多次的積淀后,就會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會學習成為現實。

綜上所述,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環境問題的教學是十分有利的。案例研究是一種探究手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探討中獲取地理知識,并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地理問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因此,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進行環境教育教學和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理想途徑。

猜你喜歡
黃河案例教學
樣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設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黃河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教育教學
難以一致的統計結果
渡過黃河看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