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中興趣盎然

2009-09-01 09:03李海霞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09年6期
關鍵詞:教學藝術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對語文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就一定能促進其學習的效果。本文從教師的價格魅力、教態、教學技巧、教學藝術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學習興趣 教學藝術 教師 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讓學生對語文長期保持旺盛的學習勁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請大家賜教。

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教學效果與師生關系的密度成正比。一位受學生喜歡的老師,首先是一個知識淵博,有學問的人。一個通曉古今、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的語文老師,其背后該有多少的“粉絲”;而一個孤陋寡聞、照本宣科、結結巴巴的語文老師,又會留下幾多笑柄。一個語文老師對天文、地理、美學等都有研究,學生上他的課,就覺如坐春風,好不暢快,一定會興趣盎然,勁頭十足。

我們有知識,有學問,我們就有底氣,就會受到學生的崇拜,我們就會得到學生的喜歡。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臺戲,那么老師就是那戲中的導演。高明的導演,對自己的戲胸有成竹,布景、燈光、音響、演員、臺詞經他一弄,就會生動有趣而叫座。一位語文老師要經營好一堂課,他就得高屋建瓴、統觀全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變“苦學”為“樂學”。

有人說,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往往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而這種人格魅力,首先表現為師是否有愛心。高爾基說:不愛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教師不只是教書,還擔有育人的重任,愛心是甘露,能滋潤學生心田,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表現在多方面的關心上,要用全部的感情愛學生,關心學生,教育學生。一個微笑,一次撫摸,幾聲問候,幾句鼓勵,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愛心能架起師生友誼的橋梁;愛心能構建師生和諧的關系;愛心一定能鑄造師生共同的輝煌。

以知識為核心,以組織為手段,以愛心為主題,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發揮教師特長

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睋碛胁⑸朴诎l揮特長的教師容易贏得學生的敬佩、愛戴,也就容易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對象。教師要善于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吸引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師善于煽情,那就充分地引導學生與你一起隨課文的內容而喜,而怒,而哀,而樂;有的教師擅長寫作,那就不妨常常下下水,多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大作,你優美的文筆,精妙的構思,細膩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定會激起學生的贊嘆而躍躍欲試;有的教師板書設計匠心獨運,或言簡意賅,或形象直觀,甚至有較強的審美價值,你就一定要利用它來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有的教師善于言談,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在你身上就閃爍著語言藝術的魅力,怎不引起學生“心向往之”。

三、精彩絕倫的課堂導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起著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質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的振奮狀態。每一堂課的開始,教師應巧設情境,渲染一種樂學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節到積極狀態,要讓學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導入的方式方法可靈活多樣,根據不同階段、不同文體、不同課文內容安排設計,故事、歌謠、音樂、游戲、幻燈等等都可隨機使用。例如,教學《孔雀東南飛》,就講一講梁山伯與祝英臺或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教學《雨中登泰山》,先講徐霞客及其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提問學生有關五岳知識引出泰山,進而介紹杜甫《望岳》詩,點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引入正文;教學《譚嗣同》,也可先由他的《獄中題壁》談起;教學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可以先唱王菲的《明月幾時有》;教學“成語的識記與應用”復習課時,可先來一段“成語聯珠”的游戲??傊?導入可千變萬化,但都不離其宗,即激情、激趣、激學。

四、引其他藝術進入語文教學

一般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是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來達到教學目的。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因為文學所憑據的語言不過是傳達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符號,而非客觀事物本身,因而具有間接性的特點,因此單靠語文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很難將文學之美傳授給學生,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此,必需打破單一的口授常規,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創設和諧良好的教學情境。我國古代早就認為“詩、書、樂、畫本是一體”,一幅潑墨寫意山水畫必配以詩詞,詩畫相映成趣,一首詞作也是入韻能歌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也應該讓其他藝術走進課堂。

(一)借用音樂

1.以“樂”襯文

采用背景音樂是頗為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抒情散文而言,若能恰到好處地配以情調一致的背景音樂,學生很快便會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與作者同悲同喜,從而也就對作品的主題、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例如,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便選用一首恬靜柔美略帶感傷色彩的吉他獨奏《月光》作為背景音樂,學生很快便隨樂聲和朗讀聲沉浸到亦真亦幻的朦朧月夜中去。教授《孔雀東南飛》便選用小提琴協奏曲《梁?!纷鳛楸尘耙魳?讓學生在哀轉凄婉的樂聲里去體會焦仲卿和劉蘭芝的不幸。

2.以樂“賞”文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以文學作品作為藍本而創作的,音樂作品本身即是對文學作品內在意蘊的闡釋,因此在學習完文學作品之后,再聽一聽相關的音樂作品,那么,對于文學作品的內涵可能會理解得更深入細致。比如,教授白居易《琵琶行》就可以聽聽琵琶協奏曲《琵琶行》;教授《木蘭辭》,也可以聽聽琵琶協奏曲《花木蘭》。

(二)借用書法、電影

“字如其人”,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體現了其與眾不同的情操和個性,這與眾不同的情操和個性正是他的風格,這種風格同時也浸潤在他的文學作品之中,因而不妨在教學時把某些書法作品引入課堂,一則激發學生興趣,二則又能透過他的書法作品的風格來理解文學作品的風格。比如教授王羲之《蘭亭集序》,則可以介紹他的這一“天下第一行書”,體會它的“蛟若游龍,飄若浮云”,體會王羲之的瀟灑俊逸;教授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就可以介紹他的《蘇州寒山寺帖》,體會蘇詞的豪放風格。

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也可以引入教學,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被改編拍攝成電影,對文學原著的主題作了適當的理解和闡釋,把電影引入教學,除了能激發學生興趣之外,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學原著的蘊味。比如,教授魯迅《阿Q正傳》就可以在電教室邊看影片邊討論分析,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投入到阿Q的人物悲喜命運之中。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文學是人學,是以情鑄成的,教師講課而情注其中,文字就不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的東西了。教師充分調動自己情感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課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情節……帶著濃烈的感情去教,那么學生的心田必定能得到滋潤,主動學語文的勁頭就會增加,學習自然就成為學生樂意接受的事情了。

★作者簡介:李海霞,河南省信陽市第六高級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教學藝術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提升教學智慧 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