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課堂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

2009-09-28 08:38林有明
首都教育學報 2009年8期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林有明

摘 要: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寶,而且也是現代教學論的一個重要課題;啟發式教育教學是以教育者為主導、受教育者為主體的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式?,F代教育理念倡導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受教育者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啟發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實踐中應注重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啟發式教學;教學改革

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寶,而且也是現代教學論的一個重要課題。自春秋時期孔子初創啟發式教學以來,逐漸發展為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影響并指導著當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探索啟發式教學思想的歷史淵源與發展,吸取其精要,對于當前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促進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啟發式教學的內涵

“啟發”一詞源于《論語?述而》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邮莿撌既?也是啟發式教學的積極實踐者。按宋代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笨梢?“憤”就是受教育者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于解決而又尚未弄懂時的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育者應對受教育者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以幫助受教育者開啟思路,這就是“啟”?!般笔鞘芙逃邔δ骋粏栴}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于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這時,教育者應幫助受教育者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鬃又鲝堄山逃呋蚴芙逃咦约禾岢鰡栴},由受教育者自己去獨立思考,等到受教育者處于“憤”的心理狀態,即遇到思維過程中的第一種矛盾而又無法解決時,教育者才去點撥一下。然后又讓受教育者自己繼續去認真思考,等到受教育者進入“悱”的心理狀態,即遇到思維過程中的第二種矛盾且無法解決時,教育者又再點撥一下,從而使受教育者柳暗花明,豁然開朗??鬃拥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是關于啟發式教學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學的概括??鬃拥膯l式教學思想得到了后來的教育思想家的繼承與發展。

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比較系統論述教學理論的專著《學記》對啟發式進行了具體化,對教學啟發方法與技巧也有精辟的論述。所謂“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意即:優秀教育者教學總是注重啟發誘導受教育者,使之曉明事理:引導受教育者而不牽著受教育者走;鼓勵受教育者而不強迫受教育者走;啟發受教育者而不代替受教育者達成結論。道而弗達,才能使受教育者獨立思考。教學雙方關系融洽,學習愉快,又能獨立思考,這就叫做善于自發誘導。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的涵義可以概括為:教育者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藝適時巧妙地啟迪、誘導受教育者去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動腦筋思考和語言表達,生動活潑、輕松愉快地獲得發展。

二、啟發式教學的主要作用

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和總的教學方法,已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所熟悉。但啟發式教學并不是立竿見影,一用就能產生很大的效果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受教育者思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教育者要善于培養受教育者的探索創新精神,使受教育者發現問題和教育者創設問題情境相結合,著力鼓勵受教育者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外在表現形式。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提問可以使受教育者注意力集中,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受教育者主動自愿地探求知識,勤于思考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但提問并不等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教育者要善于創造問題情境,包括問和答的情境,讓教學雙方之間、受教育者之間在互設問答的過程中引導受教育者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受教育者積極思維空間,提高受教育者獨立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有利于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動性

啟發的關鍵之處在于設法激起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使受教育者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在教育者的指導下,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教育者要善于設法造成受教育者的“憤”、“悱”心理狀態,使他們暫時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說出來而不能,然后引導他們去發現去探索,使他們成為知識形成的參加者和發現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使他們既認識新知識,又學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這就要求教育者要認真備課,認真設計問題,引導受教育者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有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學雙方關系和同學關系,鼓勵受教育者發表獨立見解,鼓勵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質疑問題,鼓勵受教育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教學中,教育者不可唯我獨尊、搞一言堂。要充分相信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他們圍繞問題去操作、去思考、去討論、去爭辯。對于受教育者的發言及觀點不能求全責備,否則會壓抑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引導受教育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競爭,使課堂氣氛既緊張又和諧。這樣,啟發式教學才能獲得完美的效果。

三、啟發式教學常用的方法與技巧

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不能把“滿堂問”當作啟發式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法寶。提問啟發,僅僅是啟發教學方法與技巧的一種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我們必須認識到啟發式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教育者不置一言,沒有提出什么問題。但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僅僅做出某種暗示,都會誘發受教育者的思路和聯想,同樣具有啟發性,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常見的方法如下:

(一)創設情境法

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憤”、“悱”情境,讓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情感氛圍中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如可以通過放錄像、錄音或生動講述,使受教育者仿佛身如其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也可以找一件能引起受教育者豐富想象的物品,使受教育者睹物思情等等。

(二)設置疑問法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受教育者思維的支點。會不會“設疑”是一個教育者教學技巧的表現。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币粋€教育者,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受教育者思維。換句話說,就是要善于引導受教育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善于引導受教育者生疑、質疑、解疑。應當指出的是,設疑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提問。它不是讓受教育者馬上回答,而是設法造成思維上的懸念,使受教育者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進而激發解疑的動因和興趣。

(三)故意謬誤法

教育者在講授知識的重點、關鍵處,故意出現錯誤,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啟發受教育者思維。如教育者講完某一規則后讓受教育者一起做課堂練習時,可故意犯受教育者可能犯的錯誤,從而讓他們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謬法的好處是能引起受教育者高度注意,啟發他們積極思維,以探究正確答案,而且記憶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則容易造成受教育者思維混亂。

(四)暗示點撥法

課堂教學時,當受教育者思維出現故障時,教育者可以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種種方法,給受教育者以暗示點撥,或接通受教育者的思路,讓他順利得解決某一問題:或提醒受教育者思維中出現某些偏差,讓他們迅速回到正確的思路上來。

(五)對比法

強烈、鮮明的對比往往能給受教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受教育者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一般用來幫助受教育者區別那些似是而非,看來起差不多但實際上有較大區別、容易混淆的知識等,從而使受教育者從困惑中得到較清晰的知識。

總之,受教育者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的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課堂教學只有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與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受教育者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受教育者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如珂等.現代軍校教學新論.石家莊:海潮出版社.2004.

[2]龔國安等.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北京:藍天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啟發式教學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簡談數學課堂中的啟發式教學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運籌學》教學模式探討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