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音樂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探索

2009-10-14 06:37范喜旋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音樂教育探索素質教育

范喜旋

摘要:當前,學校音樂教育正面臨著未來的發展問題。從面向全體的教育出發,我國各類學校音樂教育的目標將面臨著調整。本文對學校音樂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給予了科學定位并展開全面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5-0198-01

1 音樂教育在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是一種與現代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相匹配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現代教育方式和手段,向受教育者傳授思想和文化科學知識,使之具有適應未來的品格、能力和思想方法。音樂是以審美文化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全面發展,也是道德教育的輔助手段和途徑之一。形式的活潑,過程的愉悅,感化的深入,從而能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靈深處實現倫理道德的內化。

音樂教育是將人類在聽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和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占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全民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有著特殊功能。把音樂教育由專門傳授技法、技能轉為培養素質,它符合現代教育思想與規律,道德影響人的意志和行為,具有影響人的思想、感情、意志、興趣和愛好,陶冶人的性格、情操。由此證明,音樂教育在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新型人才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當前學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音樂藝術素質普遍低

(1)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音樂藝術方面的課程不受重視,有的被其它課程取代,導致學生藝術想象創造力、思維觀念貧乏等。⑵大學擴招后,音樂專業采取了降低文化成績錄取分數線,報考音樂專業不需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的觀念,強化一下音樂考試的內容。即“文理走不通,藝術好成功”,通往大學之門的捷徑。⑶音樂高考在題目與內容等方面也過于簡單程式化,幾十年來沒有多大變化,測試點往往是考生的技能和技巧,而沒有增加測試其藝術修養和系統知識。學生的藝術與文化素質就成了音樂教育教學起點低的重要原因。

(2)文化綜合素質不高

長期以來實施的應試教育,訓練出了一大批考試機器,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相對落后,導致學生素質畸形不健全發展的惡果,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和職業,使學生難以適應要求。當前學校教育的問題是過弱的文化熏陶使學生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學科專業知識使學生的視野不寬基礎不牢;過重的實用主義導向使學生全面素質培養與基礎訓練不夠;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個性發展不足,缺乏獨立思考、鉆研和創新的能力。

(3)怕苦怕累,缺乏創新精神

傳統的教育思想認為,學校的主要作用是傳授知識,學生到學校來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師灌輸知識。于是模仿老師變成了學生的基本思維方式,這也形成了他們今后工作中的行為方式,在這種價值的約束下,學生不去追求創新。再加上如今的獨生子女性格嬌弱缺乏毅力,學器樂怕苦怕累,學合唱指揮怕辛苦,學舞蹈怕痛……等意志與韌勁全無。不想負出代價是很難進行藝術探索,也就很難激發出創新能力,而喪失了藝術的根本精神內核——創新。

3 學校音樂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和方法

3.1 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國民素養

轉變教育的觀念,切實將音樂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是歷史的必然,是教育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結果。對此我們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辦學宗旨,貫徹因材施教的方針,促進學生將教育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素質,并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從傳統教育轉為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學生。要通過向全體學生實施有效的素質型的音樂教育,全面進行音樂教育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改革,并以這種音樂教育觀念為主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提高人類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人格美等不斷探索,孜孜不息地追求著物質與美的享受;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乃至畸形的教育。而國民審美意識的強弱和審美水平的高低,又決定于美育在國民教育中的地位與實施水平。因此,對美育在國民教育中地位的認識水平及意義無疑是正確有效地實施美育的最重要前提。

3.2 開展人文文化素質教育

在音樂教育中開展人文文化教育。人文文化重點應是文學藝術、政治哲學、倫理道德、社會科學等領域。人文文化的作用不可以低估,它的巨大力量是形成人的綜合素質的基礎。首先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就是在本民族長期的人文文化的教育熏陶下形成的。二是人文文化能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如何去做人,提高道德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與感化,心靈得到升華,給人以間接的人生哲理和體驗。三是人文文化可以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學會處事做事,人的人文文化底蘊越寬厚,其視野就越寬,創造才能就越高,就愈能成就事業。而這些恰恰是傳統教育不能達到而又為素質教育所希冀的。而目前不少藝術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等了解得太少,掌握得更少,這無疑是嚴重的缺憾,也很難適應提高素質的要求。

3.3 加強藝術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藝術創新的關鍵是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成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與氛圍。我們應該注意創造適合優秀人才成長的寬松條件,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感染學生。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欲的培養,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改變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要為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發現和創造提供最大的發展空間,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評價學生質量的重要指標,制定相應的鼓勵人才成長的措施,打破只以分數劃優劣的考試方法,從而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鋪路搭橋。只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是實現創新能力的關鍵,而廣泛開展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則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途徑。實踐不僅是創造性產生的源泉,同時也是創造性得以發展的動力,如何引導學生挖掘個人的創造潛能和優勢,激發學習熱情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和促進個性發展。對于在音樂活動中敢于標新立異、具有創新的各種構想和精神應給予具體的指導和鼓勵,通過廣開思路,獨立思考,有所創造,培養吃苦耐勞、勤于動腦,能夠面對困難和失敗而勇于爭取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3.4 提高教師素質 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1)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是推動素質教育的保障。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更為深刻與牢固,影響及于終生。教師師德、師品、師道等的培養,建立一支形象好、威望高的高素質音樂教師隊伍。(2)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教師素質要提高,首先要實現自身的解放,去促進自身創新素質的提高;加強在實踐中勤動腦才能有新思路。全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思想,構建獨具特色的現代教學新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3)創新型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先決條件。創新型音樂教師應具備嶄新的教育觀念、獨特的個性特征、多元的知識結構、較強的擴展能力、嫻熟的教學藝術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目前高校音樂教育理論研究還十分薄弱,研究隊伍人員和水平亟待提高,尚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音樂教育要求。因此,迫切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掌握先進的研究方法的音樂教育科研隊伍。培養更多的高層次的音樂教育研究人員,增加對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堅持以人為本,著重創新能力培養的全面素質教育。深入探索研究音樂教育與素質培養的關系,為音樂教育的發展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大學生全面發展》[J].南京農大學報,2.004.2.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探索素質教育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也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