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崇扎實有效的理性計算教學

2009-10-28 07:01俞揚根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算理計算教學

俞揚根

摘要:傳統的小學計算教學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F在,許多老師已認識到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提倡和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但課堂缺少必要的練習,導致學生計算的能力下降。我們應該推崇扎實有效的理性計算教學。

關鍵詞:計算教學;算理;計算法則

傳統的小學計算教學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F在,許多老師已認識到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大張旗鼓地開展自主學習。但課堂上遍地是“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嗎”、“你喜歡怎么算就怎么算”,缺少了必要的練習,導致學生計算的能力下降。我們應該推崇扎實有效的理性計算教學。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粗淺做法和感悟,以期拋磚引玉:

一、著重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千萬不要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那么要培養哪些習慣呢?

1.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2.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迅速的前提:一要審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3.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業的整齊美觀。

4.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首先要掌握好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來嚴格要求;再次要求學生切實掌握用估算來檢驗答案的正確程度。

例如:693擴大8倍大約得多少?693×8應等于5544。要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檢查積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準確判斷,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積小于5600是正確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二、講清算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

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如教學24×13時,要使學生理解兩點:(1)24×13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就是求13個2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個24是多少,再求10個24是多少,然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數的位置原則,“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3個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數3對齊寫在個位上?!坝贸藬凳簧系臄等コ?就是求10個24個得240,(也可看成2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

三、讓學生自主得出最優化的方法

計算方法既然存在著多樣化,那么學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認為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就應允許他使用。對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學生有一種積極的情感,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算法,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不斷地反思,對自己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找到最好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發展能力的過程。所以,在呈現算法多樣化時,老師不必急于硬性給學生灌輸最優化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自主得出最優化的方法。

例如:在執教《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時,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師:23+31=?

生1:23+30=53,53+1=54;

生2:20+30=50,3+1=4,50+4=54;

生3:……

只要學生能想出并能計算出正確的答案,就可允許他們用,等他們用了以后他們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32+39=?”中,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最優化的方法去進行計算。此外,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而不至于一節課下來,什么方法也沒有學會。當然,當學生只能想出一種計算方法而且這種計算方法也是比較合理的方法時,老師不必為了追求多樣化而生硬地要求學生繼續思考還可以怎么計算。

四、進行多樣化的練習

授課之后,老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算法的運用。通過練習、比較,發現錯誤,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從而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和計算速度。計算教學的練習包括鞏固練習和綜合練習。鞏固性練習是基本練習,是例題的模仿練習,主要目的是鞏固所獲得的新知。綜合性練習指的是綜合性、靈活性較強并有一定變化發展的題目,其目的是脫離模仿,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促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

練習時要注意:

1.突出重點。如萬以內的加減法,練習的重點是進位和退位。要牢記加進位數和減退位數,難點是連續進位和退位;兩三位數的乘法要練習第二、第三部分積的對位;小數的計算則注意小數點位置的處理,加、減、除法強調小數點對齊,注意用“0”占位;簡便運算則重點練習運用定律、性質和湊整。因此,在組織訓練時必須明確為什么練,練什么,要求達到什么程度,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礎。根據各年級對計算的要求,圍繞重點,組織一系列的有效訓練,持之以恒,逐步達到熟練。湊整的訓練一定要加強,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給學生迅速觀察,判斷、湊整的能力。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級也不應忽略。同時要加強乘、加的口算訓練,如兩位數乘三位數176×47,當用7去乘被乘數的十位時,還要加上6×7進上來的:“4”,所以“7×7+4”這類的口算必須在教學之前加以訓練。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試商是難點,如果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不過關,試商就比較困難。

3.訓練要有層次,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要激發學生訓練的熱情,維持訓練的持久性。

綜上所述,我們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扎實有效和發揚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推崇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猜你喜歡
算理計算教學
如何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如何上出計算課的“魂”
淺談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
小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思考
淺論高中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
讓計算教學不再枯燥
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初探
數形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