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語文學習的生命

2009-10-28 07:01馮信民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感悟寫作閱讀教學

馮信民

摘要:新課改確立了語文新的目的新的目標,文章認為應該從培養學生的感悟開始。學習需要感悟,生活需要感悟。悟道,永遠是人生的必修課。

關鍵詞:閱讀教學;感悟;寫作

依據新課改語文的教學目標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知識的感悟、情感的感悟和道理的感悟是關系語文學習的關鍵。什么是感悟?所謂“感悟”,就是”感受“和”領悟“是學生調用自身的語言積淀,獲取文本的信息,感受作家的創作的意圖,并將所獲取的信息交融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世界中,從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甚至觸發靈感和頓悟的行為過程。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感悟能力培養。離開了感悟,學生對外部知識、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就談不上對文章的內容的深層次的理解。

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讀”中感悟

古人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悟的經驗,其核心是注重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誦讀活動,讓“讀”成為課堂的主線。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讀的指導,從而讓學生通過“讀”感知課文的內容,通過“讀”體會課文包涵的思想感情,通過“讀”來品味、揣摩和理解語言的文字內涵,體會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和技巧。

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自覺地感悟。讓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進行感悟。知識是一個系統的完整的體系,新舊知識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課堂上教師利用舊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蘇詞的豪放的風格,我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的與之不同氣象的婉約派的代表柳永的《雨霖鈴》,并引用了一段記載中關于蘇軾和一幕士的搭話:學士的詞須關東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柳郎中詞,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讓學生從鑒賞者的評價中,從舊知識的對比中進一步感悟蘇詞和柳詞迥異的風格。也可以用同一人物的作品進行比較,如蘇軾的豪放詞和婉約詞,李清照的豪放詞和她的婉約詞比較,讓學生在同一人物身上感悟到不同風格的詞。

人物角色的扮演,讓學生的角色的語言行為中去感悟。例如上《羅密歐和朱麗葉》一文,讓學生扮演戲劇中的的角色,從角色的語言,劇本注釋的人物的行為和表情當中去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樣是愛,帕里斯對朱麗葉也表現出深沉的愛,“我要用沉痛的熱淚淋灑,和著香水澆灌你的芳墳,夜夜到你墓前散花哀泣,這一段相思啊永無消歇”,但朱麗葉為什么不會和帕里斯好呢?讓學生感悟到因為愛是有基礎的,愛是互相的,單方面再強烈的愛是沒有用的,也是白費心機的。

二、“思”中感悟

感悟不僅要注重讀,更要注重“思”。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在思索中感悟,因此教師應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精心設計問題。同時,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在思考中解決問題。

讀而不思則罔,熟讀精思子自知。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對文章的關鍵地方要精心思考,對理解課文的內容,作者的情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夏衍寫的《包身工》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牟利的制度”,作者為什么要用“飼養”這個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讓學生感悟到作者把漁戶養墨鴨的牟利的方法轉到了人與人之間關系,揭露了包工頭的狡詐和殘忍,揭露了資本家不把包身工當人,表現了作者憤怒的心情,對包身工的不幸寄予深刻的同情。許多記敘類的文章的關鍵之處都值得這樣讓學生去感悟。

層層設置問題,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去感悟。許多議論文就是按照問題來構思文章的,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在課堂教學時設置問題,巧妙引導,感悟文章的內容。例如:朱光潛的美學名篇《情人眼里出西施》,教師就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美感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做“美”呢?關于“美”有哪些學說呢?這些學說它們的錯誤在哪里呢?“我”與物有什么關系呢?“我”對物為什么會產生美感?什么是真正的美?美的定義是什么?讓學生真正感悟到“美是心物交媾后產生的嬰兒”。

三、“議”中感悟

在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我們也要重視學生間的相互討論,讓學生在“議”中感悟。正所謂“水嘗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可見,在學習過程中,討論以致爭論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課堂上非常注重學生的“議”,幾乎每節課都要開展討論,在“議”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有長進。

在課文的細節上引發,讓學生“議”,在“議”中感悟。比如,教學孫犁的散文《黃鸝》,其中有一個片斷,寫作者第四次看見黃鸝,那是在一個鳥市上?!包S鸝系在一根小木棍上,一會兒懸空吊著,一會兒被拉上來”,作者忽然覺得“它的焦黃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帶有一種凄慘的神氣”。當講到這里,我便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既然作者對黃鸝懷有一種濃烈的喜愛之情,而且有十分同情黃鸝的處境,那為什么不從老頭的手中買回來養著和放生呢?他的不買和與喜歡是不是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提出以后,同學們便紛紛展開議論,最終有了各自不同的感悟。少數同學認為作者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不然的話,為何不買,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認為“我”是喜愛黃鸝的,至于為什么不買,除了作者寫到的“這種鳥是不能飼養的,它需要的天地太寬闊了”的原因外,有的人認為是“我”對那種行為的義憤,有的學生認為黃鸝飼養久了,失去了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買回來放生反而是害了它,還有的認為黃鸝是美的化身,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就不應該賣來賣去,“我”出錢買了,那是對黃鸝的不尊重,雖然學生的答案不一致,但都有一定的道理。例如,教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文時,就可以延伸出一個細節:如果不出現孫富這個人會怎么樣?學生就“議”得激烈了,“議”得有味了。

一篇文章有多種解讀,教師托出多種解讀,引發學生“議”,在“議”中讓學生感悟中心的多樣性,不同人解讀的多面性。例如教學莫泊桑的《項鏈》時,教師就例舉五種對課文內容的理解:A、“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課文編寫者持這種觀點,“預習提示”中也是這樣表述的,這是一般認可的看法;B、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C、小說表現了小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定及對他們的這種尷尬處境的同情;D、小說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E、對女主人公的追求奢華生活遭到失敗的不幸表示同情,對其以誠實勞動償還債務的行為予以肯定,對主人公的虛榮心作了批評。教師問學生:“這五種理解在文本上都有根據嗎?你贊同哪一種理解呢?”學生就“議”開了,紛紛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對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都有極大的幫助。

有意識地向課文外延伸,引出學生的“議”,在“議”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例如:上完課文《項鏈》之后,教師提出了一個這樣一個問題,對瑪蒂爾德來說,丟失項鏈是好事還是壞事?有的學生說是壞事,丟了那么大的財富,人家用了十年的辛勞才還清債務,能說是好事嗎?有人說,丟了東西固然不好,但從另一面看,未必不是好事,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數贍柕略跊]丟項鏈之前,做人不現實,通過這次經驗教訓之后,人變得現實了。學生的“議”已經感悟到生活了。

四、“寫”中感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感悟是寫作的靈魂。事實上,寫作的實質就是用準確恰當的文字反映生活,感悟生活。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作為切入點,勤于動筆,培養感悟。古人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們對生活的體驗是越來越多了,但是由于疏于記錄,也只限于記得事情的大概而已。詳細經過、蘊含的哲理哪里還理得它呢,這就難以有什么感悟了。唯有勤于練筆,才可能引發人們的感悟力。如一個學生寫《為她喝彩》,觀察到一個行走的漂亮的姑娘不小心涼鞋破了,沒有半點驚慌,沒有半點遲疑,就拎起涼鞋大大方方地赤腳走在大街上。文章經過一番描述后,最后抒情議論:走自己的路,何必顧忌別人的眼光和評論。這最后的議論,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呀,而感悟的來源卻是一件非常細小的瑣事。這種瑣事,生活中多得很,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何處沒有感悟呢?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兼人文性的學科,往淺里說,是為各門學科的學習服務的,往深里說,是生命的教育,是人的慧根。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既讓學生成人,又讓學生成才。而成人是第一位的。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是做人成人成才一生的事業,有字之外是無字的書,讀好這兩本書,就需要不斷地加深感悟,感悟能力強了,慧根就成了。所以說,感悟,是學習語文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張守衛.傳染語感于學生——淺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訓練.

[2]談永康.閱讀教學中的感悟.

[3]俞月龍.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猜你喜歡
感悟寫作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關于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解題的幾點建議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