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思考

2009-12-10 06:47李月波姜彥飛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09年22期
關鍵詞:對策及建議職業價值觀特點分析

李月波 姜彥飛

[摘要]文章從分析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出發,探討了高職院校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對策及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成為懂得做人、學會做事、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為他們今后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價值觀 特點分析 對策及建議

[作者簡介]李月波(1978-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姜彥飛(1965-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政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石家莊050091)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33-0140-02

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就是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或者是在職業社會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包括職業理想、職業選擇、職業評價、職業價值取向。

2007年1月16日,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開題會。中國職教學會會長王明達在會上指出,應該從戰略高度提高對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意義的認識,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懂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這一直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也是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靈魂。價值觀教育是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目標的核心,它不僅影響到個人未來的發展、成長,也影響到民族素質和國家的興衰。因此,職業價值觀教育在高職院校今后的發展中將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分析

為了了解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就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狀況展開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1980份,有效率99%,樣本具有代表性。經過對調查數據的匯總分析,我們對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的特點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

1.追求自我價值,忽視社會價值。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做的貢獻度。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在人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他人的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為他人的手段,這種相互關聯是一個必然的事實”。①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在影響擇業的眾多因素排序中,列前兩位的是“經濟收入”和“發揮專業特長”,分別占到17.3%和15.9%,表明當前的高職學生重視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渴望自身價值能夠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而“對社會貢獻大”的因素只占到5.5%,表明高職生的社會價值觀念淡化。

2.職業評價標準呈現出功利性和個體發展。對一種職業的評價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職業選擇和就業意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業價值觀提倡的是重義輕利,人們的價值判斷標準,不是以物質的或經濟的標準去評判,而是以個人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的大小,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作為評價的尺度。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這種職業價值觀轉向“經濟價值型”和“自我價值型”。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被調查者首選“經濟收入高”,其次是“符合自己的專長”,而“社會貢獻大”一欄,學生選擇的只占5.5%,這表明在職業評價標準上,高職學生非常重視發展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

3.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期望職業與社會現實需要之間有矛盾。當前,不少高職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能正確審視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不考慮社會需要和個人的實際情況,追求超越社會需求和個人能力的職業。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很少考慮工作崗位是否適合自己,更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系統的規劃,只求解決眼前問題。因而很多學生對未來抱有較高的期望值,過高估計自身條件,希望找到一份條件優越、福利待遇好、能充分發揮個人才能的工作,但是實際擇業過程中這種期望值卻很難得到滿足。擇業過程中的這種表現也就造成了擇業意愿與社會需要的脫節而使擇業更加困難。

二、高職院校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高職院校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非常必要,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與市場經濟條件相適應的科學的職業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理性就業。

1.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職業價值觀教育,充分認識到加強職業價值觀的重要性。我國正在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而高職院校卻面臨一種“尷尬”。天津職業大學課題組所作的《2004年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分析》,對28個省、市、自治區的337所高職高專院校的27.1萬名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當年年底就業率達93%。相當一部分高職畢業生未能就業,是不是我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已經富余了呢?不是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勞動技能指數僅居世界第59位。在技術工人方面,發達國家高級技師占35%,中級占50%,初級占15%;而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只占1.5%,高級工只占3.5%,中級工占35%,初級工占到了60%。為什么一方面生產服務第一線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另一方面高職畢業生又有相當一部分未能就業呢?原因誠然是多方面的,但擇業心態不適應是重要障礙。

我國高職的目標定位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突出強調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導致學生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不能準確定位自己,態度和行為不端正,擇業目標偏高等,因而,作為高職院校,應該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實干、創新、創業精神的重要性。

2.結合社會實踐環節,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訓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已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使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品質和行為在畢業之前就能與市場的要求接軌。思想政治課教學可以利用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大力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實習期間,應對學生建立和實行小時工作制以及嚴格的考核與訓練制度,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要強化社會實踐,注重在實踐中鍛造人,不斷增強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長期以來,我們只關注學生是否了解道德規則以及了解多少,而很少了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踐行情況。我們應該注重將道德認知化為實際行動,從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高職院校德育的實踐活動主要形式是為社會服務,高職學生參加的服務范圍非常廣泛,如維修電器、環境治理、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社會宣傳、募集資金等,同時,這種服務活動還會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通過服務,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使他們樹立自主、自重、公平競爭和愛國愛校的精神,樹立尊重他人、為他人服務、與他人合作、平衡人際的協作態度。

3.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我國職業教育受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在高職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著重專業、輕素質,重教育、輕德育的現象,忽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當學生走出校門后,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及應變能力缺乏等,造成他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適應工作環境。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加強人文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社會人”的培養目標?,F代社會需要的不僅是勞動力,而是全面發展的、精神豐滿的人。教育培養的目的不僅是有齊備的知識和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美的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的眼光。高職院校在組織和實施專業教學時,要注意結合人文教育的內容,努力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此外,還要注意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教育,雖然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政治性、政策性、時代性、直接性;而人文教育則具有基礎性、穩定性、廣泛性與非功利性的性質。人文教育可以起到寓教于美、寓教于樂、春雨潤物、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補充,但兩者不能相互補充②。(2)開好人文教育方面的選修課程。高職院校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選準課程。人文課程的設置要結合各院校學生的實際,要能夠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啟迪學生的心智,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及發展。例如,可以開設深受學生歡迎的“美學藝術篇”“公共關系學”“創造心理學”“心理健康”等課程,讓學生從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認識,這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大有益處。同時,要培養學生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使他們學會與人相處,調整自己的心態,維護心理健康,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4.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優良傳統的結晶,是學校建設的靈魂,是決定學校興衰的重要因素和維系學校發展的精神支柱。它是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學生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結果,是學校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稱。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校師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活躍校園生活的主要手段,是辦好有特色學校的有效措施。在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同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開始引發越來越多的思考。從教育部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開展的評估工作來看,合格學校主要看條件建設,良好學校主要看制度或機制建設,而優秀學校主要看文化建設??梢?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加強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職業指導是指在教育中,與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同步進行的有關職業思維與職業品質的教育活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和勞動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會、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經成為新的畢業生就業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對這種變化,積極推進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客觀要求,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高職院校不僅要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質和文化素質,而且應該結合現實經濟社會生活,對學生實施職業素質教育,包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以及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角度來看,開展職業指導還是增強這類學校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的重要途徑。

[注釋]

①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72.

②唐友東.人文教育——高職教育急需補上的一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2):57.

[參考文獻]

[1]張楚廷.大學人文精神構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張元.塑造學會做事的職業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

[3]蔡若松.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6(32).

[4]唐永澤.高職院校尤其應當重視和加強職業觀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5(22).

猜你喜歡
對策及建議職業價值觀特點分析
淺談審計信息化建設
從會計教育層次和職業價值觀探索中職會計教育新思路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創新發展吉林省園藝特產業
淺析農商銀行如何加強反洗錢工作
中專幼師職業價值觀調查及職業認同感培養
高職生自我價值感、職業價值觀與應對方式影響的研究
英美文學中陌生化語言的特點分析
中職旅游專業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探析
簡論高職院校實施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