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沖突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倦怠研究

2009-12-23 03:39秦天堂
教育前沿·綜合版 2009年10期
關鍵詞:角色沖突職業化隊伍

秦天堂

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別是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的復雜化呈現出復合化趨勢。輔導員在領悟和扮演其角色過程中,常會出現角色沖突現象。輔導員的角色沖突是影響輔導員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深入探討輔導員角色沖突的表現與成因的基礎上,歸納并明晰了輔導員角色沖突與工作倦怠的關系,進而從如何降低輔導員角色沖突的角度探尋緩解輔導員工作倦怠的對策,以期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借鑒。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中的特殊隊伍,擔負著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研究表明,教育工作是高壓力職業,教師是工作倦怠的易發群體,而工作倦怠也正嚴重地影響著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發展。這己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實施的掣肘。認清和分析輔導員工作倦怠的表現、危害和成因,探討其預防和緩解對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工作倦怠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費登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的,而美國學者瑪勒詩(Maslach)的定義“工作倦怠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癥狀”,目前為廣大學者廣泛應用。工作倦怠多發生于醫療護理、教育等助人行業中。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同時又不被人認同,他們的工作倦怠情況顯而易見。

輔導員工作倦怠作為一種職業性傷害,其存在不僅給輔導員本人的身心健康帶來疾患,更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對輔導員個人而言,會導致頭暈、失眠、食欲不振、疲倦等亞健康狀態,甚至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或生理傷害。就學校而言,長期的倦怠感會使輔導員對工作失去興趣,不思進取,甚至產生離職的念頭,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職業發展,加劇了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和流動性。更為嚴重的是,輔導員的工作倦怠會直接危害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方面導致學生工作成效降低,讓本應豐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工作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因倦怠而產生的一些不愉快的情緒會在“無形”中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消極體驗,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正如美國學者德沃肯( Dworkin)所說,“且不論教師工作倦怠對教師個體及學校組織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這些教師的學生才是最終的犧牲者”。因此,國內許多學者紛紛對此進行探討,特別是對教師工作倦怠現象的表現、根源及緩解對策等方面的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其中,在有關教師工作倦怠的根源分析中許多學者認為教師的角色沖突是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學研究證明,個人承擔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轉換不適而引發心理沖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工作倦怠也就隨之而來。

那么,深入研究輔導員的角色沖突,并以之作為一個突破口來探尋輔導員工作倦怠的緩解對策應是一個有意義的課題。

“角色沖突”是社會學角色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于個人在復雜的社會活動中往往需要同時扮演若干個角色,當這些角色對個人的期待發生矛盾、難以取得一致時,就會出現角色沖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輔導員從單一的政治引路人角色轉變為集教育、管理、服務等一體的多重角色,直接導致角色沖突。

引起輔導員角色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角色責任的彌散性和模糊性是角色扮演者感到沖突和緊張的根源。開學以后,輔導員基本沒有上班和下班區別,只要學生有事情,必須隨叫隨到,其工作無論在時間、空間上都具有連續不斷地擴張的性質。學生班級活動學業規劃就業指導等等,都離不開輔導員,大多數輔導員或多或少都模糊地感覺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

其次,對輔導員期望的多樣性與不同性,使其角色行為發生矛盾,引起角色沖突。輔導員處于高校教育管理體系的“結點位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若干個婆婆領導下的一個媳婦”。教務部門期望輔導員的工作以教學為中心,組織部門強調黨建是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保衛部門要求輔導員協助做好校園穩定工作,宣傳部門要求輔導員引導好大學生的思想,學生工作部門期望輔導員完成好就業、貧困生資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學生日常管理等各項任務。這些期望難以協調時,沖突必然發生。

第三,每種角色都有特定知識與能力要求。輔導員成為大學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貼心人、心理上的疏導者和學業上的指導師,需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最好還要有很好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因此,輔導員需要有廣博的知識。然而,輔導員要走專業化的道路必須具備精深的知識。到底要廣博還是精深的知識?這是一個困擾輔導員的問題。

第四,輔導員自身的思想覺悟、文化教育素養和自我意識的發展決定了他們對于自己的工作價值一般都有較高的估價,但很多學校對其態度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甚至出現“領導空喊、學校偷懶、學生反感”的邊緣化趨勢,在部分教師中也存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輕視態度,“搞專業的就像南瓜越老越甜,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像絲瓜越老越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輔導員“角色”的脆弱性,他們無法像醫生和律師那樣用本行業的專用術語來捍衛自已的“角色”。

角色沖突給角色扮演者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力不從心、左右為難。輔導員在扮演多種角色過程中的不適應和遭遇的角色沖突,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如不能妥善應對,必然導致心力交瘁,從而引發倦怠。

輔導員角色沖突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面對輔導員的角色沖突,既不能驚慌失措又不能漠然視之,應該客觀分析、正確認識。輔導員角色沖突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它既是老問題,又有新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輔導員角色的轉變,還會出現新的角色沖突。沖突是一種矛盾,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正確認識沖突、解決沖突,能夠促使輔導員角色的調適,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緩解輔導員角色沖突,從其自身來講就是輔導員角色的社會調適,包括形成良好的角色認知、調整角色期望、完善知識結構。筆者以為,應當考慮從機制創新的高度解決輔導員角色沖突問題,那就是以輔導員建設的職業化、專業化為理念和思路,從根本上解決困擾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諸多問題。

首先,要培養輔導員職業化的從業隊伍。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的配備應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每個院(系)的每個年級應當設專職輔導員?!敝链?高校輔導員的專職隊伍的社會地位得以確立,輔導員作為高校的一種職業不僅獲得了政府制度上的認可,而且成為近幾年許多研究生就業的一條重要渠道。

輔導員的出路問題是影響其職業化的關鍵。職業化要求輔導員向專家化發展,專家化應該成為輔導員的主要出路。同時,對于正常的職務性流動和因不能完全勝任工作的人員的流動應當暢通。

其次,輔導員專家化是其培養方向和目標。輔導員職業應當進一步細分若干專業,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案咝]o導員職業劃分專業的標準可以有兩種取向,即工作取向和學理取向?!卑凑展ぷ魅∠騽澐?隨意性較大。根據學理取向,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高校的輔導員職業至少應該劃分出三個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心理咨詢和職業生涯規劃專業。

按照教育部關于輔導員的配備應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要求,專職輔導員應當以上述三個專業為主進行配備,兼職輔導員和大學生同專業的為主。這樣既能保證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方向,也能保證輔導員的流動機制。當然,這一切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撐,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積極響應。必須匯聚組織、人事和學工等各部門的力量,形成合力。否則,“文齊武不齊,各唱一臺戲”,就會大大消解各方的善意和努力。

要推進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必然要求有職業化的從業隊伍,而要實現職業化,也必須要從業人員有專業化的水平。通過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建設,使得這支隊伍具有良好的職業化素養、較高的職業化技能、統一的職業化規范。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化建設和培養,不斷朝著“專家型”的輔導員隊伍邁進,因此,輔導員“專家化”是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目標和最終指向。

(作者系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副院長)

猜你喜歡
角色沖突職業化隊伍
大雁的飛行隊伍
從社會學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沖突
小學德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解讀
加速職業化
還剩多少人?
職業化鑄就卓越企業
經理人要走向職業化
青藏高原筑“天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