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屆臨水夫人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0-03-14 02:37葉明生張帆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6期
關鍵詞:臨水夫人信仰

葉明生 張帆

2010年9月21-25日,“中國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臨水夫人信仰發源地——福建省古田縣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福建省文化廳、寧德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福建省非遺中心、寧德市文化與出版局協辦,古田縣人民政府承辦。與會的專家學者近百人,有來自法國遠東研究院的勞格文教授,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主任、人類學家蘇慶華教授,臺灣東吳大學王秋桂教授,臺灣宗教學家蕭登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學專家譚偉倫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系主任、人類學家莊孔韶教授,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家張小軍教授,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徐宏圖教授,福建師大民間信仰專家林國平教授,福建省社科院歷史學家徐曉望教授,福建省藝術研究院臨水夫人文化研究專家葉明生等。會議收到論文85篇,王秋桂教授還為會議作專題講座?,F將會議關注的研究議題綜述如下。

一、信仰與信俗研究

信仰與信俗研究是本次會議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相關文章有30多篇。福建師大林國平教授的《從臨水夫人信仰看福建民間信仰的特色》,認為臨水夫人信仰根植于福建社會,其興衰嬗變受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制約,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福建民間信仰的地域性特色;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葉明生的《臨水夫人信仰文化源流與發展史探討》探討臨水夫人信仰發端、發祥、發展,始終與民間社會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并隨著不同地域、人群、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之產生不同傳說的版本以及宗教民俗文化形態;清華大學張小軍教授《陳靖姑信仰的民間形態——以藍田的境廟信仰為例》,從地域文化的角度討論陳靖姑信仰分布與發展,認為對當下陳靖姑信仰文化的保護而言,其文化母體,特別是村落的文化母體正在消逝。

馬來西亞蘇慶華教授《臨水夫人信仰在海外——以馬來西亞為例》,以莆仙人在馬來的宮廟為個案,探討臨水夫人信仰現況;福建師大謝重光教授《宋代以來閩西、粵東陳靖姑信仰流變略考》、江西贛州博物館研究員劉勁峰《江西贛州地區的陳靖姑信仰》、臺灣文獻委員會委員、順天圣母協會秘書長魏永竹《臺灣的臨水夫人信仰文化》、臺灣高雄師大金清?!杜R水夫人信仰在臺灣的文化意涵》以及溫州學者蔡榆的《陳十四信仰傳承淺析——以陳十四信仰在溫州為例》探討了臨水夫人在福建以外的信仰情況。

從神班的角度探討的,首推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徐曉望教授《陳靖姑與福州的丹霞大圣崇拜》和上海復旦大學祁剛《虎婆江夫人信仰考》;另有廈門大學張冬菜的《陳靖姑信仰中的婦女社會——以上杭夫人會為例》、屏南文化局陸則起的《屏南墘源村白蛇燈與陳靖姑信俗考釋》等,對陳靖姑信仰習俗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

二、宗教與儀式研究

有別于歷次會議,本次會議對陳靖姑信仰與道教、民間宗教的關系有深入研究,提交論文16篇,其中以探討陳靖姑信仰與道教間山派關系最為豐富。法國遠東研究院勞格文教授《法場:臺灣北部的一種驅邪儀式》,是從臺灣間山教驅邪儀式著手,從其獨特的科儀中探尋三奶夫人信仰及巫術程序的儀式原始特征。香港大學宗樹人教授《粵北英德縣黃花鎮間山教儀式傳統初談》、臺中技術學院蕭登福教授《<莊林續道藏>中有關圣天順母注生、護生等相關經典之探討》、法國高等學院博士生林振源《祭送收魂:臺灣北部的臨水夫人信仰與“閭山三奶法”》、臺灣中研院洪瑩發博士《臺灣臨水夫人信仰與法教儀式初探》、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黃建興《福建閭山教師公廟及法師傳說探討》、《福建道教》編輯林勝利《泉州臨水夫人信仰與德化縣間山道派手抄科儀書》等,從不同的角度,對陳靖姑信仰與儀式關系進行探討。

近年田野調查發現許多與陳靖姑信仰相關的教派,最顯著的是香港中文大學譚偉倫教授《陳靖姑與贛西北普庵佛教儀式傳統》、湖南民俗專家李新吾等先生《梅山教神系中的閭山臨水夫人信仰元素檢視》。對由陳靖姑信仰發展為閭山夫人教及與密教關系的比較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貝桂菊教授的《閭山派手印,生命之顫動》,梳理了間山派巫術中“存變”與密教“安立”的關系,是其這方面研究的力作,同一方向文章還有福建師范大學宋永和《臨水夫人信仰與瑜伽教關系探討》等。蘇旭東《屏南聞山教車山派調查》探討了閭山教與獵神崇拜與其教派車山派的關系,這些都開創了臨水夫人信仰與間山派及其他相關教派研究的新領域。

三、文學與藝術研究

臨水夫人信仰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標志體現于其故事成為各文藝門類的題材,如小說、戲劇、詩唱及妝扮陣頭、音樂、舞蹈、宮廟壁畫等,相關論文有16篇。

臺灣政治大學蔡欣欣教授《神影婆娑——臺灣“十二婆姐陣”的文化展演》展示了獨特的以藝陣藝格形式出現的展演;日本神奈川大學廣田律子教授《說唱藝術<陳十四夫人傳>所描繪的地獄巡游——血池地獄考》,將陳靖姑傳說中的地獄巡游與《香山寶卷》、目連救母的地獄進行橫向比較,展示其身邊現世與地獄結合的特點。唱本研究有浙江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徐宏圖《甌江流域的<靈經大傳>及其演唱》,溫州大學林亦修教授《溫州民間陳靖姑信仰及鼓詞<南游傳>演出儀式》及福州民俗專家官桂銓《陳靖姑的福州評話和小說》,張帆《古田縣五種陳靖姑詩唱本探討》等,分別對溫州、福州、古田地區陳靖姑信仰傳播與演唱形態作了介紹;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楊榕《清雍正戲曲寫本<臨水>考述》、徐宏圖《論浙江夫人戲<九龍角>與閭山教的關系》、王曉珊《福建的夫人戲及其地區差異》介紹了浙江、福建兩地的陳靖姑戲劇,并通過比較研究,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福建師大陳靜芳與王漢民教授《<海游記>中陳靖姑形象及其內涵探析》、古田縣宣傳部余炳炎《古田臨水夫人信仰宮廟壁畫初探》,都從小說與繪畫不同角度探討陳靖姑藝術形態和特征,延伸了新的文化空間研究。

四、文獻研究與田野報告

在以往的臨水夫人信仰研究中,各地專家學者比較側重于文獻的搜尋和一些文化概念上的探討。

(一)文獻研究

從文獻角度研究的有臺灣南臺科技大學王見川教授《陳靖姑敕封問題初探:兼談<閩都別記>、<臨水平妖志>的成書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李仁淵博士《從明代史料看臨水夫人信仰的早期發展》,該文從閱讀宋元明三代與臨水夫人相關的文獻出發,分析明朝中葉后由于神明性質的轉變與信仰圈擴大開始了信仰的地方化,而產生不同版本的臨水夫人故事。晚明時期則更進一步的與民間宗教合流,臨水夫人從地方神明進而成為儀式傳統的象征人物;廈門大學博士生付華順《試論陳靖姑信仰形象建構及其文獻系統》,該文試圖以地方志、文人筆記的記載,探討不同的文獻系統對國家、民間及不同階層人群的文化象征意義;廈門大學博士生周克浩的論文為《大陸存見陳靖姑研究資料編目》。

(二)田野報告

本次會議注重邀請基層學者作深層次的田野調查,經過一年多的組織,涌現了17篇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研究水準的田野報告,這是最令人振奮的成果之一。廣東嘉應大學鐘晉蘭副研究員《奶娘變天后:河源臨水夫人與天后信仰的混融性調查》,第一次揭示臨水夫人信仰在廣東地區的流傳與衍變現象;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羅金滿

《仙游城內街三妃廟與三妃共祀信仰習俗》對于媽祖信仰流行地區早在宋代以前就與陳靖姑信仰融合現象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泉州華僑大學副教授范正義等《泉州三座臨水夫人宮廟的現狀調查》,《閩北日報》黃睦平《陳靖姑傳奇與其在閩北的信仰民俗》,武夷學院黎曉鈴《臨水夫人信仰在閩北民間——建甌夫人信仰調查報告》,尤溪縣陳道南《關于尤溪陳靖姑信仰文化的調查報告》,古田縣圖書館王麗端《古田大甲鄉鄒洋村陳靖姑信仰習俗》,壽寧縣博物館龔迪發《壽寧臨水夫人信仰文化調查》,順昌縣博物館王益民《福建順昌臨水宮歷史遺存暨信眾分布現狀調查》,龍巖華僑中學梁倫擁《閩西客家的陳靖姑信仰——永定古竹赤嶺宮調查》等文章詳細介紹福建各地的臨水夫人宮廟、文物、文獻、儀式活動等。其中,對尤溪天后宮所祀奉的天后即是臨水三夫人中林夫人的調查,揭示媽祖信仰與陳靖姑信仰融合的現象;永定客家地區的調查認為雖然當地陳靖姑傳說已趨模糊,但在客家地區所具有的深厚社會基礎依然不變。

來自浙江的文章有吳剛《麗水陳十四夫人傳說與信仰文化》,徐兆格《平陽縣陳十四信俗調查報告》,溫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李亮《民間信仰中神靈傳播的在地化途徑——青田縣龍現村陳靖姑信仰調查報告》,洞頭縣博物館柯旭東《溫州洞頭陳靖姑信俗狀況簡考》等文章,對當地臨水夫人信仰的文化遺存進行詳實的紀錄,尤其是其信仰在山民及漁民兩個不同地理位置人群中的傳播。這批文章帶來草根性、原汁原味的研究資料,對推動陳靖姑信仰的后續研究有重要的價值。

五、文化綜合研究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陳秀梅等人的《古田陳靖姑信俗文化空間的研究》一文,從文化空間角度闡述陳靖姑信仰文化價值,提出建設性的具有實質內涵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保護意見;古田縣長楊峰《做好陳靖姑文化的保護、傳承和開發,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提出不但要保護好社會經濟建設資源,也要保護好非遺文化資源,并做好開發利用。古田縣委宣傳部長鄭安思《保護和弘揚古田特色文化,打造陳靖姑信俗文化品牌》確定了從文化人手,打造陳靖姑信俗文化品牌的系列措施。此外,還有部分論文從群眾文化、旅游文化、閩臺文化交流、文化產業等方面作綜合研究,對臨水夫人信仰文化發展的未來走向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參考價值。

最后,受大會組委會委托,由福建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本屆學術研討會學術主持人葉明生教授作大會總結。認為本屆學術研討會的成果表現于以下幾方面:其一由著名專家學者提供的高端論文多,集束性地展示長期研究的學術精品,為學術界所矚目;其二中青年學術精英經過精心的文獻爬梳和艱苦的田野調查后,撰寫了一批既有理論高層、深度,又有鮮明個案分析的論文,開拓了學術領域;其三來自地方長期從事文化工作的學者根據多年的積累和近幾年從事文物和文化遺產普查的經驗及根據掌握的資料,寫成的調查報告,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原始材料;其四論文展示臨水夫人信仰流行區域已不限于福建,而有一批來自臺灣和浙江專家的實地調查文章。更為可貴的是首次出現江西、湖南、廣東以及馬來西亞的地域性臨水夫人信仰文化、宗教形態及官廟調查報告,使我們了解到以前尚未發現的陳靖姑信仰新的輻射圈和流播形態,拓展了研究視野;其五有別于以往囿于身世、年代、傳說、信仰文化內涵及兩岸文化交流功用等方面研究,本次論文由于學者隊伍結構多樣性,使得研究方法與研究成果呈現出多元化樣貌。

猜你喜歡
臨水夫人信仰
信仰
漫畫
“夫人”與“妻”的區別
《花亂開》
冬柳
B之比
他的情人
知識漫畫
臨水而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