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2010-06-08 02:00黃維俊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文化因素跨文化意識文化差異

【摘要】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一直是受到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具體指出了文化差異在英語交際中的消極影響,表明了文化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而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則是解決文化差異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有效途徑,這也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語言和文化;文化因素;文化差異;跨文化意識

隨著國際社會交往不斷擴大,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文化習俗的差異,中國人與英美人在進行諸如問候、介紹、致謝、打電話、語言困難、常見標志和說明等功能交際時會不一樣。因此,單純學習語言知識而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是無法很好地進行交際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中應包括社會文化能力,于是文化因素教學應成為學校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為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將語言與文化同步傳授給學生,找出影響語言有效傳遞的文化因素融于教學中。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僅學到應掌握的知識,而且從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異,豐富英語內涵,同時也是培養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必經途徑。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而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就要了解該語言所載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學習者對日常交際用語的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語言和文化

關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歷來都是人類學者、語言學家、民族學家、社會學家等關注的焦點。美國語言學家薩比爾(Sapir)認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他認為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表達方式”;社會語言學家Hudson 和 Goodenough認為:語言在絕大多數方面,蘊涵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會的語言是其文化的一方面……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梢?“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com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的現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不知這是一句冒犯的問話,侵犯了別人隱私(privacy),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如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時,中國人通常會用You are flattering me (“過獎”)來應酬,這往往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來回答,弄得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

二、英語教學中文化差異的具體體現

詞匯的文化含義: 語言學習過程同時也是文化知識的積累過程。語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語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不同的語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在各個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獨特文化的詞匯。掌握好這些詞匯,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英語文化習俗,更好地使用該語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綱所指出的: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他們的視野,還有助于他們理解本民族文化。因為,人類所持有的語言既有個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漢語中“龍”是高貴、神圣、偉大、強壯的象征,中國自豪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在英語中,“dragon”卻表示邪惡,引申為“兇惡殘忍的人”(tierce person)、“狡詐、虛偽的人”(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the old dragon已經成為惡魔的代名詞。還有一常用詞dog,英漢對它的理解差別也很大,在漢語中,“狗”往往為貶義詞,如:落水狗、癲皮狗、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狗眼看人低等,均屬貶義詞。但在英語中,“dog”卻可表示褒義詞,如:Love me, love my dog. You are a luck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 . As faithful as a dog. 反映了英美人與狗的密切關系。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像dog,dragon這些詞的讀音、詞義,還要教給學生如何使用及其使用的場合,以及這些詞語的文化含義。如果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掌握語言所載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便有助于正確、恰當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際。

語言的得體性: 語言的交際性是語言的最本質的功能。人們在交際時,話語不可能是一些零碎孤立的語句,雙方參與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中和不同的場合下得體使用上下文連貫的話語。在話語方面,有些話在中國人之間聽起來很得體,但在英美人聽起來就不恰當,甚至令人誤解,傷了感情。比如別人向你表示感謝時,漢語中常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直譯成英語就是“It is my duty.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聽了就可能不高興。因為他會認為你的幫助不見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職責而已或不得已而為之。應該說“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體的回答。再如關于“吃飯”,“你吃飯了嗎?”這在漢語中使用的頻率較高,其含義已超過“吃飯”本身,有時作為一個打招呼用語,相當于英語中的“Hello!Hi!”但在英語中“Have you have eaten yet?”這句話的內涵僅僅限于“吃飯”,所以,當你問一個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時,他會以為你在邀請他吃飯而回答“T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決不會回答“Yes/No”。因為在英美國家問別人吃過飯了沒有,通常是間接地想邀請別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著希望與對方交異性朋友。還有,中國人同桌吃飯,先吃完者離席時常說:“慢用,慢用”,這是十分得體的情景性語言。但如對同桌的英美人說:Eat slowly,eat slowly.他會莫名其妙,甚至認為你暗示他貪吃而大為惱火。

禁忌語:在西方國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人們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認為是大禍臨頭的象征,會給人們帶來災難。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竭力回避“十三”這個數字。如門牌號、旅館房間號、座位號、餐桌號等很少有“十三”號的。再比如,有一段對話,一中國學生問一外國老婦人:How old are you?老婦人并沒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說:Ah,it's a secret.原來,英美人都很重視privacy(隱私、秘密),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對于個人隱私問題應回避,否則,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誤解。詢問這些是對他們的不尊重、不禮貌的語言行為。諸如:婚姻、年齡、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屬個人隱私。所以,應避免直接提這些personal questions:What '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還有在書寫信封地址時,也表現了不同的文化差異,中國人看問題喜歡從一般到個別,而英美人更注重個別,所以,中國人寫信封地址從大地址到小地址、門牌號、收信人;而英語中則恰恰相反,從小到大,先寫收信人姓名,再寫門牌、地名??梢钥闯?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著種種深刻差異,這種差異會導致學習障礙、交際障礙。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文化意識的滲透應是同步的,在英語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培養、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運用這門語言。所以,文化因素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了解了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種種體現,我們應該知道,要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和把握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碰到的文化差異問題,以便消除在英語交際中的尷尬情景,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三、培養跨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隨著我國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英語的實際應用功能日益突出,而發揚和傳播本國文化、尊重和接納異國文化也成為國際交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要超越單純培養學習者語言能力的目標,幫助他們跨越文化鴻溝,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和理解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即培養跨文化意識。

要培養跨文化意識,必須加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在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在傳授語言的同時也同步傳授文化知識。比如:中西節日的異同,飲食文化的差異,日常問候用語等。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可以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如:freeze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冰凍”、“結冰”,而在一個私人擁有槍支的美國社會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因聽不懂美國人的口語Freeze!(“站住”、“不許動”)而被槍殺。在美國社會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假如這位留學生有這點文化知識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價。又如:教詞匯professional時,告訴學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會引起天壤之別的聯想意義: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觸發的定向思維。

在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可將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這樣可使學生對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外有選擇地觀看一些英美原版電影和錄像片,積極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排演英語節目、舉辦英語晚會,鼓勵學生收聽、收看英語廣播、電視節目、閱讀英美原著和英文報刊雜志等。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地道、純正的英語,了解真實、生動、具體、全面的社會文化。另外,還可以在圣誕節、感恩節等一些西方特有的節日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英美人的風俗、習慣和禮儀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品味和體驗中西文化在各個方面的異同,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開設有關中西文化知識的課程和講座,向學生全面介紹英語國家的民族特征、文化特點等,使學生對這些國家、民族的情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理解。同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操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音像是提供真實語言交際情景、傳授異國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視聽語言交際的真實場景及交際者的表情姿態,不僅能熟悉外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能進一步理解語言在特定情景中的內涵和交際者所表達的語言之外的內心感情;教師在輔導時應注意講解兩種文化和兩種語言在同一語境中的相同之處及其差異,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得到提高。教師也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水平,把各種文化差異運用到課堂中,使得學生從對不同的文化對比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交際能力。英語教學不單是語言符號的教學,語言與社會文化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既要教語言又要教文化。英語教師要幫助學生從語言現象中去挖掘文化因素,通過掌握的文化因素來指導英語學習。

另外,充分發揮外籍教師的文化傳播作用,也是培養跨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外籍教師雖然與中國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上各具特色,但英語是他們本民族的語言,對于本民族的東西他們感受最深,甚至可以說他們本身就是這種民族文化特性的體現。外籍教師可以彌補中國教師的不足,在思想和行為方式上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只學語言不懂文化就等于只有形似而無神韻,文化的導入、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之中,這對學生學好英語、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也是英語教學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重視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并注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得整個英語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何廣鏗.英語教學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 徐巍煒.“滲透文化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12.

[6]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黃維俊,女,貴州安順人,貴州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文化因素跨文化意識文化差異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思路
青春喜?。簹W美電影市場的文化調味劑
當代大學生微博名的調查歸類及社會語言學分析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影響分析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文化差異沖突與融通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