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學數學進行數學文化滲透的實踐與研究方案

2010-10-13 08:15柴利波
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 2010年9期
關鍵詞:數學文化研究

柴利波

一、概念、背景、意義

1.概念界定。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獨立的子系統。數學文化包括數學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數學特有的內容、語言、思想、思考和活動等文化內涵;大量的數學智慧、數學應用等優秀數學成果;數學對于人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乃至世界觀等方面的重要影響以及數學家為主導的數學共同體所特有的觀念、行為、態度和精神等。小學數學文化的滲透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平臺和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數學的熱愛和興趣,提高其數學素養。

2.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對數學文化的重視是分階段的,不同時期,人們對數學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同。20世紀初年,世界數學曾經存在著脫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并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西方數學界,很早就有人提出數學文化的思想,并且比較關注小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如美國的《數學圈》還是韓國的《小學生最感興趣的30個數學故事》,都是為孩子專門撰寫的數學文化介紹讀本。

在今天的中國,對數學文化的研究首先從各大學開始,孫小禮教授的《數學與文化》、齊民友的《數學與文化》、鄭毓信的《數學文化學》,都是專家學者對數學文化的研究。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還曾專門開辟《相識數學》,10位數學家給大家講授數學文化,開展了對中國老百姓的一次數學文化普及,近幾年還有許多數學家編寫了關于數學文化方面的讀本,力圖呼吁人們重視數學文化。新課程下,高中課程也規定數學文化專門章節的學習。

然而,隨著應試數學的發展,考試的方向正在加速把我們推離文化,學校的人才觀越來越狹窄,這使學校數學教育陷入片面。所以,一方面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呼吁進行數學文化的教育。提出“讓數學變得文化些,還數學以文化之本來面目”。另一方面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上還在演繹著例題加做練習的形式,許多學生被父母強行送去讀各種的數學補習班,奧數學習成了學生的“緊箍咒”。而教師一方面感到忽略對數學內在的文化傳授是不正確的數學教學觀;另一方面卻不得不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成績,舍本求末只做教學生解題的能人。數學課變得越來越單調乏味,學生在不斷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是對數學的熱愛和自信,而是對數學的厭煩。這樣的數學教學除了習得、模仿、練習的熟練化之外,學生無法觸摸和領略數學豐富、博大、美麗、玄妙的一面。無法用另一種眼光感受數學紛呈的方法、豐富的思想、深邃的精神和高貴的品格。

3.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①提升學生終身素養。數學被譽為思維的體操,其實更讓人受益的是它的思想內涵、它的辯證思維能力,它的獨特的國際規范語言和它豐富的美學價值。更多的是它所擁有的深厚的文化氣質,學生的素養就會更加完善。②體現數學自身價值。其一,有關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必然成為其它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其二,數學可培養人們的科學思維方法; 其三,數學對培養人們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有重要意義。學習數學文化,能開啟學生的數學智慧,讓數學的發展得到不斷的延續。③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滲透數學文化,打破傳統教育的“系統學習”和“接受式學習”過多的局面,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中學習數學、認識數學、研究數學、應用數學,數學的學習平臺不斷擴大。

二、 研究假設

(一)研究目標

1.提升教師的自身數學素養,從源頭上使數學教學充滿文化氣息。

2.使課堂教學成為數學文化滲透的陣地,讓學生感受其內涵和發展,產生對數學的熱愛和興趣。

3.通過課外網絡系統,讓學生搜索數學文化信息、接受數學文化熏陶、提供學生發表見解的平臺。

4.通過與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進行學科整合開發數學文化的課程資源。

(二)研究內容

1.小學生滲透數學文化的內容選擇。

2.學科整合編寫數學文化校本課程。

3.建立課外數學文化傳播網絡系統。

4.尋找數學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途徑。

5.課堂教學中數學文化滲透的策略。

(三)假設與創新點

1.進行教材二次開發。對教材進行第二次開發。第一步,組織人員編寫《玩轉數學》等一套六本校本教材(已經使用)。第二步,對原有教材二次開發。采用例題+玩轉數學形式。目前計劃第一冊設計30個數學活動,作為體現數學文化的載體。

2.改變數學課程教學。決定采用“三明治”課程模式,即:低段采用教材學習+數學活動課+數學實踐活動的模式。高段采用教材學習+大講堂+小課題的形式。其中的大講堂以數學文化專題為主,小課題以數學實踐課為主。通過這樣的方式,豐滿數學課堂。

3.組建數學講座團隊。學校組織數學教師并邀請其他學科老師,利用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開展一些不同課題的數學文化講座,吸引孩子來補充和吸收更為豐富的數學文化。

4.舉辦數學活動周。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數學才華和學習成果的平臺。學生通過活動,體會數學真正的神奇和魔力,在交流互動中共享“文化的數學”。

5.建立數學學習網絡。利用學校網站、學校電視臺等,建立起一個自主學習的數學文化平臺,讓學生能夠在無限的時空中接觸數學文化。創建師生數學博客、刊登學生的數學文章,更新網頁中的數學文化內容。使學生通過網上學習得到數學內涵和外延的擴容。同時發揮區域優勢,聯合幾所學校,共同開發、共享資源,使學生視野更加廣闊。

6.改變學科評價方法。數學文化不是剛性的教學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進行教學,勢必需要改變評價方式,從而改變以往分數定好壞的理念。

三、研究思路、方法、步驟

1.研究思路。一是進行對比試驗。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學校在省教科院的支持下全面開展實驗工作(本課題已被列為浙江省12個孵化基地項目之一),對課題的實施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供研究使用。二是跟進校本教研。采用同課異構、協同上課的方法,研究校本讀本的實施辦法,采用問題研究、觀點報告的形式解決困惑,采用分析個體、合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實踐體驗的研究。使教師的“研”和學生的“學”同步進行。

2.研究方法。①研究對象及實驗基地的選取:本研究以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實驗研究基地東風小學教育集團東風校區。②具體研究方法及其運用:運用教育行動研究法;運用教育實驗研究法。運用質化研究法進行有目的抽樣,選取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跟蹤研究,以獲取豐富的質化研究分析資料。文獻法,師生共同尋找歷史文獻,了解數學文化。經驗總結法,研究成員分別對各自的研究結果總結。

3.研究步驟

第一步:(2009.1~2010.9)準備階段

進行文獻研究,對學生教師的數學文化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撰寫研究方案并組織完善。

編寫完成數學校本讀本一套六本,并進行第一輪一個班的實驗。編寫完成第一冊30個活動方案。

第二步:(2010.10~2011.7)實施階段

在省教科院支持下,進行試驗班的試驗。組建實驗班成員,進行樣本研究和個案追蹤研究,記錄所有實驗數據。做到每個研究人員有記錄、有積累、有階段總結和成果。并及時進行交流和推廣好的經驗,以點帶面進行研究活動。

第三步:(2011.8~2011.10)初步總結階段

做好課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整理課題和其他成果,特別是數學文化的校本教材和教材二次開發和教學成果。開好專家論證會,做好論證記錄。

第四步:(2011.10~2011.12)研究成果再實踐

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第二輪實踐應用,在實踐中驗證其可行性。同時開始二年級的實驗班教學。

總之,我們認為數學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它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的存在和發展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推動,所以,用文化的眼光來進行小學數學的教育,能夠讓小學數學真正體現學校素質教育。

猜你喜歡
數學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錯在哪里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