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感悟

2010-11-30 08:37陳忠平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2010年20期
關鍵詞:詞典語法試卷

陳忠平

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重點是發展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已近10年,期間帶過4屆初三畢業班,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也曾走過彎路,有過困惑和迷茫,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中也有些感悟和收獲,在此撰寫成文,愿與廣大同行交流。

一、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

1.多媒體的優勢?,F在不少學校,特別是在初三年級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愉快學習情境,利用優美的外國名曲、生動的卡通動畫、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融人到一個全英語的語言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它還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加大教學密度,使教學更富直觀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多媒體常被廣泛使用。

2.存在的常見問題。首先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有局限性,把課堂電化教學認為是教學過程的“電器化”,以至造成教學內容容量過大,部分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課堂上的“消化不良”,使教學過程變成了現代的“填鴨式”,此種現象在初三復習課時較常見。其次學生做筆記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筆記了。還有教師長期使用多媒體,會對它產生一種依賴,對教師也有些負面影響,如單詞拼寫方面的能力會下降。

3.對策。筆者使用多媒體教學已3年,有些感悟,筆者認為:首先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把握教學重難點,防止電教為“電灌”,要求學生主動思考的,決不包辦”。其次對重點詞匯及句型進行教學時,要適當留點時間給學生做筆記,點鼠標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學生上課光看,光聽,課后沒有筆記去復習鞏固,后果可想而知。在進行語法復習和第一輪教材復習時,如果學生有統一復習用書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頭的書進行復習,而沒有必要再去用多媒體趕“時髦”,制作一些與學生手頭復習用書內容大同小異的課件,費力不討好!教師該在黑板上寫的時候還是要寫一些,這也利于培養自己的單詞拼寫能力,千萬不要等到哪天突然停了電,感覺好像自己都沒辦法上課了??傊?我們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不斷改進其存在的問題,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高效作文批改模式

現行的初中年級,特別是重點中學,學生人數多,一般一個教師都是教兩個班級,學生作文批改任務重,工作量大,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成績,每層次的學生作文都收一部分,批改后綜合學生的錯誤,到班上講解,再打上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到班上叫學生和自己一起來糾正錯誤。還可以在班上任命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作文批改組長,教師批改一部分,批改組長批改一部分,這樣教師從作業堆里解放出來,成績較好的批改組長在批改同學作文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這樣做有利于全班作文水平的共同提高。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課,鉆研教材,教法。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高效講解試卷模式

初中學生任務重,壓力大,面臨初考,就免不了有較大的試卷訓練量,特別是到了初三,擺在學生和教師前面的往往是大堆的試卷,那么如何有效的去處理這些試卷呢?這就要求我們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有以下體會:一堂課45分鐘,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么長時間,特別是到了初三下學期后期由于思想負擔重,更難以做到。初三后期時間又非常緊,與其教師滔滔不絕地把一套試卷從頭講到尾,費時又費力,還不如從中挑選出一些較難的題目講,那些較容易的大部分學生能自行消化的題目,根本不需要拿到課堂上來講。也沒有必要擔心那些較差的學生,這一小部分學生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問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可以問老師。還有其中的閱讀理解題,教師講解應側重解題思路及技巧的點撥,引導學生一起來從文章中找答案,切不可簡單了事,拿到文章就給學生翻譯,這樣對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是沒有好處的。

筆者以前也這樣做過,感受較深,認為有以下弊端:首先容易養成學生的依賴性及惰性,看不懂的他們也不去思考,反正老師上課會翻譯。其次給學生翻譯閱讀理解文章,費時費力,在現實的教學中行不通。因此不是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切忌去給學生翻譯閱讀理解文章,一般來講,一套標準的中考卷如果不是特別難的話,應該在40分鐘之內講完。這種高效講解試卷模式,很受中等以上的同學歡迎,對差生也是一種鞭策和動力。實際上從初一開始就使用這種試卷講解模式,堅持下來,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各地的初考交流卷,信息卷,也沒有必要通通發給學生,教師應該在發給學生之前重新優化組合之后再給學生去做。這樣對學生是有好處的,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行查漏補缺,進行自身的復習計劃。但是教師用這種方法講解試卷及優化組合試卷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因為教師要做到以上兩點,就必須要把試卷從頭至尾做一遍,挑選出自己認為需要的題目并組合試卷,本來可以講兩節課的內容結果一節課就講完了,這對自己的備課速度提出了挑戰,加重了教師自身的負擔。但是為了我們的學生,我們教師這樣做是值得的,必要的,效果也是高效的。

四、有效指導學生

1.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詞典。筆者認為我們教師從初一開始就應該指導學生用好詞典這一工具書,勤翻詞典,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詞匯,還有助于準確發音、辨析詞義、掌握用法,而且隨著詞匯的增加,語言學習也可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尤其是詞的慣用法、固定搭配可由此及彼,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查詞典還可增強無意識記單詞和詞組的機會,擴大知識面。在看文章做閱讀理解題時,應指導學生科學地使用詞典,應先在推測單詞,做完題,對完答案之后,再去適當使用工具書來判斷自己的推測是否準確。切不可一邊看文章,一邊查詞典,過分依賴詞典而忽略了自己根據上下文推測單詞含義的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能用好詞典,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大提高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個體負擔。

2.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語法書。學生經常翻閱語法書可把握基本的語法規律,不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為什么。結合老師課上所講的語法內容,自己查閱相關知識,還可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但是要注意學習語法不只是單純記憶語法規則,而是為了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語言。這種學習習慣也應該在初一時指導學生養成??蛇m當選擇一些適合中學英語的語法書,如張道真編著的《實用英語語法》(初級版、高中版)等。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語法書和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詞典同等重要,也可以大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初一開始就應該指導學生用

好語法書。

3.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安排試卷時間及解題方法。聽力20分鐘,單選題15分鐘,完型填空15分鐘,閱讀理解35分鐘,詞形轉換、句子翻譯、寫作35分鐘,可建議學生先做單選題、詞形轉換、句子翻譯、寫作,再做完型填空及閱讀理解。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是中考試卷中的重中之重,從學生一進入初三時起就應指導他們養成科學的答題方法,完型填空科學的答題方法應該是先跳過選項通讀全文一兩遍,基本看懂文章內容后再去選擇答案,切不可一拿到文章就開始選擇答案,這樣做的話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準確率也不會高。閱讀理解詞匯量大,信息量大,要求學生閱讀速度每分鐘至少在53個單詞以上。最好是先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文中找到答案。平時多鼓勵學生,告訴他們答案都是從文中找出來的,他們也完全可以做到。

猜你喜歡
詞典語法試卷
“大力士”紙片人
詞典使用與英語學習
跟蹤導練(二)4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參考答案
“函數及圖象”錯解詞典
漫畫詞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