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社會建設中對羅爾斯正義原則的現實思考

2010-12-13 02:55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關鍵詞:羅爾斯和諧社會

李 威

摘要:正義,是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中充分闡述了關于正義的兩個原則:平等自由和機會均等。其內容和論證的方式為我國當今和諧社會的建設有理論和方法論上借鑒意義。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羅爾斯作為一個資產階級倫理學家仍有其階級和認識上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必須堅持批判繼承的眼光來對待他的兩個正義原則。

關鍵詞:和諧社會;羅爾斯;正義原則

中圖分類號:B1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190-02

羅爾斯在《正義論》里強調,平等自由和機會均等原則是社會的基本框架。一個社會的基本制度和由它安排所形成的結構應該符合正義原則。按照羅爾斯的觀點,這些原則首先要求給予人們廣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一旦這類自由確立下來以后,應該把羅爾斯說的“補差正義原則”運用到社會的基本結構之中。差別原則要求社會基本物品的不平等——權利、機會、收入和財富等等——只能在有助于提高社會最少受惠者群體相應地位時才是正當的。羅爾斯認為,在很大程度上,社會不平等是人們所處的外在環境和他們各自天生的特點造成的。有些人是含著銀匙出生的,錦衣玉食,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有些人則在貧困中長大,缺衣少食,求學無緣。這些超出個人控制的差異使人們無法站在同一起點上開始人生旅程,以致在以后的道路上距離越拉越大。而從道德的觀點看,一個人出生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具有什么樣的天賦完全是偶然的,與個人的選擇毫無關系。既然如此,公正的社會應該盡量排除這些偶然因素對結果的影響。依據自己的信念,羅爾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自由平等原則和經濟平等原則。而經濟平等原則還應滿足兩個條件:機會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

羅爾斯的正義原則缺一不可,而且有優先秩序:第一原則優先于第二原則。差異原則的關注點是在社會最底層。差異原則為社會和經濟不平等設下了嚴格的限制,即只有在對最弱勢群體有利的情況下,才被允許一些人運用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優勢比其他人賺取更多收入和更大財富。羅爾斯最關心的是最弱勢群體的絕對地位而不是相對地位。他既不反對絕對平等,也不絕對反對不平等,如果絕對平等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最弱勢群體的絕對地位,差異原則就會支持絕對平等;如果允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反倒更有助于改善最弱勢群體的絕對地位,差異原則便不反對這種不平等。在羅爾斯的理論體系中,市場經濟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場,政府也不是個“守夜人”式的政府。相反,為了貫徹平等自由原則、平等機會原則和差異原則,政府必須不時進行干預和調控。羅爾斯相信,只要滿足他的兩個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懸殊的社會。

和諧社會建設中,其分配正義理念要求,一個社會或集體有責任和義務去關心和幫助集體中處在最底層中的那部分社會成員。而且,一個社會如果利益分配差距過大,必定會損害這個社會的穩定結構和合理秩序,并最終妨礙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羅爾斯理論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其差異原則。與其說他的差異原則體現的是一種平等思想,倒不如說它體現的是一種人道主義關懷,即對社會最底層的悲憫。在這個原則里,社會最底層的參照系就是其本身——只要有助于改善這些人的境遇,社會資源無論怎么分配都是正義的。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原則往往被人稱作“最大最小”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改善社會最底層的境遇。在此前提下,極端的不平等和不平等的持續惡化有時都是可以容忍的。

從對現實問題的理論關切與深刻省思從這兩個角度講,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對當代中國的和諧社會建構,有著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值得我們認真汲取和借鑒。

首先,突破了元倫理學的藩籬,實現了倫理學近代由形式到實質性的問題的轉變。

元倫理的思想脈絡由來以久,體漠最早發現由純然的事實判斷無法推導出價值判斷,要想得出價值判斷,必定在前提中蘊涵著價值判斷。這就是說,在事實與價值之間存在著裂隙,不具備邏輯的必然。二十世紀以來,英美倫理學乃至整個哲學一直是由實證和分析傳統占主導地位的。倫理學家們大都專注于從形式方面探討道德陳述及命令的語義和邏輯關系,而不太關心緊迫的現實道德問題,自然也不齒于構筑那種形而上的、絕對的倫理學體系。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倫理學實際上變成了道德方面的邏輯學和認識論,以致被人譏為“冷冰冰的倫理學”。羅爾斯的《正義論》在這種情境下應運而生,其正義原則擺脫了元倫理學的藩籬,重新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現實生活領域,從而引發了政治哲學領域的重大變革。當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必須拋開某些語句的無謂爭論,全力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探索解決公平正義問題的新思路。

其次,一定程度合理分配了社會財富,縮小了貧富差距,保護了弱勢群體的正當利益。

現代社會,西方國家大多建立了保障公民政治自由的法律和社會制度。但是,在經濟領域和社會利益分配領域,卻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社會則富日益集中在少數大資本家手中,人民群眾卻只占有極少的財富份額。政治歸根到底由經濟決定,在經濟地位上占有絕對優勢的階級,在政治和文化領域也占據著主導地位。這就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平等權利形同虛設,無法真正體現自由和平等的要求,這種日益不平等的社會,引發了人們對正義問題的強烈關注。羅爾斯緊緊聯系這些現實問題,力圖通過澄清正義觀念和預設正義原則,勾畫出一個理想藍圖,以解決現實中的不平等現象。羅爾斯的正義原則,要求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服從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力圖實現分配正義,縮小貧富差距。在當前中國的社會生活中,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與和諧社會建設蒸蒸日上,但與此同時,也伴生了一些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其中,突出的是各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呈持續拉大態勢,農民、農民工、欠發達地區群眾、城市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陷入窘迫的生活境況,這些情況的出現迫使人們開始深入思考社會正義問題。雖然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其理論背景、思路致向與學術依憑都與中國的現實有很大差距,但是應該看到,在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中,的確有一些有益的思想資源可供我們吸收借鑒。

再次,強調制度正義對個人、社會的作用。

羅爾斯指出導致現實社會尤其是經濟領域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不平等現象的兩個主要原因:第一,自然天賦的影響。由于先人遺傳因素的不同,人們具有不同的天賦,天賦較高的人能夠在社會競爭和經濟賽跑中處于有利地位,占有更多的資源。第二,個人所面臨的社會條件的影響。每個人的家庭出身、生活環境、教育條件等方而都存在差別,一些人能夠借助較好的社會條件,獲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分配。羅爾斯認為,這兩種影響都不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沒有道德依據為這種過高的收入進行辯護。因此,必須通過制度正義的優先性遏止這兩種因素對社會成員發展的影響。

由此,羅爾斯制定了差異原則,強調只有在對處于

最不利地位的群體有利的情況下,個人才能運用他的各種優勢賺取更大的財富和利益。這樣,才既不會因為追求絕對平等而使社會骨干喪失勞動創造的熱情與積極性,又兼顧了社會公平和正義,不致于產生巨大的兩極分化。強調制度正義的優先性,這對于社會主義國家同樣適用。社會主義代替資木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在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基礎上實現的,但是從價值評判的角度講,社會主義必然要比資本主義體現出更多的公平正義,必然要使全體人民和勞動者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否則,一部分社會成員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享受不到社會發展的利益,就難以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盡管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有可供我們吸收利用的地方,但從馬克思主義視域觀之,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又不可避免地帶有種種局限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羅爾斯正義原則實質上是一種永恒的抽象的正義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正義原則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P306)羅爾斯在《正義論》的開篇寫道:“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P3)羅爾斯忽略了社會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進而使個人凌駕于社會之上,是典型的極端個人主義。這與馬克思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馬克思主義認為,時代的經濟狀況決定該社會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正義觀念歸根到底是由時代的經濟因素決定的,因此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正義觀,不承認有永恒的、不變的正義觀。這就要求我們,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從現實經濟狀況出發,不能片而追求那種抽象的、永恒的正義。

第二,羅爾斯正義原則的精神實質仍然是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與馬克思主義倡導的自由平等理念有本質上不同的。羅爾斯認為,他的正義理論可以把自由、平等、博愛的傳統觀念與兩個正義原則的民主解釋如此聯系起來:自由相應于第一個原則;平等相應于與公平、機會的平等聯系在一起的第一個原則的平等觀念:博愛相應于差別原則。貫穿在羅爾斯正義原則中的價值觀念其實就是自法國大革命之后資產階級一直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這些理念建立在資產階級私有制基礎上,早已失去了它們的本真涵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著作中多次對其展開批判。馬克思主義主張,自由和平等應該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其所謂的自由不過是資本自由地剝削勞動力的“自由”;其平等不過是實質不平等基礎上的口號而己。我們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摒棄這種抽象的正義平等觀,切實保障人民的各項平等自由權利。

第三,羅爾斯的正義原則主要關注“分配正義”,而忽視了生產過程,這樣就把分配從經濟運行的整體鏈條中抽離了出來。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僅僅是產品的分配,還包括更廣闊的范圍?!霸诜峙涫钱a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產工具的分配,(2)社會成員在各類生產之間的分配(個人從屬于一定的生產關系)——這是同一關系的進一步規定。這種分配包含在生產過程木身中并且決定生產的結構,產品的分配顯然只是這種分配的結果?!?P114)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只關心社會利益如何分配而不關心其從何而來,必須將生產過程與分配過程聯系起來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羅爾斯和諧社會
把陽光加入想象
把陽光加入想象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兄弟情深
把陽光加入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