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城郊佛教叢林組織模式的現代建構

2010-12-22 02:49徐祖祥林邦譽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6期
關鍵詞:信徒僧人叢林

徐祖祥 林邦譽

內容提要:本文從宗教社會學的視角,著重從成員構成、制度規范、經濟支持和權力體系四個方面對昆明市城郊寶華寺個案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當代叢林的成員模式呈開放性特征,叢林內形成了僧人群體與俗眾群體共同構建的制度化共命關系;叢林組織在現代建構中雖然采用了多元化的經濟形式、網絡技術等現代手段,但如果注意保持其宗教的神圣性,叢林更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叢林權力體系的現代建構有科層化的特點。

關鍵詞:都市城郊佛教叢林組織模式現代建構

作者簡介:徐祖祥,歷史學博士,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林邦譽,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專業研究生。

目前學術界比較關注的是對叢林的制度載體——百丈清規進行研究,這種宗教學視角的研究雖然能夠加深人們對傳統叢林的認識,但是卻顯示出了學術界對當代叢林組織模式重視不夠。叢林在中國已經經歷了千余年的歷史,在歷史發展中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在當今社會文化背景下,叢林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其組織模式是如何構建的,這是值得進行認真挖掘和探索的。寶華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六甲村,相傳為明代臨濟宗第23代祖師古庭禪師的弟子凈倫法師所建。后多次毀于戰火和地震,并多次重建。新中國成立后,寶華寺曾一度荒廢,后在崇化法師的努力下,于2001年重建。本文擬通過對此個案的研究,揭示當代邊疆地區都市城郊叢林組織模式現代建構的形態特征,以及叢林組織模式對現代社會的適應性及其對叢林發展的影響。

一、多部派共存與僧俗同構的成員模式

從寶華寺的現狀來看,當代叢林的成員模式呈開放性特征,叢林內多部派共存,與傳統叢林的相對封閉形成鮮明對照。寶華寺的僧團組織中除了漢傳佛教僧人外,還有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教派的僧人。寶華寺目前總人口為79人,其中寺內注冊僧人有21人,余者為俗眾群體。僧眾群體中,有漢傳佛教僧人14人,藏傳佛教僧人2人,南傳佛教僧人4人。漢傳佛教僧人中,多數為寺院重建后出家,1人為現任主持崇化師傅在大理雞足山時即為之授戒,后隨崇化師傅來到寶華寺。寺內的兩個喇嘛(摩梭人)曾在安寧佛學院讀書,后受時任安寧佛學院的名譽副會長崇化師傅的邀請來到寶華寺。南傳佛教的4名僧人則是通過討褡來到寶華寺。

早期叢林的組成成員以禪宗僧人為主,后來發展為漢傳佛教各個宗派的寺院均稱叢林。叢林發展到今天又發生了較大變化,不再保持傳統單一的漢傳佛教僧人成員結構。寶華寺叢林受地方佛教傳統的影響,寺內不僅以漢傳佛教僧人為主,還吸納了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的僧人。這既是佛教地方性傳統滲透的結果,也是佛教發展到現代的開放性特征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當代叢林組織并不只由信徒構建,而是由信徒和非信徒同構的。寶華寺除常住僧人外,尚有58人屬俗眾群體,占了寺內總數的73.42%,大大超過寺內的僧眾群體。其中包括管理委員會居士3人,梵音樂團11人,僧服廠2名裁縫和2名女工,廚房1名男廚師和4名女助理,診所3名醫生、1名護士、1名藥房工作人員和1名負責人,總務處1名主任和5名工作人員,守堂義325人(包括觀音殿2名義工和般若講堂3名義工),善法堂工作人員1人,財務科工作人員2人,保安8人,寶華寺贍養的孤寡老人6人。馬副會長為官渡區佛教協會副會長,但是他長期在寺內從事管理工作,事實上已經是寶華寺的重要一員??梢?,僧俗同構已經是寶華寺成員模式的一大特征。

寶華寺作為一個宗教活動場所,存在著信仰的群體,但也存在非信仰群體。寶華寺內除僧人外,不僅有在家信徒,而且有非信徒。寺內俗眾群體的58人中,有27人為信徒,另31人為非信徒。加上21名僧人,信仰群體人數共有48人,超過非信仰群體人數,但是非信仰群體在寺內占了39.24%。部分在家信徒進入了寺內的中間管理層,參與管理寺內的世俗性事務,如有3名居士是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梢姺切磐饺后w不僅已經滲入叢林組織,而且已經制度化為叢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仰群體和非信仰群體是共同構建寶華寺組織模式的兩大群體。非信仰群體主要分布于保安、財務科、廚房和診所等職業部門。一般認為,宗教組織是“一種與統一的宗教信仰目標與行為體系相聯系的、共同遵照一定的制度規范的信仰者所結成的社會群體”。但寶華寺叢林組織不僅允許有不同信仰的員存在,而且由職業隊伍組成的非信仰群體介入了寺內的非宗教性事務。

二、圣俗分別的規范結構

宗教組織作為社會歷史的產物,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一旦建成,就必須依靠一定的制度與手段加以維系。佛教叢林也不例外。本文擬分神圣規范和世俗規范來研究室華寺的制度結構,神圣規范主要約束的是僧眾群體,而世俗規范主要約束的是俗眾群體。

從寶華寺來看,其叢林制度不再是傳統建構叢林的單一制度模式,叢林規范的結構和內容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過去叢林的規范主要由漢傳佛教的戒律和清規構成,現今寶華寺的戒律已包括了佛教三大教派的教戒(參見表1),且除了保留傳統叢林清規的同時,寺內又制定了《六甲寶華寺共住規約》和《寶華警語》作為約束寺內僧眾的文本?!读讓毴A寺共住規約》共15條,是針對寺內僧人而設的?!读讓毴A寺共住規約》與《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基本一致,只是少數條文略有出入,這反映出當代叢林存在一定的相通性。通觀全文,可以發現該規約針對不同的越軌行為以及違犯程度的輕重分別設置了批評教育、免職、照價賠償、不共住等處罰措施。最嚴厲的當屬不共住,而較輕的就是批評教育,免職的處罰措施主要針對在僧團內擔任相關職務的成員?!秾毴A警語》為崇化師傅所制,主要教導僧人如何正確處理與居士的關系,在寺內的起居規則,以及宗教儀式時的個人舉止,尤其是法器的執持規范。關于宗教儀式的規則在篇內占據一定分量。全篇主要是教誨和引導性的?!秾毴A警語》對宗教儀式的特別規范,主要體現出宗教儀式在佛教宗教活動中的神圣性。這種神圣性通過制度宗教的主持者的文本制定而得到具體展現。制度宗教的主持者的權威設定一定程度上凸顯了這種儀式的嚴肅性,使得儀式操作者在實踐中有規可循、有距可依。

寶華寺對寺務管理委員會、保安、財務科、廚房、診所等部門進行了規范的制度化建設。主要制定了《寶華寺管理委員會運作制度》、《寶華寺治安組管理制度》、《寶華寺財務管理制度》、《食堂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規定》、《寶華寺診所醫護人員工作管理制度》、《疫情報告制度》、《診所工作制度》、《消毒及隔離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處置治療室制度》等。從數量上看,診所的制度文本最多,廚房次之。從規范群體的組成來看,這些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寺內的俗眾群體。雖然寺務管理委員會的7名成員中有3名僧人,但是《六甲寶華寺管理委員會運作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寺內世俗事務,因而從總體上看這些制度建設是為寺內的世俗事務而設置的。這11個制度都是針對特定群體或部門而設置的,充分體現出了制度的具體性特征。但是從整個寺廟的全局來看制度的普適性特征沒有體現出來。制度的普適性是指,“制度是一般而抽象的(而非針對具體事件的)、確定的(明了

而可靠的)和開放的,他們能適用于無數情景?!比绻⒁豁椫贫饶軌驈暮暧^上對整個寺的成員的言行進行規范,就能彌補目前制度建設只涉及到部分群體或部門而忽略了其他群體或部門的不足。這項制度因為它面對的是整個寺的成員,因而它的條文建設應當能夠充分體現出對寺內成員要求的共通性。這樣才能夠為叢林未來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據。

寺內約束俗眾的各種規章制度的設立,說明世俗規范已經被制度化為叢林內部規范結構的重要內容。這種共命關系是早期叢林所無,也是叢林發展到現代社會所展現出來的重要特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叢林的成員模式已經由原初的僧侶一體結構轉變為僧俗共建的成員模式,在發生這種變化的情況下,叢林的制度規范不得不采取相應調整以適應當代叢林的現代化建構。顯然,將宗教性事務與世俗性事務進行制度化區分有助于寺內事務的合理化管理。由此可知,宗教組織可以通過制度化程序將信仰者與非信仰者共同納入整個體系之中。這種模式是信徒與非信徒一道進行互構的制度化共命結構。

三、多元化的經濟支持與宗教神圣性的保持

叢林作為一個獨特的組織形態,當然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星云大師認為,現代化的佛教事業應包括工廠、農場、保險、銀行、公司等。寺廟經濟在當代臺灣佛教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種產業的經營無疑能夠促進寺院的發展,但是寺院畢竟是宗教場所,正如E.埃里亞代所說,“一個至圣的或者神社的場所,是與世俗場所相區別的,因為這是至圣者的居所。在這樣一個場所的行為以其特殊的純潔和崇敬為特征,與那些世俗場所的行為迥然相異”。如果神圣的宗教因素被世俗因素所超過或替代的話,那么宗教場所的神圣性便是值得懷疑的。如何在世俗因素與神圣因素交織的情況下保持宗教場所自身的神圣性應當是宗教場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方面,從寶華寺的產業經營情況來看,寺內的世俗經營基本上不以謀利為根本目的。寶華寺的產業經濟包括屬于第一產業的農業、林業,屬于第二產業的制造業(僧服廠),屬于第三產業的善法堂經營、住宿、餐飲、醫療和網絡商業。寶華寺在附近的玉珍山種有60畝水田、100畝菜地、10000棵果樹,2008年又加種了200多顆核桃樹。僧服廠主要是從事服裝制造,除了為僧人制作僧衣外,還對外銷售。善法堂銷售產品有佛經、佛書、佛教影像資料、油燈、佛像、神像、僧衣、佛珠、檀香等。寺內對外提供住宿,一天5元,與昆明市的住宿價格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食堂對外一餐2元,其低價與昆明地區相比更是相形見絀。診所的情況更為特殊,窮人看病全部免費,信徒看病只收藥品成本費,凡是看病所開藥品為藥商捐贈都是免費的,對其他來訪病人只收取適當的費用,因此基本上是福利性質的。網絡商業主要是在網上銷售部分物件,其中宗教性產品僅11類,占全部產品總類約17%,而非宗教性產品則占了83%,但銷量很小。此外,寺內設有8個功德箱,多數設在信徒經常出入禮拜的殿堂。寺內也接受信徒的捐物,居士捐物大多以飲食類物品為主。一般認為,布施一功德觀構成了佛教經濟活動背后的宗教邏輯,正是這種觀念促使部分信徒積極地向寺院捐款捐物。在當今寺廟自養的過程中,信徒的捐款捐物對寺廟的生存與發展來說有一定的支持和援助作用。因此,宗教場所神圣性的保持在于能夠很好的保持低程度的世俗性,各種世俗性的經營應當是圍繞宗教活動展開。

另一方面,寺內的宗教活動本身即是向信徒和普通大眾推銷宗教文化的一種宗教經營活動。宗教活動大多是漢傳佛教僧人針對其信徒而設,主要有孔雀明王經法會、講經說法、盂蘭盆會、水陸法會、打七等?!犊兹该魍踅洝氛b持由香港某團體的禮請而在寺內舉行?!犊兹该魍踅洝啡Q《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屬于唐密經典。講經說法主要是為了提高信徒的佛學素養和促進信徒進一步修證而設置的。每周星期日上午由方丈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農歷的每月初一、十五中午由監院講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寶華寺還定期舉行盂蘭盆會和水陸法會。寺內的打七主要是為在家信徒設置的,寺僧主要負責活動的指導和管理。除了打七的收入是在家信徒發心捐款外,其他種類的宗教經營都有明碼標價。這反映了在佛教叢林組織的現代建構中,雖然采用了多元化的經濟形式、網絡技術等現代手段,但如果注意保持其宗教的神圣性,主要從事宗教經營而不走完全商業化的道路,叢林在現代社會中可獲得長足的發展。由此可見,宗教場所神圣性的保持在于能夠很好地保持低程度的世俗性,各種世俗性的經營應當是圍繞宗教活動展開的。只有將世俗性經濟保持較小的形態才能促使神圣性在寺內得以良好的發展。

四、直線職能型的科層化權力體系

雖然傳統的請職制度等制度在寶華寺內得以繼續延續,但是叢林內部已經不再保持傳統叢林那種單純的僧人權力體系,而是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寶華寺來看,方丈處于整個寺院權利體系的核心,統領僧俗兩眾。寺內的組織結構按可按僧俗兩眾的格局來劃分。僧團由八大執事來管理,八大執事以副寺和監院為首協助方丈管理僧團,客堂由僧眾的知客師負責。俗眾由馬副會長協助方丈管理,馬副會長同時還負責僧服廠的部分事務,財務科主管為H主管,診所由L居士負責,總務處有Z主任負責,梵音樂團由團長負責。其組織層次可分為基層、中間管理層、最高管理層(方丈)這三層,管理的層次比較少,而且各個部分都有相關人士負責進行業務指導。這主要跟寶華寺目前的組織規模不大有一定的關系。其組織縱向結構呈扁平型結構,這種結構因溝通的中間環節少,時間短,有較多的分權和較少的控制,有利于發揮下級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寶華寺這種組織類型既有直線制的特征又有職能型的特征,屬于直線職能型。直線職能制吸取了直線制和職能制的優點,并克服其缺點。它設置了兩套系統,一套是按命令統一原則組織的指揮系統,另一套是按專業化原則組織的職能系統。這里的職能管理人員是直線指揮人員的參謀,職能是對下級機構進行業務指導??梢妼毴A寺這種直線職能型的特征表現在以方丈為中心,通過特定的中間管理層協助方丈維護寶華寺的正常運作。這樣既不會出現權力分散的情況,而且能夠在這種組織形態下,最大限度地協調好寺內的各種關系。

同時,寶華寺權力體系的現代建構還存在科層化的特點,表現為科層化的部門和正式群體的結合運用??茖又频淖钤缣岢稣唏R克斯·韋伯指出科層制具有以下特征:個人自由的僅僅在事務上有服從官職的義務;處于固定的職務等級制度中;擁有固定的職務權限;根據契約受命;采用固定的貨幣薪金支付報酬;把他們的職務視為唯一的或主要的職業;可看清自己的前程;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物資分開”,個人不得把職位占為己有;接受嚴格的統一的職務紀律和監督。從寶華寺的組織結構來看,可以發現寺內既有科層化的部門,也有科層化的正式群體。寶華寺的梵音樂團、保安、守堂義工、僧團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而設置的,雖然不是其正式的部門,卻是其正式群體。這種非部門的正式群體在寺內的合理存在反映出了當今叢林的科層化的特征。寶華寺的科層化管理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僧管僧、俗管俗”,除了方丈統領大眾兼管僧俗兩眾外,寺內僧俗兩眾權責分明,不得越權。下面對僧俗兩眾與管理階層的分層關系進行列聯表分析。

根據列聯表統計量c″的計算公式得出c″=10.449,c″=10.449>c″0.05(2)=5.991,可見僧眾、俗眾的群體分化與寺內階層分層存在相關關系。根據列聯表1系數的計算公式得出1系數=0.643,可見僧俗兩眾的群體分化與寺內階層的分布存在強相關,以此來解釋寺內階層的分布可以減少預測誤差的64,3%。通過調查發現,世俗群體介入寺廟管理不僅有本身信仰佛教的護法居士如馬副會長、L居士等,同時也有像z主任、H主管這些非信教成員。他們處于寶華寺的中間管理層,主要從事自己的專項業務工作??梢娕c世俗群體共建制度化的共命關系不僅包括信仰成員,也包括非信仰成員。通過對寶華寺的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叢林組織模式現代建構已發生了明顯的變異,即叢林內科層化的部門和正式群體的互構才使得寺內各種宗教活動更加有序化和規范化,這種組織化特征對教義的傳播和儀式的維持在現實中起著很大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鄭筱筠)

猜你喜歡
信徒僧人叢林
開悟
喜迎春天
叢林之歌
白云深處
人生即修行
叢林大作戰
當老鼠變成虎
誰怕誰
一起去叢林露營吧
Pei Cotz 回到叢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