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文博先生對心理學“三史”研究的開拓性貢獻

2011-03-15 03:30高峰強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1期
關鍵詞:學術思想研究

摘要:車文博先生在吸收借鑒、揚棄超越他人的研究視域和編篡原則的基礎上,持之以恒地大膽探索,出版了數本(套)在國內外心理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鴻篇巨制。車文博先生關于心理學“三史”的創新性研究,實現了從心理學知識史到認識史、從心理學學科史到思想史、從單一文化心理學史到多元文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的整體性跨躍,體現了先生作為理論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和心理哲學家的治學理念和學術風范,“三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關鍵詞:車文博;“三史”研究;學術思想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4608(2011)01—0098—10收稿日期:2010-09-10

作者簡介:高峰強,博士,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50014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有一句名言:心理學有一個長期的過去,但僅有一段短暫的歷史。戴有“科學”桂冠的心理學或日新心理學,誕生于19世紀后期的德國。這一僅有百余年短暫歷史的新興學科,既有源遠流長的哲學與自然科學根基,又有令世人矚目的突飛猛進的當代進展??茖W心理學從其父輩——哲學中的唯理論、經驗論那里承繼了理論體系、框架結構與研究對象,又從其母體——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與實驗生理學那里獲取了研究方法、操作工具與事實材料。這樣便有了資格、可能和條件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的5間實驗室里降生。心理學的面世與獨立,宣告了其從靈魂的奴仆、神學的婢女和哲學的附庸之尷尬境地的掙脫與解放。

一、西方心理學史的引入

及其在中國的研究

心理學作為一門以研究人心、人性、人道及人的尊嚴、價值、幸福感之達成為己任的人學,其關涉對象是人類抽象繁雜的精神世界、意識王國及變幻莫測的行為表現。心理學與其他相對成熟的科學相比,因哲學方法論基礎的搖擺不定和研究途徑與技術的相對滯后,以科學的形態或獨立的學科躋身于西方科學殿堂或成為神圣自然科學家族的一員是相對晚近的一件事情。但只要有人的存在,便有人的心理現象發生并發揮其實質性的作用,由之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素樸的常識(大眾)心理學便萌生于口耳相傳的遠古時期。從歐洲原始社會末期人類靈魂觀念的形成算起,包括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至今,西方心理學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倘若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審視,作為“舶來品”的心理學在中國的引入、傳播與發展,濫觴、冷落與興盛,其間走過的曲折與坎坷道路令人深思乃至喟嘆。心理學在建國前曾經風光過一段時日,出現了一些在國際上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心理學家,比如說郭任遠、張耀翔、陸志韋、汪敬熙、唐鉞、潘菽、高覺敷、艾偉、肖孝嶸、周先庚、章益等。與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相比,我國學者對西方心理學史著作的翻譯和評介工作起步最早,幾乎在第一時間便能將最經典的論著引入國內。早在20世紀30年代商務印書館便出版了三本心理學史譯著,分別是1931年陳德榮先生翻譯皮爾斯伯里的《心理學史》、1934年謝循初先生翻譯吳偉士的《西方現代心理學派別》、1935年高覺敷先生翻譯波林的《實驗心理學史》。這三本書的英文初版均出版于1929年,其中《西方現代心理學派別》1948年修訂版譯本于196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實驗心理學史》1950年修訂版譯本于1981年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并列為漢譯名著。20世紀80年代以降,除了《實驗心理學史》修訂版譯本外,還有林方、王景和先生翻譯墨菲、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由商務印書館1980年出版;楊立能先生等人翻譯舒爾茨的《現代心理學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劉恩久先生等人翻譯黎黑的《心理學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出版,本書的1997年修訂版譯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文革”后,心理學科逐漸恢復元氣,尤其是心理學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快步人良性循環并呈現勃勃生機。南京師范大學作為心理學史研究重鎮,在一代心理學大師高覺敷先生的率領下,20世紀80年代初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心理學史研究中心”,并在全國最早招收西方心理學史方向博士研究生。除南京師范大學之外,國內的不少學者也相繼出版了一些心理學史方面的專著或教材,舉其要者包括:東北師范大學楊清先生1980年出版的我國“文革”后第一部西方心理學史專著《現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派別》;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唐鉞先生1982年出版《西方心理學史大綱》;河北大學張述祖先生1983年審校出版《西方心理學家文選》;北京師范大學李漢松先生1988年出版專著《西方心理學史》;中科院心理所趙莉茹等1989年編著出版《心理學史》;北京大學沈德燦先生等1990年編著出版《西方心理學史簡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1年編寫出版《當代西方心理學述評》等。上述著作或教材的出版,對西方心理學學科史的教學與研究產生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毋庸諱言,南京師范大學在國內心理學史特別是西方心理學史學界的研究起點最高、成果最為豐碩、團隊搭建最為精良。高覺敷先生建國前便長期致力于對弗洛伊德、勒溫、華生等著名心理學家之學術思想及西方,bN學史的研究與譯介工作,“文革”后又在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數部心理學經典名著。高覺敷先生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作為主編出版《西方近代心理學史》(1982年版)、《心理學史》(1985年版)和《西方心理學的新發展》(1989版),并與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先生一起主編了我國第一部《中國心理學史》(1985年版)。高覺敷先生還主編了《西方社會心理學發展史》(1991年版)、《西方心理學史論》(1995年版)和《西方教育心理學發展史》(1995年版)等,這些工作為西方心理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中國心理學工作者選擇相應的研究課題等搭建了堅實的平臺。高覺敷先生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分別對哈特曼、勒溫、班杜拉、科爾伯格、米德及威爾遜等人的心理學思想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為國內學者了解他們的學術觀點提供了全新的視界。

高覺敷先生的合作者劉恩久先生先后主編《心理學簡史》、《社會心理學簡史》,并作為主譯者翻譯出版黎黑的經典著作《心理學史》。劉恩久先生的遺作《西方現代哲學與心理學》和《劉恩久文選》由郭本禹教授整理后出版。楊鑫輝先生在高老去世后作為心理學史研究中心的帶頭人,除對中國心理學(思想)史進行系統研究并出版數本學術專著外,還先后主編《心理學歷史與理論研究回眸》(1999年版)、《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2000年版)、《心理學通史》(五卷本,2000年版)和《新編心理學史》(2003年版)等。葉浩生教授出版學術專著《現代西方心理學流派》(1994年版);主編教材《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1998年版)、《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2003年版)、《西方心理學理

論與流派》(2004年版)、《心理學史》(2005年版);《心理學通史》(2006年版);葉浩生教授于2005年翻譯出版舒爾茨《現代心理學史》2004年修訂版(第八版);2006年他還主編“心理學新進展叢書”,共11本,分別對積極心理學、女性主義心理學、敘事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生態心理學等進行了深度的梳理和闡述。郭本禹教授主編《當代心理學新進展》(2003年版)、《西方心理學史》(2007年版)、《外國心理學經典人物及其理論》(2009年版)和《現代心理學史》(2009年版);作為主譯者翻譯出版史密斯的《當代心理學體系》(2005年版)、赫根漢的《心理學史導論》(2005年版)、古德溫的《現代心理學史》(2008年版)、霍瑟薩爾的《心理學史》(2009年版)和瓦伊尼等著的《心理學史-觀念與背景》(2009年版)。郭本禹教授于2009年又主編了14卷本的《外國心理學流派大系》,對西方包括蘇俄在內的十二個主要心理學流派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和論析。上述成果均可圈可點。

二、西方心理學史研究領域

不斷創新的開拓者

如果說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史研究中心的學者們主要關注對西方著名心理學家的學術觀點予以引薦和評述并對當前西方心理學尤其是理論心理學和心理學史最新動態予以及時追蹤的話,那么,處于北國長春的車文博先生及其學術團隊則相對側重于對西方心理學形成與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思想脈絡的進行元理論分析和整體把握。

倘若放在寬泛的語境中審視,車文博先生對弗洛伊德主義的深度關涉與權威評析、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系統梳理和精妙解讀、對無意識王國的完美揭示與獨到拓展等都應屬于西方心理學史或西方心理學流派的研究范疇。單就約定俗成的狹義學理歸屬而言,先生在西方心理學史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便足以讓人羨慕不已:以副主編的名分出版至今依然廣受好評的教育部統編教材《西方近代心理學史》(1982年版);主編大陸與臺灣兩個版本的《二十世紀心理學大師系列》(15卷本,1998年版);出版引起華人心理學界廣泛關注的學術專著《西方心理學史》(1996年版);出版當代心理學家文庫,車文博卷《透視西方心理學》(2007年版);主編《西方心理學思想史》(2007年版);主編《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三卷本,2009年版)等;出版10卷本《車文博文集》(2010年版),其中與心理學史、心理學思想史有關的共計五卷,分別為西方哲學心理學史、西方哲學心理學思想史、中外哲學心理學比較思想史、西方科學心理學史和東方心理學,可謂蔚為大觀、厚重艱深。限于篇幅,本文主要闡析《西方心理學史》、《西方心理學思想史》和《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這三本(套)彰顯車文博先生西方心理學“三史”研究漸進歷程之標志性成果的開創性貢獻及其特色。

(一)《西方心理學史》——心理學史研究的一部經典著作

《西方心理學史》是臺灣著名心理學家張春興先生主編的《世紀心理學叢書》中的一本(車先生還撰寫了一本國內首部《人本主義心理學》),該叢書由臺灣東華書局(繁體字版,1996年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簡體字版,1998年版)聯袂發行。車文博先生在本書的自序中滿懷深晴地指出:西方心理學史既是自己最心愛的專業方向,又是其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的主要領域。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東風剛剛吹起,心理科學的春天慢慢走來,當時年富力強的車文博先生便以“評馮(即馮特,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一舉成名,深得潘菽、高覺敷等老一輩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界巨擘的器重。先生在1978年破格當選為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后改為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開始輔佐潘菽先生、高覺敷先生帶領中國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界的同行開展扎實系統的合作攻關;1984年當選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并兼任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并在1993-2001年連任兩屆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先生之所以取得這么顯赫的地位,是與其學術背景和治學經歷密不可分的。

車文博先生在本書的自序中提到了三件令他難忘的事情,促使他長期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西方心理學史。其一是他作為著名西方心理學史家楊清先生早年的同事、朋友和學生,曾聆聽過楊先生的課程并不時請教學術問題。楊先生還告誡他,研究心理學史決不能以論代史,必須從第一手資料或原著出發,還心理學家的真實面目。這成為車文博先生編撰西方心理學史時主張尊重原著和堅持對心理學家進行客觀評述的思想來源。其二是被我國心理學界一代宗師高覺敷先生聘為《西方近代心理學史》的副主編之一,前后兩年多的時間經常聆聽高老的教誨,并在高老身體違和之時代為主持書稿討論并對全書進行通盤整理。車文博先生長期在得中國哲學和社會科學風氣之先的吉林大學哲學系(后改為哲學與社會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與高清海教授等人合著過產生重大影響的兩部經典教材《歐洲哲學史綱》、《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歷經“愛智”鍛造、飽嘗“哲理”熏陶,其哲學素養和思辨能力之高在中國心理學界幾乎無人堪與之比肩。這也正是高老聘他擔任副主編并撰寫“17至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哲學心理學思想”、“17至19世紀德國的哲學心理學思想”緣由所在。其三是受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審校譯自俄文的外國心理學史專著《國外心理學的發展與現狀》,本書思想線索清晰,理論分析透徹,主要依照歷史邏輯闡述心理學基本問題的發展。車文博先生將之與波林的《實驗心理學史》和舒爾茨的《現代心理學史》一并作為研究生必讀教材。教學相長的結果使其確立了研究西方心理學史的基本理念和編撰原則。

《西方心理學史》是一部洋洋80余萬言的煌煌巨制,大多數章節都是車文博先生經過長期的潛心研究和學術積累寫就的,其間有諸多精辟的見解和獨到的視角。比如說第一章關于學習西方心理學史的方法部分,先生別具匠心地提出了整體把握法、史論結合法、比較分析法和兩點論評論法,可謂概括精煉、一語中的,無論對教師授課還是對學生學習都有很強的引領作用。第二編分四章深入系統地剖析了源遠流長的歐洲哲學心理學思想及其對科學心理學創建的重要貢獻。主要涉及到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和文藝復興、英法兩國的經驗主義、荷蘭與德國的理性主義等哲學心理學思想。篇幅長達145頁,占整書的五分之一還要多,這在國內外同類著作中是絕無僅有的。車文博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初便深入鉆研西方傳統哲學,所以撰寫這些章節時得心應手、駕輕就熟、評鑒精準。第七章關于馮特的歷史貢獻,車文博先生概括為:心理學的獨立、實驗心理學的創立和一支國際心理學隊伍的建立,“三立”之說是先生“評馮”時得出的論點,現在已經成為國內同行的共識和定論。車文博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

研究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所以第十章便成為國內該領域研究的標尺。先生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心理學界率先專治弗洛伊德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影響研究,20世紀90年代起主攻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超個體心理學,所以本書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便寫得有理有據、資料翔實、點評精到。

最后一章為“回顧與展望”,是最難把握也是最能凸顯著者視域高下和學術功力的。車文博先生認為西方心理學史的發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其內在思想邏輯線索,整個西方心理學史基本上是圍繞著如何理解靈魂、心靈、心理的本質而展開的。先生將西方心理學史發展的內在邏輯高度概括為五個過渡:由內向的研究向外向研究的過渡,即由封閉意識的結構、元素的研究,到開放機能、行為的研究;由分析性研究向整體性研究的過渡,即由心理元素的分析到結構整體性的研究;由表層的研究向深層研究的過渡,即由表層的心理現象和外顯行為的研究到需要、動機、情欲、人格的研究;由靜態的研究向動態研究的過渡,即從心理靜力學的分析到心理動力學的研究;由上到下研究到由下到上研究的過渡,即由人的意識研究到動物心理學的研究,再由動物心理學的研究轉向人的行為的研究。車文博先生這一高屋建瓴的理性梳理和精湛概括,既體現了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后爭論的思想實質和理論根源,又精準刻畫了西方現代心理學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主要趨勢。車文博先生認為通過研究和學習西方心理學史,可以提高人們對心理學的性質、對象和方法論的認識水平和辨別力。通過對西方心理學發展脈絡和興衰更替的深入辨析,車文博先生還創建性地對心理學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進行了大膽而又理陸的預測:第一,樹立大心理學觀(這是車文博先生與其弟子葛魯嘉教授發出的一種深得學界同仁贊同的吁求),開展心理學改革,必將提到重要日程上來;第二,開展心理學本土化研究,建立科學本土心理學,是世界心理學發展的一種新潮流;第三,心理學研究取向的多元與綜合,促進心理學理論模式的建構,是未來心理學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趨勢;第四,強化理論研究和理論建構,提高心理科學的理論水平,是未來心理學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第五,面向社會、深人生活、大力加強應用心理學研究,是未來心理學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我國心理學的學科地位正在迅速攀升,這與在重大事件面前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方面,心理學工作者勇于擔當密不可分的)。上述研究和論斷大大超出了知識史和學科史的范疇,已經進入邏輯思辨和理論整合的疆域,為下一步思想史的探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同時也集中彰顯了車文博先生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概括力、深邃的透視力和縝密的思辨力。本書因其扎實的理論功力、翔實的文獻資料、開闊的學術視野、辯證的邏輯推演、理性的史論結合,在同類著作或教材中拔得頭籌、獨領風騷。

(二)《西方心理學思想史》——心理學史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西方心理學思想史》是《學科思想史叢書》中車文博先生任總主編的《心理學思想史》(兩卷本,上卷為中國卷由燕國材先生主編),由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發行。如果說《西方心理學史》主要關注的是西方心理學產生與發展的知識史、學科史的話,那么,《西方心理學思想史》則將重心轉移到對西方心理學之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思想體系的演變規律的深刻剖析與揭示上,可謂西方心理學發展邏輯與更替規律的智慧史、思想史。在車文博先生看來,西方心理學史是西方心理學知識體系發展演化的歷史學科,主要包括西方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一系列課題的發展與演變的歷史。西方心理學史注重對代表人物、歷史事件、學派背景、學術成就和主要影響等基本事實加以客觀呈現和系統闡述。西方心理學思想史是旨在闡明西方心理學學科史中深層的思想發展進程的流派、代表人物的理論觀點與方法論思想的專史;是對西方心理學學科史思想發展的脈絡梳理和提煉升華,反過來又會指導、統帥和加深對西方心理學史的研究與把握;側重西方心理學“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的思想實質、邏輯線索和哲學根源,是對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其思想體系演變規律的揭示。

車文博先生指出:西方心理學思想史與西方心理學、西方心理學學科史和西方心理學流派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和側重。思想史要以思想掛帥、人物當兵;思想為綱、知識為目;綱舉目張、重在提升。先生強調,要牢牢扣緊“思想”這一紅線和主旨,王線和內涵、標題或論題主要從思想邏輯出發提出問題或予以命題;人物統帥在某種思想之下,加以適當歸類或概括,作為某種思想的代表或表征;以知識來表現和充實思想。先生的上述觀點統一了大家的認識,確保了這部近九十萬字巨作的學術規范和權威性。

車文博先生將西方心理學思想史分為西方哲學心理學思想史和西方科學心理學思想史兩大部分。又將其細分為四個時期:1發軔一孕育期。大約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9世紀中葉,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之前古希臘羅馬和其他歐洲國家心理學思想的萌芽、產生和發展的時期,屬于哲學心理學思想范疇。由西方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發軔、中世紀官能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思想的興起、近代經驗主義心理學思想的發展、近代理性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演變等四章組成,完成了對科學心理學形成的思想淵源的條分縷析和內在規律的深層梳理。從這些章節的標題和寫作內容上不難看出,本書與《西方心理學史》的側重點和選材布局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些章節由行家里手車文博先生親自操刀主筆。2創建一紛爭期。從19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20年代末,是科學心理學產生、學派林立的時期,包括內容心理學、意動心理學、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精神分析、格式塔主義、日內瓦學派等。本書不太關注每一個學派的理論主張和學術觀點,而是重點探討其思想淵源、方法論基礎、鮮明特點、思想體系、主要成就、根本缺陷和重要影響,實現了突出思想、略化知識的編撰初衷。3嬗變一通融期。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至60年代左右,是西方心理學派極端對立弱化、出現相互通融的時期。車文博先生將之總結為:托爾曼在行為主義基礎上的整合;勒溫在格式塔心理學基礎上的整合;社會文化學派在精神分析基礎上的整合。4多元一整合期。從20世紀60年代左右至今,是與現代哲學中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相適應的兩種更大的綜合的心理學研究取向的時期,即認知主義心理學思潮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車文博先生指出,隨著腦科學和腦成像技術、神經心理學及其他相關科學的發展,符號取向的認知主義逐漸由網絡取向的聯結主義所取代。近年來又出現了模塊論和情境理論等認知心理學新的研究范式,并預言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可能成為認知科學今后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先生在75歲的高齡時還能敏銳地把握西方心理學的最新趨向,及時追蹤學科前沿動態,的確令人敬佩有加。

車文博先生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給出了獨到的、言簡意賅的評價:其一是實現了學派之間的整合,將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精神分析的動力論以及機能主義心理學的應用觀有機地融為一體;其二是提出了客觀實驗范式與主觀經驗范式整合的新思想,克服了西方心理學界因襲已久、難以逾越的非此即彼的二歧式思維模式。先生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大師級領軍人物,在國內外心理學同行關于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給出的所有定位與評價中,立論最全面、挖掘最深刻、境界最高遠。

車文博先生在中外心理學史學界第一次明確提出西方心理學思想史的基本思想線索是圍繞廣義的機能主義與構造主義的對立、爭論與融合展開的。其中,機能主義在古代的胚胎形式,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和亞里士多德的生機論心理學思想,近代表現形式是荷蘭和德國的理性主義心理學思想(官能主義與統覺主義),現代的發展形式則以意動心理學為開端包括美國機能主義、行為主義、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心理學等。而構造主義古代的胚胎形式是原子論心理學思想,近代表現形式是英法兩國的經驗主義心理學思想(聯想主義和感覺主義),現代的發展形式則以馮特的內容心理學為開端,主要包括美國構造主義、格式塔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等。國內外心理學史界在對西方心理學的歷史演變和心理學流派進行劃界歸類時由于所持的標準千差萬別,所以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大部分學者干脆按學派誕生的時間早晚,將之均衡羅列,看不出內在的邏輯線索和承繼關系。還有一些學者只是在“總結與展望”一章,要么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種文化,將諸多心理學派分為主流心理學(堅持客觀實驗范式的實證主義研究取向,包括內容心理學、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日內瓦學派和認知心理學)與非主流心理學(堅持主觀研究范式的人文主義研究取向,包括意動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拓撲心理學、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要么按西方現代心理學的兩大哲學方法論基礎,將心理學流派分為實證主義心理學陣營(亦即科學主義心理學或上述主流心理學)與現象學一存在主義心理學陣營(即非主流的人文科學或非科學主義的心理學)。車先生的這一嶄新的歸類方式是從自古至今整個西方心理學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出發進行深層反思和系統概括的結果:廣義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系統是以心靈、意識的功能和效用為研究取向的心理學思想;廣義構造主義心理學思想系統是以心靈、意識、行為的結構和構成為研究取向的心理學思想。日內瓦學派因受到結構主義和歐洲機能主義雙重影響,所以可稱為日內瓦機能一結構主義。這種歸類方式與將心理學派分為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的方式相比來得更為客觀公正一些,因為人的心理活動本身便具有自然性、精神性和社會性三種復雜的屬性,心理學也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中間或跨界科學,非此即彼的劃分方法顯得比較牽強附會。比如說把貫徹物理學之場論和心物同型論的格式塔心理學,將向量學和拓撲學引入心理學的勒溫的場論與團體動力學,一心想將精神分析帶人科學殿堂又與精神病學有著不解之緣的弗洛伊德之思想體系等歸到人文主義陣營就有生搬硬套之嫌;同時主流、非主流的劃分也有“話語霸權”傾向。車先生的戈。分方式與以哲學方法論基礎加以區分的辦法相比顯得更為周全合理一些,因為一些學派的哲學方法論基礎既非實證主義又非現象學一存在主義,比如說機能主義、日內瓦學派就不能歸屬實證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也不隸屬于現象學一存在主義心理學。

車文博先生還原創性地總結出西方心理學思想史的幾個內在邏輯規律,即一個主導思想:自然主義和科學主義;兩條基本線索:兩種文化、兩種哲學、兩種邏輯的對立、論爭與融合;三次較大的分化與整合:從哲學之中、學派之間和兩大范式間的分化與整合;四次革命:行為主義、精神分析、認知心理學、人本心理學革命;五大理論取向:行為論、認知論、精神分析論、現象論、生物論;六大啟示:六大爭論、六大焦點。這些概括發人深省、擲地有聲。

(三)《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填補學界空白的扛鼎之作

車文博先生主編的《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三卷本)于2009年7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心理學思想史研究領域,采用中外比較的方法在國內沒有先例,且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可以借鑒范式。在相關文獻十分匱乏的情況下,需要查閱和占有大量的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手資料,并進行元理論分析和跨文化比較,其難度之大、挑戰性之強可見一斑。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的立題與出版就具有一定的原創性,該書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并占據了學術制高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就心理學史研究而言,涇渭分明地分為中國心理學史與西方心理學史兩大戰場。對中國乃至于東方心理學思想如何影響西方某心理學流派或心理學家的理論觀點,或西方的心理學思想到底以何種渠道或者何人引人中國并產生實質性影響等方面的考量或深究尚付之闕如。本書既闡明中外心理學發展的各自規律,又兼顧幾個大的心理學流派在各國的傳播、發展與影響,同時立足子跨文化比較,特別是站在“類心理學”的高度去發現異同、揭示規律、明確努力方向。在闡析中國和西方的心理學思想與理論學說之外,還濃墨重彩地增列了印度、阿拉伯、蘇俄、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心理學思想傳統和近現代發展。在中外心理學史學界,第一次立體地系統挖掘、整理、闡述了東方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心理學思想。車文博先生一直明確主張,比較研究在力圖把握心理學世界范圍發展的前提下,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要以中外心理學史發展的思想線索為經,以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心理學發展狀態和動態為緯,力爭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種立意高遠的嘗試和主張,為反對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霸權,避免東方國粹主義盛行;為剖析西方心理學的地域、歷史局限性,展現東方心理學思想傳統的寶藏性與傳承性,確立了基調、夯實了基礎。

在西方,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自1879年獨立之后,主流心理學一直堅持客觀實證、還原分析、方法中心的立場,想方設法抑或竭盡全力地成為自然科學神圣家族中的一員;過分貶低乃至敵視入文社會科學的思想觀點、學術成果。這造成了西方心理學兩種文化、立場的鮮明對立與相互攻訐。在中國,心理學無疑是“舶來品”,這使得中國心理學天生底氣不足、缺少話語權。中國學人在研究中國心理學思想史時,要么不得不按照西方科學主義心理學這一模板,翻撿古紙、古人、古文中難得一見的符合自然科學取向的所謂中國心理學思想。這一邯鄲學步、削足適履的做法,無視中國古、近代源遠流長、自成一派、豐富多彩的心理學思想,結論只有一個:中國這一洋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根本沒有心理學家,更沒有心理學;要

么不顧及“心理實質”這條所謂心理學史的主線,自成體系或別出心裁地研究中國古人的心理養生觀、天人合一觀、情意論、智能論等。這一自娛自樂、自說自話的做法,不僅西方心理學界渾然不知、不明就里,就連國內大多數心理學同仁也不予理睬、不屑惠顧?!吨型庑睦韺W比較思想史》立場堅定地奉行科學取向與人文取向統一的原則,恪守科學取向心理學(主流)與人文取向心理學(非主流)融為一體的大心理學觀:以理論和思想主題比較研究中外心理學思想史,在凸顯心理學科學主義強勢進展的前提下,堅持以心理學人文科學視角進行分析探討。用車文博先生的話來講,既突出以人為本的心理學特質,強調心理學對象的主觀性、內在性、本真性、整體性和能動性及質化分析,又明確反對形而上學的靈魂思辨,堅持采用客觀科學的方法研究科學心理學的重大決策。這樣一來,感知論、記憶論、思維論、人格論、學習論這些經典的心理學命題或領地與人性論、精神論、心身論、養生論、欲求論這些不太為主流心理學關注的人文社會科學話題或論域同處第一卷;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和中國科學主義心理學形態與意動心理學、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中國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共居第二卷;第三卷不僅關涉科學取向心理學的當代發展,也重點介紹人文取向的心理學的最新動態,不僅反映兩大陣營的對立、分歧與爭論,更關注它們的整合、互補與趨近。

《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用“四方”文化定位代替傳統的“東西方”文化分野,古代中國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和古代希臘文明被置于平等的位置予以比較,體現了一種公正的文化價值觀?!八姆健蔽拿魇顷P于“人一世界”關系的四種理論模型,即四種古代心理學研究范式:古代中國文明是一種整體性的理性哲學模型,古代印度文明是一種整體性的神學模型,古代希臘文明是一種分析性的理性模型,古代阿拉伯文明則是一種分析性的神學模型。本書不采用慣常的編年體、紀傳體等編撰體例,而是以心理內容為主線,通過“類心理學”研究,勾勒出中外心理學的范式競爭與演進的歷史。不是將史實、材料、事件、人物、觀點簡單羅列,而是全力構建心理學史學界一個全新的體系: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不以學科、學派、著作和事件掛帥,而以理論、思想的內在流變和內涵發展為主線;不以知識、人物和史料為論據,而以揭示心理學發展的內在邏輯和體系更迭(深層的理論與思想)為主旨;不以歐美、中國心理學思想為唯一取材范本,而是廣泛涉獵印度、蘇俄、阿拉伯、日本等國的心理學發展及對西方心理學思想的吸收與在本民族文化植根性基礎上的拓展與揚棄;不以一國或一種文化的視野包打天下,而是采用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這在國內外心理學史學界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因本書關涉的領域和層面相當廣泛而復雜,這就需要一批有一定造詣且樂于奉獻的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史方面的專家學者聯袂協作、攻克難關。本書的作者為完成這本著作,都在原有研究和心得及最新、最權威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的觀點、新的思想,而不是老調重彈、簡單重復。有的還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說車文博先生等對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的人性論、心理論、精神論、身心論、心物論、欲求論、人格論養生論等挖掘式開創性研究;彭彥琴對中國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的系統闡述等都是第一次系統出現在心理學史著作之中。充分顯現了編著者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為學境界。

三、與西方幾本經典著作的比照看車先生

心理學“三史”研究的學術地位

車文博先生對心理學史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熱情,取決于他有一個總的學術理念,即心理學史乃是“現實地承載著心理學學科統一性的學術部門”。車文博先生老當益壯、膽識過人、敢為天下先,先后出版《西方心理學史》、《西方心理學思想史》、《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等心理學史學巨著,在國內外心理學史學界屬于首創,無疑有著填補學術空白的貢獻與意義。我們精選數本國外學者的經典教材并與先生的著作加以比較,以彰顯車文博先生心理學“三史”研究的學術地位和開拓陸貢獻。

(一)有關西方心理學史的三部權威教材

《實驗心理學史》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史家波林撰寫,中國心理學史學界一代宗師高覺敷先生翻譯出版的一部標準的經典教科書,此書問世使心理學史成為大學課程設置中最普遍的科目。共有兩部心理學著作入選“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本名著”,本書與弗洛伊德的曠世之作《夢的解析》榜上有名,足見此書的地位之高。波林在本書的第一版序言中提到,鑒于心理學史常常忽略其短期的歷史而側重其長期的過去。所以他要盡可能再現歷史的真實,反映19世紀下半葉以來科學心理學發展的客觀歷程。也正因為波林這一工作的“客觀化色彩”,《實驗心理學史》成為心理學史家的經典,經過他的宣傳和強化,馮特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實驗室便成為科學心理學獨立的標志。本書共二十七章,前八章主要論述近代科學的起源和近代心理學在科學內的起源;近代心理學在哲學內的起源占了五章;緊接著有三章談論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分別論及費希納、赫爾姆霍茨與馮特(轉為“偉人說”論域);下面六章講述近代心理學在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建立,主要涉及一些學派的觀點;后四章的篇幅構成近代心理學的晚近趨勢,包括格式塔心理學、行為學、腦的機能和動力心理學;最后一章為回顧。這個體系由于僅僅從學科內部看待心理學的發展過程,高估心理學中“偉人”的作用,而忽略了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因素對心理學發展的影響。

車先生在撰寫《西方心理學史》一書時著力踐行三項原則:堅持歷史邏輯與思想邏輯的統一;堅持尊重原著與適當轉述的統一;堅持客觀介紹與分析評論的統一。這三個原則日后成為國內西方心理學史研究的具有共識性意義的原則,并且很好地克服了波林體例的弊端。

墨菲和柯瓦奇合著的《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也是一本心理學史的經典教科書。本書作者與波林一樣,認為心理學是依靠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改造而來的一種類似于生物科學的科學。因為他們主張科學的結構是由它的實驗方法及其成果組成的,所以,本書便大致按年代順序一一列出不同研究領域中運用科學方法的收獲。根據這樣的研究路線,幾乎完全不可能提供有關心理學哲學形態或有關認識論問題和價值理論的任何有關論述。他們自稱:本書顯然過于著重研究工作的成果,相形之下較少關注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此書1972第三版新增一編,即當代心理學的趨向與學科,分七章對七個心理學分支學科的歷史發展與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從體例上看,本書屬于編年史、知識史、分支學科史范疇,由于本書忽視對心理學哲學淵源及心理學理論發展的考察,所以著名心理學家潘菽先生指出:這部史書只是對各學派的論據與觀點進行羅列,而少評判,正誤不加分辨。車文博先生的《西方心理學史》十分關

注對科學心理學哲學基礎及心理學各學派理論傳承的揭示,并采用兩點論評判的方式對每一個心理學家或心理學流派的貢獻與局限進行深入的剖析。由之關照,中美學者視野的差別及境界高下之分是不言而喻的。

舒爾茨撰寫的《現代心理學史》自成一派,他自稱本書是一部現代心理學的歷史,既不是心理學的歷史,也不是心理學之前的一切哲學研究的歷史。在他看來,只有當人們試著用小心的控制的觀察和實驗來研究人類本性時,心理學才開始從哲學的先行者那兒獲得某些獨立。因此,舒爾茨關于哲學及生理學對心理學的影響言之甚少,主要關注自馮特開始的新心理學及現當代的學派發展。從體例上看,本書屬于心理學的學派史、現代史范疇。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對每種體系或學派論述都是通過其發展的三個階段或三個水平展開的:其歷史先行者或前輩;正式的建立與發展;這個學派產生的影響。在本書2004年第八版中又增加了積極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這兩個目前流行的心理學運動。本書體系清新(新加歷史在線和原著精選)、觀點鮮明、脈絡清晰、文筆鮮活、便于理解。車文博先生的《西方心理學史》中關于心理學流派的產生、發展、歷史影響及學術地位等的論析,與舒爾茨的學術觀點及撰寫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關于西方心理學思想史的研究

眾所周知,在國內外心理學界有關西方心理學學科史方面的論著可謂洋洋大觀,但有關中國和西方心理學思想史方面的著作則是鳳毛麟角,車文博先生領銜主編的《中國心理學思想史》和《西方心理學思想史》有其創建陸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

在西方心理學史學界,不以學科史、知識史、編年史為旨歸,而以揭示西方心理學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為己任的學者及著述十分罕見,黎黑及其《心理學史》堪稱上乘之作。黎黑在本書的第一版序言中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在科學史上,思想是特別重要的,因為科學是思想變遷的總匯。具有黎黑十分扎實的科學哲學的理論素養,他試圖借助庫恩的范式論,撰寫一部區別于“舊史(體現偉人說)”的心理學“新史(體現時代精神說)”。他一直努力根據素材把歷史寫成敘事性的,強調心理學思想的主要觀念。他指出:在任何一種情境里,史學工作者,也包括研究科學史的工作者,必須考慮理由和原因,亦即考慮科學觀念的理性價值和可能有助于提出科學觀念并接受或拒斥科學觀念的理由。依據這樣的理念,本書中學派之間的分歧與對峙及一個個居功至偉的心理學家退居次席或干脆忽略不計,而心理學的思想淵源、理論構念與傳承關系則成為中心論題;在第二編論及心理學的獨立時,不再是馮特及其后繼者獨領風騷,無意識心靈心理學、英國的適應心理學與之并駕齊驅;行為學說與行為主義不再混為一談;認知心理學與人本主義幾乎未人其法眼。凡此種種,大膽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黎黑分兩個學期講授“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第一學期主要講授《心理學史》,時間跨度從古希臘到20世紀初,第二學期主要介紹其所著的《現代心理學史》,時間跨度從19世紀中葉到現在,《現代心理學史》又成了知識史和學科史,而《心理學史》關于心理學思想的歷史變遷與內在張力的挖掘并沒有貫穿始終。以此作為比照點,車文博先生的《西方心理學思想史》很好地完成了對從古希臘到現當代心理學思想時代演進與主體更替的線索揭示和邏輯推演,比黎黑的《心理學史》挖掘得更深入、更徹底。

(三)有關中外心理學思想史的比較研究

受文化背景及語言障礙的制約,西方心理學界關于東西方心理學思想的比較研究幾近空白。曾任美國東方心理學會主席并撰寫過《亞細亞心理學》的墨菲盡管比較重視東方思想,對中國古代著作中的心理學思想也有所涉獵,還提出過東西方結合的主張,但寥寥數言、語之不詳,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比較研究。瓦伊尼和金合著的《心理學史:觀念與背景》(2005年第三版),對心理學思想史和心理學學科史進行了廣泛的考察。該書力求提供大量取自于古代東方、西方文化、羅馬帝國時代、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心理學思想實例。而大約從1600年起的現代,本書的焦點則集中在那些促進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思想傳統上。這些傳統包括理性哲學、經驗哲學、生理學發展、新的量化技術、進化論、情緒問題的自然主義傾向以及19世紀意義深遠的人道主義運動等。他們提到盡管強調內在發展可能是學科史的首要目標,但如果也能將注意力投向外在史——即作為促進學科內部事件形成的政治背景、經濟、宗教、哲學、科學和社會力量,那么內容將會豐富得多。本書在闡析古代心理學思想時,雖然只用數頁的篇幅,考察了古代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希伯來和波斯等文化記錄中所蘊含的心理學思想,但不再是以往言必稱古希臘了。當然就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厚度而言,本書與車文博先生主持完成的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研究相比,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基于“原創性”、“元理論性”和“跨文化比較性”,從“思想史”和“類心理學”的視角,系統闡述了與心理學的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等心理學元理論有關的基本問題與主要觀點,最終建構了一套具有整合力的心理學元理論體系,同時還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全面總結和深入闡述了國內外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方面的最新動態和研究成果。本書以“思想史”為落腳點,以跨文化比較為立論點、以揭示中外心理學思想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特殊規律為側重點、以展望中外心理學未來走向為出發點,開拓了一條中外心理學思想史研究的嶄新道路。

(責任編輯:蔣永華)

猜你喜歡
學術思想研究
郭會卿教授基于“濁毒”學說治療痛風經驗
公司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肘后備急方》灸法學術思想淺析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徐福松教授論治勃起功能障礙學術思想總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