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丁·路德的教師觀與教育觀

2011-03-20 16:54
文教資料 2011年31期
關鍵詞:路德上帝兒童

孔 琳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教育史,四川 南充 637009)

馬丁·路德(1483—1546),16世紀宗教改革家,德意志新教路德派的創始人。生于埃斯勒本,出身寒微,家教嚴格,幼年在天主教會所辦的拉丁學校上學,青少年時曾在“共生弟兄會”的學校就讀。1501年進入愛爾福特大學深造,開始廣泛接觸各種學術研究。在經歷一次生死體驗后決心進去修道院做修士,想以苦修的生活平息上帝的憤怒而取得內心的平安。取得博士學位后受聘于威騰伯格大學,開始其教學生涯。1517年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攻擊羅馬教廷,否認羅馬天主教教教會和教皇的權威,開始發動德國的宗教改革。

路德曾說:“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保?]國之命脈,端在教育。而在教育過程中,起引導作用的教師更是重中之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路德曾引用他兒時學校的格言:“誤人子弟與對婦女行兇同罪?!保?]但路德認為:“忽視并玷污不朽的靈魂,乃是一種尚無人認識、并且永難贖回的罪孽?!保?]相比之下,后者所犯之罪就要輕得多了。雖說路德提出這個問題的背景是針對當時的德意志首長和參議員的,但可看出路德對教育的極度重視,以及對施教者的嚴格要求。在此本文根據路德有關教育的論著探討路德的教師觀。

一、馬丁·路德的教育觀

教育是教師存在的根基,什么樣的教育體系會相應地產生與之相符的教師。因此在討論教師之前首先要看路德的教育主張。

有關路德的教育主張主要集中在 《論送兒童入學的責任》、《為基督教學校致德國市長和市政官員書》兩篇論著中。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主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張普及教育與強迫義務教育。

路德認為兒童是由上帝所賜予的,因此家長受托于上帝最大的任務是教育子女成為信仰上帝的人。主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結合起來,并指出家長送子女入校讀書是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且主張由國家和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強制那些拒絕履行此項義務的家長送子女去接受教育。路德強烈呼吁各邦諸侯和城市統治者關心教育,興辦學校,擔當起教育組織者的職責。認為教育事業不僅是為了教會的利益,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因為,“即使沒有靈魂,沒有天國和地獄,只有世俗的事務需要考慮,也必須設立良好完備的學校,以培養長于治國的男子和善于理家的女子”[4];國家和政府應通過教會推進教育事業,家應掌握教育權,并推行普及義務教育。路德的這種政教通力合作舉辦教育的理念,對歐美各國近代教育的變革有著深遠的影響。

2.批評當時學校教育的不良現象,提出改良建議。

路德猛烈抨擊了舊教統治下的學校教育的種種弊端,強調學校教育對世俗國家,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的重要意義。指出當時的學校就像是牢房,教師像暴君和獄卒,學校的教材不當,教法不佳,教育內容單一、死板,等等。主張學習應該在富于樂趣的情境下教學,提出用當地方言教育為主。路德為此翻譯過德語版《圣經》。

3.強調尊師重道。

對于教師這個職業,路德是非常尊重的。因為只有教育才能讓德意志的未來更加光明而不至于重新跌入黑暗之中,國家的繁榮興旺深受教育發展的影響,而作為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教師,路德把它看作“世界上最高尚的工作”。路德說:“在全世界,連異教徒也不例外,要想使國家興旺,學校與教師都是不可少的?!保?]

路德著作中透露著教師對于教育的重要之處,改變了那個時代人們以往對教師的態度,也引發了對教師觀的變化。

二、馬丁·路德的教師觀

1.強調教師地位的神圣性。

對教師地位的神圣性要先從路德神學思想 “信徒皆祭司”說起,這一思想延伸帶來的職業觀消除了中世紀職業的圣俗之分。他認為在上帝面前任何事物都具有地位、價值和榮譽,這其中當然包括教師這個職業。路德提出:“應該及時贊揚所有上帝任命的職業和工作,而不是為了一個而鄙視其他?!保?]當時的社會受中世紀風氣影響,教師這樣的“世俗職務”是不被重視的,人們對教師的工作持有偏見,教師的地位是被輕視的。他抨擊當時的人們只關心世俗的需要,而對教育孩子——這件因借著為上帝和世界而服務的神圣的、使人敬慕的職務卻漠不關心,譴責人們被世俗欲望填滿了,只想著怎么滿足自己的肚腹,怎么獲取更多的世俗需要。針對這種情況,他提醒當時的講道者要經常對人們,包括教師及他們的學生講述上帝規定的崗位和職務的光榮和可敬,使得教師的地位被認可,通過強調其職務被上帝祝福和喜悅的方式,讓人承認教師地位的神圣性。

2.強調教師職業的重要性。

對路德而言,教師的地位是僅次于教士的,是上帝所寵愛的。路德曾說:“假如我放棄虔誠和我的其他職責,我將愿意去當教師,因為我知道教師位置是最有用的,最重要的?!保?]他認為教師對社會的貢獻不亞于牧師,然而“勤勞的、虔誠的教師,他們熱心地訓練和教育兒童,他們沒有得到充足的報酬”,[8]呼吁社會關注教師。路德認為世界上最高的美德之一就是忠實地去教育別人的孩子。教師專心致志教導兒童付出的勞動和心血,以及教師的品格,是不能用言語來描述,也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路德列舉教師的重要性的理由主要表現在:第一,父母大部分時候意識不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第二,絕大多數家長沒有孩子教育的資格,更多的是給孩子提供身體的需要。第三,即使父母有資格并愿意教育兒童們,也因為家庭和工作事務無法有更多的精力分配到孩子的教育身上,除非聘請私人教師,但是大多數的家庭是負擔不起的,因此公立學校教師是絕對不可少的。有些孩子天資聰穎,卻因為貧困請不起家庭教師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這是國家和社會的損失。因此,國家就應當擔負起提供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提供經費給學校及老師,重視教師的職責和培養,這樣國家就不會蒙受人才凋零的損失。國家的建設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需要優秀的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被后人稱為“真理的教師”的路德在威登堡大學擔任教職工作,這讓路德對教師這個職分所應具有的基本素養有著自己的見解。少年時的路德就讀的學校是由天主教會控制的,當時的學校盛行體罰和嚴酷的訓練,路德在傳記中描述當時的學校好像“地獄和煉獄”,“在學校單單一個早上,無緣無故的我竟要飽嘗十五記藤鞭,并且要罰出課堂背上木驢,一點功課也學不到”。[9]對于這樣嚴厲的教育方式,路德除了厭惡沒有其他。少年時代的這段經歷讓他特別指出舊學校中充當教師的僧侶根本不適合做教育和管理學生的工作,因為他們不懂正確的學習和教學的方法,并且對最基本的學習內容都一無所知,“他們只不過是一些殺害兒童的兇手罷了”。[10]路德認為如果沒有好的學校及老師,寧愿青年人不求學也比接受錯誤的教育要強。因此他認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是德才兼備的。

在知識上,路德認為教師應學識淵博,精通語言、歷史。路德除了重視語言和歷史課程外,還希望兒童能接收到聲樂、器樂和數學的學習;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多種才能,等等。

在態度上,教師應對學生溫柔和藹,尤其是面對可塑性高的兒童時。路德認為兒童生來就具有追求知識和喜歡玩耍的愛好。這種愛好是不應該受到阻止的,而應通過各種恰當的方法去滿足。教師要了解兒童身心的發展特點和個性,保持和兒童一樣的幼稚,要參與他們的活動。應該熱愛學生建立和學生的親密的關系,為教育教學夯實良好的基礎。但熱愛學生不是放縱式的愛,而是要求“在鞭子旁邊應該放著蘋果”這種嚴厲又溫和的方式。

在教學方法上,對兒童采取直觀的方法,譬如強調運用各種生動的對話形式來豐富兒童的語言學習。用音樂激發兒童的情感。路德曾為初等學校編寫了 《教義問答集》,在其所翻譯的德語《圣經》中安排了很多的插圖,方便兒童直觀地理解信仰。因此,他也被譽為“《圣經》直觀教學之父”。

4.教師的選取和培養。

路德認為良好的教師是需要進行系統訓練的,強調需要選拔最聰慧、最賢良、最能干的青年來進行專門培養,使之成為知識廣博、精通音樂,態度溫和、教法上佳的優秀老師。路德說:“有前途的可能成為有才華的教師、傳道士和工作者的最聰明的學生,應該讓他們在學習多呆一段時期,或挑選出來專門學習?!保?1]

馬丁·路德一直強調好好訓練孩子是一種何等偉大的事業。因此不遺余力地提倡學校教育,強調上帝賦予教師神圣和重要的使命。路德也因他自己求學時代所有痛苦經歷及自己優秀的教育天賦,闡釋了自己心中合格的教師的理念。不可否認,路德的教師理念是為了堅固和推廣宗教教育和建設的,但路德也不否認和排斥在普通教育上的應用。路德所主張的教師問題是很有預見性的,超出了他那個時代的教師觀。雖然今天教師的地位在提升,但是還是沒有達到路德所提及的那般高。國家重視教育,提高教師的地位,是為了造就更多的人才,他們對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于教師自身的修養和素質,路德提出的條件在我們當今強調分工的時代看起來是極為苛刻的,如精通語言、歷史和文藝等,雖然無法完全達到,但可以努力接近這些目標,表現出教師這個職業不斷提升的理念。知識是教師的基本素養,然而教師更重要的是人格健全,因為教師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靈魂的影響者,所謂上行下效,教師良好的人格對學生的成長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當以身作則。

時代在前進,相信我們的社會將更注重教師的地位,同時,教師也應盡自己的職責與本分。每個職業都有它的光榮與使命,何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可見的物質與財富是很重要的,而更為重要是看不見的精神。

[1]塞繆爾·斯邁爾斯.品格的力量[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

[2][3][6][7][8][10]馬丁·路德.為基督教學校致德國市長和市政官員書[M].教育思潮與教育論著選讀(下).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127,127,111,115,114,127.

[4][5][11]馬丁·路德.給市長和市政官員的信[M].西方古代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84,85,196.

[9]羅倫培登.這是我的立場[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4.

猜你喜歡
路德上帝兒童
120秒的“上帝”
馬丁·路德成名多虧險遭雷劈?
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請你自己打開一扇窗
馬丁·路德
留守兒童
是否氣人
修辭手法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演講詞的運用
馬丁·路德與德意志啟蒙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