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體育教學中體育能力和行為的培養

2011-04-15 02:11唐旻君
科教新時代 2011年4期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行為習慣

唐旻君

【摘要】體育教師應考慮如何通過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也就是將能力教育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體育能力;鍛煉習慣;行為習慣;醫務監督習慣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how to train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sport and develop the habit of regular exercise, that is, the capacity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develop good exercise habit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ability; exercise habits; behavior; medical supervision habits

【中圖分類號】G40-013.9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1)04-0065-02

許多年來,我們的體育教學一直沿用舊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這種傳統模式的弊端就越來越突出,也就難于適應社會形勢的需要。體育教改就成為擺在我們每位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求如何通過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自覺鍛煉的習慣。

體育能力是指完成體育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體育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順利完成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征。

體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經過教育和培養,并在實踐活動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經驗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能力。

體育能力包括:一般身體活動能力,獨力進行鍛煉的能力,審美能力,自我醫務監督與評價能力,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都必須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和形成的,也就是說體育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和形成良好習慣的最基本途徑,我們體育教師應將培養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把常規教學和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結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一般身體能力除包括身體的基礎活動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還應包括對動作的判斷,分析,理解,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只對學生進行生物學改造和單純的傳授知識、技術,使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填鴨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抑制,反過來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接受。我們體育教師應把發展學生智力和心理品質融匯到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智力和各種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意志)的作用。

1、利用各種運動項目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

2、通過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過去教學中的“要我學,要我練”改變為“我要學,我要練”。使體育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從而養成自覺的、經常鍛煉的習慣。

二、獨立進行鍛煉的能力

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上課完全依賴教師,課堂教學始終都是按照“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錯,五提高”進行,學生至始至終都在按照教師的意愿行事,使學生離開教師就不知該怎樣進行鍛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術并不等于具備了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我們不應過多束縛學生,在把各種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后,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按照自己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并在練習活動中得到提高。

1、教師傳授了一定的技術方法后,讓學生自己按照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比如,學生掌握了籃球投籃的各種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對各種方法的理解進行練習,教師督促指導。

2、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整理部分可讓學生輪流帶。

3、課外活動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選擇組織。

三、培養審美和自我監督與評價能力

良好的審美素質有助于人追求真理,發揚善性,增進健康,從而促進人的各種素質的提高。通過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凈化人的心靈和陶冶人的心性。

體育教學通過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來塑造健美的形體,培養學生養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體姿態。通過競技比賽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良好行為,通過各種不同項目所表現出來的千姿百態的人體運動,使學生不僅會欣賞美的旋律和動作,更重要的是學會正確的動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種動作正確而富有美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應注重知識性與健身性相結合,在理論課上既能讓學生掌握運動文化知識,又能掌握運動原理和運動保健方法。也就是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鍛煉方法在鍛煉中進行自我監督與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鍛煉中運用醫務監督的習慣。

1、通過學科類教學,讓學生深刻的認識體育的意義及身體全面發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衛生方面的知識。

3、運動營養、醫療保健知識。

4、運動原理,運動文化,科學鍛煉的方法,原則,規則裁判知識。

5、自我醫務監督與評價的方法等。

總之,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孤立進行的,兩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類化了的知識,知識是能力和技能的經驗總結和基礎,在知識和經驗基礎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響著知識的吸收,消化和遷移,直接影響著知識的擴展和運用。正因為這種關系,在教學中我們既要傳授知識,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體育能力,才會逐漸養成自覺鍛煉、良好行為、自覺支用醫務監督自我保健的習慣。在教學中將知識、技術、提高身體素質與能力教學體系有機的統一起來,沖破傳統的框架,建立一種體力與能力并重的教學體系,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體育運動學》

2、《體育基礎理論》

猜你喜歡
中學體育教學行為習慣
關于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融入健康教育、改革考評機制
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考
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途徑研究
拓展訓練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創新學習學生行為習慣與能力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