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田野考古學

2011-05-03 02:26王蔚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土質考古學遺跡

王蔚

摘 要: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將考古實習與地層學結合的具體運用,通過田野實踐對地層學的深入認識,認為識別考古地層需要“眼勤”“手勤”“腦勤”。

關鍵詞:田野考古學;田野發掘;地層學

中圖分類號:K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19-01

一、田野考古概說

田野考古學是為研究人類歷史而進行實地考察、獲取實物資料的學科。田野考古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它是考古學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是考古學的基礎。張忠培教授曾經說過“如果把近代考古學比喻為一部車子的話,地層學和類型學則是這車子的兩輪。沒有車輪,車子是不能向前行駛的;沒有地層學和類型學,近代考古學便不能存在,更不能向前發展。近代考古學的水平,首先取決于運用地層學和類型學的程度?!北疚母鶕镆罢{查與發掘對地層學的應用,結合理論對地層學再認識。

二、對考古地層學的再認識

(一)考古地層學的基本原理

所謂考古地層學,是指地層堆積和遺跡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即在考古發掘中判明地層和遺跡的相互年代關系。

(二)地層學的五項基本內容

1、不同時期形成的文化層和遺跡單位,是按時間早晚,由下而上一次堆積而形成的;2、同一文化層和同層遺跡單位的形成和遺留形式不是水平的;3、次生堆積會形成早、晚顛倒的倒裝地層;4、形成不同文化層的原因,關鍵在于堆積內容的變更;而文化層的堆積厚度,不是估計形成時間的尺度;5、遺跡本身同遺跡內的文化堆積,在形成時間上的距離是不等的。

三、用地層學指導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

區分文化層和辨認遺跡是考古發掘中首先碰到的問題,在地層學原理的指導下開展田野考古發掘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根據土色、土質區分層次。土色就是指文化層的色澤,如黃褐、紅褐、灰黑等等,土質是指文化層的泥土質地,如沙土、夾雜大量灰燼和燒土粒的灰土、夯土等。區分層次的主要依據是土色土質的差別,以郫縣菠蘿村遺址為例。2010CPBTN1W2南壁的第③至第⑤層的土色土質差別甚微,需手和眼結合,邊看邊刮,并不斷思索,才能把文化層劃分正確。

2、平、剖面相結合,是區分平面層次的必須手段。田野發掘一般采用的是探方發掘法,探方四壁和平面的跡象可供觀察。四壁的地層剖面表現各層位的立體疊壓關系;平面上所見的,則僅是不同堆積的并列關系。要做好平、剖面相結合的工作,必須隨著下挖深度時時把四壁剖面的地層關系劃分清楚。

3、包含物的變化,可引導發掘者及時發現層位變化。土色、土質有無變化,是確定地層有無變化的關鍵。而時代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不同層次,其包含物又一定有差異,因此文化層的變化同包含物的變化,又常常是同時發生的。發掘時如見到陶、瓷片的突然變化,應仔細觀察地層,看看是否已發生變化。

4、先清理晚期堆積,再清理早期堆積,是發掘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確定一個文化層的形成年代,應以最晚的東西為準,所以,早期地層的出土物如混入晚期地層,不會影響晚期地層年代的判斷,而早期文化層中如混入晚期遺物,則會拉晚這個文化層的形成年代。因此,應當先做晚期地層。

四、運用地層學進行層位劃分時應注意的問題

1、一個遺址內各層的堆積既不是水平的,它們的厚度也不會一樣,不同探方的層次也未必相同,同一地層中的不同遺跡也可能有時間的早晚,所以,發掘時應注意和周圍探方的聯系,看是否有缺失層。

2、對各文化層的成因力圖做出合理的解釋。以郫縣菠蘿村遺址地層堆積的劃分為例:

(1)地層堆積及包含物

第一層:耕土層,大量現代建筑垃圾,厚0—45cm。第二層:唐宋文化層,含少量瓷片,深度5-45cm、厚5-30cm。第三層:漢代文化層,深度10-54㎝。厚度為30-50㎝。第四層:過渡層,深度60-82cm厚度5-26cm。開口于本層下遺跡單位包括G50、G51。第五層:商周文化層,含大量紅燒土、炭屑。深度60-85cm厚度5-22cm。出土物夾砂陶、青銅殘片、磨制石器,可辨器形有小平底罐、圈足器、高豆柄、細柄豆等。

(2)地層堆積的成因和特點

第①層為現代耕土,為現代人類活動的地面。第②層為唐宋層。第③④層為漢代文化層。第⑤層為商周文化層。

(3)層位之間的關系:①——>②——>③——>④——>⑤

五、總結

田野調查與發掘,是深刻理解地層學與類型學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考古入門必須要經過的環節。傳統的考古學(地層學、類型學為綱)在21世紀的考古學發展中,已顯現出不足。將全站儀與GIS、3D復原地層、浮選等科技手段,復原古代歷史才更具說服力。

參考文獻:

[1]于匯歷.土質土色成因及其在考古學中應用的探討[J].北方文物,1994,(4).

[2]馮恩學.田野考古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3]張忠培.地層學與類型學的若干問題[J].中國考古學:實踐.理論.方法[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俞偉超.關于考古地層學問題[J].—文化部文物局第一期田野考古工作領隊培訓班講稿,1986.

[5]趙輝.關于考古類型學的幾點思考[J].考古學研究(一)[J].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6]蘇秉琦.地層學和器物形態學[J].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J].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土質考古學遺跡
《熬波圖》煮鹽盤鐵的考古學探索
中國考古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沙海遺跡
“考古”百議
小議考古學和“中國”的結合
公路土質路基工程施工探討
公路路基施工中過濕土的施工對策研究
不同土質和埋深工況下送電工程土石方費用研究
超新星遺跡Simeis 147
47%氯吡?丙?異可濕性粉劑對小麥的安全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