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馬英九“正名”和對深化兩岸互信的意義

2011-06-23 03:20王猛
現代臺灣研究 2011年1期
關鍵詞:中華民國兩岸關系馬英九

王猛

進入2011年,馬英九上任已經屆滿三年,兩岸之間在經貿、文化、教育、科技、司法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之間最大的共識和兩岸關系發展的主題。與事務性交流合作相適應,兩岸之間基于“九二共識”的初級政治互信也日益鞏固、深化。本文以辛卯兔年歲末年初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針對“九二共識”和中國大陸稱謂問題的講話為切入點,分析其背景、原因以及對鞏固、深化兩岸政治互信的影響。

一、馬英九當局重申“九二共識”及其中國大陸“正名”

歲末年初是繼往開來的時刻,值得大家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兩岸在總結一年的兩岸關系發展時都不約而同地反復強調“九二共識”這一開啟兩岸互信重建、交流合作的鑰匙,這無疑是抓住了兩岸關系發展的關鍵與重點。2011年1月1日,馬英九發表以“壯大臺灣,振興中華”為題的元旦文告,提出了對未來的四項期許,其中的“百年和平”一項,馬英九強調臺海的和平是東亞和平與繁榮的基石,主張以“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協商。之后1月28日的臺灣“陸委會”20周年年慶上、2月15日的國民黨廉能委員會會議上以及歲末年初的數次媒體采訪中,馬英九多次重申臺當局明確堅持“九二共識”的立場,并強調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才能穩定發展。1月13日,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在會見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和主要代表時指出,大陸對臺灣采取的經濟政策一直有個政治前提,那就是反對“臺獨”與“九二共識”。如果有一天反對“臺獨”沒有了,“九二共識”沒有了,可能一切都要重新考慮。陳云林會長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九二共識”在目前兩岸關系發展中的地位。臺灣?;鶗麻L江丙坤在1月17日的?;鶗杲K記者會上對陳云林的上述講話也作出了回應,他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恢復協商的重要基礎和依據,過去兩年半以來,兩岸已經舉行六次會談,簽署15項協議,這些成就可謂百年難得一見,兩岸必須要珍惜。

臺灣當局高層或是主動釋放善意,或是對大陸高層領導人針對“九二共識”的講話作出善意回應,兩岸之間這種良性善意的互動無疑是雙方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初級政治互信開始鞏固的表現,而這種互動本身又成為兩岸深化已有政治互信的動力。

2011年2月7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召集臺當局高層主要是各“部會”首長舉行新春茶話會。會議上,馬英九提出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官民溝通、發展兩岸關系及準備防汛措施等四大新春期許。而備受外界關注的是在這次會議中,馬英九重點強調未來官員在口頭表達和官方公文中,稱呼對岸只能用“中國大陸”或“大陸”,禁用“中國”。2月23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楊毅回應馬英九這一行為時指出大陸對這一行為“給予積極的評價”,并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來沒有改變過?!?/p>

其實在馬英九上任以來對中國大陸的稱呼已經與民進黨時期的稱呼有明顯不同,并且多次主張稱大陸為“(中國)大陸”或“對岸”,但這次專門向當局各行政部門首長做出強調,這在當前兩岸關系各領域各層次全面交流合作的背景下無異于是對兩岸政治定位問題的又一次重大宣示。根據馬英九2月17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的表述,他要求行政部門在公文當中稱對岸為“中國大陸”、“大陸”或“大陸地區”,而不是稱呼“中國”,是因為“憲法”的定位就是“‘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這既依照了“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也符合“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原則。固然這種提法的內涵及其法律根據屬于兩岸之間的政治爭議之一而不能為大陸接受,但在當前海峽兩岸按照“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原則進行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事務性交流與合作的背景下,這種宣示在兩岸關系政治領域中仍能夠起到釋放善意的功能。而與民進黨執政時期頑固堅持“臺獨”與“去中國化”政策,將兩岸作“中國”與“臺灣”硬性的區隔以突顯兩岸“一邊一國”的企圖相比,馬英九為大陸“正名”的做法無疑證明兩年多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累了一定的政治互信,在島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一邊一國”、“一中一臺”思想的流毒,在兩岸關系上則有助于增進共識,深化兩岸互信。

二、馬英九的根據:“一中憲法”與“九二共識”

根據“憲法”等法律法規來行政是作為法學博士的馬英九的一貫作風和主張。2008年9月3日,甫一上任的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的專訪時表示:兩岸關系是一種特別的關系,但兩岸不是“兩個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系;兩岸的主權爭議可以用“九二共識”來處理,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

“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指導臺灣當局大陸政策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馬英九這次政策宣示的法律根據?!爸腥A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均將中國大陸與臺灣看作一個國家——“中華民國”,并主張“中華民國”1912年以來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大陸與臺灣依法稱為“中華民國大陸地區”與“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或“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二者構成“一國兩區”的關系。因此,根據臺灣現有的政策文件,“一個中國”是法理事實,“中華民國憲法”實質是“一中憲法”。在法理上,即便按照臺灣當局的相關政策文件,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依舊保持完整而沒有分裂,這也正是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大會的講話(即“胡六點”)中所主張的:“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睙o疑,馬英九這種“正名”行為是符合“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的。

1992年11月,兩岸受權民間團體——海協會和?;鶗_成了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今天所說的“九二共識”。不過鑒于當時時機不成熟,在“九二共識”中兩岸并未對“一個中國”的涵義進行討論,也沒有達成共識。?;鶗谋硎鍪恰皩τ谝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鑒于主權問題的敏感性,兩岸的認知分歧屬于暫時擱置起來的爭議。馬英九上臺后將“九二共識”片面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其實是不合事實的,因為兩岸并未討論“一個中國”的內涵,因而達成的共識中也就不包括對其政治內涵“各自表述”的共識。但即便是“一中各表”,也仍舊沒有跳脫“中華民國憲法”“一國兩區”的兩岸關系定位主張。

三、“正名”體現并推動著兩岸互信的深化

臺灣當局對大陸的稱呼背后是其對兩岸政

治定位主張的一種堅持,因為這種定位與稱呼涉及到主權問題因而在兩岸之間很復雜、很敏感,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在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階段也屬于應當擱置的爭議。海峽兩岸在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擱置政治爭議的一個典范,當時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臺灣?;鶗J為“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而大陸海協會主張“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其實,兩岸政治定位問題的難點之一還在于它摻雜著法理事實與政治現實、當前定位與未來定位的矛盾。比如,臺灣的“中華民國憲法”本質是“一個中國憲法”,但在當前臺灣政局條件下,國民黨主張“一個中國”理直氣不壯,而民進黨則干脆主張通過“制憲”建立“臺灣共和國”;在兩岸,大陸對兩岸未來定位是和平統一后的“一國兩制”,而臺灣當局對兩岸的未來或者消極回避或者主張“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

盡管兩岸之間在彼此定位上還有諸多的爭議,但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已經為兩岸初級互信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也為兩岸通過談判協商來解決彼此爭議提供了理性的空間。馬英九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強調以及對大陸的“正名”無疑又強化了這一基礎,必將對兩岸深化政治互信產生積極影響。筆者認為,馬英九的做法使得現實中臺灣當局與社會在兩岸關系問題上的言行與法理更進一步地吻合,臺灣問題的根本與癥結也因此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恢復其本來面目——“一中”已經成為共識,“一中”涵義的爭議更清晰地呈現在雙方面前。若使兩岸關系持久和平穩定發展,這些問題兩岸雙方遲早要面對、要解決,而且越早解決便能越早地實現兩岸關系重大突破,進而就能越早迎來中華民族全面復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陳孔立認為:“在擱置爭議的條件下,‘模糊化有其必要,也有其作用。但到了進入政治談判時,‘模糊化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那時就有必要‘清晰化:兩岸政治定位清晰化,兩岸公權力機構清晰化,一句話,就是‘政治符號清晰化?!碑斎?,當前兩岸政治談判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早一點把待解決的爭議呈現出來,就能為早一點解決爭議創造條件。其實,馬英九能夠大膽向兩岸爭議“清晰化”邁進,強調“一中”內涵的“九二共識”,拋棄“特殊國與國”與“一邊一國”主張,也正說明了兩岸之間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初級政治互信日漸穩固并在逐漸深化。

四、結語

相比于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法理臺獨”主張與活動,馬英九當局否定“法理臺獨”,回歸“九二共識”并強化其相關論述的做法有利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發展,至少有利于為兩岸合作營造善意的氣氛。而“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信基礎得到兩岸尤其是臺灣當局肯定與維護,對兩岸持續進行良性互動合作、深化雙方的政治互信乃至開啟政治談判與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都具有深遠積極影響。不可否認,馬英九當局依舊堅持將“九二共識”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大陸政策上將“不統、不獨、不武”作為一項長期既定政策,堅持“大陸不民主,臺灣不談判”等主張,這些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高階分歧依舊存在,也決定了未來兩岸關系發展道路更加曲折、艱難。筆者相信,隨著類似馬英九為大陸“正名”這種釋放善意的舉措越來越多,兩岸在維護“九二共識”、鞏固協商合作的政治基礎上的善意互動越來越多,那么兩岸的政治互信必將進一步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也必將持續下去。

猜你喜歡
中華民國兩岸關系馬英九
賣水果
不夠用
慶城縣博物館館藏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勞動英雄”木獎匾探析
民國李劍琴及其《健與美》發微
1916年民國首次司法官考試
藍、綠臺灣政治定位變化新態勢
上萬豬農扔糞抗議馬英九
馬英九接種 甲流疫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