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性增長的特征及其后改革時代中國的實踐取向

2011-07-01 09:39任保平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特征

摘要:包容性增長是從經濟增長的條件、經濟增長的過程、經濟增長的后果以及廣泛的社會因素幾個方面實現合理包容,從而實現有效增長的目標模式。其理論維度包括:對經濟增長條件的包容、對經濟增長過程的包容、對經濟增長后果的包容。從特征上來看,包容性增長倡導公正和公平,倡導了新的增長價值導向,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具體化,更加強調人本主義的增長。包容性增長與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是有機銜接和內在統一的,科學發展觀是戰略思想,包容性增長是實現科學發展觀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目標模式,轉變發展方式是戰略措施。

關鍵詞:包容性增長;理論維度;特征;科學發展觀

包容性增長是一種基于后改革時代主題的全新增長理念,不僅具有新的特征,而且在實踐上與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一、包容性增長的理論維度

包容性增長是基于后改革時代主題而提出的,從經濟增長的條件、經濟增長的過程、經濟增長的后果以及廣泛的社會因素幾個方面實現合理包容,從而實現有效增長的目標模式。包容性增長意味著由追求經濟增長的數量轉向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由追求經濟增長的快轉向追求經濟增長的好。從這一認識出發,我們認為包容性增長在理論維度上應該包容增長條件、增長過程、增長結果等三個方面:

(一)增長條件的包容

包容性增長首先是條件上包容,在條件上經濟增長需要包容權利、人的發展與經濟安全。一是經濟增長對權利的包容。經濟增長如果忽視民主與權力,就會導致無聲的增長。經濟增長對權利的包容是要消除經濟增長的機會不平等。按照阿瑪蒂亞·森的權利觀點,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低是貧困的表面現象,深層原因在于發展能力足夠低下和發展權利的缺失。在發展能力方面表現為教育、營養和健康水平的低下。在權利的缺失方面表現為發展機會和發展話語權的缺失,不能參與和管理公共事務,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因此,包容性增長在政策上要改善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態,確保貧困人口的發展權益,使窮人能受益于經濟增長,與其他社會階層一起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二是經濟增長對人的發展包容。經濟增長如果忽視人的發展,就會導致貧困和收入分配嚴重不公。包容性增長的終極關懷是人文關懷,人是經濟增長的終極目的。經濟增長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幸福最大化應當是包容性增長的最高目標的判斷。經濟增長的最高尺度就是人的幸福最大化。經濟增長能否增強人們的幸福,要看經濟增長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實現,以及經濟增長能否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社會物質財富和生態財富得以增加時,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質量就會得到較大提高,人的幸福就會得以增長。要想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人們的幸福,就必須關注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由追求經濟總量的增長轉到更加注重建立并維持一個有利于人的發展的宏觀制度安排。三是經濟增長對經濟安全的包容。在經濟增長過程,存在著不同的風險,有系統性風險、個人風險和財產風險。系統性風險的存在使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著整體經濟安全問題,這些安全包括:產業安全、金融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安全問題影響著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個人風險的存在使個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面臨著失業、養老和貧困的風險。個人財產由于經濟波動、通貨膨脹等因素面臨著風險。這些風險要求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從國家層面上建立國家安全體系,從個人角度建立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體系。

(二)增長過程的包容

包容性增長不僅要求在經濟增長條件上實現包容,而且要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實現包容,經濟增長過程的包容包括:對創新的包容、對勞動力要素的包容和對文化的包容。一是經濟增長對創新的包容。包容性增長既強調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強調經濟增長的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要求發展創新型經濟。創新型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創新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制度創新。創新型經濟體現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識和人才為依托,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為著力點。發展創新型經濟要求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互動結合,要求作為知識創新主體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與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緊密合作。二是經濟增長對勞動力要素的包容。經濟的增長主要決定于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勞動力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所運用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即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是社會生產力中的決定性因素,各種資源被人的勞動所發現和利用,才能推動經濟增長,資本也只能通過人的勞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才能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在現實的經濟增長中,人們更多地考慮資源、資本,而勞動力被看成了可以不考慮的因素。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從宏觀決策者到企業家,先考慮資本,再考慮資源,重視資本的積累和投入,忽視了勞動力這一重要因素,造成了經濟增長不創造就業的“無工作的增長”,忽視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忽視勞動力的營養健康。因此,包容性增長要求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要包容勞動力要素,重視勞動力的充分利用,重視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重視勞動力的營養健康,在收入分配上體現出勞動力的價值。三是經濟增長對文化的包容。經濟增長忽視文化就會形成“無根的增長”,忽視文化的重要性,其結果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民族和種族沖突。文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文化可以使經濟增長具有報酬遞增的特性;文化制約著人們對資源、技術、制度等要素的選擇。文化可以實現經濟主體由個體理性到公共理性的轉變,從而節約交易費用。文化影響著衡量與實施合約的費用,而且通過知識、觀念和意識形態對企業家決策產生影響。因而一個有效的經濟增長必須包容先進文化,并發揮先進文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增長結果的包容

包容性增長在經濟增長條件、過程包容的基礎上,關鍵是要實現經濟增長結果的包容。經濟增長結果的包容包括:對利益和諧的包容、對經濟可持續性的包容與對道德倫理的包容。一是經濟增長對利益和諧的包容。經濟增長的規模、速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注意經濟增長成果分享中的利益和諧問題。和諧主要是經濟利益的和諧,實現經濟利益的和諧就要求公平地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包容性增長應當使人們平等、廣泛地參與經濟增長的過程并從中受益。倡導機會平等是包容性增長的核心。強調機會平等就是要通過消除個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機會不平等,不斷消除人們平等參與經濟增長、分享經濟增長成果方面的障礙。從機會平等的視角出發,包容式增長是指通過經濟增長創造發展機會,社會所有成員都可以平等利用這些機會,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收入和能力,使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社會發展步入良性循環。二是經濟增長對可持續性的包容,經濟增長如果忽視生態環境問題就會導致無未來的增長,通過總結長期經濟增長的實踐經驗,人

們意識到不顧自然資源耗竭和環境惡化的增長是不可取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取決于四個因素:能源供給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自然資源供給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生態環境承載力的可持續性和經濟增長的長期持續性。因此,經濟增長對可持續性的包容應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能源生產之間的關系,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把長期增長與短期增長結合起來,重視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對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的作用。三是經濟增長對道德倫理的包容。道德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作為經濟主體的道德意識、價值觀念、倫理原則、道德人格和道德活動對經濟增長的價值意義。因而,道德是推動包容性增長的精神動力。正確而合理的生產與消費的行為是提高包容性增長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道德觀有利于生產與消費的合理安排。道德約束是促進經濟主體達成合作的基礎,道德力量可以促進經濟主體的合作,提高合作收益,降低經濟增長中的交易成本。同時,道德可以實現經濟增長中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通過促進二者的統一實現包容性增長。

二、包容性增長的特征

包容性增長是一種全新的增長理念,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模式,與非包容性增長相比較,包容性增長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一)包容性增長體現了新的增長目標模式

非包容性是一種經濟增長至上、GDP至上的發展觀,把經濟發展簡單理解為經濟增長,同時又把經濟增長簡化為GDP增長,即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經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社會保障的工業化道路。非包容性增長的典型后果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基尼系數持續擴大。包容性增長與非包容性增長有本質的區別,包容性增長體現了一種新的經濟增長目標模式,在經濟增長理念上,包容性增長反映出了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歸宿。在經濟增長方式上,依靠投資、消費和出口的協同來拉動,注重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靠內需拉動和就業導向,以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經濟增長的后果方面,強調各個經濟利益主體矛盾的緩解,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及群體差距的縮小。

(二)包容性增長倡導公正和公平

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包容性增長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強調經濟增長成果的分享性。包容性增長重新描述了公平與效率之間良性互動的內在包容性,主張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縮小收入差距。二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強調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建立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視各個利益主體矛盾的緩解,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及群體差距的縮小。強調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重視城鄉之間的平衡發展,主張建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三是重視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協調。包容性增長的關鍵在于經濟增長包含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更加要求社會與經濟共同發展。四是提高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能力,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增長目標,通過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來爭取最大限度地創造就業與發展機會,確保民眾有基本福利保障。五是確保民眾的機會平等和公平參與。包容性增長是指通過經濟增長創造發展機會,社會所有成員都可以平等利用這些機會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使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社會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三)包容性增長倡導了新的增長價值導向

包容性增長向全社會倡導了新的增長價值導向:一是倡導增長成果共享的價值導向。增長成果共享價值觀的含義包括:不同社會階層共享增長成果,關注人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把發展的目的真正體現到滿足人民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不同區域共享增長成果,解決區域之間發展成果共享失衡問題,增強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在區域之間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機制。城鄉之間共享增長成果,建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格局,消除城鄉市場分割、體制分割、產業分割,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在城鄉之間建立起共享增長成果的機制。二是倡導民生為本的價值導向。要改變過多強調GDP的增長理念,在經濟增長中更多地強調民生,在收入分配等方面都要向窮人和弱勢群體傾斜。三是倡導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價值導向。包容性增長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經濟增長應該是互相協調的。包容性增長是和諧增長、科學增長。是對低收入人群有利的增長,財富分配應該是公平的,社會成員都應該在經濟增長中獲得相應的份額。這種增長應該有利于社會發展、公共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國富”與“民富”相結合的價值導向。包容性增長強調民富優先,意味著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價值目標,這一目標意味著更多的社會產品分配給居民而不是企業和政府;意味著政府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而不是用于項目建設。使社會財富更多地為居民所有,居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能力在經濟增長中都該得到極大改善。

(四)包容性增長更加強調人本主義的增長

經濟增長模式分為兩類:以物為本的經濟增長和以人為本的經濟增長。以物為本的經濟增長把“物質增長”視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把物質生產的高速度和物質財富的高積累及物質生活的高消費放在核心的地位。從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實踐來看,最初的經濟發展都是“以物為本”的模式,在經濟發展的初期總是傾向于高投入、高消耗,追求高增長率和大規模生產。而包容性增長更加強調人本主義的增長,“以人為本”的經濟增長以人的自由發展和福利改善為出發點,以人本主體的自由為核心,以生存自由、社會自由和精神自由為側重點來設計發展的思路和實現路徑,把經濟增長的終極關懷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增長。在發展中不僅重視物的增長,而且特別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健全公共服務,提高教育、醫療水平等與人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把提高人的生活福利、拓寬人的發展空間、維護人的發展權利作為包容性增長的終極關懷。

三、后改革時代中國踐行包容性增長的實踐取向

包容性增長在實踐取向上與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是有機銜接和內在統一的,科學發展觀是戰略思想,轉變發展方式是戰略措施,包容性增長是實現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模式。

(一)包容性增長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統一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導中國21世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茖W發展觀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各國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深刻分析了傳統發展觀的弊端,全面揭示了發展的豐富內

涵,把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做到發展為了人、發展以人為基礎、發展成果由人分享??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發展,就是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進步,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共同發展。堅持協調發展,就是要使各個地區、各個部門、各個領域比例適當、結構合理、相互促進、良性運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國家、建設環境友好型國家??茖W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與包容性增長所強調的共享性增長、可持續增長、平等增長、全面增長是內在統一和相互銜接的,包容性增長是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在堅持科學發展觀基本思想的基礎上,深化了以人為本的內涵,豐富了科學發展內容,突出了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包容性增長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統一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是關系國民經濟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涵是:由數量型、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由資源耗費型和環境污染型的增長向資源節約型增長轉變,由經濟主導型的增長向經濟社會協調增長轉變,由低成本的擴張向高效率創新型的增長轉變,由經濟增長轉化為內生增長,由政府投資推動的增長轉化為民間投資推動的增長,由數量型增長方式向質量型增長方式轉變,由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由結構失衡型向結構均衡型轉變,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由投資拉動型向技術進步型轉變,由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由忽略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由“少數人”先富型向“共同富?!鞭D變。而這些轉變與包容性增長的內在要求是一致的,包容性增長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戰略導向,通過包容性增長打破單純追求GDP的增長方式,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三)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包容性增長內在統一的實踐取向

包容性增長與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內在統一的,這種內在統一的實踐取向就是要求在后改革時代的經濟增長中要始終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民生為導向科學調整收入分配關系,調整政府、企業和百姓的收入分配結構關系,調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后改革時代經濟增長成果的分享性;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建立后改革時代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格局;加快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政府、市場和社會多元提供公共服務的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體系。

參考文獻:

[1]任保平,以質量看待增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77.

[2]洪銀興,迎接新增長周期:發展創新型經濟[J].學術月刊,2010,(1).

[3]蔡榮鑫,“包容性增長”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內涵[J].經濟學家,2009,(1).

[4]任保平,從以物為本的增長模式向以人為本的增長模式的轉型[J].改革與戰略,2009,(9).

猜你喜歡
科學發展觀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組
試析綠色發展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
科學發展觀指導視角下的工會工作創新與水平提升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鎮規劃方案設計思路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探析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不存在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