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難點研究

2011-11-13 10:31田宏
中國教育科研論壇 2011年10期
關鍵詞:奇數偶數因數

田宏

《新課程高效率教學》指出:教師要鉆研教材首先要“懂”,自己要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追根究理。其次要“透”,即透徹地理解教材,一知半解只能照本宣科。再次要“化”,教學的功夫在一定程度上講究“化”的功夫,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化被動為主動。最后是“活”,即不但要活學,更要活用。教學最重要的不但是傳授知識,更是激活知識。通過這四步達到一個舉重若輕的境界,也就是解讀教材——駕御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

根據上述要求,各級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教學研究工作,每年新學期開學之前都要進行教師培訓工作,組織全體代課教師學習新課標,讓有經驗的骨干教師談教學體會,對教材進行研究討論,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就我在各級教學研討會上發現需要繼續研究討論的幾個問題,談談我的點滴看法。

1關于0是偶數的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越發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關注學科知識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然而教材必定帶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顧到所有的學校和學生。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增添、刪減、調整、置換,使教材發揮最大效用。

關于0是偶數是不是應該給學生講,教師們的兩種意見是:一種認為應該告訴學生,因為在后續的學習當中不在專門講解此問題,應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種則認為,因為我們講倍數、因數時,只限于非零自然數(即正整數)范圍,不包括數零,而且0能被2整除,同時也能被3、4、5……等自然數整除,所以不應該告訴學生。

對于“奇數偶數”這一知識點,北師版教材①呈現為: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而且教學參考書上指出:需要強調的是,本教材所指的“奇數、偶數”只限于非零自然數(即正整數)范圍,不包括數零,當然,這是一種規定。所以,教學時教師不宜給學生補充“0也是偶數”的內容。這樣做既沒有必要,又容易引起概念混亂。

人教版教材②呈現為: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2、4、6、8、10……是偶數;1、3、5、7、9……是奇數。注意:因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數。

通過實際教學我認為用人教版教材處理的方式更好一些,增加:注意:0也是偶數。對于大家提出的“0能被2整除,同時也能被3、4、5等自然數整除的問題”,我認為大家對數學基本感念理解的不夠透,偶數的概念“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并不是“‘只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另外,我在執教“奇數偶數”時出現了這樣一個場面:當我讓學生自學并初步理解智慧老人所說的“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一句話的意思時,甲生就提出一個問題“老師,0是奇數還是偶數?”沒等我張口,乙生回答“0是偶數”。緊接著丙生反駁“0不是偶數,因為我們研究倍數、因數時不考慮0,0不是2的倍數”。乙生不服氣,馬上拿出《小學教材全解》對著大家說,“0是偶數是書上說的”。這時大家都啞口無言。隨即我逐一表揚了發言的同學,甲生善于動腦,勤于思考,我們應向他學習,因為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乙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充分利用一切學習資源,解決課本上解決不了的問題。丙生更值得大家學習,他能認真聽課,能把前后所學的新舊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時,又有學生等不及了問:“老師,他們誰說的對呢?”師:大家想一想“0有那些特殊的本領?”生回答:“0有占位的特殊本領”;師:“在學習正、負數時,0是什么數?”生答:“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師:“0比較特殊,它是偶數 ?!鄙钠馃崃业恼坡?。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的彈性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促進教學或經過處理促進教學的隨機事件會經常發生,教師要善于及時捕捉,慧眼識別,巧妙轉化,有效利用,才能起成到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學資源。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不能按教學參考書上的要求去處理。

2關于倍數、因數的問題

北師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頁第5題:把48個球裝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裝的同樣多,有幾種裝法?每種裝法各需要幾個盒子?如果有37個球呢?

2006年教學參考書上以及《小學教材全解》中答案是10種。2007年教學參考書上以及《英才教程》中的答案是9種。其中教學參考書是這樣要求的:本題的設計意圖是為后面學習質數和合數作一些鋪墊??梢砸龑W生用找因數的方法進行思考,48=1×48=2×24=3×16=4×12=6×8,48有1、2、3、4、6、8、12、16、24、48這10個因數,最多有10種裝法,但由條件可知至少用兩個盒子,所以共有9種裝法,見下表。

鑒于出現此種情況,我們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參加討論的人員有區教研室的教研員、省市區各級的教學能手、有教齡三十多年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大學剛畢業從事教學工作的新教師,討論的結果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大家爭論的焦點是“每個盒子里裝的同樣多”,意思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不能是一個盒子,如果是一個盒子的話與誰進行比較呢?我有不同的看法,認為10種更為合理。第一,“每個盒子里裝的同樣多”這一條件是限制用兩個以上(含兩個)盒子,如果沒有這個條件的限制,就兩個盒子而言就有多種裝法,如:1,47;2,46;3,45;4,44;5,43……這樣就不能用找因數的方法去思考。第二,既然次題的目的是為學習質數和合數作一些鋪墊,質數的概念是: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作質數。如果采用“37只有2個因數,只有1種裝法”作為鋪墊,對一些學生的學習將會起障礙作用,讓學生錯誤認為質數有一個因數,忽略“1”這個特殊的因數。而且,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學生錯誤地認為:“互質的兩個數沒有公因數”。第三,同一道題目,今年與去年的答案不一致,不同的書上有著不同的答案,這不但起不到幫助理解新知識的作用,反而回干擾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會給學生的認識造成障礙。下面是我的課堂實況:師生共同讀題后,生嘗試獨立完成,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讓三個學生將自己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A.48÷1=48;48÷2=24;48÷3=16;48÷4=12……有10種。

B.1×48=48;2×24=48;3×16=48;4×12=48……有10種。

C.48的全部因數有1、2、3、4、6、8、12、16、24、48共10個,所以有10種。

這時,下面有學生D開始提問:“每個盒子里裝的同樣多,意思最少要用兩個盒子,所以應該是9種”。上面的兩位學生同時與下面的同學爭論,學生A說“把48個球裝在盒子里”并沒說一定要“分裝”。學生C說“問題是有幾種裝法?裝一個盒子也是一種裝法”。學生D繼續反問:“如果是一個盒子的話與誰進行比較呢?怎么能談的上同樣多呢?”學生A、B、C都答不上來了,但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師開始征求大家的意見,其結果是:有將近1/4的學生同意D的意見,仍有1/2的同學同意A、B、C的意見,還有1/4的同學沒有發表意見。此時,學生B征求老師的意見。我先讀了教學參考書上提示,表揚了學生D。隨后談了自己的看法,“每個盒子里裝的同樣多應該是限制多個盒子的,并不是限制用一個盒子,并以兩個盒子為例說明理由?!蔽覀児餐逃懙慕Y果:大家都認為10種更合理一些。

3關于擴大、縮小的問題

2006年教師繼續教育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有一位學生總結商的變化規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商不變”讓老師給予評價。有一部分老師就認為是錯誤的,理由是沒有附加“零除外”。這一問題反映出對“因數、倍數”研究的數的范圍沒搞清楚。教材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只在自然數(零除外)范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所以,當我們提到因數、倍數問題時,就已經把零除外了,不需要再強調“零除外”。關于類似基本感念我從不同時間,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上摘錄出以下幾條:1、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舾杀?,積也擴大(或縮?。┫嗤谋稊?。2、商不變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商不變。3、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4、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比值不變。5、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4關于記數單位的問題

在一次區級教學研究會上,有一位教師在輔導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一、三單元“改寫與求近似值的區別與聯系”時,將個位的計數單位說成“個”,當時我身邊的幾位老師就發生爭議。究竟個位的計數單位是“一”還是“個”,我把這一問題帶回我們學校,在教學研究活動中提出,結果也發生爭議,有說是“一”的,也有說是“個”的,還有的認為“一”或“個”都可以。

北師版教材③呈現為:

我認為大家沒有正確理解表格中“個(一)”的含義。

人教版教材④呈現為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叫做記數單位,每相鄰的兩個記數單位的進率都是十。

這里,大家只注意了表格里的內容,但沒注意到表格外對計數單位的描述“一(個)”的含義。

以上第三、四兩個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們在鉆研新教材方面還有待加強,因為教材是教學資源之本、我們必須立足于教材,仔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這是用好教材的重要前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不僅要關注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更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學研究的重心一定要回歸到教學第一線。教學研究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做到及時總結經驗,及時反思和不斷學習,同時在與同伴互助——與同行對話——交流互助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北師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2版),2006年3月

2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第2版),2001年4月

3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3版),2006年5月

4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第1版),2002年12月

猜你喜歡
奇數偶數因數
奇數湊20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倍數和因數”教學設計及反思
動摩擦因數的測定
談“奇數與偶數”的教學處理
因數與倍數問題常見錯例
抓住數的特點求解
有多少個“好數”?
奇偶性 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