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實體經濟穩步發展

2012-03-29 06:56張平
當代經濟(下半月) 2012年2期
關鍵詞:勞動生產率實體服務業

張平

201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服務實體、資金投向實體的要求,并強調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這是反思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得出的論斷,也是針對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下降、產業升級較慢、部分資金從實業轉向投機市場現象作出的部署。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我國應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一、經濟增長源自實體經濟的發展

實體經濟大體是指農業、制造業及服務業,涵蓋第一、二、三產業,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依據比較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如發達國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制造業、服務外包或出售資源。實體經濟中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是依據消費需求和產業勞動生產率情況動態發展的。隨著制造業勞動生產率超過農業,大量農業就業人口轉入制造業,勞動者在高效率部門獲得更高的報酬,資本也會流向高效率部門獲得更多收益,產業結構隨之變化。同樣,當服務消費需求增加、服務業效率超過制造業時,也會引起資源重新配置。隨著服務業特別是高效率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比重超過制造業。經濟越發達,現代服務業比重就會越高,這是符合消費需求和產業部門勞動效率變化規律的。不應把實體經濟狹義地理解為制造業,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經濟競爭就是勞動生產率的競爭,產業結構主要也是依據產業勞動生產率變化而升級的。

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是基于貨幣、信用、未來收益索取權證等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虛擬經濟或符號經濟體系。物物交換產生貨幣需求,波動平抑產生信用體系,資源配置產生未來索取權證如股票等金融工具,這些符號體系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用好了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經濟發展。但倘若虛擬經濟不是根據實體經濟的需求而發展,而是與實體經濟脫節,導致過度發行貨幣或準貨幣,就會推動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引起投機,形成自我推動、自我實現預期的資金循環圈,與實體經濟越來越遠,直至發生危機。自虛擬經濟出現以來,人們都希望馴服它,但仍然危機不斷,而且每一次危機的發生和結局都大致相同:一般是肇始于經濟繁榮之后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創新不足,實體經濟中大量貨幣析出進入虛擬經濟體系,金融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又推動私人、企業、政府過度負債。如美國在經濟“大繁榮”后,因私人過度負債投資房地產而導致次貸危機以至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從中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和金融制度的完善健全是平抑虛擬經濟膨脹最有效的方法。

發展中國家經濟趕超大多基于資源稟賦,如我國大量富余勞動力是制造業趕超的基礎。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迎來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機遇,但也受到國際經濟格局調整的沖擊。目前,我國經濟就面臨著結構調整和內外需再平衡的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過去50年中的28次外貿順差逆轉的經歷發現:經濟再平衡的過程會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但同時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經濟結構調整導致就業結構調整,貿易部門就業下降,非貿易部門(服務業)就業增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加快,非貿易部門和中高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明顯提高,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我國目前的經濟再平衡比以往更深刻,并將持續多年。從國際經驗看,實現經濟轉型是根本。應把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技術創新作為實體經濟發展新的方向和動力,否則,擴大內需就要靠提高負債率,資金就會從實體部門流入虛擬經濟。

二、需求和勞動生產率決定產業升級

一國產業升級基本遵循兩大規律,即恩格爾需求變動定律和庫茲涅茨產業勞動生產率變動規律。恩格爾定律是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費占消費比重逐步下降,并擴展為物質消費比重下降、服務消費比重上升,從而引致服務業發展。庫茲涅茨認為,一、二、三產業之間存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這推動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引致資源在產業間重新配置。從產業升級的一般規律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第二產業具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這會推動第三產業持續擴張和資源向第三產業配置。但是,如果第三產業受到某種體制抑制,勞動生產率比第二產業低,就會導致服務業難以發展,或者即使發展也會導致經濟效率下降。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60%,但由于勞動生產率仍低于第二產業,導致這些經濟體中很大一部分是效率低下的第三產業,經濟陷入低增長怪圈??梢?,產業升級的關鍵是提升產業勞動生產率。只有提升產業勞動生產率,才能加快產業升級并帶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我國人均GDP水平已經進入中高收入階段,消費升級已經提出了提升消費品質和加大服務消費供給的強烈要求,當前看病難、上學難、行車難等現象正是服務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信號。滿足服務消費需求主要應依靠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交通、電信及信息服務、文化產業以及公共基礎設施如供水、供電、排污等服務,這些服務部門是產業需求的新方向。然而,這些部門還存在壟斷或行政管制,大量社會資源難以進入。同時,服務業中傳統低效的服務業占很大比重,如餐飲等。這些部門對于短期解決就業問題固然有意義,但由于勞動生產率低下,很容易受到房租變化和經濟波動的打擊,且難以規?;l展。只有提升現代服務業的比重,滿足消費升級和服務業全球化競爭要求,才能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動力和空間。

同樣,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我國制造業規模已經很大,正逐步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創新需要更多體制激勵、市場激勵,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預。政府發揮作用的領域在于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管。當前全球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都與政府標準牽引相關,如節能減排標準帶動設備更新改造、建筑材料改進等。因此,在技術創新上政府應加強激勵性制度設計,建立更為嚴格的管制標準,推動企業技術設備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再通過減稅、上市等市場方式激勵“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世界上成功的制造業中心如德國和新加坡,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堅決壓低房地產價格,保持制造業人力成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強化人力資本優勢和創新優勢。而很多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國家,大量產業已經轉移出去。我國要保持制造業大國地位,進而成為制造業強國,就必須抑制房地產泡沫。

三、把握發展創新周期,推進結構性變革

目前全球產業發展創新呈現新的趨勢:一是服務業的可貿易比重提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貿易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全球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外包、遠程服務、知識產權傳遞等全球可貿易服務比重將從現在的不足20%快速提升到40%,美國是這一趨勢的主導者。我國服務業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管制和壟斷阻礙現代服務業發展。只有放松管制、消除壟斷,才能提升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二是綠色更新周期日益明顯。綠色更新周期是指綠色消費和低碳技術推動的全球設備和住房的更新改造周期,設備低碳改造周期預計為10年,住房綠色消費更新周期則可長達20年以上。綠色更新周期的出現對制造業提出新要求,當前歐洲是主導者。2005年歐盟委員會推出“里斯本戰略”,明確了歐盟經濟增長方式的未來趨向:創新工業和科技體系,大力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高產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服務業不同,低碳經濟發展與我國既有的制造業工業基礎可以實現較好對接,已經得到高度關注,“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節能減排和傳統產業改造計劃是符合綠色更新周期的,我國在這方面應該起引領性作用。三是新興經濟體消費結構升級帶動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個更加富裕的中產階層逐步形成。居民消費將由數量消費全面過渡到質量消費階段,增加消費選擇、提高消費質量,都會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更新換代。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2012年須謹慎應對國內外經濟波動,積極進行結構性變革,以把握全球發展新機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一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推進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實施創新和低碳更新的抵稅政策,加快制造業創新和升級。二是放松管制,讓社會資源加快進入現代服務業,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三是加快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大低碳最終消費補貼激勵,強制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碳標準的制定,努力在全球低碳經濟舞臺上獲得主導權。四是強化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的標準制定和管制。五是將抑制房地產泡沫作為長期的戰略選擇,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有效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六是形成“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經濟體制和社會氛圍。

猜你喜歡
勞動生產率實體服務業
實體錢
2019長三角服務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
2017實體經濟領軍者
重振實體經濟
我國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研究
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速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7.4%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力供給的影響
2014上海民營服務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