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金融發展狀況與農村信用社改革研究

2012-05-08 04:51麻靖宇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信用社農村金融金融機構

[摘要]一般而言農村地區經濟能力不足,資金數量有限,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村金融的發展和支持。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能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的增長,農村信用社作為農

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本文以米脂縣為例,分析研究米脂縣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以及在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信用社改革問題建議

一、農村金融發展基本情況

(1)農村地區支付服務基本情況

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建設一直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重點,當前農村支付環境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農村地區支付服務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網點少、覆蓋面窄,就拿米脂縣來說農村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現有網點的日常工作量,同時也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二是農村居民偏好現金支付,由于到銀行辦理結算業務往往手續比較復雜,同時由于受網絡、技術、安全隱患等因素影響,在農民看來非現金支付的風險遠遠高于現金支付風險,造成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在農村推廣比較困難。

(2)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村信用社支農發展情況

自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農村金融制度”以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逐步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構成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截止2011年11月末,米脂縣擁有農行、郵儲、農信社3家銀行類金融機構,24個營業網點,其中分布在農村的營業網點有17個,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91億元,各項貸款12.88億元。雖然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存貸總量和增速都在不斷增加,但是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存貸總量仍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二、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面臨的挑戰

(1)其他金融機構的進入擠占了農村信用社的市場空間,競爭壓力加大

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內部的競爭日益激烈,銀行所面臨的盈利空間逐漸縮小。因此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把農村金融市場看作其未來實現盈利的潛在支撐點,加大了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力度和步伐。目前米脂縣的農村金融市場,除了傳統的農村信用社以外,還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進入改變了農村信用社的傳統壟斷地位,降低了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占有率。未來隨著政府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農村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還將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農村信用社面臨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2)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村資金供應緊張

近年來,受榆林能源基地建設帶動以及資本天生的逐利性驅使,相當大一部分農村資金直接或變相流入周邊能源化工和房地產等非農產業,由于農村資金流出得不到及時返還,致使本來資金并不寬裕的農村資金供應緊張局面進一步加劇。農村信用社近年來雖然加速擴張鄉鎮機構,憑借其點多面廣的優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因為農村資金的外流使農信社資金來源相對減少,只能滿足一部分農戶或農村企業的小額資金需求,因此隨時需要人行再貸款支持。調查顯示:縣內農戶每年生產生活急需資金的時候,第一融資途徑農村信用社,其占比高達65%以上,而農村資金的外流不利于農村信用社開展各項涉農服務。

(3)貸款擔保機制不健全,致使涉農信貸投入不足

貸款擔保和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從制度安排上制約阻礙了農業信貸的投入,農戶大多從事農業或與農業相關的二三產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弱。由于農業保險發展滯后,銀行很難回避涉農貸款項目中的自然風險。此外,農戶自身擔保能力不足,直接向商業銀行融資難:一方面,農民收入來源不穩定,社會保障水平低,不易獲取銀行信貸;另一方面,農戶財富積累少,農村住宅作為農戶最重要的財產,由于沒有產權證,不能用作貸款抵押,使得農戶的抵押擔保渠道受到嚴重制約。調查顯示:因為擔保抵押資產落不實,無法取得貸款的農戶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企業占55%。貸款擔保機制的不健全直接導致農村信用社在涉農業務開展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縛。

(4)農村信用環境較差,制約農村金融業務開展

從小額信用貸款使用情況看,由于目前農戶信用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和完善,農戶信用基礎不夠牢固,涉農信用信息缺乏,使貸款調查、效益分析、風險監測難以落實。加之隨著近年來縣內“務工經濟”快速發展,農戶流動頻繁,部分鄉鎮地區頻發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務工農戶騙貸、逃廢債等不誠信行為,扯皮賴債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影響了金融機構再投入的積極性。此外,針對農戶逃廢貸款的法律執行力較差,目前來說追償往年農戶逃廢貸款往往要靠人情關系。

三、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1)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支持力度

由于歷史包袱過重等原因,經過近些年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發展,目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雖有好轉,但面臨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當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債務還未得到徹底解決,信貸資金不足,不良貸款率相對其他商業銀行較高,盈利水平仍很低下,管理體制也不健全。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困擾農信社的發展。另外,農信社目前的實力尚不足以進入市場競爭,更沒有辦法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鑒此,政府需要繼續在政策上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給予支持。例如在資金上繼續給予專項貸款支持,對農信社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繼續給予稅收優惠等。

(2)堅持正向激勵原則,建立政策引導和支持機制

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考慮貧困地區實際,從信貸總量、支付渠道等政策上對貧困地區給予傾斜,例如制定最低農業貸款比例的硬性指標,督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信貸資金投入,控制當地資金通過金融機構外流現象,緩解農村信貸資金緊張局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靈活的市場化手段和經濟手段,建立獎勵機制和政策扶持體系引導金融部門服務“三農”。也可對涉農金融機構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在原有的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免從事農村金融業務的營業稅或部分減免所得稅,對特殊領域的貸款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生源地助學、扶貧等)。

(3)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擔保體系,加大涉農信貸投入

根據三農經濟的特殊性,擴大農村有效抵押擔保物的范圍,即農戶的房屋、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業收益權等各類農村財產都應該被認可。還可以嘗試推出:公務員為農戶擔保貸款、農業企業為農戶擔保、村委會為農戶擔保,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貸款人的主觀違約風險。此外,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保險建設,積極促進保險機構、擔保機構與銀行之間的合作,有效降低農戶信貸及擔保風險,從而可以使農村信用社順利開展涉農業務,有效保證涉農信貸的投入。

(4)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建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機制

完善和優化涉農金融服務信用環境,大力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鄉)”創建活動,營造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良好環境。一方面,指導涉農金融機構靈活運用利率杠桿和征信產品,通過實施貸款利率優惠、擴大貸款額度等激勵措施,加大對信用優良農村經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立詳細的農戶基本資料檔案和農民信貸檔案以及失信“黑名單”通報制度,對發生逃廢債務、經營數據不實等失信行為的企業和個人,及時發布信用風險信息提示,落實聯合制裁措施,以有效遏制失信行為。

作者簡介:麻靖宇(1970—),男,陜西榆林人,經濟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米脂縣支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讀農業推廣碩士。

猜你喜歡
信用社農村金融金融機構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營改增”視角下的農村信用社管理發展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新時期創新信用社經濟管理的方法與手段探索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農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