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原則視角下的接力口譯應對策略探究

2012-07-14 06:48
文教資料 2012年20期
關鍵詞:譯員中樞口譯

張 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高級翻譯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復雜和綜合程度的提高,口譯形式隨之拓展,會議口譯、聯絡口譯、陪同口譯、電話口譯、電視口譯、耳語口譯、接力口譯等各種形式的口譯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眾多口譯類型中,接力口譯由于其操作的復雜性并不為大多數人熟知。尤其在國內舉行的大型同聲傳譯會議中,接力口譯很少使用,因此,筆者借參與第六屆中法跨文化國際研討會接力口譯服務這一契機,并結合會議之前為期六周的訓練課程以合作原則這一視角分析接力口譯。

2.接力口譯的相關研究

接力口譯通常在目標語是多種語言的時候使用。一名譯員將源語翻譯成一種通用的中介語言(intermediate language)或中樞語言(pivot language),然后其他譯員再將這種通用中介語言翻譯成各自的目的語。例如,一段中文講話先被一名譯員翻譯成英語,然后一組譯員聽到英語之后將英語翻譯成西班牙語、法語、日語和阿拉伯等其他目的語。在聯合國和歐盟的工作語言中,A到B語的組合(A=母語或“主動”語言;B=近似于母語能力的“主動語言”)與接力口譯發揮著重要作用,英語通常作為中樞語言(Pochhacker,2004)。

雖然接力口譯作為多語種國際會議同聲傳譯中得到廣泛使用,但是對于接力口譯的實證研究相當匱乏。截止到目前,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力口譯中的口譯規范問題(Seleskovitch&Lederer,1995),對于教學和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缺乏相應的實證研究。筆者在對近三十年的國內重要外語期刊的檢索后沒有發現一篇關于接力口譯的論文。另外,據筆者調查,目前國內外高校的高級翻譯學院①還未將接力口譯正式列入教學大綱,接力口譯大多數都是由學生以模擬會議的形式進行練習的。由此可見,無論是理論研究,抑或是實踐和教學,接力口譯的這一領域都亟須翻譯研究者進行深入研究。

3.合作原則

3.1 合作原則的概念

合作原則這一個概念是由英國語言哲學家保羅格賴斯提出的,它描述了人與人之間該如何交往互動。聽話者和講話者應當以合作方式進行交談,并以某種方式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合作原則描述了在一般社會情境中對話中有效的溝通是如何實現的。

交際雙方為使交際順利地進行下去,必須采取互相合作的態度,盡可能簡明清楚地為對方提供真實適量的有關信息,即遵守所謂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包括四條準則:(1)質的準則;(2)量的準則;(3)關聯準則;(4)方式準則。

3.2 接力口譯的互動模式

吉爾(1995b:24)提出過一個在會議環境下互動格局的簡單模式。在該模式中,一名單語發言人面對眾多聽眾,在這些聽眾中有一部分聽眾聽不懂源語發言,需要依賴翻譯(見圖表1)。

圖表1 吉爾的會議口譯互動模式(Gile,1995b:24)

根據Gile的會議口譯互動模式,筆者結合接力口譯的特點提出有關接力口譯的互動模式(見圖表2)。

圖表2 接力口譯的互動模式

在接力口譯中,互動模式存在于多個交際者當中。發言人的聽眾分為源語聽眾和中樞譯員,中樞譯員的聽眾分為中樞語言聽眾和接力譯員,而接力譯員的聽眾為目標與聽眾。整個過程中,客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會議的組織人員、技術人員等。這些人員可能不直接參與互動過程,但是對整個會議中接力口譯的順利進行發揮著重要的溝通和聯絡作用。

4.案例研究

4.1 接力口譯課程和國際研討會簡介

接力口譯的訓練課程為期6周,訓練課程由一位英語的同聲傳譯老師和一位法語的同聲傳譯老師聯合組織。參與的學生主要由英語同聲傳譯方向的8名研究生和法語口譯方向的8名研究生組成。訓練課程是在同聲傳譯會議室進行,訓練材料為真實的會議發言視頻或音頻,英語組和法語組的研究生在口譯包廂里使用接力系統進行口譯,輪流擔任“中樞譯員”和“接力譯員”角色。

第六屆中法跨文化國際研討會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及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文化中心主辦。會議主題為“文化與管理”,中外專家學者與中外企業家圍繞“文化與跨文化管理”、“文化與國際化戰略”、“文化與領導力”等專題展開討論研討會采用講座和圓桌討論的形式,包括主旨講話、自由發言和圓桌討論的形式,會議的工作語言為漢語、英語和法語。

4.2 案例分析

4.2.1 案例一

法語譯員:“在中國、印度、巴西、南非金磚四國中,中國的GDP增長率最高……”

分析:按照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即交際雙方所說的話要真實,其包含兩層意思:(1)不提供虛假信息;(2)不提供缺乏足夠證據的信息。在接力口譯中,中樞譯員擔任著“說話者”的角色,接力譯員則是以“聽話者”的身份從中樞譯員那里獲取信息。在這個交往過程中,中樞譯員應當注意遵守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傳遞正確的信息。以案例一為例,按照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概念,“金磚四國”(BRIC)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雖然南非也是一個新興經濟體,而且有很多媒體將 “金磚四國”(BRIC)擴展到 “金磚國家”(BRICS),但是對于這個概念的翻譯譯員明顯出現了信息不準確的錯誤。根據合作原則,法語譯員沒有嚴格遵守其中質的原則,造成溝通中信息缺乏真實性這一情況。接力譯員的英語組譯員應當意識到這個錯誤信息,按照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在將中文翻譯成英語的時候把“南非”替換成“俄羅斯”,確保下一個環節中(譯員與聽眾)溝通的順暢。

4.2.2 案例二

英語譯員:“公司在選擇目標市場進入模式時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第一,公司所有制優勢,即公司有更出眾的資產和技能,有能力開發差異化產品。第二,市場的位置優勢,即目標市場所處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陸空的交通運輸便利。第三,內化優勢,即有效整合公司內部交易帶來的各種優勢。下面我將講一下關于公司進軍海外市場時面臨兩種風險……”

分析:按照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即交際雙方要為對方提供適量的信息。它包含兩層意思:(1)所說的話應包含對方所需的信息;(2)所說的話不應少于或超出對方所需的信息。以案例二為例,通過仔細觀察,英語譯員首先翻譯的是“四個因素”,但是在具體列舉的時候卻是出現了“三個優勢”。根據合作原則,英語譯員沒有遵守其中量的準則,提供少于對方所需要的信息。針對這一情況,作為接力譯員的法語組譯員應當采取提前處理或者事后補救措施。具體來說,采取提前處理的策略就是在聽到列舉數目超過三個的時候,通常用模糊處理的方法“幾個”代替。在接下來的翻譯當中,再用“一、二、三……”指明具體的內容。最后用一個具體的數字總結“以上就是我所講的x點”。如果采取事后補救措施,就應該在最后補充說明“不好意思,更正一下,應該是X點內容,而不是Y點內容”。在接力口譯中,當接力譯員意識到中樞譯員出現違反量的準則時,應及時果斷采取應對措施,不影響聽眾的理解。

4.2.3 案例三

法語譯員:“對于這種劃分模式,我不會評論它是否貼切,是否含義豐富,這對理解管理實踐并未有多大意義。我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想法,更沒有那么好的口才。就像毛主席所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蚁胩接懙膯栴}是關于笛卡爾和孔子兩位思想家的智慧?!?/p>

分析:按照合作原則中的關聯準則,交際雙方所說的話要與話題相關,即要扣題。具體來講,要針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問,否則就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聯準則。以案例三為例,由于發言人在講話中提到中法歷史中很多管理的哲學問題,譯員在翻譯過程中會遇到聽辨理解的挑戰。對于接力譯員來說,信息經過二次加工之后可能出現疏漏現象,進而會影響接力譯員對信息內部邏輯關系的把握。以該案例為例,在“就像毛主席所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之后,直接出現“我想探討的問題是關于笛卡爾和孔子兩位思想家的智慧”這樣一句話,讓聽話者覺得前后信息沒有關聯。法語譯員在翻譯這段講話時沒有把握好合作原則中的關聯準則,信息在傳遞中內部邏輯關系出現了中斷。完整的講話中,兩句話之間其實有這樣一句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的話:“由于這方面不是我的研究重點,這個管理模式的問題還是讓我的同事來闡述吧?!弊鳛榻恿ψg員的英語組譯員在遇到這種情況,應當根據整個發言的結構,嘗試重建語言信息內部的邏輯關系,保證溝通中的關聯準則得以實現。

4.2.4 案例四

英語譯員認為:“管理方式是會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影響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給管理者帶來很大挑戰。但是,我們應該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各個國家文化,因為文化多樣性非常重要,尊重各個國家文化也就是尊重文化多樣性,所以我們要尊重各個國家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

分析:按照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交際雙方的表達方式要清楚明白,包含三層意思:(1)表達明確,避免歧義;(2)要簡潔,避免啰唆;(3)有條理,避免雜亂。如果雙方在交際時,所說的話晦澀難懂,歧義難解,或重復啰唆,雜亂無章,就會違反方式準則。以案例四為例,在圓桌會議的發言中,發言人并不像主題講座那樣準備很充分,有時講出的觀點可能不夠清晰簡潔。這種即興發言通常會給同傳譯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對于該案例而言,聽話者很明顯發現譯員在翻譯的時候重復出現了多次“尊重各個國家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這一信息,除了讓聽眾覺得啰唆之外,這一信息的反復出現也影響了這段話的邏輯結構,給聽眾帶來理解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接力譯員應當對重復啰唆的信息進行過濾,對結構混亂的信息進行調整,可以在重復啰唆的地方用“我想再次強調xxx的重要性,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多次提到這個問題的原因”這類話替換。這樣的處理既能讓聽眾知道重復這個觀點的原因,又不會讓聽眾覺得講話者邏輯混亂,信息冗余。

4.3 接力口譯課程和口譯實踐帶來的啟示

4.3.1 關于中樞譯員

在接力口譯中,中樞譯員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責任。除了一部分代表可能會直接聽源語發言之外,與會的其他所有人都依賴于中樞譯員來傳遞發言人的信息。中樞譯員,要盡力按照要求進行口譯,考慮到其他接力口譯員的期望和要求,做到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準確。以下是基于接力口譯課程和實踐得出的一些關于中樞譯員應該注意的事項。

4.3.1.1 譯員在工作前應當提醒其他包廂里的接力譯員調整好接力頻道,確保接力系統工作正常。在開始時,中樞譯員應將每個發言人的名字和身份表達清楚,并指明發言人講話的語種。

4.3.1.2 譯員在聽到發言人開始講話后應該立即講話,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停頓。中樞譯員應緊跟發言人節奏,盡量和發言人一起結束講話或者延遲幾秒。因為接力口譯中有兩個時間差,如果中樞譯員落后發言人太長時間,那么接力譯員可能還沒來得及翻譯完,下一個發言人已經開始講話了。

4.3.1.3 譯員在會議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表述清晰,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表述數字要清晰;表述引用的語句要清晰;表述名字不要太快,而要清晰,尤其是那些不常見的陌生名字。

4.3.2 關于接力譯員

由于接力譯員聽不到發言人的講話,因此他們就不能依靠發言人的語調、節奏和強調重音幫助理解。同樣,因為接力譯員不懂發言人的語言,他們可能無法獲取發言中的文化指代、典故和微妙的細節。除此之外,由于遠離發言人和會議現場這一情況,接力譯員遇到的困難會進一步加重。針對這些情況,接力譯員應該盡量做到以下方面。

4.3.2.1 譯員除了在譯前準備階段了解相關話題的概念和專業詞匯之外,還應當與中樞譯員及時聯絡溝通,在會議召開之前跟中樞譯員做好接洽。在可能的情況下,向中樞譯員詢問有關發言人講話稿的內容。

4.3.2.2 譯員在口譯過程中應當冷靜沉著,注意緊跟中樞譯員的節奏。聽到不夠清晰的表達時盡量不要慌張,結合背景知識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做出調整。由于接力口譯過程中存在兩次時間差,接力譯員應當采取一定的預測策略,縮短這個時間差。譯員應當基于熟悉的詞匯——語法模式進行語言預測,基于意義結構和情景語境進行言外預測(Chernov,1979:104;Lederer,1978:135)。

5.結語

筆者以格賴斯的合作原則為基礎,結合接力口譯訓練課程和接力口譯現場實踐對接力口譯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分析思考,進一步對中樞譯員和接力譯員在接力口譯中的角色進行描述,以期對參與接力口譯的譯員在實踐中起到幫助作用。

雖然接力口譯尚未在國內口譯實踐中得到廣泛使用,而且未作為正式課程在翻譯院校開設,但是隨著國內口譯市場逐漸的規范化和職業化,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翻譯學者和口譯從業人員關注接力口譯的發展和研究。今后,對于接力口譯的教學和培訓應當注意結合溝通中的合作原則,以確保譯員盡可能地促進對話參與者順利有效地交流。

注釋:

①這些翻譯學院包括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高級翻譯學院、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

[1]Chernov,G.V.(1979).Semantic Aspects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InF.Pochhacker&M.Shlesinger (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pp99-109).London andNew York:Routledge.

[2]Gile,D.(1995b).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3]Lederer,M.(1978).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Units ofMeaningand OtherFeatures.In F.P?chhacker& M.Shlesinger (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 (pp131-140).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4]Pochhacker,Franz. (2004).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5]Seleskovitch,D & Lederer,M.(1995).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translated by J.Harmer).Silver Spring,MD:The Registry of Interpreters for the Deaf.

[6]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7]楊承淑.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歡
譯員中樞口譯
試議文化中樞的博物館與“進”“出”兩種行為
會議口譯中譯員的譯前準備研究——一項基于上海譯員的問卷調查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傳譯為例
論機器翻譯時代人工譯員與機器譯員的共軛相生
小兒推拿治療中樞協調障礙163例
譯員與翻譯企業的勞資關系及其和諧發展
辨證取穴針刺治療對慢性緊張型頭痛中樞調控的影響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