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策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

2012-08-15 00:42朱曉燕
文教資料 2012年20期
關鍵詞:范讀文本閱讀教學

朱曉燕

(睢寧縣慶安中學,江蘇 睢寧 221246)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中的這段話既科學闡述了閱讀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強調在閱讀教學中對話的重要性。在對話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文本,用心地領悟文本,真正地走進文本,愛上閱讀。而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快餐時代,學生的心顯得浮躁,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充斥學生的生活,幾乎沒有學生再去用心細品四大名著的原作,電視劇、縮減本代替了對原作的閱讀。我調查五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很少有學生讀名著,普遍認為枯燥,讀不懂,沒興趣,就連課本上推薦的名著,也鮮有學生去用心讀。學生雖然走近了文本,卻不能真正走進文本,不能潛心閱讀,和文本進行深度的對話,這些現象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教學可謂是半壁江山,而我們用來教學的語文教材(文本)是進行閱讀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是學生汲取、積累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源泉。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有一定的內涵和深度,雖然數量有限,卻是用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自我文化建構的主要途徑,需要學生靜心、用心走進文本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懷,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那么,教師在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就應該像寫一篇文章的開頭,反復斟酌,精心設計,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地進入文本世界。

那么,語文教師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愛上閱讀呢?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尋找有效的策略。

一、了解作者經歷和創作背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每篇文本的作者都有其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創作背景,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作者又有其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文本的作者在各自的社會生活中有所見所聞,才有所感所悟,才激起他們創作的沖動。所以這些文本都飽蘸作者的情感甚或是心血。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教學課文之前,如果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學生就會被作者的經歷吸引,或被作者的精神感動,就能(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引領學生進入文本,循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內容,文本的情感就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文本主旨的領悟就會更加深入。

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就布置學生自己查閱范仲淹的坎坷經歷,了解范仲淹所生活的時代。結合學生了解的情況,老師再引導補充。當學生了解了范仲淹的人生經歷后,就會不自覺地被北宋時這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所折服,所吸引,就會不自覺地在心中樹立了榜樣,帶著這種心境再進入文本,學生自然就有了閱讀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閱讀文本就能入眼,入心,對思想內容的理解也會更深入。再如在教學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給學生介紹時代背景后,學生的愛國熱忱就被激發出來,帶著這種感情去閱讀,就能很快走進文本,去感受這則消息帶給人極大的鼓舞。

二、審讀文題,引導學生自己構想文章內容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于閱讀和寫作,題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寫作時,學生都知道審題的重要性,閱讀文章之前,先審讀文題,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作為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是線索,如《背影》;它可以概括主要內容,如《阿長和山海經》,很多題目還能深深地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在山的那邊》,學生會去思考,山那邊是什么?《喂--出來》,學生會去想:是叫什么出來呢?《旅鼠之謎》,學生就會被“謎”吸引。審讀文題,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時,我先板書題目,讓學生明確本文描寫的對象。再引導學生圍繞這個題目,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如果讓我寫,我要表達什么中心,抒發什么感情,選擇什么材料,選用怎樣的寫作手法,怎樣去謀篇布局?學生暢所欲言后,再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文本,從作者的角度進行再審視,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比較自己和作者的差別,閱讀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就明顯增強。對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家作品,如魯迅的小說《故鄉》,教學時在學生充分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去靜心思考: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魯迅在故鄉會見到什么,他想要揭示一個怎樣的主題,作者又會運用怎樣的寫作步驟和寫作技巧……也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同樣的題目,想象自己30年后,回到故鄉的見聞。思考提出的這些問題后,,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進入文本,感受原作和自己思考的異同。堅持審題閱讀,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能從這種閱讀方法中收獲有益的寫作技巧。

三、范讀,讓語言和感情吸引學生

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逼渲小靶纬闪己玫恼Z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典范文學作品的誦讀。同時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朗讀能力目標都強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而很多學生未必能感受感情朗讀文本的魅力。那么教師就很有必要用流暢而有情感的范讀來吸引學生。

當范讀把視覺的文字轉化成有聲有情的語言時,學生能更真切地感受作品,領略文字的精妙,被“有聲”的作品深深地吸引,激發感情朗讀文本的欲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語感。記得我縣一位優秀教師在教學高爾基《海燕》時的情景,當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結束后,課堂上不約而同響起熱烈掌聲,學生的朗讀熱情被教師充分調動起來。整堂課,學生就在教師的帶動下,積極地走進文本,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充分領悟海燕和其他海鳥的不同象征意義,甚至當堂就背出一些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梢哉f教師的精彩范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成功的范讀需要教師良好的基本功,對于沒有這方面特長的教師,也可以借助優秀的朗讀資料。我在教學光未然的《黃河頌》時,下載了網上的優秀的配樂范讀,當鏗鏘有力,飽含情感的聲音響起,學生不禁跟讀,自覺地進入到文本當中。從學生抑揚頓挫的聲音中,我感受到學生情思蕩漾,感受到這種激情范讀帶給學生的巨大力量。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現在大部分中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心理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教師就在新課伊始給學生創設情境,對學生的感官形成有效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興奮起來。這需要教師設置的情境要巧、新,善于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曾在教學《珍珠鳥》的公開課上設計這樣一個導入環節,和著輕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用優美生動的富有感染力語言進行描述,引領學生進入神奇美麗的地方,感受珍珠鳥的溫情和美麗。當學生睜開眼睛,看到多媒體展示出來可愛珍珠鳥的動漫時,學生已經被教師引領進入美好的情境,這時的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很快地進入文本世界。再如教學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時,由民間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巧設情境,引領學生感受在詩中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牛郎織女的新生活,這樣對比,學生就急于知道郭沫若筆下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種情境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豐子愷的散文《竹影》時,用謎語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回憶兒時所玩的影子游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文本的積極性,讓其很快走進文本。

五、用問題作開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德國的語文閱讀教學經常會提問學生:作品中誰在說話?對誰說話?怎樣說話?在這樣的提問中,學生就能進入文本,細心閱讀。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在新課之初,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最終以問題的解決作為歸宿。

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師就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羅布泊以前是什么樣,今天消逝了,是什么樣子呢?那么美麗的仙湖怎么會消逝呢?對于仙湖的消逝,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你是什么心情。這一系列的問題涵蓋了文本的主要內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積極地進入文本,去尋找答案。在學習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南極探險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的經歷,一隊第一個到達并勝利歸來,一隊晚到并在歸途中不幸遇難。由此向學生發問:若是讓你為這兩人中的一人作傳,你會寫誰呢?學生思考后發言,并讓學生述說理由。而后繼續發問:作家茨威格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一行。人人都喜歡為勝利者歌功頌德,作者對斯科特說了什么呢?作者為什么對斯科特表達崇高的贊譽?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問題創設,可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學生一定能聚精會神地進入文本,認真思考,探求問題的答案。

六、以寫促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不應把自己或是教參里的東西強加給學生,而應讓學生自己直接去面對文本,自主閱讀,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品味、體驗、領悟和思考。對于一些淺顯的能觸碰學生心靈的自讀課文,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寫讀后感,寫讀書筆記,捕捉閱讀時的靈感。老師利用評講、評比學生習作,以及佳作展示等手段,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和競爭意識。有了寫作任務的閱讀能促使學生積極進入文本,積極思考。如安徒生的《丑小鴨》,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探索,去創造,去和作者,和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然后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來寫感想、體會。這樣的寫作訓練,激起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思考,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批閱學生寫的《〈丑小鴨〉的讀后感》后,我發現學生都有話可說,不少學生的習作觀點鮮明,有思想,有深度。當然這種閱讀方法可以延伸到課外,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養成每讀必寫的習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自由、智慧的生活。閱讀文本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成為學生人生的一件幸事、樂事。而要實現這些,需要語文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真正實現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走進了文本,直接面對文本,潛心閱讀,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范讀文本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范讀時機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淺談教師范讀的“放”與“收”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范讀策略探究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