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性問題研究

2012-08-15 00:45韓冬梅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2年9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新課程培訓

韓冬梅

農村地區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困難與挑戰,其中,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性問題日益突出。筆者通過聽課、訪談和問卷調查三種形式對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能力進行了調研,充分了解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他們對新課程改革的種種不適應表現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他們對新課程改革適應性的建議和措施。對農村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及時發現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增強農村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能力,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當前新課程改革在農村的順利實施提供依據。

一、新課程改革對農村教師提出新要求

我國13億人口中有8億在農村,我國2億中小學生中有70%生活在農村。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改革能否在全國有效實施,并最終取得成功,將取決于新課程在農村的實施情況。新課程改革為農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農村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性會對新課程改革在農村的推進產生重大影響。新課程改革呼喚農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盡快實現角色的轉變,這就對廣大的農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農村教師必須是新課程積極有力的執行者。農村教師要努力踐行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在認同和理解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將其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其二,農村教師要擔負起建設新課程的任務,用研究者的心態和狀態對待課程改革。農村教師要做一個研究者,新課程強調教師即研究者,這就要求農村教師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創造性地實施和開發新課程。其三,農村教師要用體驗者的心態樂觀應對課程改革的種種問題與挑戰,自覺提升職業發展的內部驅動力,和新課程共同成長。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農村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以良好的職業心態和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挑戰。

二、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不適應表現

課程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從調研掌握的情況看,農村教師有參與課改的熱情,為了適應新課改,提高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在農村學校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能夠真正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師。教師的適應性是教師在課程變革中,因應外界的變革要求,對自身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實踐做出調整,從而在自我與環境之間保持平衡的心理—行為特征。筆者認為當前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不適應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該教些什么?”——角色的變化使農村教師難以適應

教師的態度是影響當前農村新課程改革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致力于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使許多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令他們感到迷惑,理念不明晰,對新角色難以適應。特別是有些老教師認為自己歲數大了,課改應當是年輕人的事兒。

(二)“我該怎么教?”——如何建構課程和評價方式的轉變讓農村教師難以把握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農村教師要積極開發適合本地本校的教育資源,根據教學需要調整課程進程與課程結構,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設計教學活動。這對于習慣了教案,照本宣科講課的農村教師來說極不適應。此外,新課程改變了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強調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改進教學實踐。這種評價由注重結果逐步向注重過程轉變,評價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教師的不適應性。

(三)“我的未來該怎樣發展?”——農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感到困惑。

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是指教師自身素質提高與專業成長的過程,二是指通過教師教育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和專業成長的過程。農村教師原本專業化程度就不是很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缺乏適應力和創新力的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途徑都難以把握,對自己如何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感到困惑。自身的專業發展很容易出現瓶頸甚至停滯,長此以往將嚴重制約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正是由于農村教師對新課程的種種不適應,導致他們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不高。筆者認為農村教師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教師編制、專業結構配備和知識結構不合理。首先,不合理的編制配備在農村學校是普遍現象。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開,農村學校點多面廣,甚至最基礎的語文、數學和英語教師都緊缺。其次,教師專業結構配備不合理。目前農村教師專業結構配備參差不齊,普遍缺乏英語、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師。最后,農村教師知識結構過于單一,知識面狹窄。新課程強調體現綜合性、選擇性與均衡性,因此與之相適應的新課程教學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綜合知識,農村教師急需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完善知識結構。

其二,巨大的社會壓力加重農村教師的精神負擔,農村教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F在的家長看重分數,望子成龍的觀念依然嚴重。學校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往往迫于社會、家庭的壓力,對應試教育絲毫不敢放松,加上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資格社會化、校內學生和家長評定教師等制度的推行,給農村教師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過重的精神負擔。由于承擔超負荷的教育教學任務,勞動報酬又不高,農村教師普遍感覺身心疲憊。對自己的職業滿意度下降,沒有崇高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工作缺少激情,心里充滿矛盾和沖突,出現職業倦怠,甚至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堅決不做教師。這種消極的狀態對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學習會產生有害影響,成為導致農村教師厭教、教學水平不高和教師人才資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其三,繁重的教學任務,讓很多農村教師超負荷運轉。農村教師工作負擔比較重,并且大多數教師跨科目、跨年級任課。在一些偏遠村小,不少學校是一個年級一個班一位教師。教師還要承擔個別輔導、家訪等工作。特別是近些年來,農村學校留守兒童逐年猛增,據全國婦聯發布的《全國留守兒童狀況調研報告》稱,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教師的工作量也隨之大量增加,不少農村教師還要對這些留守兒童擔負起家長監護的責任。

三、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適應性的幾點建議

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就要與新課程同行。筆者通過前期的調研,提出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適應性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一)優化農村教師的生存環境

農村教師處于教育的底層,要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提高他們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教師所在的學校,都要以人文關懷的態度和視野了解農村教師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保障生存才會有發展的可能。

(二)重視農村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

教師的職業生涯要經歷一個從新手型教師發展為成熟型教師,最后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做好農村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其發展目標,不僅對農村教師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更能夠調動起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從而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水平。要為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提供有效的專業支持,構建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長效動力機制,以激勵農村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熱情。

(三)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新型農村教師

教師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動力,在農村尤其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師。

1.農村教師應具備善于學習的能力。胡錦濤總書記曾經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講:“在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的條件下,要成為合格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廣大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毙抡n程的實施,要求農村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終身學習和教師的自我成長相結合,要求教師自覺學習、善于學習。因此,農村教師要博覽群書,向書本學習;要實現同伴互助,向其他教師學習;要開展專業引領,向專家名師學習。

2.農村教師應具備勤于反思的能力。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和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設計、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鞭r村教師要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理性的分析和評價,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重視學生和同行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自我反思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與反思相結合,能夠讓農村教師真正體會到反思對其自身的專業成長的意義。

3.農村教師應具備創新教育的能力。21世紀教育的根本追求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創新教育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時代和教育發展的需要。農村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才能夠適應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才能夠實現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斷創新。只有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勇于開拓、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

4.農村教師應具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信息技術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豐富和提高了教師與學生搜集、整理和應用信息的方式與能力。熟練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際應用能力應當是教師教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但大部分農村學校不具備使用網絡的軟硬件條件,多媒體教學在農村學校普遍應用還有一定難度,這樣勢必會影響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因此,農村教師必須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在實際教學中熟練應用。

(四)加大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力度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為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師資保證”。要加大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力度,做到對內進行評估調查,了解農村教師的現狀和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展開培訓;對外給予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制度和資金支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切實建立起發展性評價制度,實施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1.確立農村教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對廣大農村教師的培訓要緊密結合教師的工作特點,切合農村教師的實際需求,要摒棄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培訓方式,用活動來促使他們對已有的認識和實踐進行反思。由于農村教師課時偏多,普遍存在跨專業兼課的情況,因此農村教師的壓力很大。培訓者應當主動進入到學校,研究當地教師的實際需求,要注意城鄉差別,創新培訓模式,整合并共享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平臺的優勢,為農村教師進行網上學習和研修提供方便條件。

2.加大農村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農村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提高學歷的機會相對較少,而各種在職培訓卻收費不斷,致使很多農村教師叫苦不堪。因此,應該為農村教師提供更多免費在職進修和培訓的機會。

3.進一步明確繼續教育培訓目標、完善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首先,建議培訓時要設定科學的培訓目標,明確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方向很重要。其次,在培訓內容上,要強化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要以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技能為主,在此基礎上,促進教師多方面專業素質的發展。最后,要探索有效的培訓形式,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性,強調實踐、感悟、對話與反思,注重分析評價,最終重建教育理念。同時,要加強培訓者的培訓,加強對培訓者的素質考評,適應新形勢下的培訓要求。

(五)加強農村學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

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有些農村教師之所以教而不研,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方法。培訓機構應當重視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與引領作用,培訓者應積極推廣實用有效的校本教研、創新校本培訓的模式,幫助農村學校在開展教研,在培訓內容設計和培訓形式等方面加以改進。

發展農村教育,要立足農村的現實。農村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對基礎教育改革的縱深發展影響深遠,因此,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性問題不容忽視??梢哉f,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效有賴于農村教師對新課程的高度理解、深入實踐和不斷適應。本研究提出了農村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些建議,相信對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能力的提升,對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縱深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吉林省教育科學 “十二五”規劃課題 “提升農村教師素質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課題批準號:GH11591)

[1]王顯福.農村新課程[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10).

[2]呂麗艷.教育卸責問題研究——基于農村教育實踐的考察[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2).

[3]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新課程培訓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論西部農村教師專業信念提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