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12-11-15 05:53李慶華
教育研究學刊雜志 2012年8期
關鍵詞:長凳創新能力課文

李慶華

創新素質的特征是指一個人的心理、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具有開拓性、獨創性和新穎性。真正有學問的人應該是既有豐富的基礎知識,又有敏銳的創新能力的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本人就結合個人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精神及能力的培養。

1創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胡錦濤主席在"十六大"的講話中已提出"以人為本"的治國策略。同理,學校教育也應該以教育學生為本。許多活生生的教學事例說明:嚴厲、呆板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只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他們只能一味地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惟命是從,如傀儡一般。這樣的教學肯定不能培養出有主見、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老師應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充分發展、張揚個性,創新的火花才能燃燒起來。要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必須做好下面兩點:

1.1教師扮演的角色要發生轉變。"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想,這也就是說,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嚴師"。老師在課堂上要親切、溫和,課堂下多與學生談心,讓他們覺得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才會由怕你變為敬你、愛你,他們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樂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1.2要充分尊重學生。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發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師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這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就可以使學生感到溫暖,敢發言,敢討論,敢創新,到一定的程度會取得驚人的成績,成為你的得意門生,成為你的驕傲。如我班的李剛同學,他主動提出要當我的語文課代表,他寫的字又快又好,而且經常幫我抄寫語文題目,他是個比較調皮的學生,我就大膽地利用他寫字快的特點,任用他為課代表,他果然不負我的意愿,表現突出,學習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由40名進到了9名,同學們都為他的進步而高興,其他老師也提問他一些問題,即使回答錯了,還給他說一些鼓勵的話語,他很感動,很努力,不負眾望,終于他的數學成績也趕上來了,在中考時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的確是我的驕傲。

2質疑問難,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問題,很多同學課文是讀了,也從中獲得了樂趣,但疑難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困惑乃至痛苦接踵而至,而讓學生在質疑問難解決疑難的過程中,其實又會使學生領略到更高層次的樂趣。如歐·亨利的《警察和贊美詩》開頭一句話說"蘇比躺在麥迪生廣場他那條長凳上,輾轉反側"有的同學問"這里為什么要說他那條長凳?"我回答"他是個流浪漢,白天到處游蕩,晚上無家可歸,一直躺在這條長凳上過夜,時間長了,這條長凳就變成他的了這是歐·亨利所特有的一種幽默筆法,所謂'含淚的微笑'吧!"學生非常高興,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促使他們保持活躍的思維。

3教師要善于營造創造氣氛

當今社會,學生接收信息的手段極為廣泛,如電視、廣播、書本、電腦、書本等,教師不再是惟一的知識擁有者。教師應把課堂作為師生交流的場所,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氣氛。教學中要多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大量的插圖和教學掛圖,還可借幻燈、錄像、錄音等聲像素材,以此引起學生的觀察、想象,使他們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我講初一下冊《斑羚飛渡》一課時,出示動物飛渡的情節,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如聞其聲,如見其物。這樣學生就會利用先進科技手段,自己在電腦中收索更多有關斑馬、羚羊等動物的信息,為學好這類課文奠定了基礎。

4引導發現,喚醒創新意識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在課堂上,常常是教師的一言一行給學生模式化的師范與提示,受其影響,學生的思維拘泥于同一方向,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所以,班上盡管有很多學生,但他們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都停留在同一水平線上。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打破這一傳統的思想,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引導他們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允許并鼓勵學生的認識朝不同方向發展。學生上課堂的主體,應激發他們探求新知的動機,引導他們談看法、擺見解。

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對于一些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思考問題,如教《曹劌論戰》時,我讓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主題,其結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的同學認為,文章通過記敘長勺之戰的經過,揭示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有的同學認為,文章通過記敘魯莊公采納曹劌的建議,從而奪得戰爭勝利這一事實,說明領導虛心采納群眾的意見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有的同學認為,文章歌頌了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同學認為,文章批判了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膽略;有的同學認為,文章揭示了做事情要善于把握時機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學生各抒己見,見解獨特、新穎,是我所沒想到的,由此可見,只要教師善于誘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培養。

5大膽挖掘教材空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結尾,或是在中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領悟。學生的創造力往往就在對課文的空白大膽想象和描述中迸發出來。如在教完《安塞腰鼓》這一課后,我啟發學生:你們可以寫一點感想,如六一兒童節,小學生玩安塞腰鼓及正月里人們看威風鑼鼓隊表演,可以描寫寫一些內容吧!同學們在日記本上寫出了各種樂隊的表演情節!多么豐富鮮活的想象呀!在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補充中,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再如我教完《最后一課》以后,讓學生續編故事,他們寫的多有情趣!多感人??!還讓學生寫想象作文,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學生要創新,教師也要不斷創新,教師要用創新型的教育手段去教育學生、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長凳創新能力課文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長凳
多功能柵欄
長凳
長凳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