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探究

2012-12-14 04:06張煥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產權會計信息企業

張煥

【摘 要】 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的最終產品,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社會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效率的高低,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做到真實與公允。因此,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是每一個會計人必須面對的。

對處于成長期的市場經濟環境而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災難性的,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刻不容緩。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證券市場發育不良、企業籌資困難等,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關。由于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1. 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表現

1.1經濟交易失真。這種失真指的是企業為了粉飾財務報表,利用資產重組、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利息資本化、交易時間差等多種手段,虛構經濟業務、從事不等價交換等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

1.2會計核算失真。這種失真指的是會計核算過程不能真實記錄和反映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具體可分為原始憑證失真、會計賬簿失真和會計報表失真。

1.3會計信息披露失真。這種失真指的是隱瞞應披露的會計信息或不及時披露應及時披露的會計信息。

2. 產生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2.1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企業產權關系模糊。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的法人主體,企業及其財務會計行為的秩序化程度必然影響著市場機制的有效性,或者說,企業及其財務會計行為的規范性直接就是市場經濟運行的規范性,而這些又是建立在產權尚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基本條件的基礎上。然而,當前以兩權分離、政企分開為基本原則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盡管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強化了國有企業的利潤動機和市場制約機制,但卻未能從根本上塑造出真正意義的國有企業法人主體與完全法制約束下的政府權力行為格局,致使兩權分離、政企分開始終處于分而不離、雖分未開的“隱蔽”狀態,以致國有企業的市場價值判斷行為與利益的體現不得不經常的被動調整。結果,一種情況是會計行為被動順應政府的行政權力強制與單向的大財政意圖,另一種情況是采用短期化、非規范化的會計行為。不管哪一種情況,其結果必然會出現會計信息虛假的問題,而這種虛假又與國有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及國民經濟長遠發展規劃之間產生沖突,以致隨著企業內在經營機制的紊亂和增值活力的疲弱,社會經濟效益推進滯緩,基礎腐蝕。究其根源,無疑在于企業產權關系界定的模糊性。

2.2會計準則、政策存在局限性。會計政策為企業提供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寬,在會計政策規定的范圍內,會計信息制造者總是選擇有利于自身業績或其他會計目的的會計政策,如美國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別目的實體”(SPE)符合條件可以不納入合并會計報表的會計政策操縱利潤的,本應納入合并會計報表的三個SPE被排除在合并報表范圍外,結果1997—2000年有4.99億美元的利潤被高估,數億美元的負債被低估,那么投資者接收到的會計信息是經過粉飾的虛假會計信息,其利益受損也就難以避免。會計準則的滯后性,也同樣為會計造假提供了“自由”空間。經濟飛速發展,新的經濟事項不斷出現,原有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與新的經濟形勢發展已不相適應,而新會計政策又不能及時制定及頒布,這就會給某些企業以可乘之機,從而利用會計準則的空白來選擇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

2.3外部監管不力,執法力度不夠。我國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作出處罰規定的法律雖然很多,如《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刑法》、《注冊會計師法》等,卻普遍存在著執法不嚴、懲治不力的現象,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懲戒作用。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幾點:一是發現機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尚不完善,各種制度尚未理順,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現象仍較普遍。二是懲罰不力,對違法違規行為,不僅缺乏刑罰和經濟制裁,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譽損失,舞弊者不以此為恥,反而甚至以此為榮,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并不能帶來相應的收益。三是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他們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應對會計信息造假,對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的卻很少,民事賠償更是微乎其微。與普通商品造假一樣,造假的會計信息造成的后果是預期收益大于預期成本,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泛濫。四是利益驅動,某些企業經營者存在違背會計規則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從而使自己收益(報酬、升遷等)增加的動機。

3. 如何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3.1明晰企業產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的明確界定是會計規范和會計信息生成的基礎,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并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產權的明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按照“誰投資、誰管理和誰受益”的原則對國有資產所有權實行分級管理,明確所有權主體;實現所有者主體的多元化,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改造;成立隸屬于各級政府的綜合性公有資產管理機構,實行政府的社會行政管理職能與所有權職能分開;實行公有資產所有權、公有資產資本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離。

3.2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會計規范。從本質上來說,我國的會計法律體系具有第一種思路的特點,目前,我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建立起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會計法律體系,并建立了《總會計師條例》、《會計人員職權條例》等行政性法規和《經濟法》、《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的法律規范。但是,正如很多的法律法規一樣,當前會計法律法規仍舊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條條框框太多,而可操作性缺乏。我國處在市場經濟初期階段,各種經濟制度法規都有待完善,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與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會計制度法規的完善。因此,在發現會計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之后,就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適度減少條條框框,增加可操作性,這樣既提高了會計法律法規的靈活度和適應性,又提高了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加強他們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當前會計法律法規還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對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沒有清晰的界定,導致法律規范形同虛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應當使相關各方的責任明確,使各方相關人員的權力和責任相對等,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對應多大的責任,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約束作用,也才能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真正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 任瑞蓮.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調查與思考[J].河南農業,2010(15).

[2] 邊秀端.會計工作面臨的困難探析[J].河北企業,2010(12).

(作者單位: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猜你喜歡
產權會計信息企業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探討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討
對“小產權”房的認識與思考
加強往來款清理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