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S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3-06-13 01:06張曉琦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社交大學生信息

張曉琦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715)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和Web2.0大潮的推進,SNS社交網站快速發展并成為網民的基礎應用之一。同時以Android及IOS等操作系統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機成為大學生主要上網終端之一。網絡應用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網絡是人的延伸。尤其是現代信息社會已進入個人傳媒時代,新媒體可以隨時存儲或查找信息,方便及時。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專業或需要選擇個性化、專業化的信息服務。而在SNS社交網站領域,“人人網”主要占領著高校市場成為大學生網絡交流的重要平臺,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交流最頻繁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線組織者和具體實施者,要積極“走進網絡”,將網下的主渠道教育與網上的新媒體平臺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更好地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廣東家具業近年受到不少來自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沖擊,這些國家利用優惠的稅收和低廉的人力資源等優勢,以低價搶占國際市場,使廣東家具的出口受到較大的影響(見表3)。

一、大學生社交網絡生活狀況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公布的《2012年中國網民社交網絡應用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SNS社交網站用戶規模達到5.38億。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之下臺式電腦為3.80億,手機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截至2012年6月底,20~29歲網民達到了網民總數的30.2%,網民職業中,學生占比為28.6%,遠遠高于其他群體。[1]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簡言之就是社會關系的網絡化。SNS社交網站建立在“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基礎之上,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即通過“熟人的熟人”來進行網絡社交擴展。這些網站的特點是把現實中的社交圈子“搬”到網絡社區,美國學者瑞格爾德將“社區”定義為:“一群主要借計算機網絡彼此溝通的人們,他們彼此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對待朋友般彼此關懷,而形成團體”[2]。

六度分割(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示意圖

“人人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實名制社交網站,以“人人網”為代表的SNS網站集中體現了Web2.0以聚合內容、即時通訊、博客、應用為核心的傳播特點。如果說Web1.0是下載、瀏覽等,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眾只是“受者”,那么Web2.0就是分享、創建交互,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內容的消費者,又是內容的制造者。

——《THE DRINKS BUSINESS》近日報道中稱,頑強上升的中國葡萄酒市場需求,催生了一個日益增長的散裝酒產業,這個產業非常擅長于創造商業貼牌酒,來迎合中國市場。而智利這個中國第三大進口葡萄酒生產國,就在擁抱這個趨勢的國家行列中,是中國最大的散裝酒來源國。

1.SNS網絡及時反映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叭巳司W”為大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他們可以通過發布日志,上傳照片,分享信息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興趣和思想。展現自我的文化本質上是心理渴求他人關注,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因此從大學生個人網頁上可以獲得關于大學生本人比較全面的信息。SNS網絡生活的真實性和經常性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準確了解學生正在做什么、想什么、關注什么、需要什么,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現實需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同時,通過訂閱與關注,第一時間將好友的內容更新及別人的回應顯示手機終端上,建立起師生之間及時高效的信息交流反饋模式,第一時間對錯誤信息給予引導和糾正,極大地增強了思政教育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人人網”建立之初名為“校內網”是限于具有特定大學IP地址或者大學電子郵箱的用戶注冊,這樣就保證了注冊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在校大學生,它已經成長為中國大學生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校園網站。為了客觀地描述大學生SNS社交網絡生活現狀,筆者以“人人網”為例,采取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的方法得出高校學生SNS社交網絡生活呈現如下特點。

1.參與度高。95%以上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使用過SNS社交網絡,學生參與度和活躍度高,瀏覽時間長,內容涉及面廣。(表1)

表1 學生對SNS網絡總體訪問統計數據表(人均每日)

4.SNS社交網站成為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警器。高校群體性事件分為政治類、非政治類和復合類群體性事件,其根源具有復雜性、偶發性、演進性、個體從眾性、結果破壞性等特點[4]。大學生有時年輕氣盛處理事情可能會沖動和不理性,所以高校是發生群體性事件的高危地帶,形式包括游行、罷課、抗議、靜坐等。方便快捷的校園網絡對學生群體性事件的蔓延、擴散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5]?!叭巳司W”快速的信息傳播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形成積極的集體行動,比如玉樹地震之后,有大學生通過“人人網”發出號召舉行集會一起為玉樹災區的受難群眾募捐和哀悼祈福;為倡導環保理念,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地球一小時”活動期間,“人人網”也發揮了巨大的信息發布和傳輸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煽動群體事件的工具,2010年6月9日網絡上有人發起所謂的“69圣戰”狙擊韓國樂隊組合Super Junior。當時“人人網”是高校消息發布的集散地,于是當晚7點整,全國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都走出寢室進行示威游行。事實上絕大多數大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所謂“69圣戰”始末,從眾心理及少數思想偏激分子通過“人人網”的煽動是廣大大學生參與群體事件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不可預測性的突發事件在高校中也常有發生。因此,輔導員通過參與“人人網”等SNS網站的互動,可以即時了解高校正在或即將發生的集體性突發事件,是及時澄清謠言消除危害高校穩定隱患的重要途徑。

3.交流方式多樣?!叭巳司W”除了具備在線聊天、留言、狀態、日志等基本的溝通方式之外,還可以讓朋友間彼此分享相片、音樂和電影,并提供一些開放的應用平臺。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4.應用重點傾向于信息共享。調查顯示,SNS社交網絡豐富的內容中,學生最熱衷的是“共享”功能(95%),然后是“發布狀態”(87%)、“留言評論”(80%)和“寫日志”(77%)。

“人人網”用戶使用網站提供的一些娛樂應用,與現實社會脫離,沉湎于虛幻空間,然而又通過與“志同道合”的人的互動,建立起新的聯系。而這個環境下,青年學生不能保持思想上的獨立,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分享日志、視頻往往有跟風之嫌,評論有太多不理性的因素。

二、社交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為解決五寨縣城城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緩解地下水位下降趨勢,決定利用蘆芽山布袋溝內馬家寺泉和姑姑庵泉水資源。布袋溝主河槽為姑姑庵方向來水,右側為馬家寺溝道來水,該段河谷較為狹窄,谷底寬30~50 m,兩岸山體雄厚,呈“U”型谷。此段河谷上游內植被非常茂密,水土流失不大,無居住人口。

脫離現實的社會交往。馬克思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異化進行了全面抨擊。所有與勞動有關的東西異化為人的對立物?!爱惢钡幕竞x是體現主客體的一種關系,即主體的產物成為異己的力量,反過來與主體對立,控制主體。哈貝馬斯認為技術統治對人的壓制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技術對日常生活的侵蝕,破壞了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交往基礎。而網絡異化使得技術官僚以技術控制世界,完全壟斷信息與決策,但是他們不能全方位了解世界。另外助長了各種不同思潮的滋長,有些是極端言論。網絡異化在人本層面剝離了人的理性與情感,一些人過分依賴網絡,喪失理性,從而放棄責任與義務[6]。

2.SNS網絡構建多維立體的信息平臺。SNS網站的“分享”功能進一步實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節省了尋找資源的時間。大學生好友之間有著相近的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使得分享的信息已經過初步篩選而更受學生歡迎。事實上,“分享”正在取代“論壇”和“搜索引擎”成為大學生社會信息的主要來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一功能,為政治理論、形勢政策、黨團活動等信息提供宣傳載體。同時,SNS網站的“投票”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征集學生的意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制定決策和開展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

影響個性獨立。由于“人人網”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實名制社交網站,傳播學中的“沉默螺旋”在這里仍然起作用。個體往往怕被“孤立”,他們總不能違背周圍“好友”的共同意見去堅持自己的獨立觀點,相反他們可能要么保持沉默要么被好友們“同化”。

2.身份真實。調查顯示,與互聯網匿名性的特征相反,絕大多數(94.6%)的學生以真實的姓名和身份進行社交網絡注冊,并在網絡生活中展示真實的思想和言論,這也正是學生熱衷于社交網絡生活的重要原因。

三、SNS社會關系網絡結構對青年學生的負面影響

“人人網”原本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社交網站。所以我們需要考察SNS網絡社會關系結構對青年學生的影響。

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有相應的理論支持,建構主義是其理論基礎之一?!敖嬛髁x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p>

網絡異化雖然有其負面影響,但在另外一個角度,無疑開拓了角色的社交空間。SNS網站具有連接和隔離的功能,人與人的關系正在以網絡隔離為基礎,同時又經過連接功能,凝聚成了一個新的網絡人際社會關系結構。

5.登陸終端微縮化。經過Alexa Internet網站的統計,通過手機終端登陸訪問“人人網”的人均頁面瀏覽量已經達到了20,遠遠超過其他數據。

3.SNS網絡暢通了溝通渠道,促生了新的高校輿論公共空間。高校輔導員一個人往往要面對幾百甚至上千學生,無法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使信息在傳遞給學生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噪音和失真,學生對很多問題沒有充分理解又得不到及時反饋。SNS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及學生的高度關注,不但為輔導員提供了高效的信息發布的平臺,更提供了雙向的溝通渠道,使學生便于隨時與輔導員進行單獨交流,減少噪音。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這一渠道進行雙向甚至多向的溝通,實現信息共享。此外,SNS網站將個人與公共空間完美結合搭建起一個有效公共話語空間,在消息擴散方面,它更快速;在公共空間的參與性方面,它更便捷;在消息的可信度和來源方面,它更真實可靠。在監管方面,它單純的人際傳播方式最大限度地避開了政府部門的監管[3]。兼具上述優點于一身,大學生在“人人網”上既可以對高校內部發生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觀點,也可以對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評論,從而形成意見一致的輿論,進而作用于現實并改變事態發展的方向。

郭永旺:農藥的應用為農業的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幫助人類解決了饑荒和貧困,豐富了農產品的種類,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就以上文提到的分享為例,對于周圍“朋友”的分享,有一種從眾心理?!耙庖姳磉_”也面臨同樣的困惑,意見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甚至屈從于絕大多數人的意見。

在駛向斯洛文尼亞的路上,我們沿著海岸線前行,壯闊的大海成為了唯一的風景。在皮蘭市,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協助,我們前往了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區—通常來說,這里禁止車輛通行,但鮮紅色的法拉利、橙色的蘭博基尼和白色保時捷的咆哮卻響徹了這座原本安靜的小城。終于,我們到達了塔爾蒂尼(Tartini)廣場,見識了周圍威尼斯風格的豪宅和圣喬治教堂(St. Georgskirche)的雄偉。發動機的陣陣嘶吼和明亮的車燈打破了小城的寧靜,傳統和科技的碰撞在這里留下了視覺和聽覺的震撼。

四、依托SNS網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思考

1.健全網絡管理,建立扎實的思政工作新平臺。在SNS網絡傳播環境中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們把握網絡發展趨勢,及時建立健全網絡管理規范,促進教管相結合。今后網絡發展有生活化、娛樂化、綜合化、細分化及無線化的特點。面對這樣的趨勢,國家主管部門和機構應該針對性地出臺相關網絡管理法律法規,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基礎上,完善學生在校的網絡管理,加強引導,對其在網絡上的習慣行為模式做出正確判斷,有效地在SNS平臺上推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另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要具有廣泛性,即教育工作者或輔導員所負責的學生要盡可能多地成為自己的好友,進入自己的網絡視野。由于社交網絡是基于真實的人際關系建立的平臺,按照六度分割理論,建立好友推薦和自動匹配機制,把所有的學生加為好友,理論上是可行的。若時間允許,則可以通過姓名來尋找他們加為好友。盡可能多地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好友是開展網絡教育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把握“網上網下”的動態信息,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交流,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引導學生合理表達意見與宣泄情感,將問題解決在萌芽。

2.發揮技術優勢,適應信息傳播特征,推進網絡工作平臺的升級轉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們應利用高速信息傳播的方式掌握主動權。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SNS網絡的重要性,除了參與社交網絡,關注微博外,還應發揮高校的技術優勢,將SNS技術和其信息傳播特征為我所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中創建新型社交網絡平臺滿足大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個性化關注創造條件,便于對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式教育和引導。另外充分認識基于SNS信息傳播特征研究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皞€人狀態”“日志”和“分享”等應用是SNS社交網絡中最為常見且使用率最高的幾個板塊,其中尤以日志功能是用戶表達個人觀點最為重要的板塊。利用好這一功能,將會是高校思政工作傳播主流思想的有效媒介。借助社交網絡強大的轉載傳播功能,多發布一些優秀的文章,多分享一些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勵志視頻,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意見領袖需充分發揮作用,引導網絡輿論?!叭巳司W”共同主頁有許多名人、新聞媒體、NGO等“入住”,他們往往擁有眾多的“粉絲”。但是除了少數人有著一定的意見影響之外,人民網、環球時報等新聞媒體的公共主頁僅僅是發布消息及對網友的反饋,而沒有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新聞媒體可以以社交網絡為平臺,與大學生形成互動,而不是一味充當“傳者”。此外還要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和規范引導,提高學生信息鑒別能力,使學生成為自己的把關人。

3.加強教育滲透,注重信息傳播的即時性,拓展網絡預警新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教育滲透,在網絡上不僅要有教育工作者的聲音,更要注重教育工作者在網絡上的影響力、感染力、吸引力及滲透力。從基礎層面上看,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成為自己的好友,進入自己的網絡視野;從環境層面上看,要加強問責機制的研究與建立,設立網絡導師,加強SNS平臺上的教育引導,利用投票和小組功能,積極引導網絡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SNS互動環境。從人員層面上看,要加強對網絡活躍者群體的重點引導,一方面,要堅持正面引導的原則,注重引導網絡活躍者群體理性的網絡行為,對于理性的討論大力支持和贊同,對于不負責任的言論要堅決反對,并采取及時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注意區分灌水者、參與討論者及發文引發話題者這三種類型活躍者之間的差異,因勢利導,針對性地予以教育引導[7]。其次,社交型網絡的每個用戶所撰寫的日志發表的狀態都會即時展示在所有好友的新鮮事中,我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波動,發現在特定的時間點上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或者群體性思維和輿論導向,為開展工作贏得了時間。社交型網絡的即時性和信息發布功能勢必將開創高校突發事件的網絡預警系統新平臺。此外還要增進與學生的線下互動,引導大學生正視社會現實,健康成長成才。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年中國網民社交網絡應用研究報告.

[2]楊繼紅.新媒體生存[M].第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2.

[3]詹恂等.SNS對人際傳播中行動過程的影響[J].新聞界,2008,6.

[4]章清等.新時期高校群體性事件謅議[J].當代青年研究,2005.10.

[5]章清等.新時期高校群體性事件謅議[J].當代青年研究,2005.10.

[6]鐘瑛.網絡傳播倫理.第一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5.

[7]張再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經濟科技出版社,2009:484-485.

猜你喜歡
社交大學生信息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