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當前縣域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幾個矛盾

2013-07-26 08:18梁志斌
教育探索 2013年4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矛盾責任

梁志斌

摘要: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背景下,縣域學前教育面臨著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矛盾、補足數量與保證質量的矛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及社會教育的矛盾、保持生活世界教育與理智化教育的矛盾、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與特色辦園的矛盾,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間的矛盾等。

關鍵詞:學前教育;矛盾;責任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4-0136-03

一、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矛盾

學前教育仍是當前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總體短缺、政府投入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園難”等問題。據《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16.68萬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班)3424.45萬人,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149.60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2.3%。據《安徽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幼兒園6520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689所,占幼兒園總數的25.9%;民辦園4831所,占幼兒園總數的74.1%。在園幼兒104萬人,其中公辦幼兒園55.1萬人,占在園幼兒總數的53%;民辦幼兒園48.9萬人,占在園幼兒總數的47%。學前三年毛入園率50%。幼兒園專任幼兒教師47004人,全省師幼比1:22.1。通過實施國家學前教育重大項目和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內全國需增加數萬所幼兒園,發展任務相當繁重?!秶鴦赵宏P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地方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入園難”問題的責任主體。

《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就是要大力發展公辦園,提供“?;?、廣覆蓋”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公辦園應承擔起公共服務的根本任務。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就是要落實縣級政府在公共財政和教師人事制度等要素方面的投入,這直接關系到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制約著幼兒園辦園活動的價值取向和業務范圍,是反映政府對學前教育起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指標?!暗胤秸诠藏斦徒處熑耸轮贫鹊纫胤矫娴耐度肴蔽换虿蛔?,與學前教育所具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地位要求及內在性質產生了矛盾,由此決定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難以充分實現”。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就是要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在不少地方,民辦園的比例遠遠高于公辦園。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園須納入社會公益事業管理的統一體系之中,并因此獲取政府公共服務的支持。但民辦園又具有資產、投入、人員聘用、獨立法人、收益回報等迥異于事業單位的特性,更需要按市場運行規律從事管理活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地位和空間。因此,“要綜合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機制配置資源,使民辦園既要符合國家意志和公共利益,保證在國家控制范圍內開展學前教育公益服務,又要參與市場競爭,以不同特色滿足市場、社會不同利益需求,以適應多元利益格局的需要,獲取市場自主生存空間”。

目前在公共財政和人事管理上賦予各類幼兒園不同性質,必然會帶來公益性與營利性的矛盾。在政府投入不足、資源整體短缺和監管難以到位的情況下,家庭作為弱勢的一方勢必要分擔更多的成本。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由于性質不明確,使其處于事業和企業之間的模糊境地,它們既可以依事業單位的性質,獲取公共服務的政策支持,又可以依企業性質進行市場化運作,實行高收費;它們游走于公共服務與市場營銷之間,自然衍生了公益性弱化、公平競爭環境失調和治理難度較大等一系列問題。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就是要求政府加強學前教育公共管理和制度建設。學前教育是社會公益事業,須滿足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民生需求和體現國家的政治意志,但如果缺少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的規范與制約,不能納入類似義務教育的保障范疇,就會超脫于公共服務領域之外,游離于公益性與市場化的邊緣。當前應借鑒義務教育的經驗,建立縣級政府統籌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

在法律建設上,學前教育的立法層次目前仍很低,缺少像《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甚至《民辦教育促進法》那樣的法律地位,這反映了學前教育在國家教育政策體系中地位的孱弱。

二、補足配齊幼兒園教師與提高幼兒園教師質量的矛盾

要達到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完成建設任務,重要的是圍繞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補足配齊幼兒園教職工。國務院要求各地以縣為單位編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有效緩解“入園難”。按照國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共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達9萬多所,新增加幼兒園園位500多萬個,新增資金投入1000多億元。其中,農村學前教育被列入重點建設工程。

隨著《幼兒園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學前教育正在“超常規”發展。但在幼兒園數量猛增的同時,幼兒教師的質量如何跟上需求成為難題。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報》數據,目前我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149.60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19.07萬人,生師比由此前的26比1下降為近23比1,但不同地區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幼兒園專任教師的缺口仍比較大。按幼兒園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安徽省提出到2013年幼兒園專任教師新增4萬人,是新增教師最多的省份。與新教師補充同步進行的還有現有教師的學歷提升與專業培訓,特別是轉崗教師的培訓,這些任務也相當艱巨。

幼兒園教師是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職責的專業人員,需具有特定的專業素質,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態度、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技能?!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將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方面作為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與條件,尤其注重專業理念與師德,將其作為《專業標準》的靈魂與核心。強調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必須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必須關愛幼兒,尊重幼兒,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幼兒教師不只是負責照看孩子、陪孩子玩的育兒保姆,而且是針對幼小孩子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實行教育的專業人員。

巨大的需求促進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大發展,高等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生源爆滿,導致不具備獨立培養小學教師資格的中等師范學校和部分中等幼兒師范學校也呈現出招生工作柳暗花明的形勢。更有甚者,不少縣區的職教中心、職業高中也乘勢而上,開始培養幼兒教師,使得幼兒教師培養進入了“大躍進”時代。如此大規模開放無序的幼兒教師培養現狀與國家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要求勢必產生矛盾,可能會降低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三、幼兒園教育與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之間的矛盾

早在1927年,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兒童教育是幼稚園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他說:“幼稚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單方面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抓住的,必定要兩方面結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對學前教育,家長普遍的期待是學了多少知識,會了多少技能。重智輕德,重認知教育輕情意培養,以成人視角審視孩子表現,排斥一切“非理性”行為。

怎樣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兒學習和發展的規律,正確理解幼兒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是一件重要而又困難的事。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幼兒園承受的來自家長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在家中的時間比在幼兒園的時間更長。因此,向社會公眾普及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廣泛開展適齡幼兒家長教育甚至比幼兒園本身的教育更為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家長,主動與家長溝通,并與家長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幼兒園要把家園合作教育納入整體教育工作計劃之中,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國際組織伯納德·范·利爾基金會1997年通過對不發達國家幼兒教育長達20年的研究后指出,父母是否參與幼兒教育,參與的程度如何,是制約幼兒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部在印發《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時指出,要加強社會宣傳,充分發揮學前教育科研機構和幼兒園的專業優勢,發揮各種大眾傳媒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要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廣大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實現家園共育。

四、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間的矛盾

學前教育在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公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然而,縣域學前教育的發展與幼兒、幼兒家庭和社會的需求之間還存在著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幼教機構之間教育質量差異大,缺乏有效監控;家長的保教能力不足;社會上對早期學習與發展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超前學習、片面學習的情況大量存在,極大地制約甚至損害著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證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享有基本質量保證的早期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教育部借鑒國際經驗,研制形成了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此來提升有關兒童發展的公共常識,幫助廣大家長和教師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成長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共同構成了國家對學前教育的綱領性文件。

《指南》與《綱要》都是幼兒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具有共同的目標指向和相同理念,在功能上可實現互補。北京師范大學馮曉霞教授指出,《綱要》是國家指導幼兒教育的宏觀性綱領,對目標的表述比較概括,沒有體現出發展的脈絡;而《指南》恰恰彌補這些不足,成為實踐中深入貫徹《綱要》的“橋梁”。

《綱要》是《指南》正確實施的重要保證。由于《指南》具有具體和明確的特點,在實施中容易被誤解甚至誤用。因此,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綱要》精神,才能正確地實施《指南》。

《指南》與《綱要》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決定了實踐中必須將兩者結合起來,吃透《綱要》精神,熟悉《指南》內容,在《綱要》精神的指引下,正確理解和合理利用《指南》去了解幼兒,支持、引導幼兒快樂學習,健康發展。

五、保持生活世界教育的全面、自由、詩性特征與理智化教育的過度、自負、單一的矛盾

個體的生命成長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站在個體發展的整個歷程來思考,早期的教育需要足夠地蘊涵個體與自然和世界的混沌聯系,必要而恰當地延緩個體置身世界之中的理智化進程,從而給個體隨后而來的理智化生存提供充分的原初性質料”。早期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孕育個體生命成長的內在精神結構、拓展個體與周遭世界的豐富而生動的精神聯系的過程,早期教育的全面而自由的詩性啟蒙特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陶冶和孕育,而不是純然理性的設計?,F代學前教育“必須恪守自己對個體生命發展理性設計的限度,保持生活世界對兒童生命發展的全面孕育”。

然而,“實利原則已嚴重侵蝕了教育制度,物化生存正成為社會的價值準則。注重教育的適應性和功利性,常常使人們陷入犬儒主義的泥淖”?!肮ぞ呃硇砸环矫媾c國家層面的功利主義頑強地結合在一起,壓迫人的自由意志;另一方面與個人層面的功利主義相結合,逐漸成為個人謀求自身利益的理性基礎”。在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上,由于傳統、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普遍存在著強迫性介入、過度開發、標準化促進、成人化視角及技藝性訓練等“理性化”傾向,學前教育也越來越追求個體生命發展的速成性,似乎學得越早、越快、越多、越清晰就是越好,而如此則恰恰失去了對生命發展本身的內涵和價值的尊重與思考。讓人們憂慮的是,幼兒園條件改善了,與自然卻疏遠了;安全有保障了,與社會卻隔離了;活動更豐富了,探索卻減少了;行為整齊劃一了,個性發展卻失落了;幼兒更懂得文明禮貌了,可“女性化”傾向卻濃厚了;能跳會畫了,興趣卻衰退了。早在1924年,陳鶴琴先生就鮮明地指出當時普通幼稚園有四種弊端,其中包括與環境接觸太少,團體動作太多。他認為,一些幼稚園整日把孩子關在室內進行機械活動等于送他們入監獄。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沃特·捷列姆指出,幼兒通過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喜歡與同齡人愉快地游戲,養成了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對周圍世界擁有好奇心,熱愛探索問題,為他終身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才是幼兒真正的成功。日前,教育部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可謂有的放矢。

六、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與特色辦園的矛盾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過于奢華的幼兒園硬件設施是沒有必要的,如何真正讓幼兒園一日生活符合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更重要。幼兒園應與家庭和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以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皬奈覈變航逃默F狀來看,終身教育的思想盡管已經人人皆知,但是要將幼兒園從僅僅是小學的預備階段真正轉變為人生學習的初始階段,真正為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還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和進行實踐改革”。當我們的學校正在為升學率或教育成績而陶醉時,兒童對學校、對學習的熱情卻正在明顯地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當我們的幼兒園在為幼兒識了多少字、背了幾首詩、跳了幾段舞而沾沾自喜時,進入小學后常常表現出的學習挫折感和抵觸情緒對兒童的負面影響則更為深遠。這些結果正是那些短視的、急功近利的、以損害幼兒終身發展可能性為代價的所謂這樣那樣的“教育”結下的苦果。

近年來,幼兒園的發展兩級分化。城市優質園供不應求,農村薄弱園舉步維艱;普惠園資源稀缺,奢華園日漸增多;公辦園因壟斷而優越,民辦園為生存而競爭。一些幼兒園迎合了公眾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心理,引入商品營銷中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策略,打出特色牌。招生季節各種各樣的“特色幼兒園”廣告花樣繁多,諸如“雙語教學”“藝術特色”“科技特色”“體育特色”等,還有諸如蒙氏教學、瑞吉歐方案教學、生存教育、賞識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等。其實,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各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相互滲透和整合,幼兒身心才能獲得全面協調發展,片面強調幼兒教育的特定內容和特色發展都是與幼兒教育的整體性和奠基性相違背的。語言、藝術、科技和體育等教育正是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領域,生存教育、挫折教育本來就是教育內容的應有之義,賞識教育、愉快教育、成功經驗更是幼兒教育的內在要求,蒙氏教學和瑞吉歐教學作為重要的幼兒教育思想有許多珍貴之處,但引用借鑒時仍需要加以本土化改造。

[責任編輯:趙濱]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矛盾責任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中職學校學前體育課調查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