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理性審視

2013-08-15 00:42李少勇康建軍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院校素養

李少勇 康建軍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高職教育是以高技能培養為主要目標的應用型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近年發展迅猛,隨著高等教育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素質尤其是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職業素養已成為職業準入的通行證。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才能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競爭力。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效果的關鍵因素。高職教育應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素質本位的高職目標取向主張促進學生全面職業素養的提高,完善個人品格,培養新型的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人。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理論基礎。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表現

1.職業觀念薄弱。

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在培養出一批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較強的職業觀念有利于學生盡早對職業環境有所認識。目前有些高職學生的職業觀念較弱,對本專業學習不感興趣,在校實習和頂崗實訓中敷衍了事、應付教學要求,不能真正融入職業環境中,對作為一個職業人的要求缺乏認知。這樣的狀況在“90后”高職生中比較普遍。

2.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在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求職就業中,反饋給學校的信息是部分學生不愿到基層一線工作,更不愿做技術含量低的體力勞動。畢業生在工作中耐力不夠,對艱苦的崗位不能持久。當遇到工作中的諸如加班、工作辛苦等困難時,就怨天尤人,甚至甩手辭職不干。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勞動者的學歷起點越來越高,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形勢嚴峻。高職畢業生是一線技能型人才,如果愿意吃苦,從基層做起,穩打穩扎,將來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3.急功近利,追求一步到位。

少數學生就業望值高,不能準確定位。他們一開始就瞧不起一線崗位,即使勉強去一線崗位,也要求盡快調配到管理崗位。他們認為工人崗位丟人,不能體現人生價值。筆者曾經遇到有位學生到很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去,到了很關鍵的一線崗位,由于認識不充分,干不到半年就離職了,企業正欲提拔重用他,很可惜。部分學生往往因工作條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要求,還沒等機會到來就已經離職,失去了很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造成了企業成本的增加。

4.不守誠信,反復跳槽。

“90后”高職學生跳槽現象比較普遍,很多畢業生對自己、用人單位、社會都不負責任,任意辭職跳槽,沒有紀律觀念。有的在求職時,答應得很好,一到就業單位看到形勢不對就立馬辭職毀約。缺乏誠信、沒有紀律觀念、缺乏職業理想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過分注重工作環境和待遇是學生跳槽最主要的原因。社會上的浮躁氛圍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跟上也是學生反復跳槽的重要原因。

5.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現代社會分工日益明細,每個人不可能單打獨斗地成功。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有團隊合作意識。高職生在學校實訓或者外出頂崗實習中,必須與學會他人溝通合作。高職生如不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并融入團隊,就無法開展工作取得職業上的成就。在實踐中,有些畢業生缺乏對自身、企業的客觀認識,不能有效與人溝通。他們在企業中獨來獨往,耍個性、不主動融入群體,給人留下缺乏合作意識的印象。

6.敬業意識差。

高職學生相對普通本科院校學生來說,理論功底和學習勁頭都相對不足。有的學生讀書不用功,來讀書也是家長逼的。在學習上抱著混日子的態度。這些學生一到企業,就表現為難以適應嚴格的企業紀律和規章制度,表現出責任心不強、工作敷衍、主動性差等。

7.缺乏進取和創新精神。

少數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從而表現出破罐子破摔、滿不在乎的態度。在學習上不思進取、“60分萬歲”。在實習實訓中,混日子、對工作敷衍了事,沒有鉆研創新精神。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相比。認為在企業中沒什么發展機會,干脆不努力?,F代人,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必須有進取精神。高職學生不僅要具備進取精神,還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職業人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教育缺乏創新思維的訓練,在工作中也會表現出沒有創新精神。

三、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1.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職業觀是指個人對職業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它包括如何看待職業本質、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職業道德等。健康的職業觀是職業成功的保證,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針對高職學生擇業期望值偏高的特點,學校要引導學生準確定位、理性擇業,到基層一線去建功立業。高職院校要對各級學生進行職業觀的教育。學校要幫助學生認清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本職、職業價值,在實現職業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人生的價值,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業。職業觀教育使學生對自己進行全面分析,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形成正確的職業觀,明白人生價值的實現在于腳踏實地地工作。只有不斷提升職業素養,才能邁向成功。

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階段。學校要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使學生看清形勢及理性定位,明確人生各階段的任務。高職院校應安排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主要在大一新生和畢業班級中進行,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使他們能盡早全面地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學校通過入學教育、專題講座及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較早地認識所學專業的性質、未來工作的內容及特點,在校期間應掌握的學習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學生才有充分的就業思想準備和健康合理的職業動機。

3.加強以“敬業、誠信、守紀”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工作和勞動過程中應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總和。高職院校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養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踏實認真的職業習慣?!熬礃I”、“誠信”和“守紀”是職業道德的核心,是職業人應該具備的品質。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認識到只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成就。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的人,在工作中是不會有前途的,用人單位是不會賞識的。在教育活動中可以用現實中具有較高職業道德品質的成功人士作為學習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邀請優秀畢業生、成功企業家作報告,這樣可以深化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與認同,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有著重要作用。

4.豐富校園文化,促進職業素養形成。

校園文化指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以育人為導向,以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校園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要用優良校風給學生精神鼓舞,利用各種環境激勵學生,積極開展特色鮮明、富有吸引力的主題教育活動。

在進行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課堂尤其是兩課教學的優勢,把職業素養的知識貫穿于教學中。高職院校教學要體現職業素養的內容。專業課上除訓練高職學生熟練掌握某種技能和理論知識外,還應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職業能力比賽。在“兩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在教學實訓中,讓學生接受各方面的熏陶,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此外,學校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創造力。傾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體現高職院校辦學特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教育。

5.在專業實踐中培養職業素養。

學生就業前的實踐對職業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實踐有頂崗實習、暑期社會實踐、到企業參觀和社會服務等多種形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與自己的專業掛鉤,在實踐中鍛煉才干和提高職業素養。學校要在每個年級的學生中進行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鍛煉,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造就完整人格。

6.在日?;顒又袃然殬I素養。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日常行為很關鍵。這些日常行為規范有文明禮貌,尊師重教,團結互助,誠信交往;學習刻苦,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注意個人形象,穿著整潔,樸素大方;有法制觀念,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遵守社會公德等。高職學校要積極開展規范日常行為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1]周茂東,宋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石偉平.時代特征與職業教育創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芳,論高職學生職業基本素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1(6).

[4]王石,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20).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院校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