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學院專門用途英語教學(ESP)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2013-08-15 00:42孫建璐
文教資料 2013年6期
關鍵詞:外語學習者英語教學

孫建璐

(大連藝術學院 基礎部 英語教研室,遼寧 大連 116021)

一、ESP教學理論依據

ESP教學主張最早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語言學中的語域理論,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理論內涵包括:語域分析目標環境分析、語篇分析、技能與策略分析和以學習為中心五個方面。ESP教學不僅探討語言的表層形式,語言使用中的思維過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將語言運用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關于ESP,研究者們首先都強調了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學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種建立在“強調學習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上的英語語言教學活動。ESP教學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引入國內,并在90年代得到較快發展。雖然我國ESP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

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并且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專門描述,建議各藝術學院設計包括專業英語(即ESP)在內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這標志著ESP教學的發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專門用途英語學院聯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召開了《中國ESP研究》創刊研討會——標志著中國ESP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作為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分支,ESP正是滿足學習者特殊需要的英語,最能體現“個性化”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一個方向。

二、ESP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國內各普通藝術學院和高職院校的ESP研究水平、發展情況和研究重心因學校性質、辦學層次、辦學方向、英語的學科性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在非英語專業教學領域(公共英語教學),ESP一般尚在探討和論證階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為主,嘗試建立“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對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盡管較非英語專業在ESP研究和應用上略有進步,但是其研究方向往往以“英語+專項”為主;對于藝術類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來說,ESP實踐研究和實際操作上相對較為成熟,但是由于藝術院校各專業對高職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較高,往往因偏重其“職業教育”屬性,過于強調企業需求和社會需求,而導致對播音主持專業的“語言學屬性”的淡化,以致對教學主體的需求(尤其是主觀需求)的研究不夠深入;“以學習者為中心”是ESP教學的根本理念。

多數藝術院校的播音主持專業先后開展了人才市場調研、專業論證、專業剖析等研究,明確了本專業的學科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奠定了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基礎。這些前期工作對于本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和不斷完善起了鋪墊性作用,但是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本科教育“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的”的辦學理念,從滿足人才市場和企業需求的角度(而非學生需求的角度)研究專業建設內容,對于教學主體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視不夠。ESP教學理論要求以學習主體為中心,以滿足學生需求為目標,通過進行實證性的需求分析設計或者調整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在特殊領域的語言需求。

在社會發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國際交流的需要對外語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挑戰,純外語專業教學已難以適應現實需要,多數用人單位迫切需要既懂專業又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市場需求迫使包括我院在內的各藝術學院紛紛向ESP方向轉型。我院從2001年中期開始推動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先后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播音主持、國際新聞、法律、對外漢語、計算機等專業,培養全球化時代國家急需的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把全院的專業結構開始向ESP人才培養方向轉型:(1)復合型,由外語+專業構成(如播音主持、國際會計、國際新聞等);(2)方向型,由外語+專業方向型課程構成(如英語旅游管理、英語涉外秘書等);(3)雙語型,由少數語種+英語構成,滿足人才市場對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的需求。

為了對ESP英語課程的開設和教學進行準確的定位,我們對大連藝術學院某2011級非英語播音主持專業本科班100多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5.23%的學生希望通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熟練運用英語、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而68.26%的同學認為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后應開設ESP課程。從學生的需求來看,在通過四級考試的基礎上,為學生開設ESP課程,既為他們以后成為應用型人才,又為他們畢業后能應用英語從事專業相關工作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策略

1.開設大學ESP教學的時間

盡管高中英語教學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學生的入學英語水平不能與重點院校相提并論。這類院校目前不可能學生一進校就大規模開展ESP教學,但隨著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逐漸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肯定是“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較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將ESP教學放在第四學期進行。假如允許學生在進校后的第三學期參加四級考試,第四學期就可以開設大學ESP課程。

2.課程設置

根據不同類型大學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社會需求,結合專業與語言兩方面分級別、分層次進行課程設置?;A好的學生若通過英語水平考試或四考試就可送學分,并且只要一個或兩個學期學習基礎英語課程,剩余學分可通過選修課程獲得。積極開設一些適用面較廣、帶有共性的選修課程,如中級口語、時事英語、應用文寫作等,作為過渡性課程為專業英語ESP課程做好準備。

3.改變教學模式

ESP課程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新領域的專家,而是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機會了解不同專業或職業背景下如何運用其掌握的語言技能最有效地傳遞信息,加強溝通和交流。盡管ESP教學要盡可能突出語言應用實踐,但以語言課形式出現的ESP教學很難做到與專業場景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時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保證教學目的的貫徹和教學內容的實施。計算機網絡為專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間。借助計算機網絡,學生可以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聯系起來,教、學與用做到連接不間斷,這樣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網絡為教學內容提供了動態的資源,它的時時更新和內容的豐富與全面是課本教學所無法相比的。

任務型教學在ESP課程中的應用會給學生創造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一個好的任務可以啟動學習者自然真實的語言互動,注重話題引入、交流互動、案例分析等環節,課內開展專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組織相關實踐,創設真實語境和設計真實任務,增強學生對專門用途語言的語域、語體、專業知識、語言技能的感知和內化。學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表達自己的思想,積極思考,學會與人溝通,與同伴能合作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藝術學院ESP教學的思考和討論

我們在研究中,認為需求分析是ESP教學的起點。我院有必要結合辦學實際,借鑒ESP理論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國內外ESP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在充分調查了解各專業學生學習需求和實踐崗位技能需求的基礎上,重點探討ESP教學中涉及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教材建設等主要問題,改變需求目標與教學計劃、課程目標和實施情況之間的錯位現象。這對推動藝術學院人才培養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藝術學院ESP教學需要彰顯ESP的目標導向特色,以目標情境下的英語應用目的和應用需求為出發點,以滿足學習者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為目標,分析并緩解當前英語教學與學生需求和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以任務教學為載體,對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進行合理設計,使工作情境和教學情境有機融合,并結合ESP理論探討本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教學評價等方面所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以期達到增強教學效果、促進ESP教學的目的。

[1]Halliday MAK,McIntosh.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楊惠中.國外科技英語教學和研究動態[J].外國語,1978(3):48-51.

[3]商學君.ESP教學中的交際教學法研究[J].吉林財稅高等??茖W校學報,2007(2).

[4]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猜你喜歡
外語學習者英語教學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