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影響與對策

2013-08-30 08:04胡小文
中華文化論壇 2013年1期
關鍵詞:網絡環境影響對策

胡小文

【摘要】文章介紹了信息技術發展對倫理的影響,分析了網絡環境下倫理失范行為產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重建倫理標準,加強立法執法,樹立公民責任心等對策建議,希望創造出一個健康、和諧、有序的網絡空間,進而促進人類網絡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信息倫理;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139(2013)01-0183—5

自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第一臺電腦ENIAC,人類邁入了信息化時代;70年代個人電腦進入普通家庭;8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世界經濟加快了發展的速度。然而,網絡的普及不僅影響了世界的經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信息網絡化使得原有的傳統倫理觀念遭受了沖擊,而新的成型的倫理道德規范暫時還未形成,社會與道德方面很難跟得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因此很多網絡行為處于無法可依的真空狀態。當前各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倫理失范行為,有的甚至是災難性影響,因而引起了世界對信息倫理的關注。一般地,信息倫理是指涉及信息開發、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約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的倫理關系。信息倫理的研究對象很廣,本文主要分析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及其對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影響。

一、信息技術發展對倫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網絡不僅作為一項技術,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而且。還讓人們在賽博空間中形成了新的人際關系和道德關系,重建了諸如自由與共享、互助與奉獻、自主與平權、開放與兼容等倫理精神,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共享和自由。創建互聯網的最初動因,是為了使計算機能夠相互通信,從而實現共享信息資源的目的。沒有共享精神,網絡就不可能存在。但是,共享并不等于免費,共享是指通信的可能性,是相互獲知信息的可能。因此,共享與開放、自由密切相關,網絡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自由、自治的世界,為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這并不意味著共享就可以忽視知識產權,網絡世界仍然存在知識產權,需要網民共同維護。

互助和奉獻精神?;ヂ摼W之所以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除了技術手段的貢獻外,更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網民之間互相幫助,自愿奉獻自己的資源。不論是即時通信軟件,如騰迅QQ,還是各大論壇BBS上,—方有求,八方支援,免費提供答案,免費提供自己的資源以供下載等。

自主與平權意識。當今互聯網的構架是分布式的,而不是集中式的。人們能夠比較容易地從網上獲取足夠豐富的信息和資源,人們在以這樣一種構架中,會少一些對權威的盲從,多一份自主意識。人們在網絡上都有權利表達自己思想,現實生活中表征身份地位的標識,在網上不再具有特殊意義,人與人之間更趨于平等。這些無疑有助于人們樹立平權和參與意識。

開放與寬容精神。生長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網民都能平等地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展現自我風采。詹姆斯一摩爾(James Moor)認為,計算機技術的邏輯延展性為人類行為創造了無限的“新的可能性”,人類在網絡中能夠以更開放的眼光放眼世界,同時心胸更加寬廣寬容對方。

(二)消極影響

網絡環境也對倫理問題帶來相關方面的負面影響,亟需重視。下面從幾個影響重大且比較典型的信息論理問題進行分析。

信息隱私權的侵犯。對于每一個網民,不管是計算機專業人員,還是普通用戶,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隱私信息被侵犯的問題。在現今這樣一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尤其是“人肉搜索”的出現,個人的隱私信息幾乎消失殆盡。還有多少信息是我們對隱私信息?政府部門和商業組織有多大的權力來保留和處理個人信息?毫無疑問,將客戶的私人信息出賣給其他人是不道德的行為,購買那些非法獲得的個人信息也是對道德的直接沖擊,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了,嚴重后果。

知識產權的侵犯。信息的公用性和開放性,使知識產權的保護面臨種種困惑。當前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輕而易舉地對知識和信息產品進行復制,對其進行監控和約束已變得十分困難和不可能,目前由知識產權保護而引發的法律和道德問題越來越復雜,主要原因是知識產權的保護界線當前處于較模糊的狀態。傳統作品被數字化,實際是將該作品以數字代碼形式固定在磁盤或光盤等有形載體上,改變的只是作品的表現形式,對作品的“獨創性”和“可復制性”不產生任何影響。因此,作品的表現形式應當包括數字形式,被數字化后的作品著作權仍應由原著作權人享有。

信息安全問題與計算機犯罪。網絡中對信息安全構成威脅的因素中,黑客(hacking)是一個主要來源。有調查顯示,世界上每20秒就有一次黑客人侵案件發生。黑客行為的最顯著特征是未經同意進入他人電腦的數據庫與操作系統。黑客從早期對技術的終極追求到近年來對利益的追求,已經將一個道德問題升級為犯罪問題。黑客倫理也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黑客倫理在拓展人們道德視野,引發道德反思的同時,也構成了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多重沖擊。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用來侵犯個人信息隱私,—方面也可用來監視犯罪行為。網絡從形式上改變了個體和組織之間的關系,引起了新類型的責任和義務等問題。最后,信息技術的不可靠性產生了新的不確定性,并給那些控制著復雜系統的人以及設計和生產這些系統的人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選擇問題。計算機生產商和銷售商往往顧不上認真考慮它們產品的最終使用者,但是他們不應該逃避為其產品所帶來的后果負責。

信息污染和信息濫用。由于信息系統的共享性和開放性,使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魚目混珠的地方,無用信息、過時信息、虛假信息鋪天蓋地。有人說近代工業文明帶來了無數的環境污染,當代網絡文明帶來了無盡的信息污染。它不僅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而且占用了網絡空間,降低了網絡運行效率。而且網絡信息的真偽與時效難辨,信息污染對用戶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信息構成了莫大障礙,已是信息開發利用的最大絆腳石。新的存儲設備讓我們能夠存儲大量的信息,但在獲取那些信息以及使用或濫用那些信息上,又產生了新的道德選擇。因此關于隱私、信任和保密方面的問題就走到了前臺。像電子郵件、電子公告BBS、傳真、移動電話和電子數據交換等新的傳媒手段產生了新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涉及使用者的身份、真實性和這種交流的法律地位,還有保護言論自由和關于誹謗的法律是否適用于它們等內容。

道德失范與青少年道德教育問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8年關于《中國互聯網網民報告》,在中國現有的13.2億人口中,有2.5億網民,這個數字超過德國、英國、法國的總人口。歷次調查結果都顯示,網民中18-24歲最多,2005年占總數的38.4%,2006年38.8%;18歲以下的網民2005年占總數的6.7%,2006年占7.3%。青少年群體是網絡社會中占主導地位。并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增大。

二、信息技術前沿引起的倫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網絡技術,歷史上有多次變革,不僅涉及到技術本身的進步,而且在許多方面造成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轉變。信息網絡直接進入千家萬戶,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比以往任何時候的一次技術革命程度更甚,因為誤用科技以人為本的觀點,工業文明帶來了一系列倫理問題,不合理使用的網絡可能會引起類似對人類的危害,如造成隱私權侵犯等,通過網絡社會和倫理問題,我們要冷靜思考網絡倫理問題的成因,及早尋找解決方案。

(一)網絡中虛擬世界的特性與倫理標準

網絡中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虛擬,虛擬世界的場景,人物關系是虛構的,虛構的結構,如面包或仿真建?,F實世界的依賴于數字技術,在虛擬世界中允許在網絡空間吃面包得到吃面包的感受,但它畢竟不具備的營養和真正的面包充饑功能。其次是是理想性,在虛擬世界中的真實的東西理想化,完美的人希望至善至美,因此,它是典型的超越現實的東西,更純凈,更完美。再次是匿名性,在虛擬世界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聯網用戶可以隱瞞自己的身份,以一個完全不同的化身出現,他不想在實名制做,不敢做的事情,可能會出現在虛擬世界中。最后,開放性,無地理的,社會的和政治的界限,在網絡空間中,只要他們遵守規則的網絡游戲,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自由進出自由遷徙,自由的交流。虛擬世界已成為百姓生活世界的一種補充,虛擬生存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虛擬技術對于科學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為虛擬網絡世界具有如上幾個特點,網絡環境下信息倫理表現出與傳統倫理不同的特點。

倫理標準不同。網民的倫理標準與現實生活中傳統倫理的標準差異相當大。在網絡環境中比在現實生活中的倫理標準的道德標準更寬松,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形成和現實生活是不同的,或交織或平行的倫理。這種倫理的仍然是在萌動期間,許多道德標準值是在探索階段,有些甚至相反的道德標準和傳統社會的道德標準正在形成,需要進一步規范。

約束力量不同。傳統倫理,大多為面對面的直接關系,對個體行為起重大作用的往往是輿論壓力、傳統習俗和個體內心信念;而信息倫理,由于是人機交流,人與人的之間交往往往變得越來越需要借助數字化符號這一新的信息中允因此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的互動模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便凸現出間接的性質,現有法律和公開的輿論對個體行為的監管已不像原來那么容易,要完全靠個體的道德自律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故對個體起重大作用的主要是個體的內心信念,所以說以“慎獨”為特征的道德自律是信息倫理的主要特性。

(二)網絡環境下信息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靜心思考網絡環境下信息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挖掘其中隱含的根源,我們認識到造成這種現象,一部分是由于互聯網自身的特性所致,另—方面也是因為人類自身的某些欲望沒有得到合理約束所致??傊?,網絡社會倫理危機產生的根源在于技術與理智沒有平衡發展。具體來說,可分為兩類,即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

外在原因:制度跟不上技術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技術保護措施的滯后和失靈?;ヂ摼W的發展有賴于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共同發展。因而有人認為,互聯網所引發的倫理問題的解決也最終取決于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網絡調控的效果深信不疑。然而事實上,技術常常難以克服自身帶來的問題。例如,針對網絡中著作權被侵犯的這一現象。在侵權主體必然存在的情況下,問題就在于能否通過相應的證據手段予以確認。網絡用戶真實身份的確定,依靠用戶注冊是不可行的,因為無人能控制注冊信息的真實性,依照當前的技術手段,甚至確定侵權人所使用的計算機都是不容易的。網絡過濾軟件也有類似的問題,通過過濾某些關鍵詞雖然能夠限制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的傳輸,但是也可能影響到人們的正常利用。

此外,網絡上正統技術的發展往往不及黑客、病毒編制技術。我國著名的反病毒專家王江民就承認,反病毒專家專家沒有病毒炮制者的技術高,查殺病毒、防病毒技術本身的特點使它們常常處于被動的狀態。而且,無論是殺毒軟件,還是防火墻,都無法阻止內部的進攻。美國—互聯網安全公司在其出版的《信息安全》雜志中公布了“2000年的信息安全調查”結果:內部網絡犯罪的損失比外部入侵更大。技術至上論者企圖完全通過技術來實現調控是不可行的。

第二,網絡立法的滯后和失靈。不論將互聯網拉人現行法律是否恰當,現在人們都深信網絡活動必須通過法律來加以約束了。然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注定了現行法律的常規立法機制是不可能完全融合的。在現實生活中,立法程序很嚴格。只有當問題顯現足夠,并對該問題調研充分的時候,才會論及立法。這樣,立法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緩慢。并且,法律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保證了法律的權威性。但是這種穩定性又導致了它和互聯網的不協調?;ヂ摼W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問題層出不窮,變化多端,這也加大了立法的難度,從而造成了法律的滯后。

內在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主體的身份標識的缺失。網絡主體的匿名性使得網絡交流更加自由,但另—方面卻又使得人們由于身份標識的卻是而變得沒有責任感?,F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對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動范圍受物理空間限制。而網絡主體的交往,是“虛擬”環境下的交往,網絡主體的社會標識常常缺失:不知道網絡中另一方的姓名、形象、年齡,不知道對方的信用、可靠,更不知道對方的檔案,甚至連對方是否是人也不能完全確定。交往對方完全依賴自律和對他人的直覺而建立交往信任。因此,網絡倫理的正確構建對維護網絡社會的正常秩序顯得十分重要。

第二,網絡主體倫理道德標準缺失。網絡評判標準比較模糊,導致錯誤的倫理道德標準趁虛而入。軟件復制是網絡上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以至于人們忽視了其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人們能夠坦然接受諸如文學作品和機械發明之類的知識產權有版權和專利權保護,但是軟件是一種新的獨有的混合體,網絡主體能夠如果能夠從互聯網上只需點擊鼠標即可免費獲得,那么讓他們僅靠內心道德的監督就中止這件事情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深思的是,應該怎樣保護軟件開發者的權利以保證產業創新的持續?一個負責任的計算機專業人員該怎樣做?所有的軟件復制行為都是錯的;還是只是其中的一些更為嚴重?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并且整個行業在倫理規范方面還沒有共識的時候,每個計算機使用者又該怎么做?

三、信息技術的倫理對策

根據倫理所要求對象的不同,倫理學觀念和理論一般分為自律型和他律型。本文所要構建的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是希望有結合自律和他律,以信息倫理標準作為構建信息倫理的基本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權利與責任并重。

(一)重建信息倫理標準,明確信息、倫理構建原則

本文通過前文對信息倫理問題成因的分析,得出網絡主體倫理道德標準缺失,是造成信息倫理道德失范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重新構建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首要問題就是重建倫理標準,使得網絡主體具有規范和約束自己行為的參照標準。這不僅是網絡主體自律的道德準則,而且也是社會調控的依據。經過調查和研究,本文將信息倫理標準定位為無害,公正,自律和知情同意這四大原則。

無害原則。這要求人們在網絡社會中,要把人類共同利益作為最終目的,并將此作為評價網絡行為選擇的最高道德標準。網絡信息的無國界傳播,使得信息倫理的承受對象成為全球公民,這樣也有利于促成信息倫理的基本準則達成全球性共識。

公正原則。公正與平等是緊密相關的。公正是每一個社會組織的內在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希望在社會組織中能夠獲得平等的地位,能夠公正地獲得相關的權利。這種規范不僅是網絡主體權利和責任的保障,而且還應該是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這樣才能保證個人的網絡行為被他人及整個網絡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際交往的規范化、語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

自律性原則。倫理學的目的就是建立自律性。個人在網絡社會中有充分的自由,要達成一致同意,顯然不現實。這就要求每個網絡人都自覺遵守一般道義原則,才能達到自身的目的。因此,自律性原則可以看作—種最終的道德訴求而與其他原則一起構成網絡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知情同意原則?!爸橥狻?,斯皮內洛的解釋是這樣的,“‘知情是某人對某事自愿表示出意見一致的意思。要使得同意有意義,前提必須是某人對某事‘知情,即他知道即將發生的事件的準確信息并了解其后果”。知情同意也是網絡主體的行為必須遵守的一條原則。

(二)加強信息立法執法及政策軟環境建設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法律已經成為人們規范個人行為的重要根源,遵守法律成為現代公民的重要品質。利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失范行為,顯然是最有成效的辦法之一。然而網絡立法常常滯后于網絡問題的產生。這就需要我們在立法上投入更大的關注和調查,使得網絡立法能夠盡量跟上問題的產生;此外,有了法律依據后,要嚴格執法,并根據執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總結,便于修訂已有法律。由于網絡技術發展極快,因此網絡法律的修訂周期較之其他法律,應該縮小,以便盡快適應變化后的網絡社會。

體制上,發展網絡技術與監管技術并重。毫無疑問,為了在未來的網絡競爭中獲得制網權,我們應該將發展網絡技術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同時對網絡技術進行監管。倘若這些技術被黑客不恰當使用,將威脅到網絡安全。因此,對那些提供黑客程序下載的黑客網站應一發現就關閉,避免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利用這些程序去嘗試黑客行為。對于不懂技術的假“黑客”,讓他們接觸不到黑客程序,就能有效地防止他們破壞網絡安全;對于那些掌握高超網絡技術的黑客,就需要網絡監管部門加強監視和反擊。當然,監管不僅包括在技術上對黑客攻擊的監控,還包括對監控人員通過職業道德教育等方式來進行內部監控,避免堡壘從內部攻破,防止監守自盜。

(三)樹立責任心,增強自律與他律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曾經指出:“道德是一個命令的體系,而個人良心只不過是這些集體命令內化的結果?!庇纱丝梢?,外在的社會約束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多么大。然而在網絡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凸現出間接的性質,原因是他們必須網絡為中介來聯系。在這種情形下,直接的輿論抨擊無法進行,外在的道德約束被弱化,特別是在網絡中,因為網絡行為主體的匿名性、面具化,道德輿論的承受對象就變得極為模糊。在網絡空間中,社會約束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內在自我心理調適,來達到自律的目的。

第一,加強網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在他律中,首先應加強網絡科技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掌握網絡技術的知識精英階層,他們在信息權利的占有上享有絕對優勢。必須加強對這部分人的教育,讓他們確立其職業觀念,履行其社會職責。

第二,社會公眾應該努力提高自己信息素養

社會公眾應該提高自己信息技術素養?!矫?,社會公眾應盡量掌握—定的網絡技術和網絡知識,提高自己獲取與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另—方面,社會公眾在賽博空間暢游時也要理解“能”與“不能”的辯證關系。公眾除了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好處之外,更應該明白其享有的權利與他應負有的責任是對等的。

四、結語

總之,網絡倫理問題是一個多環節、多層次的社會鏈,每一個環節都承擔著其倫理責任。只有網絡社會中的各行為主體自覺以各種制度來規范自身行為,齊心協力,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一個健康、和諧、有序的網絡空間,進而促進網絡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楊麗華)

猜你喜歡
網絡環境影響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