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數學課堂如何追求真實有效

2013-10-09 03:09孫睽
科學導報·學術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畫圓師生教材

孫睽

一節真實有效的數學課是師生智慧火花的體現,它不但能全面地完成教學目標,還能超越預定的目標,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隨之凸現,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透射出了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現象,這些現象值得每一個課改參與者和執行者進行深刻地反思。

一、課堂教學現象透視

現象一:生活味濃于數學味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者都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情境聯系生活并不僅僅是一種時髦,它必須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果牽強附會地聯系生活,忽視了數學課堂的“數學味”,那么情境就失去了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現象二:形式化高于實效性。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標中提出的學習方式之一,已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當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乍一看去,活動面很廣,生生參與、互動??勺屑氂^察,就可以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組員之間不能很好的溝通,都急于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沒有人愿意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些小組依然是優秀生占據一席地位,個別學生甘為聽眾或觀眾;有些問題提出后,學生交流一兩句之后就開始了別的談話。更有甚者,討論不足一分鐘,學生還沒進入狀態,教師就匆匆喊停,只是走走合作的過場。

不是有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就會有效果的,熱鬧的背后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收獲了什么?從上述問題中可知,教師盡管重視為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但對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和方式重視不夠,指導不夠。

現象三:結論獲得重于過程體驗。

在分數和成績的誘惑下,一部分教師仍然只側重于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忽視了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培養。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課,教師的講解十分簡練,學生的坐姿很端正,學生的每一個回答也很簡單。但是卻沒有仔細讀題的過程,沒有學生(哪怕是教師)分析數量關系的思維展示,只有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個個冰冷的結論,學生成了一臺臺沒有生命的機器。

以上種種現象表明,當前一些教師對課改理念理解有些片面,只顧追求課堂氣氛表面形式的熱鬧,追求學生淺層次的愉悅體驗,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本質,最終導致舍本求末,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教學效益低下。當前,追求真實有效的數學課堂理應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理智選擇。如果我們遠離一些浮躁的形式,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高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就能在真實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課堂中享受數學。

二、構建真實有效課堂

(一)精心預設是構建真實有效課堂的前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課前精心的準備,在課堂四十分鐘里才能經受住學生的考驗,才能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否則,教師會應接不暇,手忙腳亂。

1、研讀教材,定準目標。新課標教材的編寫內容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材有一個全面、深度、系統的解讀,包括教材的每一個信息窗,每一句提示語,每一個練習,把握好教材設置的意圖和內容體系,定準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本地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作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

2、解讀學生,抓好突破?!皩W生走進教室時并不是一張白紙”。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建構主義理論也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因此,只有盡可能多的了解學生,分析學生,掌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才能做到準確、恰當的預設,才能確保有效教學的開展。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了解到學生對圓已經有了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如,畫圓和使用圓規。作為教師不是抹殺他們的原有知識,而是適當地把他們引領到更高的境界。因此,教學畫圓時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工具,讓學生自由選擇合適的工具畫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無論是通過實物畫圓,還是用圓規畫圓,都可以從對生活中熟悉的材料的操作,逐步建立對圓的感性認識。借助部分學生會用圓規畫圓這個事實,完成了對畫圓步驟的學習,感覺合情合理。

3、彈性設計,夯實目標。課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做到粗中有細,富有彈性。所謂的“粗”是指明確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描述出課堂情景的大體輪廓,在各環節為學生的互動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所謂的“細”,也就是預想每個環節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學生可能產生哪些不同的思維,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教學《對稱》時,為體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掌握“對折——完全重合”這個重要的知識點,教師以一個問題“你們怎么知道體操運動員的這些動作造型是對稱的?有辦法來證明嗎?”引發每一個小組成員動手操作一對折的激情,繼而通過每個同學自己動手把對稱圖形對折,發現“不多不少”,“擋住了”,“合在一起了”這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重合”的理解,由此引出“完全重合”。最后通過把對折后的對稱圖形與不對稱圖形兩者的比較,加深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象這樣給學生一個機會,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去驗證,從而達成共識,如此獲取的知識能不扎根學生的心里嗎?

(二)合理組織是構建真實有效課堂的關鍵。

1、興趣引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中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學時,應通過一些真實、有效、有意義的課堂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師生互動。有效的教學過程是有效的人際互動過程,其中師生互動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過程。為確保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必須做到:首先,課堂氣氛要活躍、有序。這是師生互動的平臺。只有師生、生生交流平等、積極,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及時得到鼓勵,才能捕捉到一個個鮮活的思維。其次,做到耐心傾聽。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教師更要耐心的傾聽。不禁想到有些課堂上,教師只顧在腦子里背預設的流程,忘記傾聽學生的發言,面對學生奇特的思維,只淡然表揚,趕緊帶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此教學很難收獲到課堂的精彩。再次,組織好小組活動。在當前課堂上,最能反映師生互動的形式便是小組活動。如,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特點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對于圓的半徑和直徑還有很多特點,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將這張圓形紙片反復地折一折,或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看有什么發現?并將你們小組的發現整理在記錄紙上。小組探究半徑和直徑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長度關系,教師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中,并適時地進行指導?;顒咏Y束后,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時,每個小組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結論,這個過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3、抓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精彩。細節蘊藏于預設與生成之中,細節蘊藏于教師的機智調控和學生的積極思維之中。每一節課應該說都經過執教者精心的預設,但面對一個個具有鮮活思維的孩童,生成也成了必然。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追求真實有效的數學課堂已成為一個戰略性問題,也是我們數學教師永遠的追求目標。這需要每一位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潛心鉆研,不斷探索,不斷思考和總結,并付諸于實踐,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歡
畫圓師生教材
教材精讀
帶露的風輕輕跟著我
畫圓的月亮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作品展示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
在借鑒中尋找另一種可能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麻辣師生
曹雋平師生書法展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