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013-10-09 03:09譚護合
科學導報·學術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每節課能動性課堂教學

譚護合

課堂是師生共同的學習空間。在咫尺講臺上,教師與學生一起暢游知識的海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外在環境因素,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所以良好的課堂氛圍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調節課堂氛圍。

一、注重情感交流,激發學習自主性

首先,尊重學生,情態謙和。情態是情感和姿態的綜合,教師的各種情緒都通過面部表情、眼神和姿態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領悟和理解教師的意圖。每節課,教師都應面帶笑容步入教室,以親切和目光注視著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課上,難免有學生出現身體欠佳或情緒低落的情況。此時,教師更應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于開小差或精力不集中的同學,教師不應對學生大發雷霆、怒目斥責,也不應視而不見,而是投以關注的目光,或走近輕輕點示,再或平和地告訴他時間如金,好好利用,會有收獲的。此時,學生也會認可教師的提醒,感激老師平等相待的關愛。學生心態較平和,情緒體驗處于高潮,積極投入所學內容,思維敏捷,思路開闊。

其次,感染學生,以聲傳情。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開發智力與培養能力,一刻也離不開的。妙趣橫生的課堂語言,學生興趣盎然;索然寡味的語言,學生沉悶欲睡。所以,教師應不斷加強語言藝術修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地理教師,做到這一點,不但要對地理教學內容掌握透徹,而且知識面要寬,能夠旁證博引,融匯貫通,深入淺出。

例如,談到長江上游段的水文特征——落差大,多峽谷時,教師用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將急流險灘、石破驚天的虎跳峽與風景秀美、江波浩蕩的三峽作盡情描述,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既掌握知識,又激發愛國熱情。如在介紹“中華水塔”中講到三江源脆弱的生態環境時,教師用考察記者的口吻,講述在藏北高原首次發現多年前以為已滅絕的藏野驢群時的情景,驚喜、激動的情緒融入其中,使學生浮想聯篇,為之動容,充分感受生態保護工作者當時的喜悅情懷,激發環保熱情,培養生態保護責任心。

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能動性

如果每節課的教學環節一樣,教學程序與結構呆板,這樣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反之,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現自己創造力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形成一個有張有弛、活潑有序、保持課堂鮮活靈魂的課堂氛圍。

地理教學中有許多基礎知識,需學生識記掌握,每節課必須留出一小部分時間作“死記”、“硬背”,但其前或后需穿插自讀理解或提問討論或多元化練習,以深刻理解其中隱含的地理成因及規律,深化記憶。這樣,動靜結合,搞活了課堂。如學習“中國鐵路干線”時,就先讓學生通過閱圖識記各條干線的名稱,起止點、方向等內容,然后啟發學生自行安排旅游線路,應用剛剛所學,此時,學生總會自覺積極發言、勇躍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能動性大大提高。再請其他同學作評價,指出錯誤或“繞道”問題。允許學生標新立異,當說錯時,教師應提供熱情的指導和幫助,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學生通過學習,從中得到更多樂趣和收獲。并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總之,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猜你喜歡
每節課能動性課堂教學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負向能動性及其應對策略
我會跳繩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項目教學法在《微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學初中將打破每節課45分鐘慣例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比較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異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