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信息技術在初中教學如何優化

2013-10-09 06:16任偉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優化信息技術教學

任偉

【摘要】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 優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240-01

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我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編寫時著力貫徹這一教學方法?!耙匀蝿諡橹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考意見:

1、更新觀念,明確目標任務

1.1 信息技術教育不同干計算機教育,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計算機、網絡教育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計算機教育不等于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1.2 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技能之一的課程。國家新的課程綱要已將它列為政、語、外、數之后的第五位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點:1.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2.信息能力,3.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14。信息道德。

1.3 加強對課程整合的理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涉及了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我們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1.4 加強信息道德的培養當今的社會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跡等信息,也泛濫著一些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個人隱私遭到威脅等都是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消極后果,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中,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師應充當的角色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但現在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效益。因此,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2、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2.1 “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

2.2 “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的。

2.3 “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第一,“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第二,“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第三,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第四,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

2.4 “任務”設計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總之,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

猜你喜歡
優化信息技術教學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