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淘煉自然之美

2013-11-28 04:00唐黎
關鍵詞:抽象自然

唐黎

【摘 要】在中國傳統美學觀中,認為美即生命,生命即含“道”之物,其特征就是生動。藝術中一切表現的形式和描繪的形象都來源于生活,當然美也是。起初,美術是起源于客觀對象的模仿。然而,除了描寫的像與不像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美與不美的問題。作為一名從藝之人,應該做的是在客觀物象中分析出構成美的因素,將形、色、線條、節奏、虛實等一一抽出來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這也是我們關于抽象美的探索過程。從線描的形式美來說,只有狀物傳情,滲情達意的線條,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氣韻生動 抽象 自然 線 墨 色

中國畫大體可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三大畫科,其中人物畫成熟是最早的,至唐、五代已達到高峰,宋以后則山水畫、花鳥畫崛起,并取代了人物畫的主流地位,但最終形成了中國繪畫中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并行的格局。在人物畫中,由于畫家描繪題材的差異,可分為宗教畫、歷史畫、風俗畫、仕女畫等,又因繪畫技法的不同則分為工筆人物畫、白描人物畫、寫意人物畫等。當下是一個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藝術世界:有的富有激情筆觸;有的夢幻般的理想色彩;有的造型略夸張;有的設色清新淡;有的追求古韻,運筆細膩流暢……

一 構思與造型

1.形象之美,源自于生活

中國傳統美學觀中,認為美即生命,生命即含“道”之物,其特征就是生動。藝術中一切表現的形式和描繪的形象都來源于生活,當然美也是。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這是南齊謝赫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之一。在詞典中,“氣”,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韻”,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種情態。氣和韻都和“神”相關,故有“神氣”。藝術作品“形”、“神”兼備,即為“氣韻”。國畫是借助生動的“氣韻”來描繪對象,人物畫當然也是以生動的“氣韻”來表現人物內在的生命、內涵和精神。而“生動”就是我們理解氣韻的媒介。所以,關于怎樣才能刻畫生動的對象?值得我們在繪畫中花大量的工夫去探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生動”的解釋是“具有活力的,能感動人的?!币簿褪菄嬛v究的“傳神”, 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 “形”的目的是為了“神”,“神”的基礎是“形”。

對于個人的創作曾有過些許的想法,并將它們一一繪成了小稿。最初是一組西藏的人物畫,經過反復揣摩,筆者發現沒有親身的經歷僅以旁觀的視角去看待,會在情感的理解與表達上缺乏深度。從看一個對象開始,我們就進入了“尋象以觀意”的過程中,這是一次關于審美的體驗?!耙狻?,在中國古代美學范疇中指本意、意念、意識、意思、意義等。也成為了一幅畫的內涵。因此,在沒有立意的前提下,對于對象的描繪是毫無價值的。后來,在決定以追憶自己兒時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作為自己繪畫創作的內涵的前提下。開始對素材進行挑選,最終定稿是描繪畫者本人兒時的憧憬,素材取自于童年的一組照片,成長階段的一個片段?!八囆g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深入的淘煉出來的東西描繪起來才可能有感而發。最貼近畫者的,也是畫者最易表現的。這樣才會生動,才會自然,才會傳神,才會美。更何況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種適合表現美的題材,正如古希臘的一名哲學家所說,人乃衡量萬物之尺度。不論人的肌肉結構,人的行動,人的姿勢,人的表情,都無不昭示著美,無不為創作設計提供永恒的題材。

2.畫面的意境美,線條的簡約美

對于描繪的形象,我采用抽象處理來進行描繪,追求的是似似而非的效果,畫面的重點是表達意境。當代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對“抽象”有過這樣的闡述:“抽象”并非“無形象”,“抽象”是指從自然物象中抽取某些形式;“無形象”則與自然物象無任何聯系。一切形式及形象都無不例外的源于生活,包括理想和怪誕的,只不過是淵源有遠有近,有直接和間接的區別而已。起初,美術是起源于客觀對象的模仿。然而,其實除了描寫的像不像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還是一個美與不美的問題。我們要明白“像”的不一定是美。作為一名從畫之人,應該做的是在客觀物象中分析構成美的因素,將這些形、色、線條、節奏、虛實……都一一抽出來,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這也是我們關于追求意境美的探索過程。我們觀看一幅大師的國畫作品,很容易發現,雖然是客觀生活反映到畫家頭腦中的產物,但它已不是原來生活中的,它是經過畫家處理過,有時畫家可能還會加上自己的一定想象或是假設。這是一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過程。從生活中提煉出美,然后賦之于作品,從而將作者的感情、對生活的理解、態度和思考傳達給讀者。

在參照眾多菩薩,仙女的圖片、畫卷后,認為可以應用于我的繪畫中。我將人物形象保留主要特征,某些顯著的特征則進行了夸大,剩下次要的部分能省則通通省去。力求刻畫出活生生的兩“小菩薩”。尋求一種安然、恬靜、幸福的情景圖式。

老子的美學理論中,他是非常理性的,善于將紛紛紜紜,復雜多變的大千世界進行高度概括,從中提煉出極其容易,極其實用的代表性事物。達到以不變應萬變,一一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雜為約,變百為一的美學極至境界?!昂喖s”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庇衷唬骸疤斓靡灰郧?,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薄盀閷W日益,為道曰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薄盀?,無為;事,無事;味,五味。大、??;多、少?!蔽业捏w會是作者可以將從生活中來得來素材和感受,用加減法抽象成為某一藝術形式,達到一種“簡約美”,線條不一定要多么復雜。但得注意的是,我們還是需要抓住作品與生活中的源頭。吳冠中曾這樣說過,風箏不能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桑佩爾在1856年作了一個有關人體裝飾的講座,人體裝飾即通過衣服、珠寶、紋身和頭飾來裝飾人的身體。在這一講座中,他把人體裝飾品分成三大類:垂飾、環飾和方向性裝飾。垂飾的審美效果取決于地球引力法則,耳環、鼻環和各種玉鐲隨著身體的搖擺而晃動,突出了身體的傾斜。環飾包括說有套在身上以突出人體美的環形物,如花環、皇冠、腰帶和手鐲等。方向性裝飾突出某一特定的方向,如頭盔或聳起的發型使人顯得高大。與下沉的垂飾不同的是,這種裝飾還可只是穿戴者運動的方向,因為絲帶、面罩或下垂的頭發被風吹動會快速飄動。應該說,服飾有“助神“之功,而描繪服飾的線條也有“助神”之能。值得畫家揣摩推敲。瓊斯說:“首先要考慮的是基本形式,而后再加上基本線條,然后在線條和形式的空隙加上裝飾,再進一步豐富這一裝飾,以便使它經得住仔細觀看?!?/p>

二 勾勒

1.筆法

第一,線的力度、節奏、韻律美。在中國畫中,線條是依附于具體的形象組織起來,從而形成一定的形。從線描的形式美來說,只有狀物傳情,滲情達意的線條,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線應該是賦予了作者感情的流露的線。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一定的內容產生一定的形式??坍嫴煌奈锵缶偷貌扇〔煌谋硎揪€的手段。正如上面所說的,形式的變化是受內容的支配。中國畫的線條上尤為講究,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虛實、濃淡等都需一一的精心布置。西方繪畫主要以明暗來表現形象的質感、量感、空間感,中國畫很大部分是利用線條來塑造形象傳達作者的情感,因此畫者在繪畫過程中的每一處的提按、轉折、頓戳、緩急、輕重等都應該反復琢磨。例如:中國畫流傳下來的“十八描”:1、高古游絲描;2、曹衣描;3、鐵線描;4、柳葉描;5、釘頭鼠尾;6、馬蝗描;7、混描;8、撅頭??;9、琴弦描;10、折蘆描;11、橄欖描;12、棗核描;13、行云流水描;14、竹葉描;15、戰筆水紋描;16、減筆;17、柴筆描;18、蚯蚓描。

對于“線”的認知,我們是可以通過對傳統經典作品的解讀來獲得。其實,在線中就存在著力度、節奏和韻律的美感。例如:從東晉時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作品“線條”運用看,其線條大多都是舒緩、綿勁而細長,其用筆的控制上,速度是比較緩慢,猶如春蠶吐絲,徐徐而出,呈現出均勻、圓轉而又自然的筆調。而從唐代吳道子人物畫的“用筆”繼承了張僧繇的傳統,甚至比張僧繇的用筆更加迅疾、奔放和雄健。用筆不僅急速有勢,而且富有變化,線條明顯的變化——“莼菜條”。

第二,畫面中的清氣。靜、明、虛、淡是一些中國人所追求的人生修養。莊子曾說:人一旦修成清德,就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本體得到體現。最終到達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也許這也是畫中有清氣為什么會在中國畫畫法中一直保留下來的原因。從藝術欣賞者的角度來看,當然也就認為這樣的畫,它的品格是一流,是一種富于美感的境界。畫面采用一幅暖色,一幅冷色的對比形式,以清新淡雅為主線,背景先是將紙面整體刷濕后,趁濕再潑上同色系的顏色,稍加上一點對比色互補調和,這樣顏色與顏色之間自由流動融合,自然產生特殊效果?!白匀弧?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庇衷唬骸跋Q宰匀??!笨梢钥闯?,老子是極其崇尚自然之美。老子認為“道”就是取自它自己的本來樣子,任何藝術是無法逃脫“道法自然”這條道路。我們談天地萬物的“真”、“善”、“美”。事實上就是“道自己”。除非你根本不想表現對象的“真”、“善”、“美”。否則你就不可能不“道法自然”。我們在生活中百般陶煉追求的就是自然之美。也只有自然之畫才能打動人心吧!

2.墨法

墨中產生層次美、虛實美

在中國畫中墨分五彩,即濃、淡、濕、干、焦的效果。墨的方法是為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為骨,墨為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因為墨有新、舊、陳、變,又把墨質分為新、焦、宿、退、埃五種質。由于墨色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墨的變化形象,可分為枯、干、潤、濕、漓五種感覺。在用墨之方法上,我們不得不感謝我的祖先,是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借鑒,總結起來,主要有:1、濃墨法;2、淡墨法;3、焦墨法;4、宿墨法;5、破墨法;6、積墨法;7、潑墨法。 以上的方法我們往往在寫意畫中用于不同的需要效果。我在工筆畫創作中,墨色的應用主要是淡墨的層層罩染和分染的方法,把畫面中的黑、白、灰鋪出來。先通過墨的遍數鋪出深淺層次,使畫面富有層次美,主與次,虛與實。為后來的設色做準備。

三 設色

南朝·謝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隨類賦彩”這一理論,從而這也為中國畫色彩確定了理論基礎?!百x”者,敷也;“類”者,似也?!半S類賦彩”的意思是說,物象是什么顏色,畫家刻畫時也要敷上以相同或相似的顏色。畫家必須具備對豐富的客觀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處理的能力,而這一過程本身就為畫者的主觀心靈活動,為審美選擇賦予了較大的空間。

在用墨線勾勒,不同的墨色暈染后,設色。 肌膚用以礦物質顏料藤黃、赭石、朱膘、白混合加入大量水罩基色,要求薄、淡。再赭墨分染結構,最后用血色胭脂、曙紅調整,這是《明人肖像畫》的一套繪畫體系。注意的是在用色的先后順序上,先是以透明色分染、罩染,最后才是不透明顏色。中國畫顏料分為植物色與礦物色。其中一種植物質的,如花青、藤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是,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三青、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另外,在中國畫中有“陰陽相生”、“虛實相生”之論法。它是一對矛盾,有虛則實存,有實則虛生,這樣才能達到“生動自然”?!皩崱笨梢灾冈诋嬅嫔系耐怀龅膶崒嵲谠诘闹黧w,“虛”往往指處于次要的、遠的、淡的、襯托的物象。由于刻畫的是人物,自然人物為畫面主體,確定人物面部與手為刻畫重點,采用淡淡的顏色層層渲染,次數多,變化也就豐富。對于衣服和裝飾則大多采用補色淡淡作底后,平涂的方法。并且通過平涂的次數多少來區分主與次,虛與實。使畫面賦予了變化,具有很好的形式美感。工筆畫不像寫意,寫意多半借助于一定的偶然性,用筆往往很隨性,否則就過于死板無趣。在中國工筆畫中,有著前人所總結出來的各種審美標準 ,同時還被我們現在人所認同延續。渲染也有一定審美要求?!皾櫋保侯伾l色不干燥,水分較寬,柔和?!皾崱保浩秸蓛?,清潔明快?!把拧保荷泻头€定,不火氣、不單薄。

畫卷看似容易,實為是一段艱辛的創作美的過程,在生活中不斷地淘練自然之美、抽象美、簡約美、韻律美……是無數遍的重畫得到的成果,有些地方還是不敬人意。這是以次艱難的實踐,這是一道永無完美答案的試題。

四 結語

美,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字眼兒。古往今來,它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一起。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同意“我們的生活中是不能沒有美的”。所以,人們說話,寫文章也就經常要談到美,“山河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等等。這里我談的是我在創作一組工筆人物畫中對于美的體會。一幅成功的工筆畫人物畫,將如何表現人物心里的內在那份美感?對其心靈自然流露出的純真、樸實、善良,表現出一種人格上的氣質美怎樣能用畫卷的形式向讀者傳達?或許文章并不能完全將“美”這個概念闡述詳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設置的定義。這一組工筆人物畫創作,是一次苦心淘煉美的過程。最終畫面我以自然、抽象、簡約、清新淡雅作為美的詮釋。

參考文獻

童焱 《中國傳統繪畫美學中的生動觀》 《新美術》 2010年1期

李成民《老子美學淺析》 《新美術》 2009年4期

牟克民《中國畫的氣韻》《書畫藝術》 2008年5期

田黎明《中國畫的意象思考》《中國畫苑》2008年4期

吳冠中 《畫里陰晴》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6.2

猜你喜歡
抽象自然
小學數學概念形成三部曲
由“抽象”變“具體”
對數學有效教學的思考
淺談門格爾與羅雪爾關于方法論的對比及啟示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