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課怎樣進行創新教育

2013-12-31 06:35杜慶秀
教育改革與實踐 2013年9期
關鍵詞:品德課品德環境

杜慶秀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苯逃姨招兄壬f過:“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蔽以诮虒W時注意選擇好每一個“創造之地”,把握好每一個“創造之時”,進而力求造就一批“創造之人”,有意識地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滲透創新因素。

一、激活創新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如果能由主宰者變為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表現為“我要學”“我有發現”。思維活了,才有可能創新。因此,品社學科的重點是要把創新思維融入教學中,才能使學生富有個性和創新。

“疑”是創造火花,“問”是求知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逼返抡n上,我總留有一定的時間問學生:“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你還想知道什么?”如《長江三峽》一文上完后,有同學問:“那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長江三峽形成還有哪些原因呢?”提問的背后則是其活躍的思維;而我的一個問題:“你對三峽的未來有什么設想?”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為此編織了最好的夢:有的說,要多開發那兒的旅游資源,我們也可以人工建造,像杭州西湖那樣;有的說,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行,我們的游泳館可以建在這兒,讓外國人一方面欣賞,另一方面回去幫我們宣傳宣傳,提高一下我們三峽的知名度……多好的設想,這不只是夢,這是完全可能實現的。此時,學生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想象則是創新的力量和源泉,學生由此而被激發的創造力是不可思議的。

二、努力創新育人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的每一件事都應當包含道德意義。這都給我們如何搞好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建議。為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師德建設,使教師能為人師表,另一方面還應重視環境建設,通過環境創新推進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入進行。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一個班風優良的班級對其成員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一場優秀的英模報告也能帶給人們許多振奮和激情。有些人聽過報告“激動一陣子”后,很快又回到原先的狀態,不能不說與我們環境氛圍營造得不夠有關。因為實現由知到行的轉變,情感、意志、信念都是重要的因素,如果能經常性開展此類活動,不斷激發人們的斗志,磨煉人們的意志,堅定人們的信念,其行為轉化為習慣、品質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相反僅憑一兩次報告就想解決問題,這就把思想教育過于簡單化了。而我們過去常常只做這些簡單的工作。實際上我們必須創設教育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氛圍中不斷強化其信念。環境有大環境和小環境、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之分,我們應當從營造小環境入手推進環境教育。就思想品德教育而言,作為思想品德課本身,應當盡可能在民主、科學、研究、討論的氛圍中進行教育,真正以理服人;作為學校教學主管部門,應當為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提供條件支持,甚至建設校內外德育教育基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升華理性認識;作為教職員工,要以育人為己任,以自身形象、自身人格魅力育人;而校園自然環境、文化氛圍,也要有助于育德??傊嬲纬梢磺泄ぷ鞫及ǖ掠x的環境氛圍,甚至使學校的墻壁都能蘊含德育意義。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對現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點提出質疑是創造出新穎、超常成果的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試想,如果我們對已有的理論和成果不加任何質疑地全盤接受,人類將永遠停滯不前。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一個學生在《學習新天地》一課中指出:現在電視和錄像能增加學生的見聞;互聯網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獲取知識的渠道。那可以不要老師,可以不要學校。該生從現代化的角度分析現在教學模式,這在以往教學中,很少提及。這種暢所欲言精神是非常大膽而可貴的。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分析問題,要提供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支持學生對權威的質疑,求得解決,這樣才能進步。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品德與社會課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強調選擇兒童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作為活動主題。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學生才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去探索,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教六年級上冊《從小學創造》這一單元時,筆者在教學前讓學生收集關于創造發明的故事和資料,然后召開“資料收集交流會”,并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此基礎上提出“誰有本領讓我們的教室變得更美”,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學到的本領、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布置教室這一活動是學生真實生活的體驗,學生極感興趣,課后學生們都想方設法讓教室變得更美。窗臺上的盆景玻璃上的美麗窗花,教室墻角上的彩結……這樣讓學生去想象、去創造,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知識,在興趣中得到了提高。

五、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而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范圍,將他們思維的觸角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我們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

我們在組織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時,即使沒有豐富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經驗,依然可以在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在新的教學觀的指導下,教師應該積極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向學生學習,真正了解學生,做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

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蔽蚁?,作為品德課老師,擔負著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人才而進行基礎教育。面對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才創新精神的要求,在學科基礎教學中,應當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今后還要更好地、更積極地在學科基礎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好扎實的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作出有益的奉獻!

猜你喜歡
品德課品德環境
立德立言,為何重要
好學者賢
環境清潔工
漫觀環境
讓思想品德課鮮活起來
知識改變命運
品德
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效性的對策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流失原因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