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育教育中提高中職生素質

2014-01-12 08:59傅培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中職生綜合素質提高

傅培

【摘 要】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是企業的需要,更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作為職業學校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是學校追求的目標,而當前職業學校只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F就如何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生;綜合素質;提高

學生綜合素質包括文化素養、吃苦耐勞、遵規守紀,有團隊精神,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就業后將影響著企業的效益與創新能力,更影響著學生的就業穩定。因此,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能力,就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學生自身潛力的更好發展,必須引起職業學校的高度重視。

一、中職生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基礎差,對學習缺乏信心

職業學校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職業學校是無奈的選擇。加上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在初中時都是受教師冷落的學生,沒有體味到學習成功所帶來的樂趣,因此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上職業學校就是學技術的,不愿意學習文化課。

(二)集體主義、奉獻意識缺失

現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長對孩子包辦太多,甚至嬌生慣養,學生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使學生總是以個人為中心,不愛勞動,集體觀念差,嬌橫,更不用說吃苦耐勞了。

(三)對專業不了解,學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學生對所學專業不了解,不知道學這些知識有什麼用,也不知道學本專業將來干什麼,因此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抱著混文憑的態度,缺乏內在學習動力

目前,多數企業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實行了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并且高中畢業生同初中畢業生在工資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學生家長考慮到學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職)在家也沒有什麼事可做,甚至還有可能在社會上惹事生非。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長雖然積極支持和鼓動學生上中職,但對學生上職業學校沒有明確的要求,甚至認為只要能混個畢業證就行。受家長這種思想的影響,加上學生文化素質本身就差,從而造成學生對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出現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不愿實習,甚至打架斗毆等情況。

(五)就業觀念模煳

通過我校近年對畢業生就業后的追蹤調查表明,就業后不穩定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對目標與待遇的期望值過高,不知道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過于驕氣,缺乏團隊精神與責任心,企業紀律觀念淡漠;職業價值觀念模煳不清,不能清醒認識自我,難以把握自己的職業方向,忽視個人的內在因素和發展潛力,給就業帶來局限性,更不利于個人的發展。

二、加強德育教育,全面提高素質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德育為首,技能為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指導思想,在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的同時開展了以下幾項改革。

(一)增設德育反思課

德育反思課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過每天的反思,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二是組織學生學習學校不同學期德育教育系列叢書的內容。學校德育教育系列叢書包括《學生管理制度》、《自信與規范》、《感恩與勵志》、《職業生涯設計》、《就業指導與創業指南》共五冊。針對第一學期學生剛剛入校,利用軍訓的機會讓學生學習第一冊《學生管理制度》,讓學生學習和熟記學校的紀律要求,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遵規守紀的習慣??紤]到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時期的失敗者甚至是被教師遺忘的學生,他們大多數缺乏信心的實際,同時,開展《自信與規范》教育,幫助他們逐步增強對未來的信心,調動他們學知識、練技能的積極性。第二學期在第一學期增強信心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學生感恩的缺失,開展《感恩與勵志》教育,并指導每個學生寫一篇感恩父母的家書。通過學習和反思使同學們知道感恩、學會感恩,用可喜的成績來報答親人、恩人的關懷和幫助,激發他們“認真讀書、刻苦練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第三學期針對學生對專業的不了解,對自己畢業后所要從事的職業不明了的實際,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教育,讓學生在自我設計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為自己搭建邁向成功的階梯,看到希望,看到未來,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產生實實在在的體驗。第四學期,針對學生臨近畢業即將走上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從“就業形勢”、“就業理念”、“初涉職場”、“創業指導”“務工知識”等方面闡述有關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為學生找到工作、穩定工作,也為今后創業打下基礎 。

德育反思課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節自習為學生寫心得,寫反思的時間。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課前分別安排25分鐘時間讓學生上堂發言。并逐步由學生照稿讀發展到脫稿演講,通過這種形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膽量和與人溝通與人交流的能力。

(二)改革教學方法

在組織形式上,我們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時兼顧到學習成績和男女生,小組自定組名和組訓。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分組設問,分組討論、分組做答,分組或個人加減分的新的教學方法,把原來教師的以講為主轉變成以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為主,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改變了以前的教師管學生為學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絕了學生上課睡覺的不良習慣。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堅持環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一種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對師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潛在的影響。我校圍繞“德育為首,技能為主”的辦學理念,創建了富有職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一是優化美化校園環境。不同環境賦予不同的文化內涵,如在校園內及教室刷寫有“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巨幅標語;在實習車間內懸掛技術工人標兵肖像及簡介,書寫“任何差錯都會影響到企業的聲譽與您的待遇”的標語,以期營造遵規守紀、主動練技、吃苦耐勞的德育教育氛圍。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在學生中開展讀書活動、校園廣播、體育比賽、廣播操比賽、繪畫、演講比賽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才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三是註重引入企業文化。通過從企業中聘請相關專家或從生產一線挑選出道德水平高、有經驗的師傅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講座,優化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增強對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素質等的了解,為學生的成功就業構筑橋梁。

參考文獻:

[1]劉春華,中職生就業對策思考,中等職業教育,2008,(22).

[2]蔡忠福,論當前中專生的擇業和就業,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21).

[3]楊念魯,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主的高校課堂,中國教育報刊,2009.

[4]許振立,適應開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中國遠程教育.

猜你喜歡
中職生綜合素質提高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團體輔導的運用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淺談規劃展覽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