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道路自信

2014-02-05 13:18劉志方
中國地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道路特色發展

劉志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教育論壇

堅定道路自信

劉志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特別是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堅定對我們所走道路的自信。本文從大學生思想特點入手,提出了相關問題,并探析了堅持道路自信的依據。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笆桥囵B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特別是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堅定對我們所走道路的自信。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目前大學生思想狀況如何?為什么必須堅定道路自信?道路自信的依據何在?這是本文想進行探討的中心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分析

信念較堅定、積極向上是當代大學生思想的主流。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一定信心。當代大學生的許多行動和表現代表和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有朝氣、有活力、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自強、創新、成才、創業意識強。這些都是我們應予充分肯定的方面。

但主流向上的大學生群體,存在著與過去相比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所帶來的。比如經濟全球化中多元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帶來的沖擊。在多元文化的沖突中,出現了信仰危機和思想上的不穩定性以及無中心、多元化的表征。這種多元化文化沖擊著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向處在知識和文化前沿的大學教育提出了挑戰。其中就表現在信仰危機和道路選擇上,因為多元文化沖突中蜂擁而起的各種新的社會思潮為人們提供了各不相同的信仰選擇,不同的信仰選擇又伴隨著對不同道路的認同度。

再比如,網絡環境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帶來沖擊。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不同社會的思潮必然要沖出自己的領域,在同一個社會經濟發展平臺上為各自的獨立存在和擴張而展開面對面的交鋒。所以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以前封閉的國內非主流的、反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態對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而且還必然要面對全球范圍內多元思想文化對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

還有,市場經濟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帶來挑戰。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給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化提供了條件。復雜多變的經濟生活和多元化的利益分配,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化,這種多元主體所要求的物質利益的實現方向建立在物質利益基礎上,這就給上層建筑的思想教育加大了難度。同時,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和開放的特點,使大學教育對象的主體意識增強,其表現是大學生追求“自我”、“自主”、“自強”、“創新”。

最后,知識經濟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的挑戰。在知識經濟中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為主要決定因素,經濟時代的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特點是:突出“自我”;追求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另外,知識經濟以科學技術為中心,它的發展,必將使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而知識的更新又與人們的思想觀念相對滯后形成強烈反差,必定會引發一系列新的思想問題。

總之,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高校環境日益復雜和多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完全市場經濟的失靈和互聯網上參差不齊、光怪陸離的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成長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其中報告的題目就是大會主題的最后一句話: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整個報告圍繞著大會主題和報告的題目依次展開,其中對于道路問題的論述主要反映在第二部分。報告回首了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如何立足國情,在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的道路選擇上不斷探索,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建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從而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報告以如此大的篇幅談道路問題,在報告中大量使用“堅定”的詞句,同時反復強調“自信”,當然是有所針對的。

比如在大學生中對道路自信的問題,由于前面所述的其在新形勢下的思想特征,就存在一些模糊觀點。有大學生認為:我們要走的道路有時這樣表述,是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如何理解?老路是什么,是改革開放前嗎?邪路是什么?世界大部分國家所走的道路都是邪路嗎?奉行“新自由主義”的國家很多都是發達國家,而以“民主社會主義”著稱的北歐國家不是也很成功嗎?再有,為什么不能實行多黨制?有人認為,實行多黨輪流執政,也許更有利于民主,更好地反映民意,更好地保證政治和社會穩定,也更利于防止腐敗,等等。

還有,當今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否是中國道路選擇的唯一性,或者稱最可選性。我們為什么要自信?我們為什么能自信?我們為什么必須堅定自信?這些都應當有充分的證明。

三、道路自信的依據

(一)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必然選擇

上個世紀40年代末中國已經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中國為什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最好的回答還是歷史。通常來說,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確實是一種歷史進步,有些國家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后,也確實走向了富強。但是,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為什么在中國行不通,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萌芽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而且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也沒有完全斷絕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內在聯系,在政治上更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力量。因此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他們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控制、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而只能依附于國際資本主義來謀求生存和發展。國民黨取得政權后,情況沒有得到改變,中國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淖中愈陷愈深。中國的普通民眾和知識分子在對國民黨政權的極度失望下,選擇了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此時,民主黨派也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共產黨改造舊中國、開辟新道路的政治和經濟主張。應該說,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既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也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同時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2.當時的國內外環境促使中國人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初始階段,正處于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就必須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同時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在使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政治和信仰恐慌的同時,也使資本主義的吸引力在不斷且迅速地下降,而當時社會主義蘇聯的經濟建設卻取得了耀眼的成就。這樣,社會主義蘇聯就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走蘇聯的道路,就成為了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也必然成為大多數民眾的人心所向。

3.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在中國,農民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最大有生力量,但由于他們自身具有的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使其無法完成歷史使命。民族資產階級雖然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愿望,但由于其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能力。而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最革命,也最有組織性的階級,因此這個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天然領導階級,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同時,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后,中國共產黨也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

綜上,中國之所以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部分人的主觀意愿決定的,而是在那個歷史階段由全中國人民共同做出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

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新的偉大革命,經過60多年,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的根本變化,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第一,正是由于中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代中國才實現了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躍升。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取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和大發展,國民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穩定增長,國內年生產總值由不足萬億元躍升到40多萬億元,國家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名由第十幾位躍升到第二位。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也不斷進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國家應對風險挑戰和抗御嚴重自然災害的戰略能力得到空前增強。

第二,正是由于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當代中國才實現了民生水平的歷史性躍升。我國不僅實現了人民生活從總體貧窮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發展成果也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全體人民,近30年,我國脫貧人口占世界脫貧人口的70%以上。中國民生水平的大幅度歷史性提升,有力地佐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第三,正是由于中國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當代中國才實現了國際地位的歷史性提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新興大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世界公認,“中國聲音”在世界輿論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愈加得到世界關注和重視。

第四,正是由于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當代中國才實現了文明形態的歷史性躍升。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實踐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在當代唯一正確的必然選擇”。無論是拿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情況進行比較,還是拿原蘇東地區國家改旗易幟以后的發展情況進行比較,或拿諸多后發型國家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模式的發展情況進行比較,抑或拿處于發達國家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們都具有相對優勢或絕對優勢,這使我們更加堅信這條道路的優越性。因此,我們堅定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有著自豪的實踐底氣。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礎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所有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除了歷史原因和成功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有其完整的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它整合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理論創新成果,這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結構完整。其內涵有以下三個層次,即體系構成、理論框架、哲學基礎,以及它的科學性、人民性、開放性和時代性。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體系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重要論述構成的。之所以這些理論成果能夠整合到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第一,這些理論成果都具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征,雖時期不同,但時代相同。特色鮮明,相繼創立。第二,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具體地說,在理論上,主題是一致的,主線是一致的,也即都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把發展作為硬道理和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價值觀上,目標是一致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也即都是以人為本、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和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回答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對這些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的回答緊緊相連、環環相扣、步步深入。這些回答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框架

作為整個體系的支撐必定會有其若干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框架包括了以下一些基本理論:如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基本路線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理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等等,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框架。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體地說,其思想路線就是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正是由于我們黨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在改革開放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人民性、開放性和時代性

科學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基本特質,也是社會發展道路能贏得比較優勢的基本先決條件。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其社會發展道路科學性的根本點,在于符合該國的具體國情和社會發展規律。正是中國共產黨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又體現出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因此它既是具體的實踐活動,又是偉大的科學創造。

人民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特質。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社會主義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為自己創造幸福的道路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始終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因為有了人民性這一核心特質,才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開放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特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一開始就不是自我封閉的,而是以其博大的胸襟,開放且包容地對待一切積極進步的事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充分借鑒吸收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它廣泛借鑒吸納當代世界優秀文明成果。

時代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特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自覺順應時代潮流的結果,也是不斷努力,積極創新和大膽開拓出來的一條嶄新道路,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具有時代性特質。也正是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這種時代性特質,因此,它才能洋溢著充滿時代氣息的鮮活生命力。

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開放性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特質,使其成為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在當代中國最偉大的杰作。毋庸置疑,這條道路充滿著真理的魅力,充溢著價值的魅力,會始終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也將會被反復證明為正確的、合理的、有效的社會發展道路。

總之,以厚重的理論底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必然邏輯。

四、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的最好選擇

人類的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始于1500年。因國情的不同和歷史環境的影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的發展上既受普遍規律的影響,也呈現出別樣的路徑。西方發達國家雖然率先在資本主義道路上實現了工業化,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也給世界帶來了空前的負面影響。蘇聯雖然首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的先河,成績斐然,但教訓無疑也很慘重。事實證明,蘇聯模式既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唯一和普遍的選擇,更談不上是最好的選擇。

為此需要選擇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從近代的洋務運動一直到現代的改革開放,基本上呈現出我國現代化的發展脈絡。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一直在尋找實現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后,又進一步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我們所稱之為傳統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和中國實際相脫節的問題不斷顯露,且愈發嚴重。這種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照搬老路的挫折,開始促使我們認真思考走什么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的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可以根據歷史環境和本國國情,實踐探索出不同于蘇聯模式的其他具體形式,使之既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能通過改革創新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沒有也不可能只有一套固定不變的模式。

之所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最好的選擇,究其根本,在于它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完全適應了中國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們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不是不存在矛盾和問題,一些基本矛盾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等依然存在,但是,總體來看,它們之間相適應是主要的,不相適應是次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層次性的要求;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科學發展解決那部分不相適應的情況,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我們選擇的這條發展道路,不但我們引以為豪,也使世界其他國家,無論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程度、經濟發展模式如何,幾乎無一例外地對我們的發展刮目相看,也對我們選擇的道路刮目相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好選擇和必由之路,除了歷史選擇、完整的理論根基、堅實的實踐基礎外,還有其政治根基。

第一,這條道路堅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根本目標指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的歷史夙愿,中國共產黨人更是將其奉為天職。今天,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隨著實踐的發展,這個前景會展現得更加充分和明亮。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附加的政治感召力能把億萬中華兒女感召到推進民族復興的愛國主義旗幟下。

第二,這條道路堅持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基本著眼點。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根本體現,是人民福祉的根本所在,也是凝聚人心、開創事業的根本寄托。改革開放以來,這條道路引領我們在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方面已經創造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東方奇跡,并進而使其積蓄并顯示了非同凡響的社會凝聚力。放眼未來,我們實現共同富裕的成效越顯著,就越有利于把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高度凝聚到這一偉大事業中來。

第三,這條道路堅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不懈追求的價值理想。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最高價值理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說,它越是能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向廣度和深度,其價值導向力就越強,就越是有助于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四,這條道路堅持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作為義不容辭的重要使命。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擔當的國際道義和使命,也是這條道路在全球范圍更好發揮作用和影響的必要條件。隨著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不斷深入,這條道路的國際影響力會愈加明顯,也必將為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揮更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來自于這條道路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和實踐檢驗,它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體現了植根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體現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正確方向、根本途徑和必然規律。堅定道路自信,我們有自豪的實踐底氣、厚重的理論底氣、高遠的政治底氣。我們只要堅定道路自信,也只有堅定道路自信,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堅持與時俱進,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就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1] 章傳家.堅定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N].光明日報,2012-12-30(01).

[2] 趙存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石[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7):9-14,27.

[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3-25.

Title:Confirming the Self-confidence on the Road

Author(s):LIU Zhi-fang

undergraduate; thought politics quality; socialism;road; self-confidence

G640

A

1006-9372(2014)03-0001-06

2014-01-28;

2014-04-03。

劉志方,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副書記,兼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院長,主要從事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歡
道路特色發展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特色種植促增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